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自购

搜索文档
逆向操作引争议:西藏东财基金不如散户?暴涨前赎回近2亿权益资产,成市场“反向标杆”
搜狐财经· 2025-08-14 18:56
当全行业响应证监会号召加大权益基金自购之时,西藏东财基金却在市场底部逆向操作。权益产品净值低谷期的赎回,实质是放弃了对价值的坚 守。赎回背后的决策暴露出公司的短视。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不仅会向基民传递信心,同样也体现出基金公司对于市场的态度。据Wind统计,截至8月11日,2025年以来,共有127家基金管 理人自购,涉及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其中,公募年内自购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的金额(净申购)分别超过15亿元、8亿 元。 然而,就有一家基金公司选择逆势操作。在今年5、6月份期间,市场处于横盘整理期间,密集净赎回自购的权益类基金近2亿元。赎回动作完成 后,市场迅速上涨,开启新一轮牛市。其神操作,堪称比散户还要"精准"的反向指标。 一、暴涨前夜恐慌性净赎回2亿元权益基金 今年5、6月份,东方财富旗下西藏东财基金管理公司上演了一场令人错愕的反向操作——旗下权益类基金遭遇近2亿元的密集净赎回,精准踏空后 续市场反弹。这一操作不仅暴露了其投研体系的脆弱性,更将基金公司自购行为的双重性推至聚光灯下。 Wind数据显示,西藏东财基金管理公司于2025年5月12日、2025年6月12日共进行了64笔操作,赎 ...
基金早班车丨公募自购潮再度升温,指数基金成主战场
搜狐财经· 2025-08-14 08:51
一、交易提示 公募自购热情不断升温,指数基金成为重要标的。近日,南方基金公告称,将以不少于2.3亿元自购旗下多只权益类ETF。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募自购权益类基金的净申购总额已超27亿元。公募自购既能与基民利益绑定、为市场注入增量资 金,也传递出对中国经济复苏动能的信心,以及对市场中长期趋势的乐观预判。 金融界8月13日消息 时隔210个交易日后,沪指盘中突破去年924行情高点3674点,同时创下2021年12月13日以来新高。截至收 盘,沪指涨0.48%,报3683.46点,深成指涨1.76%,报11551.36点,创业板指涨3.62%,报2496.5点,科创50指数涨0.74%,报1077.7点。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21509.37亿元,这也是时隔114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成交额再上2万亿。 二、基金要闻 (1)08月13日新发基金共有5只,主要为股票型基金,其中长城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A募集目标金额达80.00亿元亿元;基 金分红22只,多为债券型,派发红利最多的基金是长信国防军工量化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 红利0.8000元。 (2)今年以来,A股持续走高带动私募整体亮眼。截至 ...
今年来49家基金公司自购金额 超16亿元
新华网· 2025-08-12 14:30
目前正在发行的新基金中,也有部分获得了基金经理的自购表态。永赢基金、万家基金、安信基 金、宝盈基金等一批基金公司针对旗下产品开展自购,一些基金经理也自掏腰包,并承诺持有较长的期 限,向市场传递出信心。3月10日,宝盈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 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该公司基金经理张仲维近期已 出资申购其管理的宝盈智慧生活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互联网沪港深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各50万元,合计100万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1年。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自购一般发生在市场下跌区间,但自购并不代表市场底已经出现,真正的市场 底出现往往要略晚于自购高峰期,自购代表机构对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的一种信心,有助于稳定市场 情绪。 【纠错】 【责任编辑:柴峥】 从自购类型看,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自购规模整体比较均衡,分别为6.30亿元、6.38亿元。 而债券型基金自购规模则整体较少,年内自购规模为3.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自购行为3月份以来出现增多。同花顺数据显示,1月、2月、3月基金公司 自购次数分别为39次、23次和26次,金额分别为 ...
不少于2.3亿元!南方基金官宣自购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9:56
公司自购行为 - 南方基金于8月10日宣布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三只权益基金 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和现金流ETF南方 合计金额不少于2.3亿元 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1] - 泰康基金于8月5日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基金C类 [3] - 工银瑞信基金于8月8日宣布公司固有资金、高级管理人员及拟任基金经理共同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型基金 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 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3] 行业自购趋势 - 下半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相继自购 包括华商基金、大成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 [3] - 8月不到两周时间内多家基金公司集中官宣自购行为 [3] 自购驱动因素 - 基金公司普遍看好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前景 基于对权益资产配置价值的认可 [3] - 通过自购实现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共担 向市场传递积极预期并提振投资者信心 [3] - 监管政策明确引导将部分利润用于自购权益类产品 进一步强化自购趋势 [3] 行业影响与展望 - 自购行为有望成为行业常态 相关政策持续鼓励该行为 [4] - 自购既能强化利益绑定机制 又能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4] - 长期有助于培育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 增强行业发展稳定性 并提升基金公司品牌价值 [4] - 形成"业绩提升—投资者认可—规模增长"的良性循环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4]
多只稀有金属板块ETF涨超3%;又见基金公司大额自购丨ETF晚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7:00
指数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综指上涨0.34% 深证成指上涨1.46% 创业板指上涨1.96% [1][3] - 创业板指、中证1000与北证50日涨跌幅分别为1.96%、1.55%与1.18% [3] - 近5个交易日日经225、中证1000与中证500涨跌幅分别为3.8%、3.03%与2.08% [3] 行业板块表现 - 电力设备、通信与计算机日涨跌幅分别为2.04%、1.95%与1.94% [5] - 银行、石油石化与煤炭日涨跌幅分别为-1.01%、-0.41%与-0.35% [5] - 近5个交易日综合、机械设备与有色金属涨跌幅分别为5.71%、4.76%与4.22% [5] - 医药生物、银行与社会服务近5日涨跌幅分别为0.04%、0.53%与0.65% [5] ETF市场表现 - 股票型主题指数ETF平均涨跌幅1.13% 商品型ETF平均涨跌幅-0.80% [7] - 稀有金属ETF(159608.SZ)上涨3.61% 近5日涨跌幅8.09% [1][12] - 银行ETF(159887.SZ)下跌0.92% 银行ETF指数(512730.SH)下跌0.90% 银行ETF基金(515020.SH)下跌0.87% [1] 领先ETF产品 - 新能源车ETF(515030.SH)上涨3.68% 近5日涨跌幅4.65% [10][12] - 新能源汽车ETF(516390.SH)上涨3.67% 近5日涨跌幅4.26% [10][12] - 新能车ETF(159824.SZ)上涨3.67% 近5日涨跌幅4.39% [10][12] - 黄金ETF(518880.SH)下跌1.05% 成交额26.78亿元 [11][14] 成交活跃度 - 股票型ETF成交额前三名为A500ETF基金(512050.SH)44.24亿元 A500ETF南方(159352.SZ)39.79亿元 A500ETF华泰柏瑞(563360.SH)39.31亿元 [13][14] - 债券型ETF短融ETF(511360.SH)成交额226.19亿元 基金规模554亿元 [14] - 跨境ETF香港证券ETF(513090.SH)成交额157.78亿元 基金规模236.81亿元 [14] 公司动态 - 南方基金运用固有资金2.3亿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等产品 [2]
国联民生证券高管团队官宣:顾伟履新董事长;南方基金拟2.3亿元投向旗下权益基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09:14
国联民生证券高管团队调整 - 国联民生证券官宣新一届核心领导班子,顾伟担任董事长,葛小波留任总裁,形成"双核"领导架构 [1] - 新任高管团队中近一半来自民生证券,包括执行副总裁熊雷鸣、副总裁郑亮和胡又文 [1] - 民生证券原党委书记汪锦岭和总裁熊雷鸣分别担任国联民生证券执行副总裁 [1] - 高管团队调整显示合并后整合加速,民生系占比高反映双方融合进程 [1] 伯朗特机器人公司治理危机 - 伯朗特机器人董事会未通过总经理固定月薪200万元的议案,引发投资方君岚投资公开质疑 [2] - 君岚投资指责董事长尹荣造掏空公司并号召股东修改章程将其清除 [2] - 伯朗特机器人曾挂牌新三板,2023年4月被终止挂牌,董事长尹荣造以"万亿市值目标"言论闻名 [2] 南方基金大额自购旗下产品 - 南方基金拟运用2.3亿元固有资金自购旗下三只权益基金,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等 [3] - 公司承诺持有自购份额至少1年,彰显对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 [3] - 自购行为通过利益绑定增强投资者信任,并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3] 百亿级私募业绩表现 - 截至7月底,百亿级私募平均收益超16%,正收益占比达98%,多数收益超10% [4] - 百亿级私募数量增至90家,反映机构投资者信心增强 [4] - 赚钱效应吸引资金加速入场,提升市场活跃度并利好证券、资管行业 [4][5]
巨头官宣大手笔自购:2.3亿元
36氪· 2025-08-11 08:25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南方基金宣布运用固有资金不少于2.3亿元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现金流ETF南方,并承诺持有至少1年 [1][2] - 工银瑞信基金及其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型基金不低于1000万元,承诺持有1年 [13] - 大成基金及其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此前6月曾自购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基金 [7] - 方正富邦基金运用固有资金超2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4月曾自购500万元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9] - 华商基金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A类份额 [5] - 泰康基金8月5日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基金C类 [11] 自购规模与趋势 - 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权益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净申购金额达24.64亿元 [15] - 权益类基金成为近期自购重点,自购行为传递出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决心 [15] 市场观点与基本面 - 南方基金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与韧性是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石,上半年GDP实现5.3%增长,宏观经济稳中有进 [16] - 中国股市估值优势突出,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3.93倍,恒生指数11.83倍,低于标普500指数(26.89倍)和日经225指数(18.88倍) [16] - 中央政策持续呵护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市场稳定性增强 [16] - 有基金公司对2025年下半年及中长期A股保持谨慎乐观,预计市场将经历政策托底、科技驱动、全球化定价三阶段上升周期,看好科技(AI+)、提振内需等方向 [17]
积极因素不断涌现 公募基金掀起自购潮
中国证券报· 2025-08-11 05:05
公募基金自购潮 - 工银瑞信基金、泰康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宣布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传递对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 [1] - 工银瑞信基金及高管、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承诺持有至少1年 [1] - 泰康基金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C类 [2] - 方正富邦基金自购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金额合计不少于2500万元,承诺持有期限不低于1年,为年内第二次自购 [2] 自购规模及机构表现 - 2025年以来已有137家公募基金公司启动自购,其中56家自购股票型基金,73家自购混合型基金 [3] - 景顺长城基金净申购金额达30.39亿元,中欧基金21.65亿元,工银瑞信基金11.23亿元,南方基金、国泰基金、中银基金等亦名列前茅 [3] - 工银臻选回报混合基金经理盛震山自2023年1月管理公募产品以来最佳任期回报超30%,截至二季度末管理规模31.4亿元 [2] 自购行为的影响 - 基金公司自购权益类基金可稳定投资者预期,增强持有信心,激励投研团队专注长期业绩表现 [3] - 自购行为促使基金公司更注重长期发展,关注风险控制和长期投资价值,提升业绩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市场展望与投资机会 -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8月半年报业绩披露将提升景气投资有效性,科技、高端制造、内需消费、高股息板块存在投资机遇 [4] - 安联基金预计三季度市场继续向上,优质科技资产或有显著超额收益,A股进入新一轮价值重估大周期 [4] - 中信保诚基金看好高端制造领域确定性,部分企业业绩拐点显现且估值较低,同时关注AI应用及周期股投资机会 [4] - 汇丰晋信提示全球购金潮持续,黄金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美国疲弱非农数据支撑近期金价 [5]
刚刚!巨头官宣大手笔自购:2.3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23:30
基金公司自购行动 - 南方基金宣布运用固有资金不少于2.3亿元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现金流ETF南方,并承诺持有至少1年 [1][2][3] - 工银瑞信基金宣布公司固有资金、高级管理人员及拟任基金经理共同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型基金不低于1000万元,承诺持有至少1年 [14] - 大成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大成洞察优势混合基金,承诺持有至少1年,此前6月7日曾公告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大成至臻回报混合基金 [8] - 方正富邦基金近期运用固有资金超25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持有期限不少于1年,今年4月也曾以500万元自购方正富邦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ETF [10] - 华商基金7月1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A类份额 [6] - 泰康基金8月5日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基金C类 [12] 自购规模与趋势 - 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权益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的净申购金额达24.64亿元 [16] - 近期自购的基金类型中,权益类基金成为重点 [16] 市场信心与估值 - 中国上半年GDP实现5.3%的稳健增长,宏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18] - 截至8月6日,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3.93倍,恒生指数市盈率为11.83倍,均低于标普500指数(26.89倍)、日经225指数(18.88倍)等主要成熟市场股指 [18]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的"估值洼地",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良机 [18] 中长期市场展望 - 对2025年下半年及中长期A股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预计2025年下半年有望呈现震荡上行格局 [19] - 看好科技(AI+)、提振内需、"反内卷"、金融改革创新等方向 [19]
刚刚!巨头官宣大手笔自购:2.3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23:24
基金公司自购行为 - 南方基金宣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不少于2.3亿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2][4][5] - 工银瑞信、方正富邦、大成等基金公司近期也出手自购,后续或有更多公司加入 [3][10][12][15] - 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权益基金的净申购金额达24.64亿元 [17] 自购基金类型 - 近期自购的基金类型以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为重点 [17] - 南方基金自购的基金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现金流ETF南方 [5] 市场信心与估值 - 中国上半年GDP实现5.3%的稳健增长,宏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19] -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3.93倍,恒生指数市盈率为11.83倍,低于标普500指数(26.89倍)和日经225指数(18.88倍) [19]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的"估值洼地",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良机 [19] 中长期市场展望 - 对2025年下半年及中长期A股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20] - A股正处于政策托底→科技驱动→全球化定价的三阶段上升周期中 [21] - 看好科技(AI+)、提振内需、"反内卷"、金融改革创新等方向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