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

搜索文档
不出5年,中国贬值最快的不是现金,而是这4样东西
搜狐财经· 2025-07-07 13:06
现如今,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不出5年,中国贬值最快的是现金。主要原因是,国内货币超发严重,M2已经超过了300万亿,是GDP的2倍。在这种情况 下,钱会越来越不值钱。但实际上,现在国内经济进入到通缩的经济周期,货币的购买力不是越来越弱,而是在不断的上升。从数据来看,5月份,居民消 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1%。 第一样,各地房价还会继续下跌 事实上,不出5年,中国贬值最快的并不会是现金,而是这4样东西,大家要提前了解。它们分别是:①房子;②燃油汽车;③大学文凭;④电子产品。让我 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近两年,国内汽车行业迎来降价潮。主要原因是:①本来燃油车独霸汽车市场,后来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后,汽车市场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②现在中产收 入增长放缓或减少,很多人停止了购买新车的计划。据网友杨亮透露,去年8月份才买的迈腾330,花了25万。 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该汽车品牌就有新款汽车出来了。最近,杨亮又发现,像他之前购买的迈腾330,在二手市场的回收价最多16万。而在不到一年的时 间内,杨亮的汽车就贬值近10万元。显然,燃油汽车这样快的贬值速度,让人感到震惊。 第三样,学历贬值成趋势 ...
大学该如何面对“给母校丢脸的校友”
南方都市报· 2025-07-05 19:53
事件背景 - 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毕业生李某因发布摆摊视频引发争议,视频中展示学生证并自嘲"四年本科一场空,给母校丢脸" [1] - 校方要求删除视频,理由是评论区出现大量"读书无用论"和贬低高等教育的言论,而非认为摆摊行为本身丢脸 [1] - 视频传播过程中,当事人自嘲情绪被简化为对学校的指控,校方初期否认联系当事人并关闭评论区加剧舆论危机 [1][2] 当事人实际情况 - 李某并非"毕业即失业",校方证实其曾医院工作两年,摆摊是为考编过渡的务实选择 [2] - 视频中"给母校丢脸"的表述实为情绪释放,但被舆论曲解为对学校的负面评价 [2] 校方应对策略分析 - 校方在招生季对负面信息高度敏感,但管控毕业生形象的做法暴露声誉管理脆弱性 [2] - 删视频要求与公开宣称"不歧视任何职业"形成言行矛盾,加深公众不信任 [1] - 更优策略应是通过评论区互动引导舆论(如肯定毕业生努力),而非简单删帖 [3] 社会舆论深层问题 - 学历歧视导致舆论双重标准:顶尖院校毕业生摆摊被赞"自由选择",民办院校毕业生则被归咎个人或学校能力 [3] - "读书无用论"盛行反映社会对非名校毕业生的刻板印象,而非教育本身价值问题 [3]
该不该有“学历门槛”?费大厨招聘服务员“本科以下勿扰”引热议
新京报· 2025-07-04 22:25
费大厨招聘事件 - 费大厨深圳门店招聘服务员要求"本科学历以下勿扰",工作内容包括餐厅卫生、接待顾客、推销特色菜品等 [1] - 涉事门店回应称该要求由前任经理制定,实际招聘中会综合考量社会经验,但本科学历员工在晋升时更具优势,通常1-2年可晋升店长 [2] - 公司为高学历员工提供学历补贴:大专800元/月、本科1200元/月、博士3000元/月,补贴时限3个月 [3] 餐饮行业高学历招聘趋势 - 海底捞针对外送员岗位设置学历补贴:普通本科1200元/月、985/211高校2000元/月,并设有管培生等专属晋升通道 [4] - 巴奴毛肚火锅内部晋升通道分为专业线(P)和管理线(M),职级从L1到L12,计划5年内招聘培养15000名大学生员工 [5] - 行业案例显示高学历员工可通过一线岗位晋升至管理岗,如巴奴90后郑州大学毕业生从服务员晋升为门店值班经理 [5] 政策与行业实践 - 深圳市人社局表示企业有权根据岗位需求设定学历门槛,此次事件不构成学历歧视 [2] - 餐饮企业普遍将高学历员工作为品牌形象提升和人才储备的重要手段,通过补贴和晋升机制吸引人才 [3][4][5]
高考成绩可查20年,青春纪念还是人生枷锁?
南方都市报· 2025-07-04 20:23
高考成绩查询服务 - 多个省份开放往届高考成绩查询功能 最早可查询22年前成绩 通过身份证或刷脸认证即可获取带红章的电子版成绩证书 [1] - 该服务解决了"老考生"因信息遗失无法查询的痛点 体现了数字政府在数据整合和政务服务方面的进步 [1] - 网友对此点赞 认为这是对个体记忆的尊重和回应 [1] 高考数据变化 - 2003年高考报名人数613万 录取382万人 录取率62.3% 2025年预计报名1335万人 录取率79.65% [1] - 2003年全国高校1451所 本科院校639所 2025年高校达2919所 本科学校1365所 数量明显增加 [1] - 高考形式由"3+X"演进为"3+1+2"等 选考更灵活 评价更综合 [1] - 20年前大学文凭较为稀缺 如今高等教育普及 文凭"含金量"呈现分化 学历已非唯一竞争力标志 [1] 查询动机分析 - 查询动机包括怀旧情结 重温青春岁月 或证明过往荣耀 [2] - 考得好的人可能沉湎于过去荣耀 考得不好的人可能持续为成绩困扰 [2] - 部分单位在职称评定 人才引进 落户申请等环节仍要求提供高考成绩 这种做法合理性值得质疑 [2] - 过度依赖高考成绩进行人才评价 与"第一学历歧视"类似 都是简单粗暴的标签化判断 [2] 社会观念变化 - 有人选择将高考成绩视为人生档案 有人选择将其视为已翻过的一页 [3] - 这项服务让每个人都有了选择的权利 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3] - 重要的是对过去的态度 而非分数本身 青春已被封存 未来仍待书写 [3]
看了20位高考状元的现状,我发现上好学校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
洞见· 2025-07-04 19:50
名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现状 - 高考状元群体中约20%能负担北京房产 但需掏空家庭积蓄[5] - 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生工作5年后仍合租14平米房屋 月薪未披露[7] - 贫困县出身清华毕业生17年后约50%同学年薪超百万[9][10] - 行业分布:15%进入体制内中层 5%-10%创业者集中在科技/教育领域[13] - 薪资区间普遍在20-200万 仅少数成为企业高管 福布斯上榜者极少[13] 体制内就业趋势 - 2021年河南中烟录用135名一线操作工 含41名硕士及华盛顿大学海归[22][23] - 2022年北京朝阳区街道办岗位吸引清华/人大/京都大学等顶尖院校毕业生[24] - 酒仙桥街道城管执法岗录用北京大学博士 反映基层岗位竞争激烈[25] 非传统路径成功案例 - 泡泡玛特/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创始人最高学历为民办本科 公司市值均达千亿[31][32] - 原北电保安通过自学成为电影节获奖导演 完成职业逆袭[35][36][42] - 李安两次高考落榜后通过艺专进入电影行业 成为国际知名导演[45] 教育投资回报分析 - 名校光环对长期职业成就影响有限 社会预期普遍高于实际发展[14][15] - 学历通胀时代需转向能力价值评估 专业赛道头部效应显著[46] - 行业选择差异导致收入分化 科技领域出现部分高薪案例[9][13]
时代变了,鸡娃即将崩溃?意外的事接连发生
36氪· 2025-06-26 11:27
教育行业趋势变化 - 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 比去年下降7万 为八年来首次下降 尽管三年前高中生入学数量同比上升42.59万 估算提前放弃高考的孩子增加50万[1] - 2025年考研人数暴跌50万 降幅达11.4% 可能首次被国考报名人数超过[1] - 2024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6199元 与专业较好的高职生收入水平相当[6] - 培养本科生需15万-20万 但存款超过20万的家庭占比仅20%[9] - 2005年全国本科招生数230万 现已上升至450万[17] - 2024年新生儿954万 未来高考录取新生超1000万 意味着人人都能读大学[16] 海归就业市场变化 - 2024年多省市公务员选调取消海外高校名单 包括哈佛剑桥等60所全球名校[11] - 2020年海归平均年薪26.82万 2022年降至24.41万 2023上半年为20.45万[13] - 美国公立大学每年总费用超14万人民币 留学成本持续上升[12] - 某汽车大厂对港硕毕业生"泡池子"现象 收简历但不给offer[10] 行业就业现状 - 金融业降薪 互联网大厂红利消退 风投趋于谨慎[6] - 大专就业率56.6% 比硕博高12.2个百分点 普本院校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仅33.2%[6] - 演员行业两极分化严重 普通演员拍戏4个月仅几千元收入 全年可能仅此收入[15] 教育资源供给变化 - 计划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向农村学校倾斜[17] - 建议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 化解教育内卷[17] - 日本大学生就业率从1995年80%降至2000年55% 后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最新毕业生就业率98%[19][20]
名校00后,不想整顿职场只想逃
36氪· 2025-06-18 13:51
2025年,第一批00后本科毕业生已经踏入社会三年。他们曾是父母眼中的骄傲,是老师口中"考上好大学就有好前途"的榜样。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 闷棍——曾经奉为圭臬的游戏规则,突然失效了。 985、211文凭不再是金钥匙。教育部数据显示,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创历史新高。在"僧多肉少"的就业市场里,名校光环的边际 效益正急剧递减。 "工作日没有喘息的缝隙,22点后离开公司是常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下班。"她的飞书签名常年挂着联系电话。哪怕高烧到浑身疼痛,确诊得了甲流,她也 只敢请假半天,在医院拿完药,回到月租三千的合租房,晚上八点依旧要完成工作任务。"领导问能不能坚持,我哪敢说个'不'字?" 去年的职工体检报告像一纸判决书,磨玻璃肺结节、甲状腺肿大、乳腺增生的诊断结果,成了用健康兑换金钱的残酷凭证。高压的工作节奏让她萌生了换 工作的念头,"哪怕薪资降一点。" 这代人发现,自己既无法像父辈那样依靠勤奋实现跃迁,又难以在社交媒体渲染的"年薪百万"叙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们被困在"优秀"的枷锁里,进退两难。 一线城市,高薪与高压共生 许璐至今记得拿到211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特意提前下 ...
对谈黄灯:普通二本学生的出路在哪里?
乱翻书· 2025-06-13 18:09
高考与学历价值重估 - 学历仅是敲门砖 个人能力与作品比学历标签更重要 需关注长板与差异化竞争[1] - 当前就业市场严峻 二本学生盲目卷考公考研性价比低 因第一学历限制竞争力提升空间有限[1] - 高校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 教学内容滞后技术迭代 研究生毕业时知识可能已换代[1] 二本学生发展策略 - 务实策略是放弃唯学历论 转向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强化自驱自学能力[2] - 中小企业青睐"高性价比"人才 看重成本可控 技能即插即用 主动性强等特点[2] - AI工具改变技能习得逻辑 数据分析等技能通过AI辅助两三月可达可用水平[2] 技能培养与就业路径 - 课业达标即可 优先修炼新兴技能如无代码开发 新媒体运营等 技术红利降低学习门槛[3] - NotebookLM等工具成为新时代知识作弊器 远超传统学习方式效率[3] - 参与全国性专业比赛(如大学生方程式/机器人大赛)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77] 行业机会与职业选择 - 地方院校应立足本土与行业属性 如广东金融学院学生在当地财经机构就业率高[27] - 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直播电商/新能源汽车)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需结合地域优势产业[58][59] -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因社会需求大 二本院校与重点大学起点接近 存在差异化机会[73] AI时代的教育变革 - AI替代基础岗位后 死记硬背知识考核必要性下降 应侧重理解能力与逻辑训练[39][40] - AI工具可抹平信息鸿沟 在志愿填报等场景提供决策支持 需提升使用熟练度[49][51] - 掌握AI工具+基础社交能力可胜任产品助理 运营专员等岗位 改变传统就业路径[2][76] 职业竞争力构建 - 作品价值远超学历 工作2-3年后用人单位更关注实际能力而非文凭[33][71] - 核心竞争力在于"一个长板" 无需全才 差异化优势比全面优秀更重要[35][36] - 非虚构写作等实践能力可形成迁移技能 直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67][70] 城市与专业选择 - 填报志愿应将城市置于首位 大城市资源丰富度显著影响职业视野与发展机会[46][48] - 专业选择坚持兴趣导向 长期看喜欢专业的从业者最终成就高于功利选择者[47] - 文物修复等细分领域存在人才缺口 地方院校专业设置灵活可快速响应需求[59] 新媒体时代的机遇 - 短视频等媒介为普通人提供表达渠道 三农/舞蹈等领域博主获得传统难以想象的机遇[9][10] - 在社交媒体积极发声可建立连接 优质内容互动能创造意外职业机会[62][64] - "加足够多定语"的细分赛道策略 通过垂直领域差异化获得竞争优势[37]
对谈黄灯:普通二本学生的出路在哪里?
乱翻书· 2025-06-13 18:04
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 高校课程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迭代,脱离产业真实场景 [1] - 过度聚焦应试导致实践能力空心化,对真实社会需求认知模糊,缺失动手意愿与实操能力 [1] - 学历通胀背景下,二本学生若盲目卷考公考研,竞争力提升空间有限且性价比低 [1][12] 二本学生核心策略 - 尽早放弃"唯学历论",转向提升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强化自驱自学能力 [2] - 中小企业更青睐"高性价比"人才,因成本可控、技能即插即用、主动性强 [2] - AI工具大幅降低技能习得门槛,如数据分析、基础开发等技能可通过AI辅助快速掌握 [2][3] 就业市场新机遇 - 新兴技能如无代码开发、新媒体运营、AI视频剪辑等学习门槛降低,B站等平台提供海量免费资源 [3] - 地方院校学生应立足本土流动,结合学校行业属性(如财经类院校对接当地银行、保险机构) [27] - 新兴产业如智能制造、直播电商、新能源汽车等吸纳年轻人,需观测城市优势产业与自身所长结合 [58][59] 个人差异化竞争 - 社会并非优胜劣汰而是异胜同汰,需聚焦自身长板与差异化 [23] - 作品价值远高于学历,如非虚构写作、GitHub项目等能突破学历限制 [32][33] - 年轻人只需一个长板即可立足社会,如独特技能或实战经验 [35][36] 填报志愿与城市选择 - 填报志愿应将城市排在第一位,大城市资源丰富且影响社会感知 [46][48] - 专业选择需坚持兴趣或观察社会需求,避免被父母左右导致后续改行 [47] - AI可辅助志愿填报决策,抹平信息鸿沟,如模拟院校/专业前景 [49][51] AI时代的能力重塑 - 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核必要性下降,但需保留基础信息素养以理解AI输出 [39][40] - AI工具实现信息平权,主观能动性与自学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75][76] - 参与全国性专业比赛(如机器人大赛)可快速提升实践能力并被用人单位关注 [77] 社会化与职业观培养 - 大学生需走出校园增强社会化程度,通过实习/兼职培养务实做事能力 [61][66] - 用人单位更看重解决问题能力,非虚构写作等实战作品能显著提升就业优势 [67][70] - 媒体、新媒体等领域对学历包容性较高,二本学生可关注灵活回应社会需求的专业 [73][74]
普通金融学院毕业生求职:学历之外,还有多少选择?
新浪财经· 2025-06-13 08:47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2025年校招进入尾声。在各大招聘平台上,银行、保险、证券公司释放 出的岗位仍是众多金融学专业应届毕业生梦寐以求的工作。 等到真正与金融机构有碰面交手的机会时,包括伍乐在内的大部分非重点学院出身金融学生 才意识到,头部机构的大门很难用二本学历敲开。 伍乐试着靠实习积累经验。他之前在一家员工不到百人的小额贷款公司做"贷款助理",但实 际工作大多是电话销售;后来他又进入一家初创教培机构做财务助理,他说:"这种单位门 槛低,不会因为学历对人区别对待。" 根据猎聘2025Q1招聘趋势调研报告,2024年人才意向流动行业分布上,金融行业仅占5.96% 排名第8,而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智能硬件等新发岗位增速更快。 求职时,伍乐投了60多份简历,绝大多数是销售类金融岗位。销售岗位的回复率挺高,但像 银行管培生这种方向基本没回音。他觉得,这可能跟岗位的选拔机制和学历筛选有关。 纵然这两年已并非金融业的高光时刻,在很多毕业生眼中,这一行业依旧是他们梦想的代名 词。但是对那些来自非"名校"的应届生来说,现实却在一纸简历投出之后戛然而止。 对于普通金融学院的金融学毕业生而言,"学历之外还有多少选择"变成了一个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