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浚辉新能源:深化光储融合战略,领航全球化布局
中国能源网· 2025-06-17 18:08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成立14年,长期深耕海外市场,近年来积极拓展国内业务 [1] - 业务分为三大板块:储能制造、海外组件经销、光伏与储能投资 [1] - 储能制造专注于户用储能领域,产品以标准化、分销场景为主,契合海外市场需求 [1] - 海外组件经销代理天合、隆基等头部品牌,在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联酋、德国等地设有分公司,海外渠道超400家 [1] - 光伏与储能投资以资方角色参与项目,形成制造、经销、投资协同发展的业务模式 [1] 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 - 业务涵盖大储、工商业储能及户用储能 [2] - 重点展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可应用于高端酒窖、鱼缸养殖、新风系统及安防等领域 [2] - 针对海外客户推出整合电池、逆变器及控制系统的一体化储能设备,简化安装流程 [2] - 大储面向央国企及上市公司,参与大型储能项目 [2] - 工商业储能针对项目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 - 户用储能主推光储融合解决方案,涵盖并网/离网一体机及高、低压产品 [2] 行业趋势与战略 - 新能源未来增量将主要来自工商业储能及户用储能市场 [2] - 新能源出海成为趋势,公司凭借十余年海外渠道积累具备先发优势 [2] - 公司将持续推进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1] - 公司紧跟行业变化,提前谋划、多方位布局应对国内储能行业竞争 [2]
嘉定“新能源出海谷”助力本土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闯世界 “走”向新兴市场 伙伴越来越多
解放日报· 2025-06-06 09:41
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全球化发展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合作伙伴网络 覆盖俄罗斯 中东 非洲等地区 体现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战略加速 [1] - 嘉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出"新能源出海谷"创新平台 为零部件企业提供出口贸易综合服务 [1] "园区对园区"创新模式 - 行业初创和中小企业通过海外产业园合作网络降低国际化经营门槛 已与全球10余家重点海外产业园区建立战略合作 [2] - 合作网络形成中东 东欧 东南亚"三大片区"联动布局 覆盖"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市场 [2] 外资企业双向投资机遇 - 利比亚首个本土汽车制造商Hanzo Motors将在上海设立亚太区总部及研发中心 开发专属车型 [3] - 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带动中国供应链企业出海 基地通过需求引导实现国内外企业精准对接 [3] 产业生态协同体系 - "新能源出海谷"采用"4+1"功能布局 整合贸易服务 投资促进 商务对接 招商孵化及数字化平台 [3] - 实现产业链 政策 市场三大协同:缩短配套半径 整合外贸政策 共享海外渠道资源 [4] - 组织企业参加印尼 马来西亚等国新能源汽车展会 推动市场考察与产业链合作 [4] 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果 - 上海车展期间举办专场对接活动 吸引100多家中国企业参与 与沙特阿拉伯等国际合作伙伴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4]
刚刚,今年最大IPO诞生了
投资界· 2025-05-20 10:21
宁德时代港股IPO - 公司于5月20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发行价263港元/股,开盘涨超12%,市值1.3万亿港元,创2024年全球最大IPO纪录[2] - 此次IPO募资90%将投向匈牙利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73.4亿欧元,规划产能100GWh,预计2026年供货[11] - 基石投资者阵容豪华,包括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高瓴等20余家机构,认购总额达26.28亿美元(约203.71亿港元)[12]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营收3620.13亿元,净利润超500亿元,同比增长15%;2024Q1营收847.05亿元,净利润139.63亿元,同比增长32.85%[8] - 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17.6%增至2024年24.4%,海外毛利率达29.45%,显著高于境内22.25%[9][11] - 动力电池连续8年全球市占率第一(2024年37.9%),储能电池连续4年出货量第一(2024年36.5%),累计装车超1700万辆[9] 创始人曾毓群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曾毓群1968年生于福建宁德,1999年参与创立ATL,2011年剥离动力电池部门成立宁德时代[4] - 公司2018年登陆创业板,2021年成为创业板首家万亿市值企业,当前A股市值1.17万亿元[5] - 经营理念强调"赌性坚强",通过战略合作(如蔚来25亿元换电投资)和技术创新(神行超充电池、钠离子电池)保持竞争力[7] 行业竞争与全球化布局 - 国内市占率从2021年52.1%降至2024年48.2%,海外市占率首次以27%登顶全球第一[7][10] - 海外营收占比从2022年23.4%提升至2024年30.5%,客户涵盖宝马、奔驰、丰田等国际车企[10] - 中国新能源行业集体出海,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占全球70.5%),锂电/光伏企业密集赴港上市(如先导智能、中伟股份等)[13][14] 中国新能源产业趋势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渗透率40%),汽车出口585.9万辆(新能源汽车占128.4万辆)[15] - 技术输出案例:小鹏与大众合作开发车型(获7亿美元投资)、零跑与Stellantis成立合资公司(获15亿欧元投资)[15] - 行业共识认为出海是系统性机会,港股成为全球化战略的重要资本平台[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