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共享
icon
搜索文档
南京社保卡“一卡通”构建便民惠民新生态
新华日报· 2025-06-04 08:44
"确实很方便,手机一点,就能看到最近的办理点和服务站!"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正通过电子地图演示 社保卡服务网络:全市近千个银行网点、家门口服务站等图标清晰标注,点击任意网点即可查看服务事 项清单。"这张地图整合了社保卡制发、待遇查询、补贴申领等70余项高频服务,市民'按图索骥'就能 找到最近的办理点。"工作人员介绍,依托686万持卡人的基础数据,系统还能通过"数字画像"精准推送 各项业务政策及业务提醒信息。 5月30日,南京市秦淮区新世纪广场一楼户外空地热闹非凡。"滴——"随着一声清脆的刷卡声,市民王 女士用社保卡轻松通过地铁大行宫站闸机,走进了"社保卡优享消费季 惠民生服务一卡通"南京市社保 卡"一卡通"惠民服务活动的现场。 这场以社保卡惠民服务为核心的线下活动,全景展示了南京近年来构建的"一卡多用、全国通用"服务体 系——从政务服务"一卡通办"到交通文旅"一卡通行",从医疗健康"一卡通刷"到校园民生"一卡通用", 小小卡片已成为连接935万人次生活的"数字钥匙"。活动现场,市民们的真切体验印证着一个共识:"社 保卡,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城市生活。" 从"单一凭证"到"全能管家"的功能跨越 活动现场的显示屏循环 ...
苏州高新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果持续显现
苏州日报· 2025-06-02 08:22
政务服务改革成效 - 苏州高新区推出"水电气阶梯价申请一件事"服务,累计受理近700件,为居民家庭年均节省用能支出超500元 [1] - "居民充电桩报装一件事"办件数达1756件,实现区域住宅小区全覆盖 [1] - "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集成办"机制运行后,项目接驳周期压缩至1.5个月内 [1] - "企业开办+用电报装"八合一服务全面推广,企业办证效率大幅提升 [1] 企业服务优化 - 精控能源项目通过"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集成办"机制,报批周期从最长3个月压缩至11个工作日 [2] - "企业开办+用电报装"八合一服务将8个环节集成办理,实现"当日领照、同步通电" [2] - 通过"统一规划、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集中修复"方式优化企业审批流程 [2] 技术支撑与机制创新 - 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多部门协同和多系统贯通 [3] -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经发、住建、水务等单位协同优化流程 [2] - 通过"办事者角色互换"方式实地体验群众办事路径,精准识别难点堵点 [2]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持续拓展"一件事"改革的服务场景,重点围绕项目建设和民生保障领域 [3] - 推动流程重塑、平台联通、体验升级,打造高效服务样板 [3] - 力争实现更多事项"最多跑一次、一次办成事" [3]
长三角一体化下生态资源跨区共享难题怎么解决?
中国环境报· 2025-05-29 13:36
长三角生态资源跨区域共享现状 - 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前三轮试点中安徽年均获得补偿仅两亿元,绩溪县财政配套资金投入9亿余元而获得补偿金仅5.4亿元,补偿金额与实际治理投入差距显著 [1] -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限值标准不统一,上海、江苏、浙江分别为50mg/m³、80mg/m³、60mg/m³,导致企业跨区域迁移面临重复改造难题 [1] - 长三角部分地级市存在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不当问题,与生态环境部2024年要求省级统筹的规定存在冲突 [1] 生态补偿机制现存问题 - 当前补偿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新安江第四轮试点产业协作项目落地率仅30%,跨省人才交流规模不足百人 [2] - 长三角GEP核算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023年示范区GEP核算覆盖面积不足50%,生态资源资本化进程受阻 [2] - 长三角"智慧大脑"虽实现242项数据共享,但跨部门生态环境、水利、农业数据融合度不足30% [2] 生态协同发展建议 - 提议设立长三角生态环境委员会,建立常态化协商机制并每年召开联席会议解决跨界纠纷 [3] - 建议按GDP占比和生态受益度确定三省一市出资比例,引入碳汇交易、水权交易等市场化工具,设立"长三角生态人才专项基金"资助技术人才跨区域交流 [3] - 规划建设生态产业走廊,在皖江城市带、杭州湾新区布局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百亿级生态产业园区 [3] - 推进杭黄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整合黄山、千岛湖资源开发跨区域旅游产品 [3]
黑龙江省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矩阵
新华社· 2025-05-10 08:51
政务服务变革 - 黑龙江省通过退休预审制度、公积金流程再造和电子社保卡应用实现"一事集成、高效办结"新模式,办理退休手续从跑9次减至手机操作完成 [1] - 2024年以国务院指导意见为指引,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牵头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矩阵,推广退休改革经验至更多领域 [1] 流程优化成效 - 退休业务办理时限从30天压减至即办即结,跑动次数从9次减至0次,材料从12份减至1份,环节从10个减至1个 [3] - 国家21个重点事项平均办理时间从37工作日压减至6工作日,材料从23份减至5份,跑动次数从7次减至1次,总体效能提升80%以上 [5] - 改革覆盖6部门15项业务并联审批,实现"一次申请、一网受理"等"七个一"服务模式 [3][5] 数字化支撑 - 依托"龙易办"App实现人脸识别自动生成信息,线上办理退休证和医保转退休业务 [4] - 应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打通170个业务系统,对接570个数据接口(新开发457个),集成161个联办事项 [4][6] - 系统完成111个端口开发对接,经过23轮全流程测试确保稳定性 [2] 组织保障机制 - 成立跨部门工作专班,统筹45个中省直部门及数百家机构,组织200余名技术人员合力攻坚 [6] - 建立"123456"工作体系,开展20余次全省培训覆盖7000余人次 [6] - 线下综窗与线上"龙易办"App、12345热线协同,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 [7] 改革扩展规划 - 以"数跑龙江"为目标打造"六最"品牌,聚焦全生命周期服务场景定制化 [5] - 横向布局国家/省级/市级事项,纵向打通企业个人全周期联办事项,形成服务矩阵 [6]
海南海口织密“监督一张网”推动数据共享问题共治
监督平台建设 - 海口市纪委监委打造"监督一张网"平台,连接"1+9"类监督主体,实现信息共享和问题推送,提升监督质效 [1] - 平台已贯通27个系统,汇集1000余万条数据,破除"信息孤岛" [2] - 平台嵌入"海政通"APP,实现全流程"掌上"办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10] 项目监督案例 - 海口新海港二线口岸项目通过平台联合审批机制,跨线桥工期从18个月缩短至10个月,节约资金近亿元 [3][5] - 金鹿工业园区道路改扩建问题通过平台督办,4个月内解决久拖不办的问题 [5] - 平台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推动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6] 公共工程监督 - 平台将全市重点项目纳入管理,深入查找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等问题 [7] - 梳理公共工程9个环节57个廉洁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 [7] - 建立12个预警模型,完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7] 小规模项目监督 - 构建小规模项目监督应用场景,开发预警模型,与"机器管招投标"平台互补 [8] -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病媒生物防治项目围标串标问题,11人受到处分 [9] - 已开发11个监督应用场景和89个预警模型,产生1304条预警信息和81件问题线索 [9] 医保基金监督 - 平台设置"医保基金监督应用子场景",涵盖6类违规情况 [11][12] - 发现6家医疗机构超量开药20余倍,追回被套取资金 [11] - 实现医保问题线索在线展示、全程留痕、结果公开 [13] 监督闭环管理 - 构建"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账销号"监督闭环 [11] - 打造"业主单位+监管部门+监督部门"三位一体跟踪监督模式 [13] - 设置办件抄送、分办、转办等功能,提升问题核实和整改效率 [14]
苏州市两个项目入选国家数据局重点建设示范场景
苏州日报· 2025-05-02 08:21
文章核心观点 国家数据局发布70个重点建设的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苏州两场景入选,苏州将借此加快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赋能多方面发展 [1][2] 国家数据局示范场景建设情况 - 国家数据局在数字中国峰会期间发布70个重点建设的公共数据“跑起来”示范场景 [1] - 去年启动“重点联系示范场景”培育工作,去年10月、今年2月发布两批次共38个重点建设示范场景,此次第三批遴选出32个重点培育示范场景 [1] 苏州入选场景情况 构建基于数据共享的苏州低空经济发展新模式 - 旨在搭建1个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和低空服务监管平台、打造N个应用场景 [1] - 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对低空飞行器在线审批、实时监控和高效管理,提供全链条服务 [1] - 建设专用航线和起降点,吸引企业和机构入驻,构建平台支撑低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 [1] AI+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创新场景应用 - 聚焦五大领域,配合载体建设,引育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服务,推出应用产品推动场景落地 [2] 苏州后续计划 - 以项目入选为契机,加快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打通链条,形成可复制模式,打造应用赋能多方面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