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

搜索文档
以为会变胖,实际很减肥!这5个习惯,你中了几个?
央视新闻· 2025-05-18 10:15
当代人减肥主打一个:既要轻松又要见效。以下五个习惯,你以为会变胖,实际特别减肥。 1 锻炼后,该吃吃该喝喝 运动完不吃=白练!吃点更有利于体重下降+增肌。 有研究发现,运动后高蛋白饮食组的BMI下降了0.6个点(相当于一个1.7米的成年人,约减了3.5斤),而且不止瘦了,还明显减少了深夜零食的摄入频 率。 另外,还有研究提供了有力佐证:如果运动完2小时内,还没有营养补充进来,会让肌糖原重新合成的速度减弱50%。 那么,运动后应该补充什么? 碳水:可以迅速补充肌肉和肝脏中的糖原储备,防止肌肉分解。 蛋白质:会刺激肌肉蛋白的大量增加,利于肌肉修复和增长。 碳水+蛋白质:1+1>2,在最大程度上优化运动后的恢复过程——有助快速恢复能量,显著增加肌糖原的合成效率。 此外,运动后吃干净碳水+优质蛋白,能让减脂+增肌事半功倍,最简单的搭配就是馒头/玉米饼+牛奶/酸奶/鸡蛋。 2 爱吃主食 ■吃足够的碳水,一般不会让身体生成太多脂肪 ■吃碳水能促进一种"燃脂激素"分泌 有一种叫FGF21的激素,它能帮助身体消耗更多能量,并减少脂肪。研究发现,吃够碳水不仅能刺激FGF21的分泌,还能让它变得更敏感,从而更好地发 挥作用。 3 ...
【财经分析】三元股份“瘦身增肌”效果显现 扣非净利润激增934%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30 18:4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总资产88.34亿元 总营收70.12亿元同比下降10.73% 扣非归母净利润2982万元同比增长934.19% [1] - 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16.47亿元同比下降19.45% 归母净利润8782.18万元同比增长20.85% 扣非归母净利润8289.62万元同比增长22.57% [1] 低温鲜奶市场发展 - 全国低温鲜奶渗透率从2018年3月的28%提升至2024年3月的39% [1] - 公司在华北市场建立领先优势 北京液态奶份额稳居首位 依托京津冀冷链网络实现高效配送 [1] - 低温鲜奶对冷链体系和服务质量要求高 高复购率推动供应链、品牌价值等竞争优势积累 [2] 战略布局与产品优化 - "新鲜"战略从北京向全国扩散 低温产品在胖东来系统销售额同比增长341% [2] - 推出极致有机系列、72℃鲜牛乳等全品类产品 完成对三元梅园66%股权收购 门店超百家并实现全面盈利 [2] - 2024年启动SKU精减策略 淘汰近20%低效SKU 构建"金字塔型"产品体系 发力高端单品 [3] - 关闭低效工厂整合产能 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 研发投入向功能型乳品倾斜 [3] 品牌重塑与渠道建设 - 2025年将扩大低温鲜酸品类布局 培育战略大单品 加强"新鲜"能力体系建设 [3] - 对极致品牌全面焕新 重塑定位及产品矩阵 构建液态奶低温和常温双强布局 [3] - 聚焦主力市场和主营业务 强化供应链优势 打造差异化明星大单品 [4] - 儿童产品采用卡通包装 高端产品采用简约设计 提升视觉辨识度和品质感 [4]
康比特(833429):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蛋白增肌类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东莞证券· 2025-04-28 17:0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主要业务收入大幅增长,2025Q1营收维持快速增长,预计2025 - 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89元和1.19元,对应PE分别为26倍和19倍,给予“增持”评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数据 - 2025年4月28日收盘价22.86元,总市值28.46亿元,总股本124.50百万股,流通股本113.29百万股,ROE(TTM)为10.55%,12月最高价28.05元,12月最低价8.28元 [1]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23.34%;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1.38%;扣非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比+15.07% [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26.08%;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9.66%;扣非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11.89% [3] 公司业务收入情况 - 2024年蛋白增肌类产品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72.64%;能量胶收入3,879.08万元,同比增长48.64%;能量胶矩阵产品收入5,125.37万元,同比增长94.52%;军需业务收入13,244.02万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3] 公司盈利指标情况 - 2025Q1毛利率为38.64%,同比下降9.0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4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6.21%,较上年同期下降0.94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2.73个百分点 [3] - 2025Q1期间费用为528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3.46万元;期间费用率为27.28%,较上年同期下降6.31个百分点 [3] 公司盈利预测 |科目(百万元)|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1,040|1,352|1,731|2,181| |营业总成本|943|1,234|1,567|1,972| |营业成本|630|814|1,042|1,308| |营业税金及附加|9|11|15|19| |销售费用|223|287|359|461| |管理费用|50|67|88|108| |财务费用|-1|-1|-3|-4| |研发费用|33|55|65|80|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0|0|0|0| |资产减值损失|-1|-2|-3|-3| |营业利润|103|124|167|212| |加:营业外收入|0|5|5|5| |减:营业外支出|0|0|0|0| |利润总额|103|128|172|217| |减:所得税|13|17|23|29| |净利润|89|111|149|188| |减: 少数股东损益|0|0|0|0| |归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9|111|149|187| |摊薄每股收益(元)|0.72|0.89|1.19|1.51| |PE(倍)|32|26|19|15| [4]
增肌减脂新一代靶点:礼来携手来凯医药-B(02105),美国I期临床启动在即
智通财经网· 2025-04-22 09:03
来凯医药与礼来合作 - 来凯医药更新了其自研管线LAE102针对肥胖症的美国I期临床试验信息,修订后的临床方案出现了合作伙伴礼来的名字 [1] - 该研究计划于2025年4月底启动临床入组,预计在2025年8月结束 [1] - LAE102是来凯医药自主研发的靶向激活素II型受体A(ActRIIA)的单克隆抗体,全球范围内除礼来Bimagrumab外少数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靶向ActRII在研管线 [1] - 来凯医药与礼来于去年11月签署临床合作协议,礼来负责在美国执行LAE102的I期临床试验并承担费用,来凯医药保留LAE102全球权益 [1] 礼来加码ActRII靶点 - 礼来在2025年3月和4月新开了2项Bimagrumab与替尔泊肽联用的临床试验,包括一项健康人群生物利用度试验和一项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 [3] - 加上2024年10月启动的一项II期临床试验,礼来半年内新开了三项"Bimagrumab+替尔泊肽"临床试验 [3] - 礼来战略意图是将Bimagrumab打造成代谢领域下一个顶流产品,以解决GLP-1类药物导致的肌肉流失问题 [3] ActRII靶点的重要性 - ActRII抑制剂与GLP-1类药物联用可解决肌肉流失问题,实现"减脂增肌"效果,被视为GLP-1药物的"黄金伴侣" [4] - ActRII靶点被全球制药业寄予厚望,是代谢赛道继GLP-1靶点后的下一个重磅靶点 [4] - 礼来此前已完成一项约500人规模的Bimagrumab与司美格鲁肽联用的临床试验 [5] 临床数据与差异化优势 - 个案数据显示,一位114公斤患者在Bimagrumab与司美格鲁肽联用临床试验中减掉18公斤脂肪并增加1公斤肌肉 [6] - LAE102是单靶点抑制剂(ActRIIA),而Bimagrumab是双靶点抑制剂(ActRIIA和ActRIIB),LAE102已显示出差异化优势 [9] - LAE102在I期单剂量递增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特征,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腹泻病例 [12] 来凯医药的布局与前景 - 来凯医药在ActRII靶点上布局最为广泛,拥有同时靶向ActRIIA和B或单独靶向ActRIIA/B的在研管线 [8][12] - 公司目前市值50亿港元,随着LAE102临床进展推进,具备极大想象空间 [15] - 礼来的参与进一步验证了ActRII靶点的潜力,来凯医药在该靶点研发进度上处于全球一线阵营 [13]
来凯医药 20250325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莱凯医药、李莱士、蒋文泽、阿斯利康、罗氏、诺华等 [1][2][4] - **行业**:医药行业,聚焦减肥、激活素通路药物研发、AKT抑制剂研发等领域 [1][3][1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数据 - 2024年度莱凯医药整年亏损约2.51%,较2023年的3.681%减少约31.1%,原因是2023年上市前的非现金会计费用在2024年不再发生 [2] - 2024年度运营活动使用现金流为2.78亿,与过往几年平稳维持在3.1亿人民币以内,年末现金余额达8亿人民币 [2] 激活素通路组合研发 - 公司有完整的激活素通路组合,包括强医基LR2A的102、强医基2B的103和强力强B的医基基123,可应对不同新症,全面探索治疗机会 [3] - 李莱士收购BMAG后与公司达成临床合作,承担美国一期102临床试验费用;103和123全力推进ID Enabling the Study,预计103今年6月、123年底达到ID申请阶段 [4] - 公司对APTG的药有信心,认为其After Safety疗效可与已上市药媲美且安全性更好,未来销售权利待三期临床验证,目标明年推进MTA申请 [5] SAD实验结果 - 6 - 12月完成SAD单机链爬坡实验,入主64位平均BMI为23.2的健康受试者,评估安全性和PKPD。结果显示安全性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标领先program,LE102有best in class的safety步伐 [9] - PK数据支持一周或两周用药,可与GLP用药方式匹配,皮下用药可能性大,有效剂量大概率在5毫克以内,后续推进将往更轻剂量方向 [10] AKT Program进展 - 全力推进三期临床实验,2024年5月启动受试者入组,进展快于预期,预计今年四季度完成入组,明年一季度有Data Rebound,二季度申请NDA,争取2027年商业化 [12] - 收到国内多方对亚门集团药销售情况的乐观反馈 [12] 管线布局 - 除L2 Portfolio和AKT Program外,临床前管线在肿瘤和代谢领域不断扩充,如LED118是PS3K的Alpha Milton潜力候选管线,部分管线会开放与前瞻合作方推进项目合作 [13] 产品优势及市场前景 - 公司认为APTG的药疗效可与已上市药媲美且安全性更好,LE102在安全性上有优势,能弥补现有减重药减肌缺陷,提高减重质量 [5][35] - 从药物开发和联合使用角度看,口服小分子减重药与102是更好的搭档,口服药广泛使用将扩大102潜在市场 [32] - 减脂增肌机制在未来市场拓展中有重要作用,除减重外,在肝脂肪减脂、老年人肌肉萎缩症、心脏保护等领域有潜在应用,市场空间大 [37][38] 安全性评估 - 结合现有临床数据,认为李来靶向激活素受体策略安全性不错,主要问题集中在胃肠道耐受性,L1102在胃肠道安全性数据更优异 [40][41][42] 123产品特点及规划 - 123推2A和2B较均衡,相比102更强,主要针对严重疾病,如Sarcopenia、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等,今年年底准备发亚ID,明年推进临床 [46][47] AKT抑制剂市场及策略 - AKT抑制剂加上抗雄是较好选择,公司布局了AKT抑制剂LE001(SIP17和SIP11B2双抑制)与阿比托隆对比,理论上对PCA50和PCA90抑制活性更好 [51][52] - 公司LE001在美国和韩国完成一、二期研究,数据不错,后期寻求合作推进前线开发策略,今年希望完成三期入组,明年上市提交 [52][5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SAD实验中做了8个堆炼,5个经脉,3个脾脏 [9] - MAD实验除关注安全性,还会通过DEXA和核磁检查受试者体重变化,目前推进顺利,基于SAD基础,已获批准,预计按典型研究设计推进 [25][26] - 关于小分子口服增肌药物还处于早期阶段 [35] - LE001今年的数据计划取决于三期PFS event最终发生时间,可能在下半年有结果 [55]
医药生物-医药生物行业全球前沿创新专题报告(六):ActR通路阻断的临床应用之增肌
财通证券· 2025-04-07 09: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阻断ActR信号通路可促进肌肉增长,以Myostatin为例,其与ActR结合激活Smad2/3信号通路抑制肌肉细胞增殖与分化,阻断ActR通路可治疗肌肉萎缩相关疾病 [4] - ActR通路阻断策略多样,包括I型受体抑制剂、II型受体抗体、配体陷阱、配体选择性抑制剂 [4] - 增肌治疗需求大、市场空间广,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患者、老龄人群和减重人群均有需求,SMA患者现有治疗存在未满足需求 [4] - 建议关注国内布局相关资产的公司,如来凯医药 - B(2105)、宜明昂科(1541)等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激活素受体通路(ActR Pathway) 通路作用机制 - TGFβ超家族中Activin A、Myostatin、GDF11通过激活素受体通路调节肌肉、血液和骨骼,以Myostatin为例,激活素受体复合物含I型和II型受体,II型受体捕获配体激活I型受体,Myostatin还参与葡萄糖代谢 [9][10] - Myostatin与受体复合物结合后,使II型受体磷酸化激活I型受体,I型受体磷酸化Smad2/Smad3复合物并招募Smad4,下调AKT表达,下游去磷酸化FOXO,Smad复合物和FOXO进入细胞核激活下游基因表达,加速肌肉蛋白分解致肌肉萎缩 [11] - I型受体有七种,对不同配体偏好不同;II型受体有五种 [11] 通路阻断策略 - I型受体抑制剂以小分子为主,阻断ALK激酶对Smad2/3的磷酸化,研究集中在肿瘤领域 [12] - II型受体抗体以单抗为主,阻断ActRIIA/B的受体结合域,代表药物有Bimagrumab、LAE102等 [12] - 配体陷阱是重组蛋白,通过ActRIIA/B配体结合域与Fc段融合捕获配体,代表药物有Sotatercept、Luspatercept [14] - 配体选择性抑制剂与特定配体结合阻断其与受体结合,代表药物有Trevogrumab、Taldefgrobep等 [15] 关键配体之一:Myostatin - Myostatin由骨骼肌肌细胞分泌,负向调控骨骼肌生长,人类和动物MSTN基因突变会使肌肉质量增加 [17] - Myostatin以无活性前体形式分泌,经furin蛋白酶切割成latent Myostatin,再被二次切割成活性形式 [18][19] - 对其他TGF - β家族成员亲和力广的化合物更有效,但可能有更高脱靶效应风险 [21] ActR通路阻断的临床应用:脊髓性肌萎缩症(SMA)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 - SMA是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由SMN1基因功能缺失型突变引起,SMN蛋白水平受影响致肌肉萎缩和呼吸窘迫死亡,SMN2基因部分补偿SMN1缺失,SMA严重程度与SMN2拷贝数成反比 [22][23] - 美国发病率约为1/11,000,SMA1型最常见,占60%,其次是SMA2型和3型,各占约20%,根据症状和发病年龄分为0、1、2、3、4五个亚型 [23][24] SMA获批疗法局限性 - SPINRAZA对成年患者疗效有限,患者接受度低 [27] - ZOLGENSMA治疗效果可能随时间减弱,有肝毒性,多数患者需联合治疗 [27] - Risdiplam部分患者无响应,老年肝功能异常患者无法使用,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28] SMA临床未满足需求 - 美国约10,000名SMA患者中三分之二、全球约35,000名患者接受SMN靶向疗法,但患者仍因肌无力丧失功能,74%神经科医生认为需联合疗法 [29] - SMN疗法可延缓运动神经元退化,但不直接解决肌肉萎缩问题,改善运动功能作用后期趋于平缓 [29] ActR通路阻断的临床应用:体重管理 - 除基因相关疾病,衰老和GLP - 1RA类药物使用会导致肌肉萎缩,肌肉萎缩会使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骨量流失、全因死亡风险提升,保留肌肉是体重管理关键 [35][36] 靶向ActRII通路药物 Apitegromab (Scholar Rock) - 用于SMA适应症已读出积极3期数据并提交上市申请,体重管理适应症预期2025年Q2读出概念验证数据,下一代Myostatin抑制剂SRK - 439有望2025年Q3提交临床试验申请 [38] - SMA适应症3期临床研究取得积极结果,治疗组运动功能提升,安全性良好 [43][44] - 体重管理适应症处于临床二期,预期2025年Q2读出二期概念验证结果,主要终点是第24周肌肉质量与基线相比的变化 [48][49] Taldefgrobep(BIOHAVEN) - 靶向active Myostatin,阻断Myostatin与ActRIIB结合及ALK4/5募集,促进肌肉生成 [57] - 治疗SMA适应症2期临床未达主要终点,但亚组分析和次要终点分析有获益趋势,安全性良好 [61][62] - 1期临床数据显示有肌肉质量增加效果 [66] GYM329(ROCHE) - 靶向latent Myostatin,特异性高,采用sweeping antibody技术,临床前小鼠模型显示可增加肌肉质量和改善肌力 [69] - 正在开展SMA等多个适应症临床试验,预期2025年读出相关数据 [72] Trevogrumab(REGENERON) - 特异性靶向Myostatin,公司还开发Garetosmab,探索单药及联合治疗用于减重适应症疗效 [75] - 正在开展减重适应症2期研究,预期2025年H2读出主要临床终点 [75] - 1期研究取得积极结果,部分组大腿肌肉体积增加、脂肪量减少,安全性相对较好 [78] Bimagrumab(Eli Lilly) - 可结合ActRII A和ActRII B,增加骨骼肌质量,用于体重管理适应症预期2025年年内读出2期数据 [82][84] - 2期临床数据显示可显著提升肌肉质量,安全性方面有部分不良反应 [87][90] LAE102(来凯医药) - 是ActRIIA单抗药物,2024年6月启动中国1期临床试验,SAD研究数据显示安全性和耐受性好,有靶点抑制作用,计划2025年3月启动MAD研究 [93] - 2024年11月与礼来合作,礼来负责美国1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Q2启动 [93] - 公司管线还布局LAE103、LAE123,计划2025年Q2及Q4递交临床试验申请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