城市治理现代化

搜索文档
我市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南京日报· 2025-07-17 10:28
城市发展战略转型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1] - 新增"创新、美丽、文明"三大要素,与原有"宜居、韧性、智慧"共同构成现代化人民城市内涵[9] 城市治理现代化 - 南京警方开展"百日行动"提升见警率,重点打击电诈、盗窃等民生案件[2] - 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形成"空地一体"立体化防控体系[3] - 推进"昆仑""雷霆"等专项行动打击医保诈骗、食药环犯罪[3] 智慧城市建设 - 制定《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若干规定》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4] - 建设数字资源底座(NJDOS),强化"一网统管"平台实战功能[4] - 开发"宁诉办"网上专区和AI大模型提升热线服务能力[4] 民生服务升级 - 打造"宁享养老"品牌,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5][6][8] - 社区食堂每月服务老年人等重点群体超700人次[8] - 创新"物业+养老"模式,整合物业用房和养老补贴资源[8] 城乡融合发展 - 建立"城里人下乡"引导机制和"农产品进城"支持机制[7] - 完善农民在城乡间"可进可退"的保障政策[7] 生态环境保护 - 雨花台区实施21字治气攻坚要求,运用走航监测等科技手段[10] - 拓展全省首例噪声生态赔偿案经验,建设碳汇林实现生态补偿[10] 文化保护传承 - 挖掘世界文学之都品牌价值,采用"活态利用"保护历史建筑[11] - 建立一事一议的风貌管理制度,注重居民实际需求调研[11]
深圳将从四个方面推进改革
广州日报· 2025-06-17 11:13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部署含金量高、撬动力强的重大改革举措 [1][2] - 改革聚焦四大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2][3] - 深圳将实施"四个一"落地标准(一个改革方案/一套操作规范/一批应用场景/一套评估体系)确保改革效果 [6][9]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完善海外人才引进保障机制,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 - 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和创新政策,打造最佳创新创业生态 [4] - 累计3批48条典型经验已获国家发改委推广 [4] 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 - 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2]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数据资产登记存证、评估入表及场内交易标准化 [7] - 腾讯等企业已通过跨境支付系统实践科技金融创新,形成大湾区互联互通示范效应 [9] 开放型经济建设 -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和服务贸易创新,完善人员流动配套机制 [2]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作为CPTPP/RCEP/DEPA等国际规则的压力测试区 [8] - 扩大电信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开放,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8] 产业升级与营商环境 - 集中支持重点产业/集群超常规发展,形成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成势的机制 [4] - 放宽AI、智能网联汽车、医药等领域市场准入,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7] - 推进"超充之城2.0"计划,加速重卡超充换电及乘用车闪充技术应用 [7] 数据要素创新 - 开展公共数据分级分类授权运营,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 [7] - 试点医疗健康等领域跨境可信数据空间,探索数据出境清单管理制度 [7] 企业响应 - 科技企业认为政策将金融科技融合提升至国家战略,深圳成为科技金融创新试验田 [9] - 腾讯等市场主体肯定政策实践性,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深圳特色改革模式 [9]
2025年国际城市创新领导力交流坊广州开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16:57
国际城市创新领导力交流坊概况 - 2025年国际城市创新领导力交流坊在广州开幕 主题为"数字技术 加速推动全球议程的本地化实施" [1] - 活动汇聚11个国家19个城市和5个国际组织的80多位嘉宾 聚焦城市可持续性 数字化转型与包容性发展议题 [1] -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光烈 世界大都市协会秘书长乔尔迪·巴克尔 莫斯科副市长巴格丽娃·玛丽亚出席开幕式 [1][2] 广州城市创新成果 -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正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1] - 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自2012年创设以来收录101个国家653个城市的1600多个创新案例 持续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1] - 交流坊将实地考察广州智慧城市运行中心 公交集团 亿航智能未来城 佳都科技集团等创新示范项目 [4] 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 世界大都市协会与广州自2012年起通过广州奖等平台合作打造城市治理国际舞台 [2] - 莫斯科副市长指出国际协作对应对城市发展挑战至关重要 并分享莫斯科与广州在气候议题的合作成果 [2] - 专家研讨强调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 能源转型 智慧交通与韧性建设的协同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3] 活动机制与后续安排 - 交流坊作为广州奖延伸机制 旨在深度剖析本地优秀案例的创新价值和实践经验 [4] - 为期四天的活动包括实地考察和深度研讨 汇聚全球智慧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4]
江苏多地开通就医“微循环”公交
新华日报· 2025-06-04 14:43
就医便民巴士发展现状 - 江苏多地医院与交通部门合作推出"就医便民巴士",解决"看病最后一公里"问题,体现城市治理温度与智慧 [1] - 南京首条就医公交专线B15路全长1.8公里,连接医院与地铁站,为患者节省约20分钟步行时间 [2] - B15路每周运送乘客近6000人次,80%为老年人,计划延伸至汉中门站后客流量预计翻番 [3] - 南京儿童医院B61路"宝宝巴士"将地铁至门诊通行时间压缩至6分钟,开通首月患者满意度提升27% [3] - 沭阳-宿迁"便民健康专线班车"90分钟直达医院,班次精准匹配就医高峰 [4] 定制化服务与设施设计 - 无锡对33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展开排查,采用"一院一策"方案解决交通衔接问题 [4][5] - B15路采用低地板设计,配备智能显示屏实时更新发车间隔和候车人数,高峰时段可加密至10分钟一班 [6] - B61路配备亲子座椅、无障碍踏板、婴儿车固定区域和爱心专座,门诊提供手推车和代步车 [6] - 苏州"银发就医专线"配备一键呼叫系统(按钮高度0.6-0.9米)、防滑座椅和恒温加热功能(35-40℃),老年患者自主就医比例显著提升 [7] - 无锡"巴士邻居驿站"设置"医路通"自助终端,实现挂号、公交预约及健康咨询一站式服务 [7] 科技应用与运营优化 - 南京B66路采用"动态客流监测系统",当候车人数超过15人或等待时间超过10分钟时自动触发调度预案 [8] - 无锡"动态公交"服务通过手机小程序预约拼车,智能规划最优路线,减少空驶率 [8] - B61路试点"潮汐调度"机制,根据就诊高峰数据自动匹配运力 [9] - 部分线路配备智能车载终端实时传输车辆信息,实现与医院、地铁站信息共享 [9] - 江苏就医便民公交形成"物理贯通"、"情感贯通"和"数字贯通"的"三通"模式 [9]
刘非参加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联组会议
杭州日报· 2025-05-23 10:22
高质量落实与高水平谋划 - 核心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实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总体部署 [2] - 重点工作包括紧盯年度目标任务抓进度、补短板、破难题,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2] - 强化省会担当意识,以"经济大市挑大梁、省会城市当头雁"为工作标准 [2] 十五五规划编制方向 -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作为重中之重 [2] - 战略举措包括打开内需空间、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内外高效联动 [2] - 重要路径是以新时代"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 [2] - 基础保障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2] 政协履职重点 - 围绕"高质量落实"和"高水平谋划"发挥人才智力优势 [3] - 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3] - 目标是为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汇聚力量 [3]
天津:“大城三管”提升城市气质
新华社· 2025-05-08 14:55
城市治理现代化 - 天津推行"大城三管"策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包括"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和"大城众管" [1] 大城细管 - 天津能源集团针对供热问题实施"冬病夏治",去年完成1122公里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和7638户家庭户内暖气设施改造,今年预计改造5000户以上 [2] - 自2022年7月起实施户内燃气设施提升改造,累计完成430.7万户改造,完成率超99%,采用智能表、安全阀等技术提升安全性 [3] - 通过"一户一策"精准服务,专业工程师与老师傅结对定制方案,运用激光门缝测漏等科技手段确保用气安全 [3] 大城智管 - 泰达滨海清洁能源集团引入激光云台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泄漏检测效率较人工提升80%以上 [4] - 天津绘制地下燃气管线地理信息"一张图",推动企业搭建"地埋管网监测预警平台" [4] - 打造"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整合20余个部门数据,实现城市问题"秒级"感知和精准调度 [8] - 推进智慧水厂改造、河道无人机AI巡检和天空地一体化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8] 大城众管 - 和平区通过多方协商解决庆有西里小区停车难问题,金街停车场提供50个优惠车位 [9][10] - 蓟州区推行新"门前三包"责任制,将责任区域扩展为地面、立面、空间三维范畴 [11][14] - 新就业群体如快递员、外卖员参与城市治理,成为"流动哨" [14]
构筑“近悦远来”的消费磁场
新华日报· 2025-05-03 06:20
文章核心观点 文旅消费市场进入以品质服务取胜新阶段,各地提升消费环境的服务创新能赢得游客口碑,服务精细化程度反映城市治理水平,是衡量消费环境和塑造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期待更多城市创新服务供给打磨品质打造消费磁场 [1][2][3] 各地“宠客”举措及意义 - 各地“五一”假期开放单位食堂、免费提供停车位、赠送城市吉祥物玩偶等“宠客”举措登上热搜,让游客感受城市温度,折射提升消费环境的创新探索 [1] - 扬州开放政府食堂解决游客就餐难题,以亲民价格地道风味赢得广泛点赞,彰显城市待客之道 [1] 文旅消费市场新阶段特点 - 文旅消费市场告别粗放式发展老路,进入以品质服务取胜新阶段,细微之处的用心更能打动人心 [2] - 许多地方在“游客至上”“以人为本”理念指引下,把游客痛点作为着力点,推出智能行李寄存等创新举措重塑城市与游客互动方式 [2] 服务精细化与城市治理 - 服务精细化程度反映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城市提供优质服务需完善治理体系和强大治理能力支撑 [2] - 开放单位食堂、提供免费停车位等服务细节落地离不开高效运转体制机制保障,体现从“管理本位”到“服务本位”的转变 [2] 服务精细化的重要性及期待 - 服务精细化程度是衡量地区消费环境的重要标尺和塑造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3] - 期待更多城市以“用户思维”创新服务供给,用“匠心精神”打磨服务品质,打造“近悦远来”消费磁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