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乳清蛋白
icon
搜索文档
迈胜获近亿元融资 蒙牛第二曲线渐显
北京商报· 2025-11-16 23:40
融资事件概述 - 蒙牛集团旗下专业运动营养品牌迈胜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1] - 本轮融资由仙乐健康领投,高瓴创投与蒙牛创投跟投 [1] - 融资将用于推动迈胜在运动营养领域的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 [1] 投资方背景与战略协同 - 领投方仙乐健康是全球领先的营养健康食品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在供应链、循证营养研发及产品开发角度为迈胜提供协同支持 [1] - 高瓴创投在大健康、运动消费领域拥有丰富的产业投资经验与跨行业资源协同能力,将助力迈胜实现持续增长和创新发展 [2] - 控股股东蒙牛集团此前已为迈胜提供研发平台、供应链支持、品控体系等核心支持,此次追加投资是战略层面对迈胜的有力加持 [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迈胜是专注于运动营养的品牌提供商,为运动爱好者提供运动前、中、后及日常活力健康的全面完整营养产品解决方案 [1] -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覆盖马拉松、越野跑、铁三骑行等有氧耐力运动全场景营养需求的品牌,也是国内首个定位“专业运动营养”的本土品牌 [1] - 迈胜以超过300%的业绩增速发展,或成蒙牛集团战略第二曲线的核心承载者 [1]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规模达97.1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209.3亿元,六年间实现规模翻倍 [3] - 行业处于“基数小、增速快”的蓝海阶段,未来增长潜力将持续释放 [3] - 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正以超过20%的增速完成从“专业赛道”到“大众餐桌”的跨越 [3] 专家观点与战略价值 - 专家认为此次融资体现了资本对未来整个运动营养在中国市场的看好及超前布局 [2] - 仙乐健康在研发、蒙牛体系在供应链建设、高瓴资本在运营和市场把握上分别为迈胜带来相对优势 [4] - 功能营养领域拥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运动营养备受资本青睐 [2]
迈胜获近亿元A轮融资,蒙牛“第二曲线”渐显
搜狐财经· 2025-11-16 21:09
融资事件概述 - 蒙牛集团旗下运动营养品牌迈胜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1] - 投资方包括仙乐健康、蒙牛创投及高瓴创投 [1] - 融资将用于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 [1] 投资方背景与角色 - 本轮融资由仙乐健康领投,高瓴创投与蒙牛创投跟投 [3] - 仙乐健康是全球领先的营养健康食品解决方案提供商,将在供应链、研发及产品开发上提供协同支持 [3] - 高瓴创投在大健康、运动消费领域拥有丰富产业投资经验和资源协同能力 [3] - 蒙牛创投作为控股股东追加投资,延续其在营养与食品生态链的前瞻布局 [4]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迈胜是专注于运动营养的品牌提供商,提供运动全场景营养产品解决方案 [3] - 公司是国内首个定位“专业运动营养”的本土品牌,业绩增速超300% [3] - 品牌已成为国内极少数覆盖马拉松、越野跑、铁三等有氧耐力运动全场景营养需求的品牌 [3]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规模达97.1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209.3亿元,六年间规模翻倍 [4] - 市场处于“基数小、增速快”的蓝海阶段,未来增长潜力将持续释放 [5] - 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正以超过20%的增速完成从“专业赛道”到“大众餐桌”的跨越 [5] - 2032年全球乳清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78.2亿美元 [4] 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 乳清蛋白是蛋白粉市场主导产品,应用场景向大众健康领域拓展 [4] - 老牌玩家展开反攻,如肌肉科技推出“定制化营养方案”,汤臣倍健开辟“女性运动食品”细分赛道 [5] - 运动营养未来更多以乳为原料进行产品创新 [5]
艾媒咨询|2025-2026年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消费趋势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1-06 11:1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规模为97.1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209.3亿元,6年间实现规模翻倍 [1][14] - 行业处于基数小、增速快的蓝海阶段,增长潜力巨大 [1][14] - 全球乳清蛋白市场规模预计在2032年达到178.2亿美元,其在增肌、减重等场景的应用日益拓宽 [16] 消费驱动力与动机 - 消费者规律运动的核心动机为提升运动能力(54.1%)、塑造体形(51.3%)和缓解压力与情绪(48.7%) [25] - 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在2025年达到5万亿元,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为运动营养食品等细分领域提供增长空间 [8] - 71.4%的消费者在运动后选择运动营养食品进行补充,能量补充类产品最受欢迎,占比54.3% [27] 消费者偏好与产品创新方向 - 消费者对产品创新的三大核心期待是形态便捷化(51.5%)、成分天然化(51.3%)和口味多元化(50.6%) [2][32][34] - 功能复合化(44.5%)、功效精准化(24.6%)和个性化定制(19.4%)也是重要的创新方向 [34] - 54.8%的消费者认为行业存在价格体系混乱、性价比差异悬殊的问题 [32][34] 消费决策与信息渠道 - 消费者购买决策主要受媒体专业评测和社群/资深用户口碑推荐影响,两者占比均超50% [2][29] - 49.6%的消费者选择在线下运动场所售卖点购买,显示渠道便捷性的重要性 [29] 行业发展趋势 - 产品创新从配方迭代迈向个性化定制,天然成分与功能性强化成为研发核心 [3] - 消费场景从专业运动向日常健身、户外休闲、办公补给等多元生活场景延伸 [3][36] - 渠道呈现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形成从"种草"到"转化"再到"复购"的完整链路 [3][36] - 功能饮料市场持续增长,主要分为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能量饮料三大类 [19][21]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将打造乳品深加工示范线
贝壳财经· 2025-11-01 16:52
行业战略与规划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计划在“十五五”期间重点打造深加工示范线,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 [1] - 行业需通过浓缩、分离等深加工技术高效提取牛奶中的活性成分,以制成满足特殊用途需求的功能性产品,例如提取1公斤乳铁蛋白需要约14吨牛奶 [1] - 乳品深加工可推动市场产品优化并有效拓展市场边界 [1] 市场现状与机遇 - 欧美在乳品深加工领域长期具有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中国深加工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 [1] - 2024年中国进口乳清粉66.1万吨,显示国内对乳清蛋白等核心深加工产品存在巨大需求 [1] - 乳铁蛋白若被列入特医食品单独组件,政策破冰将直接打开医院临床营养50吨级新增需求,市场规模或超百亿元 [1] 政策支持与企业投入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 - 工信部于2023年开展脱盐乳清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任务揭榜工作,中国乳业头部企业递交建设方案,投资额达百亿元 [1] - 伊利集团在呼和浩特建设了全球领先的乳品深加工工厂,可生产脱盐乳清、乳铁蛋白等多种产品 [1] - 由伊利集团牵头成立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是中国食品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在深加工领域取得多项领先成果 [1]
聚焦精准营养需求,深加工技术推动“奶黄金”走进大众市场
搜狐财经· 2025-11-01 16:33
行业趋势转变 - 乳品市场正从基础营养向功能精准方向跃迁,消费者对具备天然、功能、精准特性的乳制品需求增加 [1] - 乳制品市场呈现持续扩容、消费加速细分的趋势,全链条驶入升级快车道 [3] - 中国乳业下一阶段的竞争核心将从蛋白含量转向蛋白种类、结构、钙分布、氨基酸谱的精细化拆分 [5] 技术发展现状与机遇 - 国内原奶品质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但乳品深加工能力仍显不足,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偏低,乳铁蛋白、乳清蛋白等核心功能原料长期依赖进口 [3] - 国内上游奶源供应过剩、奶价下降为乳品深加工带来机遇 [3] - 乳品深加工正从奶酪副产物利用升级为高附加值功能蛋白产业化,通过连续化、精准化、低致敏化技术路线实现全面替代与升级 [3] 关键技术突破与研究方向 - 研讨会上专家阐述了乳清蛋白、乳脂肪球膜、乳蛋白配料及牛奶外泌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应用 [3] - 乳铁蛋白定向提取保护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的保留率从10%提升至90%以上,同时将成本降低至国际价格的60% [6] - 研究团队同步开展乳脂肪球膜磷脂改善老年痴呆的研究,已锁定与衰老密切相关的两类关键蛋白,有望将母乳化磷脂的应用从婴配粉延伸到银发经济 [5] 公司战略与成果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4%,推动高附加值业务快速崛起 [6] - 公司新西兰乳铁蛋白工厂于2023年启动建设,预计2025年完成升级并正式投产,服务于国内乳铁蛋白的科研与产业应用 [4][5] - 公司奶酪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填补了国内原制奶酪规模化生产的空白,并解决了D90脱盐乳清粉、乳铁蛋白粉等关键原料的进口依赖问题 [6] 市场潜力与前景 - 乳铁蛋白一旦被列入特医食品单独组件,政策破冰将直接打开医院临床营养50吨级新增需求,规模或超百亿元 [4][5] -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成本大幅下降,使乳铁蛋白等深加工产品从价格高昂的奶黄金走进大众消费市场 [6]
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加快布局 我国乳清蛋白行业未来可期
行业核心观点 - 乳清蛋白行业在中国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受益于公众健康意识提升和运动营养市场扩容,行业在供应链优化和产品创新方面不断突破,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球乳清市场规模为99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178.2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8.76% [2] - 中国乳清蛋白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3.46亿美元增至报告期的5.18亿美元,年均增速约1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 - 在主流电商平台,乳清蛋白相关产品第一季度成交额同比增长18.2% [3] 产品细分与市场地位 - 乳清市场主要细分领域包括浓缩乳清蛋白、分离乳清蛋白和水解乳清蛋白,其中浓缩乳清蛋白市场份额最高 [2] - 功能性食品是乳清原料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2] - 在保健食品与膳食营养补充食品领域,蛋白粉品类成交额占比达7.4%,乳清蛋白占据约70%的蛋白粉市场份额 [2] 应用场景拓展 - 乳清蛋白消费群体从专业运动人群向大众健康群体延伸 [3] - 乳清蛋白凭借其优秀的氨基酸构成和加工性能,成为酸奶和成人奶粉配方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并在牛奶和乳饮料中补充蛋白 [3] - 乳清在烘焙零食领域有创新应用,可提升产品营养价值并改善风味和质构 [3][4] 供应链格局 - 中国乳清蛋白长期依赖进口,全球乳清粉产能高度集中于欧美地区,德国、波兰、意大利、美国、法国合计产能占比超60% [5] - 2024年中国乳清粉进口量达66.1万吨,进口额达8.1亿美元,美国是主要进口来源国之一 [5] - 供应链格局加速调整,国内企业积极拓展南美和东欧等地的进口渠道,今年1-5月爱尔兰对华高附加值乳清出口额同比增长47% [5] 国产替代进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脱盐乳清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任务,伊利、蒙牛等10家头部企业递交建设方案,投资额达百亿元 [5] - 国内原制奶酪产业加速发展,2024年产量同比增长22%,乳清副产物回收能力提升 [6] - 安琪酵母等企业探索蛋白来源替代,其31.6万吨酵母产能理论上可实现年产15万吨酵母蛋白 [7] 行业标准化与技术升级 - 《乳清蛋白深度解析-中国运动人群营养健康白皮书》发布,涵盖12项核心指标,为行业提供科学参考框架 [8] - 头部企业以"原料优质化、成分精准化、工艺精细化"为发展方向,产品纯度达80%以上,脂肪/乳糖含量较行业平均水平低30% [8] 未来发展趋势 - 产品将朝多样化、细分化方向发展,出现更多如蛋白饮料、蛋白烘焙食品等易于大众接受的产品形式 [9] - 技术创新将推动产品升级,改进提取加工工艺,开发具有免疫调节、肠道健康促进等功能的新产品 [9] - 大众健康意识提升、健身热潮兴起和人口老龄化将驱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10]
伊利开启“天然精准营养”时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8 06:52
行业发展趋势 - 乳品市场正从基础营养向功能精准跃迁 消费者期待更多具备天然 功能 精准特性的乳制品 [7] - 乳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0营养保全时代聚焦安全与保藏 2.0营养优化时代升级为功能性食品 3.0精准营养时代实现高效提取与定制化营养设计 [8] - 行业供给面临挑战 原奶品质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但深加工能力不足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偏低 核心功能原料长期依赖进口 [7] 技术创新突破 - 公司研发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 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保留率从10%大幅提升至90%以上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9] - 构建"拆 切 递"技术链:分子级拆解技术实现活性保留率91.2% 酶切技术精准切割功能肽段 智能递送系统包埋功能成分直达人体特定位置 [10] - 在乳蛋白深加工领域相关专利申请总量跃居中国第一 全球第五 全球专利申请总数在全球乳业十强中位列第二 [12] 生产制造升级 - 健康谷占地超30平方公里 以全链条协同 全要素智能为核心 提供从奶源到产业化的全流程保障 [10] - 建成国内首座5G智能奶酪工厂 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的奶酪制品研发生产基地 代表国内奶酪制品智能制造行业最高标准 [11] - 工厂依托5G和工业互联网技术 推进产品创新数字化 生产运营智能化 用户服务敏捷化 产业体系生态化 [11] 战略布局意义 - 奶酪工厂布局解决原奶供需矛盾 稳定全产业链 打通奶酪生产与深加工的协同链路 [11] - 乳业深加工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是关乎奶瓶子握在自己手里的战略问题 满足国民健康需求的民生问题 [12] - 通过日常饮食预防慢病 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契合健康中国战略 [8]
中丹养猪合作:优势互补 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6 14:30
合作规模与贸易往来 - 丹麦是中国最重要的种猪来源地之一,2022年丹麦种猪占中国进口种猪总量的比例超过40% [1] - 2023年丹麦向中国出口猪肉21万吨,体现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紧密纽带 [1] - 中国约占世界猪肉总消费量的45%,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 [1] 技术合作与生产效益 - 丹麦的基因选育技术和精准养殖方案为中国企业提供支持,例如丹育公司与多家国内大型养殖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2] - 牧原股份2023年年报显示,其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已超过29,不断逼近国际先进标准 [2] - 自动化饲喂、环境控制等技术的应用使许多示范养殖场将育肥周期控制在160天至170天 [2] 物流与供应链整合 - 依托中欧班列,丹麦猪肉输华的运输时间较海运大大缩短,显著提升产品时效竞争力 [2] - 中国的贸易企业和饲料加工厂成功引入丹麦的乳清蛋白等副产品,实现两国供应链资源的双向互补 [2] - 2024年4月,两国续签《关于生猪养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明确将在育种、饲料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加强制度性合作 [2] 绿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 丹麦的"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畜禽粪污近乎百分之百的资源化利用,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倡导的绿色、低碳方向高度契合 [3] - 丹麦生猪群沙门氏菌血清阳性率长期控制在1%以下,部分年份甚至低于0.5%,为行业树立生物安全标杆 [3] - 在"同一健康"理念框架下,两国未来有望进一步共建食品安全与质量认证体系 [3] 合作模式与未来展望 - 双方合作超越简单的技术引进或产品贸易,拓展至联合研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市场开拓的全产业链维度 [1] - 合作面临种猪适应性改良、饲料价格波动应对和技术推广均衡化等挑战,这些议题激发更深层次的创新协作 [3] - 从联合研发、人才培训到数据共享与金融支持,两国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多维度、可持续的产业链共同体 [3]
北交所新消费产业研究系列(二):大健康消费浪潮下,北交所营养功能食品产业链公司梳理-20250916
华源证券· 2025-09-16 21:3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但重点分析了北交所三家营养功能食品产业链公司的投资价值[2][3][4] 核心观点 - 营养功能食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24年市场规模2331亿元 预计2029年达3499亿元 2024-2029年CAGR为8.5%[4] - 行业受国家战略支持 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提升驱动需求增长 但人均消费额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4][8] - 运动营养细分领域增长最快 2015-2024年CAGR达22.7%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68亿元[4] - 合同生产(ODM/OEM)模式快速发展 2024年市场规模253亿元 预计2029年达441亿元 CAGR为11.8%[4] - 北交所相关标的包括上游原料商无锡晶海、中游合同生产商衡美健康(拟上市)和品牌商康比特 各具竞争优势[4]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市场规模5223亿元 预计2029年达7203亿元 2024-2029年CAGR为6.6%[4][13] - 营养功能食品为细分品类 2024年市场规模2331亿元 占比44.6% 预计2029年达3499亿元 CAGR为8.5%[4][13] - 健康零食是最大细分品类 2024年市场规模971亿元 运动营养增长最快 2019-2024年CAGR为21.2%[4][18] - 2024年中国人均营养功能食品消费额166元 远低于美国的754元和日本的572元 提升空间巨大[4][21]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完整 上游原辅料(氨基酸等)、中游生产制造和品牌运营、下游渠道和消费者[4][24] - 氨基酸原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3年达436.35亿元 同比增长4.2%[4][27] - 合同生产模式受益于品牌商聚焦营销和产品创新 2024年营养功能食品合同生产市场规模253亿元[4][37] - 运动营养食品定义明确 针对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人群[4][28] 重点公司分析 - 无锡晶海(上游原料商):氨基酸原料药专业制造商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 2025H1营收2.03亿元(YoY+18.67%) 归母净利润3730万元(YoY+34.77%)[4][41][42] - 衡美健康(中游合同生产商):营养功能食品ODM龙头 2024年合同生产市占率4.2%排名第一 运动营养和体重管理细分市占率分别达22.5%和16.2%[4][57] - 康比特(品牌商):运动营养领导品牌 2024年乳清蛋白电商市占率13.4%排名第一 2025H1营收5.62亿元(YoY+10.92%) 但受原料成本上涨影响归母净利润下降67.91%[4][74][76] 财务对比分析 - 营收规模:康比特(品牌商)>衡美健康(合同生产商)>无锡晶海(原料商)[85] - 毛利率:康比特(32.21%)>无锡晶海(31.90%)>衡美健康(22.59%) 反映产业链位置差异[89] - 费用结构:康比特销售费用率最高(21.44%) 无锡晶海研发费用率最高(5.07%)[93][96] - 成长性:2022-2024年营收CAGR衡美健康(35.12%)>康比特(27.97%)>无锡晶海(-4.04%)[73][84]
蒙牛上半年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3.4% 精益化管理成效显著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8 20:04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渠道升级和精益管理三大引擎实现收入415.7亿元和经营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13.4%)[1] - 公司强调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新价值,并承诺绿色低碳发展[2] - 行业供需矛盾持续改善,正处于触底回升的关键时期[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收入415.7亿元,经营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13.4%)[1] - 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46.2%,经营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8.5%[1] - 在2024年分红和回购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回购[2] 产品与创新 - 上半年推出超百款新品,覆盖常温奶、低温酸奶、鲜奶、冰淇淋、功能牛奶和婴儿配方奶粉全品类矩阵[1] - 针对B端推出专业乳品品牌,与咖啡、茶饮、烘焙等头部品牌达成战略合作[1] - 未来将丰富高附加值的乳脂、奶酪、乳铁蛋白、乳清蛋白等产品矩阵[1] 可持续发展 - 已建成37座绿色工厂,承诺"零毁林",打造低碳牧场并开展包装回收等绿色项目[2] - MSCI ESG评级连续两年保持AA级,持续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2] 行业环境 - 终端消费复苏缓慢,原奶价格持续低迷[1] - 乳业供需矛盾持续改善,行业处于触底回升的关键时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