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混动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本田汽车2026财年首财季净利“腰斩” 为何仍上调全年业绩预期?
犀牛财经· 2025-08-12 15:49
财务表现 - 2026财年第一财季销售净额为5.34万亿日元(约合2600.53亿元),同比减少1.2% [2] - 经营利润为2441.7亿日元(约合118.9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49.6% [2] - 净利润锐减至1966.7亿日元(约合95.78亿元),同比减幅高达50.2% [2] - 美国高额关税(27.5%)导致营业利润减少约1250亿日元 [3] 销量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销量为178.4万辆,同比下滑5.1% [4] - 北美市场销量达84.1万辆,同比上涨7.6% [4] - 日本本土销量为31.9万辆,同比下滑6.5% [4] - 欧洲市场销量为4.5万辆,同比下滑19.1% [4] - 中国市场销量为31.52万辆,同比下滑超24%,6月销量同比下降15.2% [4] - 2024年全球销量下滑至380.7万辆,同比下降4.6%,中国市场年销量仅为85.2万辆,同比下降30.9% [4] 战略调整 - 关闭广州和武汉两座工厂,将中国燃油车年产能由149万辆缩减至100万辆 [4] - 上调2026财年经营利润预期从5000亿日元至7000亿日元,但仍低于市场预估的8962.4亿日元 [5] - 强化混动产品投入,重心放在北美、印度和日本市场 [5] - 在中国市场加强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技术更新,推动本土化发展 [5]
市场监管总局:我国1-6月汽车产品召回528万辆 同比增长近三成
快讯· 2025-07-24 20:16
汽车召回数据 - 2023年1-6月汽车产品召回总量达528.06万辆 同比增长29.39% [1] - 同期开展召回活动87次 同比下降34.59% [1] - 截至6月底累计召回次数达3162次 涉及车辆1.19亿辆 [1] 传统燃油车召回情况 - 传统燃油车召回56次 同比下降44.55% [1] - 涉及车辆375.16万辆 同比大幅增长101.10% [1] 新能源汽车召回情况 - 新能源汽车召回48次 同比增长20.00% [1] - 涉及车辆152.90万辆 同比下降30.99% [1] - 纯电动汽车召回25次 同比增长8.70% [1] - 纯电动汽车召回131.30万辆 同比下降23.00% [1] - 混动汽车召回25次 同比增长47.06% [1] - 混动汽车召回21.60万辆 同比下降57.67% [1]
海外车情 | 约旦上半年混动汽车进口同比增长31%,中国车企迎机遇
观察者网· 2025-07-24 07:25
约旦汽车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约旦混合动力汽车清关量达6834辆,同比增长31% [1] - 同期整体车辆清关量为30782辆,同比下降9% [1] - 电动汽车清关量18816辆,同比下降17% [1] - 柴油车清关量2379辆,同比下降31% [1] - 汽油车清关量2753辆,同比增长3% [1] 转口贸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约旦自由区汽车转口量达39641辆,同比增长67% [4] - 转口增长主要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地区市场需求 [4] - 约旦二手车进口占汽车进口总量70%,其中30%转口至埃及、利比亚等国 [4] 政策环境 - 约旦对进口混动车和燃油车征收60%-100%关税 [4] - 进口电动汽车仅征收10%关税 [4] - 监管和税收措施影响当地市场准入 [4] 中国车企布局 - 比亚迪2023年3月在约旦发布四款纯电车型(海豚、唐EV、元PLUS、汉EV) [4] - 长城华冠2023年6月与Manaseer集团签署协议,计划本地化改进三款车型 [6] - 一汽红旗2024年5月在约旦上市EH7和天工08两款纯电车型 [6] - 阿维塔2024年7月与Mallouk集团签约,首批185台订单已发运 [6] 市场竞争格局 - 丰田、现代等日韩车企长期主导约旦市场 [9] - 中国车企需建立本地供应链和销售渠道 [9] - 品牌营销是扎根当地市场的关键环节 [9]
上汽集团(600104):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 打造大自主第二增长曲线
新浪财经· 2025-07-14 08:28
乘用车出口趋势 - 202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乘用车出口量快速增长是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汽车产业优势凸显的双重结果 [1] - 预计海外市场未来6年汽车销量CAGR为4.0%,仍有超过1000万辆汽车的增量空间 [1] - 中国乘用车出海未来增长空间在于市场继续拓展和新能源车出口市占率提升 [1] 公司出口表现 - 公司2016-2023年连续8年成为中国车企出口销量冠军,海外销量占比由2017年的2.5%提升至2024年的25.9% [1] - 在出口价差及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下,海外车型盈利能力将高于国内 [1] - 出口增长及较高附加值车型导入将促进海外盈利能力提升,海外市场将成为公司销量及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应对欧盟反补贴税 - 公司能够通过推出混动新品弥补纯电销量缺口 [1] - 混动新车型及拓展新区域将是主要增长点 [1] 产业链出海优势 - 公司在出海领域具备独特竞争优势,MG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更强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 [2] - 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全产业链出海的企业,成建制、体系化的出海布局将提升在不同海外市场的落地速度、适应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2] - 预计公司出海仍具备较高的增长潜力,海外市场仍将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点 [2] 组织架构调整 - 2025年公司组建"大乘用车板块",整合乘用车公司、上汽国际、创新开发研究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成立大乘用车执管会进行一体化管理 [2] - 组织架构调整将打通部门壁垒,实现产销研一体、国内与国际业务协同 [2] - 大乘用车板块实施整体业绩考核,有望促进海外业务运营效率提升 [2] 财务预测 - 预测2025-2027年EPS分别为0.95、1.03、1.15元 [2] - 维持可比公司25年PE平均估值25倍,目标价23.75元 [2]
比亚迪海外月销逼近8万辆,它凭什么做到?
芯世相· 2025-06-27 15:00
比亚迪海外销量增长分析 - 4月海外销量达7.8万辆创历史新高 同比去年4月4.1万辆增长90% [5] - 第一季度海外销量21.4万辆 相当于去年全年41万辆的一半 [5] - 全年海外销量目标80万辆 预计将缩小与上汽、奇瑞的差距 [14] 海外扩张策略 - 已投产4座海外工厂(巴西/泰国/乌兹别克/印度) 年产能超60万辆 [6] - 在建4座工厂(匈牙利/印尼/柬埔寨/土耳其) 墨西哥工厂谈判中规划产能15万辆 [6] - 组建远洋运输舰队 已投入4艘滚装船(单艘运力9200辆) 共订购8艘 [12] 区域市场表现 - 泰国新能源市占率41% 新加坡20%均位列第一 [8] - 英国市场3月销量暴涨754%达6500辆 受益于脱欧后无额外关税 [9][12] - 巴西工厂辐射拉美地区 月销突破2万辆 [8] 产品优势 - 混动车型更符合全球市场需求 在基础设施不足地区优势明显 [16] - 相比纯电车型 混动在亚非拉等地区市场覆盖率更高 [16] 国内销售情况 - 4月总销量38万辆 其中国内30.2万辆 同比增长约15% [14] - 国内销量增速放缓 海外销量进入加速增长期 [14] 行业竞争格局 - 4月出口量:奇瑞8.7万辆/上汽8.59万辆/比亚迪7.8万辆 [14] - 欧盟关税政策影响上汽出口 比亚迪有望超越上汽 [14]
约惠槐荫·第三届惠民车展明日开幕,这份逛展指南请查收
齐鲁晚报· 2025-06-13 15:57
车展概况 - 第三届惠民车展将于2025年6月14日至15日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政策红利 车企让利与科技体验交织的购车盛宴 [1] - 车展主题为"约惠槐荫" 延续前两届优惠力度 目标推动槐荫区汽车产业集聚带建设 打造"要买车 到槐荫"区域品牌 [2] 补贴政策 - 槐荫区提供500万元专项消费券补贴 分1000元(10-20万元车型)和2000元(20万元以上车型)两档 活动时间为2025年6月1日至30日 [4] - 补贴可与济南市以旧换新补贴 山东省报废换新补贴叠加 形成三重政策红利效应 [4] - 消费券申领需提交身份证 购车发票 行驶证等6项材料 审核通过后按提交顺序发放 [5][6] 参展阵容 - 车展覆盖豪华 合资 自主全品牌矩阵 包括玛莎拉蒂 宝马 比亚迪等50余个品牌参展 [8][10] - 车企推出限时特惠 一口价专享车型 购车抽奖等多重促销 叠加政府补贴形成价格优势 [10] 科技体验 - 设置汽车产业智能体验区 采用全息影像技术展示车展代言人IP 提供购车用车全场景交互服务 [12] - 引入宇树机器人 四足机械狗等科技装置 增强观展趣味性 延续往届元宇宙 数字人等创新形式 [11][14] 行业影响 - 车展成为济南市场年度重要销售节点 车企视其为关键促销平台 [10] - 通过政策与科技双轮驱动 持续强化槐荫区汽车消费区域品牌影响力 [2][12]
黄震:混动包括燃油车将来一定会存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5:44
全球汽车动力系统发展趋势 - 第五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聚焦全球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发表主旨报告[1] - 全球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1%,中国电力终端消费占比28.1%,150多个国家宣布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目标[3] - 中国光伏和风电总装机容量2024年7月达12.1亿千瓦,提前6年达成目标,2024年底达40亿千瓦超过煤电总装机[3]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中国可再生能源价格快速下降,光伏发电上网价从2008年4元/kWh降至2020年0.35元/kWh,目前约0.19元/kWh[3] - 供给侧电力脱碳需结合CCUS技术和核电发展,需求侧通过绿电替代灰色电力、绿色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实现零碳[3] - 可再生能源在电力需求低谷时存在过剩电力,可用于制取绿色燃料并作为新型储能方式[4][6] 再电气化概念与技术路径 - 再电气化分为直接电气化(以电代煤/油/气)和间接电气化(绿电制氢/氨/醇/合成燃料)[4] - 汽车行业电气化包括电动汽车发展和混动车型普及,绿色燃料汽车将长期存在[4][5] - 绿电制氢技术成熟(PEM/AEM/SOEC电解水),但面临储存、输运、易燃易爆等挑战[5] 绿色燃料制备与应用 - 绿色甲醇主要技术路线为生物质气化制备,二氧化碳电催化合成燃料技术取得突破,国内首台SOEC-FT原理样机已搭建[5] - 中国已签约70余项绿色甲醇项目,总规模3000万吨/年,总投资近4000亿元[5] - 绿色燃料规模化应用需考虑经济性(绿电价格、碳捕集成本)、环保性、发动机适用性等六大维度[6] 中国绿色燃料发展前景 - 中国拥有丰富碳源、生物质资源和全球最大风光可再生能源规模,有望成为全球绿色燃料主要产地[6] - 绿色燃料可解决绿电消纳问题,同时为车用动力提供可持续能源[6] - 需加快建立绿色燃料标准与认证体系,推动车用发动机及整车研发以打开应用市场[7]
载751辆电动汽车的货轮在北太平洋起火,更多细节曝光
观察者网· 2025-06-06 14:31
火灾事故概述 - 航运运营商Zodiac Maritime管理的Morning Midas货船在北太平洋埃达克岛西南海域发生火灾,载有3084辆汽车(含70辆纯电动和681辆混动)[1] - 起火点位于埃达克岛西南300英里(482.8公里)处,船员最初发现烟雾从电动汽车甲板升起[1][2] - 船舶由英国Steamship Mutual互保协会旗下Hawthorn Navigation Inc所有,悬挂利比里亚国旗[5] 船舶及货物信息 - 包租方为上汽集团旗下安吉物流,5月26日从中国烟台港出发,计划6月15日抵达墨西哥拉萨罗·卡德纳斯港,途中停靠广州和上海装载汽车[2] - 船上汽车品牌包括奇瑞和长城,其中长城汽车约140辆(非电动且不在起火甲板)[5] - 22名船员尝试灭火未果,最终由美国海岸警卫队和中远希腊号货轮协助疏散[5] 历史类似事件 - 2018年商船三井"真诚王牌"号载3800辆汽车起火,持续数日致5名船员死亡[7] - 2022年商船三井Felicity Ace号载4000辆保时捷/宾利起火后沉没,三井指控保时捷电动车电池引发[7] - 2023年Freemantle Highway号载3783辆汽车(含498辆电动)起火,荷兰救援人员称电动车电池为火源但官方未确认[7] 行业风险趋势 - 安联商业保险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货运船舶火灾达十年来最高水平,因船舶规模大且消防救助复杂[8]
混动与本土化,丰田“两手抓”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5 09:19
美国市场本土化战略 - 丰田2024年在美国销售233万辆新车中43%依赖进口 本土化率仅55% [2][4] - 公司宣布追加8800万美元投资西弗吉尼亚工厂 累计投资超28亿美元 新增混合动力驱动桥产线 [2] - 自2018年以来已在美国制造业投资250亿美元 供应商网络投资285亿美元 [4] - 肯塔基州乔治敦工厂现有产能18万辆 计划投资12亿美元扩建以承担北美80% RAV4供应 [9] 市场份额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丰田美国销量同比增长3.7%至233.26万辆 仅次于通用汽车(268.93万辆) [3] - RAV4成为2024年美国最畅销车型 销量47.52万辆(占比20%) 终结福特F-15040年统治 [5][6] - 2021年曾超越通用成为美国销量冠军 系1931年来首次非本土车企登顶 [3] 电气化战略布局 - 2024年电气化车型(主要为混动)销量100.6万辆(+53%) 占总销量43.15% [7] - 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投入运营 总投资140亿美元 支持电动化战略 [5] - 计划2030年实现主力车型全混动化 当前已推迟首款美国产电动车至2026年 [8] - 混动车单车关税成本增加3200美元 远超紧凑型SUV平均利润(2500美元) [6] 供应链与关税应对 - 2024年从日本出口53万辆至美国(占比20%) 墨西哥/加拿大工厂供应超20% [4] - 墨西哥工厂获14.5亿美元追加投资 提升对美出口量 [4] - 公司承担供应商因关税上涨的成本 但未明确兜底期限 [10] - 美国对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于5月3日生效 日方强烈反对 [10] 日美贸易谈判影响 - 汽车产业占日本制造业总产值20% 创造540万个岗位 对美汽车出口额4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28%) [10] - 日美计划5月下旬举行第三轮关税磋商 汽车关税是谈判重点 [10]
英媒:中国是西方汽车的威胁?别活在20多年前了
环球网资讯· 2025-05-13 06:55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 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20多年里增长惊人,从2000年产量约200万辆增长到目前年产3000多万辆,使世界其他地区相形见绌 [1] -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其化石燃料汽车年产量约2000万辆,是美国的两倍 [2] - 中国电动汽车年产量约1000万辆,但行业优势不仅限于电动汽车领域 [2] 中国汽车制造能力 - 中国汽车制造已实现高度自动化,从金属板材加工到车身制造全过程均由机器完成,部分组装环节实现完全自动化 [2] - 行业技术实力与外界对"低科技工厂"的刻板印象形成鲜明对比 [2] - 中国展示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快速扩展规模能力 [2] 全球竞争格局变化 - 西方试图通过对华加征关税(如美国特朗普政府政策、欧盟电动汽车关税)来遏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但为时已晚 [1] - 中国车企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拓展,而西方行动迟缓且未能正确认识竞争态势 [2] - 2000年美国曾是最大汽车制造国(年产1200万辆),如今中国产量已是当年美国的2.5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