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

搜索文档
成都市2025年省级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在新津启动
中国发展网· 2025-07-31 16:09
中国发展网讯 7月29日,成都市2025年省级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启动会暨储能推广应用供需对接活动在新津举办,活动中重磅发布了《成都市新型储 能产业链供给清单》,系统梳理了全市26家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及服务,涵盖储能电池、系统、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等全领 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提供了权威指引和全景视图。现场调研环节,各区县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及15家在建 的省级新型储能项目业主单位负责人,集体考察了成都市首个成功建设投用的独立储能项目、四川省首批电网侧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四川能投新津区 100MW/2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 该电站一次性可储存20万度电,理论上可供5万户居民2小时高峰用电需求,能有效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为新津乃至成都电网迎峰度夏 (冬)提供坚强保障,其稳定运行和显著效益,为全省储能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树立了行业标杆。 据了解,该项目一期从开工到并网仅用时3个月,不仅是全省首个投运的全产业链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更通过"两充两放"运行模式和智能化能量管理 系统,实现日均2万度电的灵活调度,预计全年充放电量达550万至60 ...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
新华财经· 2025-07-31 13:20
行业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 [1]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呈现"百花齐放"态势,涵盖全球工程应用主要技术路线 [2] - 2024年新型储能调用情况相较2023年大幅提升,多个省份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到1000小时以上 [3] 政策支持 - 2024年陆续出台《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文件 [3] -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初步构建"四梁八柱"框架 [2] - 2024年发布56个新型储能试点项目,涵盖十余种技术路线 [3] 技术创新 - 多个试点项目为国内首次工程应用,促进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突破 [3] - 12个新型储能项目入选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依托工程 [3] - 2024年超过20项电化学储能标准发布实施,覆盖多个环节 [4] 应用效果 - 新型储能成为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手段 [3] - 迎峰度夏期间充分发挥"超级充电宝"功效,为电力保供贡献关键力量 [3] - 有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2] 发展规划 - 2025年是新型储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 [4] - 将强化顶层设计,开展"十五五"新型储能实施方案研究编制 [4] - 做好技术创新攻关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工作 [4]
国家能源局:截至2024年底 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
快讯· 2025-07-31 10:37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 行业政策框架初步构建,"十四五"以来新型储能发展政策的"四梁八柱"已形成 [1] - 截至2024年底,行业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装机规模占全球比例超40% [1] - 行业技术路线呈现"百花齐放"格局,涵盖全球工程应用主要技术路线 [1] - 行业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升,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1]
2025H1储能盘点 | 上半年中标167GWh超越2024全年!中车、海博、阳光位居国内系统中标前三
鑫椤储能· 2025-07-28 14:13
2025年上半年储能行业招标与中标概况 - 2025年H1共统计到储能系统、EPC和PC项目383个,合计招标规模47.71GW/194.69GWh,同比上涨104.2%/182.7% [1] - 项目类型分布:电网侧(独立储能和共享储能)占比56.7%、集采项目28.0%、电源侧(新能源配储)11.4%、用户侧(工商业等)3.9% [1] - 用户侧项目虽占比小但规模达102个项目共7.64GWh [1] - 中标项目335个,合计规模36.36GW/167.72GWh,同比上涨94.9%/198.5% [3] 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 - 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包括压缩空气、钠电、全钒液流等26个项目,规模1962.5MW/8218.604MWh [2] - 最大项目为甘肃酒泉玉门300MW/1800MWh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2] - 半固态电池领域,锦越能源发布两个200MW/800MWh大型项目 [3] 市场格局与头部企业表现 - 系统市场格局稳定,前10名企业包括中车株洲所、海博思创、阳光电源等 [8] - 中车株洲所在中广核、华电等集采及新疆华电等独立储能项目中斩获大量订单 [8] - 海博思创中标集中于发电集团年度集采,如中核汇能、中广核等框架采购 [9] - 阳光电源为上半年集采项目中标最多厂商,覆盖中核汇能、中国华电等大型项目 [9][10] 价格趋势与成本变化 - 314Ah电芯价格从年初0.24元/Wh降至0.22元/Wh,2h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下行至0.5元/Wh [12] - 集采类2h系统报价集中在0.45元/Wh,4h系统最低报价达0.37元/Wh(未中标) [13] - EPC均价约1元/Wh,最高价项目1.696元/Wh(清远300MW/600MWh),最低价0.505元/Wh(三峡能源30MW/60MWh) [17] 市场动态与政策影响 - 2月136号文发布后市场观望,5月因531并网节点需求集中爆发 [3] - 美国关税影响导致4月停止电芯出口,5月国内抢装潮推高头部厂商开工率 [14] - 预计全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140GWh,受能源基地建设目标驱动 [10]
202.05MW/404.10MWh!国内首个采用半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技术的混合储能电站将开建
鑫椤储能· 2025-07-28 14:13
项目概况 - 中国能建广东院中标广东华电汕尾华侨管理区新型电化学储能电站及配套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EPC总承包项目 标志着公司在混合储能技术应用领域取得新突破 [1] - 项目位于广东省汕尾市华侨管理区 是国内首个采用大容量半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混合技术路线的电化学储能电站 将新建202 05兆瓦/404 10兆瓦时储能电站和一条220千伏送出线路 [2] 技术特点 - 储能系统升压至220千伏后接入汕尾电网 作为独立共享储能电站运行 为电网调峰提供关键支撑 [3] - 创新采用混合储能运行方式 深度耦合钠离子与半固态电池储能单元 钠离子发挥高倍率特性用于调频 半固态发挥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次数特性用于调峰 [3] - 技术方案在保持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同时 显著延长热失控时间并减少可燃气体 提升安全性能和综合效益 [3] 项目影响 - 建成后将显著提高汕尾片区供电能力 促进区域新能源消纳 缓解粤东海上风电接入互联通道断面压力 助力广东能源结构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3] - 广东院是国内较早开展兆瓦级、百兆瓦级储能技术攻关的企业 参与编制27项储能技术国际/国家/行业标准 拥有60项专利专有技术 具备全过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 [3] 行业地位 - 广东院在混合储能领域完成从"技术示范"到"工程应用"的跨越 持续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4] - 公司EPC总承包建设了广东省综合储能示范项目和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 聚焦新型储能五大领域 打造全国权威性储能系统测试及实景验证平台 [4] - 牵头建设广州恒运知识城储能电站项目 为广东省首个"飞轮+锂电"混合储能示范工程 总装机规模达51 025兆瓦/100 01兆瓦时 [4] 后续计划 - 项目团队将充分发挥在新型储能领域的技术优势 开展半固态混合储能技术深度优化与创新 高标准推进项目实施 打造混合储能行业标杆工程 [4]
上半年中标167GWh超越2024全年!中车、海博、阳光位居国内系统中标前三
鑫椤锂电· 2025-07-23 11:21
2025年H1储能行业招标与中标概况 - 2025年H1共统计储能系统、EPC和PC项目383个,招标规模47.71GW/194.69GWh,同比上涨104.2%/182.7% [1] - 中标项目335个,中标规模36.36GW/167.72GWh,同比上涨94.9%/198.5% [4] - 电网侧项目占比56.7%,集采项目占比28.0%,电源侧项目占比11.4%,用户侧项目占比3.9% [1] 项目类型与技术路线 - 独立储能项目占比提升,用户侧项目102个共7.64GWh [1] - 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压缩空气、钠电、全钒液流等技术项目26个,规模1962.5MW/8218.604MWh [3] - 最大项目为甘肃酒泉玉门300MW/1800MWh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4] - 半固态电池项目包括陆河县和汕尾市两个200MW/800MWh项目 [4] 市场格局与主要企业表现 - 储能系统中标前10名:中车株洲所、海博思创、阳光电源、比亚迪等 [9] - 中车株洲所在中广核、中国华电等集采项目中获大额订单,守住榜首 [9] - 海博思创中标项目集中于发电集团年度集采,如中核汇能、中广核新能源等 [10] - 阳光电源在大型集采项目中表现突出,中标项目最多 [10] 价格趋势与市场动态 - 314Ah电芯价格从年初0.24元/Wh降至年中0.22元/Wh,2h储能系统中标均价0.5元/Wh [13] - 4h系统最低报价0.37元/Wh,但未中标 [14] - 2h系统最高报价0.696元/Wh(亿纬锂能),最低报价0.460元/Wh(比亚迪) [17] - 4h系统最高报价0.579元/Wh(南瑞继保),最低报价0.405元/Wh(特变电工) [18] EPC市场情况 - EPC均价1元/Wh左右,最高报价1.696元/Wh(清远市粤新能源项目),最低报价0.505元/Wh(三峡能源项目) [19] 市场展望 - 受七大陆上能源基地、五大海上风电基地等推动,预计全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140GWh以上 [11]
6月用户侧储能新增装机创2025新高!湖南、山东、安徽领衔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22 15:06
新型储能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6月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33GW/5.63GWh,同比-65%/-66%,环比-71%/-72%,主要因新能源"抢装"导致并网高潮前移至5月31日前[1] - 二季度新增装机仍保持增长,达12.61GW/30.82GWh,同比+24%/+27%,高于历年同期水平[1] 用户侧储能市场表现 - 6月用户侧储能新增装机328.6MW/841.4MWh,同比+22%/+43%,环比+77%/+55%,显著优于整体市场[4] - 工商业场景主导用户侧市场,新增装机322.3MW/828.6MWh,同比+25%/+47%,百兆瓦时级项目数量创上半年新高[6] - 技术路线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占比超99%),全钒液流电池和飞轮储能各有一个项目投运[6] 区域分布特征 - 湖南新增装机占比超30%,山东、安徽、浙江等华东地区合计占比55%,反映中东部电力供需紧张催生储能需求[10] - 浙江新增项目数量最多(占全国1/5),广东、四川项目数量占比均超10%[10] - 山东和湖南峰谷价差涨幅最大,分别达+6.9%和+3.7%[10] 政策驱动因素 - 浙江、安徽等地推出需求响应补贴政策,如温州对工商业用户响应补贴补足至4元/kWh,宁波前湾新区给予1元/千瓦时顶峰补贴[11] - 安徽备案项目同比增长超150%,浙江备案310余个项目(同比+14%),江苏、广东备案量同比下降[14] 长期市场展望 - CNESA预测用户侧储能装机2025-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5.8%,电力保供需求将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17] - "十四五"期间全国电力供需趋紧,电力缺口逐年扩大将进一步刺激用户侧储能发展[17]
中国电建2025H1储能战绩:209亿新签96个新型储能项目,6月订单超13GWh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22 15:06
公司经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建新签新型储能项目96个,合同金额209.14亿元 [2] - 按地区分布统计,境内合同金额5450.35亿元,同比增长3.16%;境外合同金额1416.65亿元,同比增长17.50%;合计金额6866.99亿元,同比增长5.83% [2][8] - 2025年6月公司新签合同金额5亿元以上项目70个,其中储能相关7个,总规模超2.75GW/13GWh,涉及金额133.38亿元 [2] 业务类型分析 - 能源电力业务新签合同金额4313.88亿元,同比增长12.27%,其中水电1004.55亿元(+66.67%)、风电1429.02亿元(+68.78%)、太阳能发电1137.43亿元(-28.55%)、火电196.54亿元(-62.03%)[5] - 新型储能业务新签合同金额209.14亿元,项目数量96个 [5] - 水资源与环境业务合同金额773.21亿元(-14.05%),其中水利508.61亿元(-7.34%)、水务105.64亿元(+29.24%)[5][6] 重大储能项目 - 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100万千瓦/600万千瓦时电源侧储能项目EPC合同62.38亿元 [10] - 深汕特别合作区蓝威能源300MW/1200MWh储能电站EPC合同17.46亿元 [11] - 谷山梁500千伏变电站两个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电站EPC合同各14.62亿元和14.59亿元 [12] - 井陉矿区300MW/1200MWh共享储能电站EPC合同10.86亿元 [12] 其他重点工程 - 辽宁华电丹东东港100万千瓦海上风电EPC合同107.70亿元 [10] - 沙特Round5 MAS 1000MW光伏项目EPC合同35.72亿元 [10] - 菲律宾帕基尔1400MW抽水蓄能电站项目20.71亿元 [10] - 越南心生义垃圾转化能源项目13.62亿元 [12]
坚决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
辽宁日报· 2025-07-21 09:13
经济表现 -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707.9亿元 同比增长4.7% 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 [4]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于全国地方增速1.2个百分点 新增企业贷款占实际新增贷款的71% [8]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连续28个月高于全国水平 [9] 产业动态 - 船舶与海工装备等多个产业集群实现高速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13] -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育新蓄势 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取得阶段性成效 [13] - 公路、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较一季度分别提高0.6个、6.7个和0.2个百分点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0.5% [9] 消费与就业 - 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92% 入境游客人次增长44.72% 入境游消费金额增长47.03% [9] - 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的59.8% 高于全国平均进度近两个百分点 [10]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 新登记民营经济经营主体31.5万户 增长3.9% [8] 创新与人才 - 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和沈抚科创园集聚效应显现 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大量科研项目 [13] - 新增高技能人才3.8万人 引进高层次人才1483人 [10] - 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9.6%和11.4% 高于全国2.7个和3.3个百分点 [9] 政策与环境 - 千余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 企业办事平均时限缩减74% 融资成本创近年来最低水平 [14]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9% 其中民生支出占比达77.6% 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10] - 政策支持涵盖财税、金融、产业、科技、就业等领域 形成同向发力格局 [14]
同一220kV供电区不超过1座,优选建设成熟度高项目!广东2025第二批储能电站计划开启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7-20 12:18
广东省2025年度第二批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计划 - 广东省能源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市报送2025年度第二批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建设计划 [1] - 计划包含存量项目调整与调出、增量项目补充和项目滚动调整程序三部分内容 [2][6][9] 存量项目调整与调出 - 广东电网公司已完成对2025年度第一批申报新型储能项目的评估论证 [2] - 需要调整建设规模的项目需协调业主结合系统可接入容量和电压等级进行调整 [3] - 同一220kV供电片区原则上不超过1座独立储能电站 [4] - 首次纳入2025年度建设计划的项目需在1年内开工,2年内全容量并网 [5] - 已纳入前序年度建设计划的项目需在2025年6月30日前取得接入系统批复 [16] 增量项目补充条件 - 选址用地等建设条件成熟、可在一年内开工的项目可申报增补 [7] - 项目需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有助于新能源开发和消纳 [7] - 建设规模需合理,具备接入条件,前期工作充分 [7] - 建设单位需承诺在纳入计划后1年内开工,2年内全容量并网 [17] - 鼓励技术创新示范类项目和已纳入重大应用场景机会清单的项目申报 [8][18] 项目滚动调整程序 - 广东电网公司和深圳供电局需滚动开展供电片区储能承载能力评估 [9][19] - 各地市能源主管部门需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年度开发布局和规模 [9][19] - 广东省能源局将汇总各地市建设计划并推送至电网企业 [9][19] 项目进展情况 - 广东省各地市2024年度新型储能电站建设计划包含117个项目 [10] - 总规模达17.3GW/34.8GWh,其中电网侧项目107个共17.1GW/34.6GWh [10] - 电源侧项目10个共179.8MW/190.2MWh [10] - 117个项目所在地供电区可接入容量为7789MW [11] 相关项目案例 - 广州恒运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5.1025万千瓦/10.001万千瓦时电网侧项目 [29] - 广州珠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2.4万千瓦/2.067万千瓦时电源侧项目 [29] - 深圳元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8万千瓦/41.6万千瓦时电网侧项目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