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技术

搜索文档
鸿蒙智行发布4月辅助驾驶报告,为用户避免9.4万次潜在碰撞
环球网· 2025-05-11 11:33
智能辅助驾驶表现 - 4月智能辅助驾驶总里程达2.64亿公里 [1] - 用户活跃度高达88.62% [1] - 人均智能辅助驾驶里程达561.65公里 [1] 安全性能数据 - 避免潜在碰撞次数达9.4万次 [3] - 高速智能辅助驾驶新增里程1.9亿公里 [3] - 成功应对高速复杂路况1946.53万次 [3] - 城区智能辅助驾驶新增里程7745万公里 [3] - 预判加塞次数5087.4万次 [3] 辅助功能使用情况 - 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功能使用109.6万次 [3] - 智能辅助泊车1625.4万次 [3] - 离车泊入辅助504万次 [3] 市场表现 - 5月1日至5日假期大定数量突破22000台 [3] 未来规划 - 将持续加大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投入 [3] - 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能 [3]
增强投资者信心,创始人再度出手,零跑汽车获超3亿元港币增持
华夏时报· 2025-05-01 11:24
股东增持与承诺 - 创始人朱江明及一致行动人傅利泉夫妇在2024年4月增持6809600股,金额超3亿港币,这是继2023年3亿港币增持后的又一次增持 [2] - 增持后,朱江明、傅利泉夫妇及所属公司单一最大股东集团合计持有205546438股H股和128517839股内资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数的24.99% [2] - 2023年10月31日,朱江明及其配偶刘云珍、傅利泉及其配偶陈爱玲自愿承诺未来10年内不以任何方式转让或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3] 业绩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达321.64亿元,同比增长92.06% [4] - 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8000万元,毛利率达13.3%,成为第二家实现季度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4] - 2024年全年交付293724辆,同比增长100%,位居新势力车企第三位 [5] - 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交付8.76万辆,同比增长162.1% [5] - 2024年单车成交均价为12.6万元,略高于比亚迪 [6] 研发与成本 - 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2.21亿元,同比增加48.4%,主要用于未来新车型开发和智能驾驶技术投入 [5] - 2024年原材料开支达272.2亿元,占总成本的92.4%,每辆车原材料成本降至9.3万元,相当于售价的86% [7] 产品与市场策略 - 2024年销量构成中,零跑T03贡献近7万辆,售价13万-21万的C系列全系累计售出23万辆 [6] - 2025年将推出3款B系列车型,聚焦10万-15万元市场,高配车型配备激光雷达和高AI算力智驾芯片 [8] - D系列车型将于2026年问世,聚焦20万元级市场 [8] - 借助Stellantis集团分销渠道,计划自2024年9月起在欧洲九国市场推出零跑汽车,2024年底前拓展200家销售网点,2026年拓展至500家 [8] - 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为5万至8万辆,计划2026年年中实现欧洲本土生产 [8] 战略合作 - 2024年3月,一汽集团和零跑汽车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整车与零部件联合开发及资本层面合作 [8] - 红旗将基于零跑B10平台推出针对海外市场的纯电和增程版新款SUV车型,计划2026年下半年在零跑汽车杭州工厂生产 [9]
上海车展 | HERE科技:AI导航将成中国汽车出海新助力
观察者网· 2025-04-30 13:12
HERE科技参展2025上海国际车展 - 公司携AI解决方案、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智能座舱等软件定义汽车(SDV)解决方案亮相车展 [1] - 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地图与位置数据平台服务商,重点支持辅助驾驶系统导航发展 [1] AI技术应用与业务模式 - 通过AI赋能业务,用高质量数据训练模型后提供给整车厂商用于辅助驾驶功能 [3] - AI导航助理可实现路况提示、电动车充电规划、路径优化等C端功能,同时帮助OEM厂商降低研发成本 [3][4] - 动态实时地图能提前预警数百米外的道路封闭/事故,超越车载传感器探测范围 [5][6] 差异化合作策略 - 根据主机厂发展阶段提供定制化服务,早期介入研发合作以精准匹配需求 [4] - 产品线覆盖辅助驾驶与数字座舱,强调高质量数据与实时数据的灵活配置 [4][6] 中国市场战略价值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且拥有先进智能化供应链,对公司全球战略至关重要 [6] - 公司帮助中国出海车企应对欧洲老旧基建带来的导航合规挑战,利用欧洲本土经验降低风险 [6] 技术安全承诺 - 明确区分L2级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概念,强调安全为首要原则 [7] - 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与实时地图更新保障系统可靠性,避免依赖单一数据源 [6][7]
2025上海车展智驾技术大比拼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8 14:26
行业趋势 - 2025年上海车展上智能驾驶技术取代动力电池成为车企宣传核心,呈现技术迭代加速、场景化落地深化、安全与体验并重三大趋势 [2] - 智驾技术路线从单一走向多元,五种技术路线(激光雷达融合、纯视觉、无图、端到端大模型、分布式电驱)均有产品展示 [3][4][5][6]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55.7%(2024H1),预计2025年突破65%,成为新车标配 [18] 技术路线 - 华为坚持激光雷达主导的多传感器融合路线,ADS 4.0搭载192线激光雷达(最小探测精度3cm)与XMC数字底盘引擎实现毫秒级响应,已完成6亿公里高速L3级仿真测试 [4][7] - 特斯拉缺席但纯视觉路线仍有追随者,小鹏汽车从激光雷达转向纯视觉技术 [4] - 无图技术路线代表Nullmax依托Mobileye EyeQ6芯片实现全场景覆盖,ID.ERA支持动态算力分配 [4] - 端到端大模型路线中,小鹏发布720亿参数自动驾驶大模型(参数量为主流35倍),具备链式推理能力 [7] - Momenta飞轮大模型5.0通过用户驾驶数据反哺训练,与丰田合作实现30余项功能 [8] 场景化应用 - 理想L6搭载双Thor-U芯片(算力1400TOPS)优化复杂路口场景 [10] - 问界M8计划升级ADS 4.0重点优化施工路段绕行等长尾场景 [11] - 零跑C16将激光雷达车型价格下探至13万元区间,泊车效率提升40% [13] - 广汽丰田铂智7推出手机APP远程控制泊车功能 [14] - 四维图新与高通合作的行泊一体方案实现100%冗余覆盖 [15] - 极氪9X通过5颗激光雷达+双Thor芯片将故障率降低90% [15] 监管与安全 - 工信部新规禁止使用"自动驾驶"等词汇,要求明示功能边界(如"无法识别静止障碍物") [16] - 华为ADS 4.0宣传片因未标注驾驶员需保持关注被撤下 [16] - 小鹏汽车推出AI安全训练营培养用户正确认知 [16] - 理想汽车强调辅助驾驶核心价值是安全而非解放双手 [17] L3级进展 - 部分企业硬件已达L3级但暂称L2级,需配套措施完善 [18] - L3级高速场景变道成功率98.7%,但城市左转通过率89.2%,暴雨天识别率暴跌至65% [18] - 华为ADS 4.0和小鹏世界基座模型有望率先通过L3认证 [18]
东风汽车申请注册无极智驾商标;起亚下调电动汽车销售目标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0 06:22
东风汽车智能驾驶布局 - 东风汽车申请注册"东风无极智驾"商标 国际分类涵盖运输工具 科学仪器 网站服务 当前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 [1] - 公司注册资本156亿元人民币 成立于1991年6月 法定代表人为杨青 [1] - 商标注册显示公司在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战略布局 可能提升品牌在智能汽车市场的辨识度 [1] 大众汽车欧洲电动车表现 - 一季度在欧洲交付电动汽车15万辆 较去年同期7.44万辆增长超100% [2] - 欧洲纯电动车销量逆势增长 主要受欧盟新排放目标及新车型推出刺激 [2] - 数据反映公司在新能源车市场强劲势头 与环保法规强化及需求激增相关 [2] Stellantis意大利生产困境 - 一季度意大利汽车产量同比下降35.5%至约11万辆 涵盖轿车和厢式货车 [3] - 六家组装厂生产活动均收缩 去年产量已创70年最低 [3] - 新车型推迟至明年推出 短期难以带动产量回升 [3] 起亚电动车目标调整 - 2030年电动车销售目标从160万辆下调至126万辆 混动车目标从88.2万辆上调至近100万辆 [4] - 调整后2030年新能源车总目标为419万辆 [4] - 目标修正反映公司对市场竞争与需求评估的重新校准 [4] 蔚来充换电网络扩张 - 武汉蔚来能源与济宁高新控股签署协议 计划在山东合作建设50座换电站 [5] - 合作范围包括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储能及电池梯次利用 [5] - 此举强化公司在新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运营能力 推动行业配套完善 [5]
这三个字母,让特斯拉的“多头”们夜不能寐
凤凰网财经· 2025-03-28 21:17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 比亚迪2024年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7771亿元人民币),超越特斯拉(977亿美元)[1] - 比亚迪港股2025年开年至今累计上涨超50%,最高触及426.60港元[1] - 特斯拉投资者连续九周抛售股票,主要因全球销量首次下降、中国市场份额被蚕食、产品更新停滞及自动驾驶优势减弱[2] 特斯拉面临的挑战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2月销量同比暴跌49%,市场份额降至3.9%(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2] - 摩根士丹利预测特斯拉在华收入占比将从2024年21%骤降至2030年6%-7%[2] - 欧洲市场2月销量下降44%,同期中国品牌整体增长82%[2] - 特斯拉核心产品多年未重大更新,低成本车型尚未推出[2] 比亚迪的竞争优势 - 比亚迪通过智能驾驶技术突破、价格战策略、欧洲及中国本土市场扩张形成全方位压制[1] - 公司颠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格局,营收超越特斯拉[2] - 若无美国贸易壁垒,比亚迪可能迅速成为特斯拉主要威胁[2] 特斯拉应对措施 - 研发更小更便宜的Model Y版本以夺回中国市场份额,但大规模生产预计2026年启动[2] - 美国政治因素导致特斯拉品牌卷入意识形态冲突,政府采取背书、宣传等手段但效果有限[2] 历史对比与行业转折 - 马斯克2011年轻视比亚迪竞争力,但当前比亚迪已实现营收反超[2] - 特斯拉仍是美国最畅销电动车制造商,主要依赖本土关税保护[2]
一个月赚200亿的奇瑞,终于要上市了
创业邦· 2025-03-05 17:08
以下文章来源于极客公园 ,作者极客公园汽车组 极客公园 .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最不可错过的科技圈。欢迎同步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来源丨极客公园(ID: geekpark ) 作者丨周永亮 编辑丨郑玄 图源丨midjourney 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销量仅次于比亚迪的奇瑞,到现在还是没有上市。 2 月 28 日,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 IPO 申请,揭开了这家中国大型车企的财务面纱。招股说明书显示,奇瑞汽车在 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 1—9 月的营 收分别为 926.18 亿元、1632.05 亿元和 1821.54 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成立于 1997 年的奇瑞汽车,总部位于安徽芜湖,旗下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 和智界五大品牌。 奇瑞汽车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自 2004 年开始的 20 年间,奇瑞多次尝试通过不同途径上市,包括考虑通过安徽巢东股份借壳上市、与江淮汽车交叉持股、 尝试在港股和 A 股上市等,但因各种原因均未能实现。 奇瑞汽车于 1997 年在安徽芜湖诞生,目前是中国大型车企里唯一没有上市的「独苗」。相比之下,其他自主品牌头部车企早已登陆资本市场,长安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