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辅助驾驶功能
icon
搜索文档
AI赋能自动驾驶 L4会加速到来吗?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5:41
行业发展驱动力 - 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技术为自动驾驶赛道按下加速键,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加速周期[1] - 智能网联汽车在大模型等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下掀起新浪潮,催生新业态[1] - 人工智能与汽车融合将深刻变革行业,重点体现在驾驶自动化、座舱智能化和全流程智能化三个方面[1] - 大模型技术对自动驾驶有巨大推动力,核心安全指标在过去两年每年进步一个数量级以上且未见减速[2] 技术应用与成效 - AI已深度融入汽车研发、生产与服务全链路[1] - 在合作车型中,辅助驾驶功能行驶里程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一[1] - 大模型上车的座舱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1.9小时[1] - 通过端到端智能决策引擎,无人车能在早晚高峰、暴雨天气中自如穿行甚至驶上城市快速路[2] 面临的挑战 - 类人自动驾驶存在争议,驾驶人行为生成机制不明晰,内在驱动诱因难以界定[1] - 混合交通情况下设计自动驾驶系统面临巨大挑战,包括系统风险评估、性能验证和满足不同驾乘人员需求[2] - 自动驾驶技术目前无法做到任意A点到B点和任意恶劣天气条件都能超过人类安全水平[2] - 全球化落地时场景极端复杂性凸显,L4系统需具备强大泛化能力和本地化适配能力[2] 未来发展趋势 - 自动驾驶领域很长时间将维持人类司机和机器人的混合模式[2] - 未来全球会以渐进式方式推出L4 RoboTaxi出行服务[2] - 特定场景下AI赋能自动驾驶效果更为显著,例如无人配送领域[2]
陈震首次还原撞车事件:过于信赖辅助驾驶,在驾驶中低头捡拾物品,导致事故发生
新京报· 2025-10-18 21:26
事故核心事实 - 车评人陈震驾驶具备L2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事故发生时车辆辅助驾驶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1][2][4] - 事故直接原因为驾驶人在车辆辅助驾驶状态下低头捡拾物品,导致车辆在前车变道后加速至80公里/小时并闯红灯,与对向车辆发生碰撞 [2][4] - 北京市交管部门认定陈某负事故全部责任,事故双方均未涉及酒驾或毒驾 [1] 辅助驾驶系统表现与局限性 - 涉事车辆在碰撞前零点几秒有自动减速动作,但可能源于碰撞导致的刹车踏板震动,而非系统有效干预 [4] - 驾驶人承认对所使用的豪华品牌电动车辅助驾驶能力边界不清楚,使用频率低且未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 [4] - 驾驶人对比指出,其常用的国产"智驾"车辆在同样环境下极大概率不会发生如此严重碰撞,并称赞国产品牌在提供详细行车记录信息方面表现更好 [5] 行业影响与驾驶人责任认知 - 强调目前的智能驾驶系统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驾驶人是行车安全的最终责任主体 [6][7] - 建议驾驶人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前,必须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等方式清楚了解所驾车型的能力边界 [6] - 建议消费者购车时首选搭载可靠"智驾"系统的车辆,在不熟悉系统或不认为其可靠时最好不要使用该功能 [6] 法律视角与行业规范建议 - 从法律角度分析,即使处于辅助驾驶状态,事故责任也应由机动车驾驶人承担,其安全注意义务是法定且独立的 [7] - 辅助驾驶本质是"辅助"而非"替代",不能免除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注意义务,驾驶人需全程关注路况并随时准备手动干预 [7] - 建议通过立法推动建立智能驾驶领域的"人机共担责任"规则,以严格的产品责任促使车企提升系统可靠性 [7]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引热议,不能“因噎废食”减慢智能驾驶技术发展
新京报· 2025-10-17 22:41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重要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很多人见到我时都会提到一个问题,机器开车能 够安全吗?"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10月16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 表示,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落地,逐步扩展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的应 用场景;要清晰传达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边界与正确使用方法,增强社会认知度,减少因误解或误操作 引发的安全风险。 在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教授赵福全看来,技术的进步要确保安全作为底 线,同时也不能"因噎废食",减慢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 将辅助驾驶功能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在此次大会上被反复提及。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在汽车的全面智能网联化发展过程中,用户的核心地位始终没有改 变,智能网联技术为用户提供便捷舒适享受的同时,必须以保障用户安全利益为前提。智能网联技术不 应停留在概念和参数上,而应解决用户的真实场景痛点,只有让用户切实感受到便利与安全,技术才有 真正的生命力。 赛力斯(601127)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兴海也提到,"产业变革催生新汽车,带来新体 验,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智能电动技术发展 ...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路上驾驶别陷入这些致命误区
齐鲁晚报· 2025-10-08 22:58
国庆假期高速公路车流量大,交警提示驾驶人,在驾车途中没有保持安全车距、在变换车道过程中不注意避让其他车辆,是导致剐蹭、追尾事故多发的主要 原因。 0:00 / 2:52 近日,在济广高速江西石城段,温某驾驶车辆,在车头刚刚超过快车道的另一辆小车时,便忽然向左变道,快车道上的小车躲避不及与其发生碰撞,好在没 有造成人员伤亡。然而,温某丝毫不觉得自己的变道行为存在过错。 据了解,事发当天,小车驾驶人陈某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在行驶过程中,辅助驾驶曾多次自动修正车道,陈某觉得很好用,所以只将双手搭在方向盘上, 认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没想到车子在超车时轨迹发生偏移,而陈某自信地认为辅助驾驶功能会自动修正方向,并没有主动介入修正方向和采取制动措 施,导致了事故发生。交警认定,小车驾驶人陈某在驾车过程中未及时有效控制车辆方向,负事故全部责任。 错误使用"辅助驾驶"产生风险 有的驾驶人在开车途中打开车辆"辅助驾驶",以为这样就可以解放双手,实现"自动驾驶",交警表示,"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脱手脱眼不可行。 0:00 / 1:48 国庆假期期间,刘某在驾车过程中开启了车辆智能驾驶功能,行驶至二广高速湖南常德段时,前 ...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返程路上别陷入这些致命误区
环球网资讯· 2025-10-07 11:56
高速公路事故主要原因 - 假期返程高峰期间高速公路车流量大 剐蹭和追尾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未保持安全车距以及变换车道时未注意避让其他车辆 [1] - 在济广高速江西石城段 一辆车在车头刚超过快车道另一辆车时便突然向左变道 导致碰撞事故 驾驶人温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1][3] - 在湖北黄梅高速路段 一辆小车在即将超越慢速车道大货车时车头突然向右侧偏移 径直撞上前方厢式货车尾部 造成两车受损 [5][6] 辅助驾驶功能误用风险 - 小车驾驶人陈某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仅将双手搭在方向盘上 在车辆超车轨迹偏移时未主动介入修正方向和制动 导致事故并负全部责任 [8] - 驾驶人刘某开启车辆智能驾驶功能后 前方货车违法变道 刘某减速避让不及导致车辆失控撞上护栏和货车 [9] - 驾驶人钟某开启车辆辅助驾驶功能后误以为可自动驾驶 将操控权完全交给车辆 结果车辆撞上路中央临时隔离设施 [10] 辅助驾驶功能法律定义与现状 - 目前市场销售汽车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车辆最终需由人操控 驾驶过程中"脱手脱眼"有很大概率发生交通事故 [12] - 根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 中国汽车智能驾驶分为L0至L5共六个级别 目前消费者能购买到的车辆均配备L2级以下的辅助驾驶功能 [13][15] - L2级辅助驾驶功能仅承担"助手"角色 无法像人一样应对所有复杂多变交通场景 驾驶人若注意力分散可能面临民事赔偿 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 [15] 误用辅助驾驶的法律后果 - 若因分心驾驶造成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导致人员重伤 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 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17] - 明知分心驾驶可能造成公共安全隐患 若出现交通事故 还可能触犯危险驾驶罪 [17]
海外投资者关注点汇总: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126)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9 18:2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汽车行业整体持乐观态度 重点推荐具备强α主机厂、智能化趋势受益企业、国央企整合标的及具备海外拓展能力的零部件企业 [2] 核心观点 - 海外投资者更关注中国车企的长期全球竞争力而非短期国内市场波动 将其投资作为对本土汽车产业的对冲 [2][3] - 海外资金介入使比亚迪股价展现韧性 其市值下限预计在7500亿人民币以上 [2][3] -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智能驾驶和机器人技术兴趣浓厚 体验小鹏、理想等品牌后给予积极反馈 [2][4] - 具备核心技术及全球化能力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有望获得新估值潜力 [2][4] 重点公司分析 整车企业 - 比亚迪:海外投资者重点关注对象 市值韧性显著 [2][3] - 小鹏汽车:智能驾驶技术获海外投资者积极反馈 [2][4] - 理想汽车:辅助驾驶功能受海外市场认可 [2][4] - 上汽集团:位列国央企整合推荐标的 [2] - 吉利汽车:推荐为强α主机厂 [2] - 蔚来: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为-96.9亿元 [6] - 零跑汽车:2026年预测归母净利润增速达692% [6] - 长安汽车: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96.0亿元 [6] - 长城汽车:2026年预测归母净利润170.5亿元 [6] - 赛力斯:归母净利润增速达343% [6] 零部件企业 - 地平线:具备核心技术及全球化能力 [2][4] - 科博达:推荐为智能化趋势受益企业 [2] - 德赛西威:推荐为智能化趋势受益企业 [2] - 经纬恒润:推荐为智能化趋势受益企业 [2] - 福耀玻璃: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111.4亿元 [6] - 新泉股份:2026年预测归母净利润19.6亿元 [6] - 银轮股份:2026年预测归母净利润12.9亿元 [6] - 双环传动:推荐具备机器人布局的零部件企业 [2] - 拓普集团: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33.8亿元 [6] - 敏实集团:2025年预测归母净利润26.8亿元 [6]
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车ETF(515700)盘中蓄势
新浪财经· 2025-08-26 11:18
智能驾驶渗透率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 [1] - 16万以下市场中智驾装车率进一步增长 [1] - 技术跃进式提升叠加硬件软件成本下降推动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搭载率提升 [1] 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新能源整车、电机电控、锂电设备、电芯电池、电池材料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33% [1] - 前三大权重股为宁德时代、汇川技术、比亚迪 [1] 行业ETF产品 - 新能车ETF(515700)紧密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 [1] - 场外联接产品包括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发起联接A(012698)、C(012699)、E(024504) [2] - 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有望带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保持高增长 [1]
新华社评懂车帝科普节目:辅助驾驶不等于无人驾驶,必须守牢底线
财富在线· 2025-08-05 16:24
辅助驾驶可以让驾驶变得更轻松,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由于夸大宣传及消费者认知不够等原 因,由辅助驾驶诱发的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引起各方重视。近日,新华社发表文章《辅助驾驶不等于无 人驾驶,必须守牢底线》,根据懂车帝辅助驾驶科普节目、专家观点和相关政策,解读辅助驾驶正确的 使用方式,以及辅助驾驶夸大宣传带来的危害。 文章介绍,懂车帝辅助驾驶科普节目选取了市场畅销的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通过模拟高速、城区道 路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进行科普实验,探索合理使用辅助驾驶功能的边界。结果显示,当前的辅助 驾驶功能确实无法胜任某些危险复杂的交通场景。一些激烈的碰撞场景,令人感到揪心。 文章强调,对于很多事故来说,不在于99%的安全,而是在于1%的风险;1%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酿 成100%的伤亡。在此背景下,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驾驶员随时准备接管车辆异常重要。 文章还提及了相关部门对于辅助驾驶的表态。在新近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局长王强明确表示,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这些"智 驾"系统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也就是说是由系统辅助驾驶人执行一 ...
都市车界|实测结果惊人!近40款热门车型辅助驾驶遭遇“生死考验”
齐鲁晚报· 2025-07-28 15:04
测试概况与核心发现 - 懂车帝联合央视对36款主流车型进行216次辅助驾驶碰撞测试 模拟15项高风险场景 [1] - 测试结果显示高速场景通过率仅24% 城市场景通过率44.2% [1] - 夜间施工区卡车避让测试中仅47%车辆成功避让 儿童横穿测试中58%车辆未能有效刹停 [1] 技术性能表现 - 超过70%车型在"高速消失前车"测试中未能避免碰撞静止事故车辆 [2] - 53%测试车辆在夜间施工区卡车避让测试中失败 暴露感知系统在复杂光线条件下的不足 [2] - 部分依赖激光雷达车型因假车模型反射模式差异导致识别失败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表现相对稳定 [2] - 多款车型违背"让速不让道"原则 变道避让行为可能引发二次事故 [3] - 问界M9以64km/h速度追尾前车 成为测试争议焦点 [3] 企业回应与行业立场 - 华为系采取回避态度 不予置评测结果 但同步发布辅助驾驶报告显示用户活跃度94.8% 总里程16.7亿公里 累计主动避险200万次 [4] - 特斯拉CEO马斯克宣称在中国取得最高成绩 强调法律限制下无本地训练数据的挑战 [6] - 特斯拉副总裁陶琳表示不关注排名 强调安全要求没有上限 [8] - 岚图汽车倡议将"失效兜底能力"纳入行业强制标准 包括碰撞自动解锁和夜间施工区误判率等指标 [10] - 广汽丰田宣传铂智3X在城区测试中78%的通过率 强调14万级唯一达成车型 [10] 测试方法争议 - 变量控制受质疑 不同车型测试时速存在差异(130km/h vs 120km/h)跟车距离差异显著(60米 vs 135米) [11] - 人为干预争议持续 问界M9被指方向盘强制回正导致撞车 懂车帝澄清为AEB触发抑制NCA功能 [12] - 场景设计合理性受挑战 "消失的前车"测试被批评超出L2系统安全边界 [13] - 结果呈现方式遭质疑 特斯拉测试视频中SR界面车速与外部测速仪不一致 [13] 行业深度分析 - 超过80%辅助驾驶事故发生在白天 揭示用户在"看似安全"环境中更容易放松警惕 [17] - 高速公路是事故数量最多场景(21起) 城市道路次之(15起) 追尾碰撞占比39% [18] - 感知系统识别失效占比34.1% 动态目标误判或漏判占29.3% 路径规划与控制策略失效占26.8% [18] - 公安部明确市场上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驾驶人脱手脱眼将面临三重法律风险 [18] - 工信部拟禁用"自动驾驶"宣传词 改用"组合辅助驾驶" 推动行业转向失效兜底能力建设 [18] 用户安全准则 - 保持法定跟车距离 时速100km/h需预留100米缓冲距离 [19] - 高风险场景主动接管 包括夜间 施工区 儿童出没区等复杂场景 [19] - 警惕系统降级风险 AEB触发后辅助功能可能临时锁死 [19] - 防御性认知建设 分辨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概念 正视技术局限 [19]
辅助驾驶测试争议升温,马斯克转发测试结果,懂车帝回应排名
南方都市报· 2025-07-25 19:15
节目内容与争议 - 懂车帝回应称大量账号截取某车型视频内容批量制作图片并广泛发布与事实不符的内容该车型在测试中不存在人为干预方向的情况[1] - 节目仅代表事故模拟当时该车辆的碰撞结果不代表其在所有辅助驾驶场景下的表现[1] - 马斯克转发测试结果并表示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正在添加来自世界模拟器和测试轨道的训练数据以实现满分[1][3] - 懂车帝相关负责人表示节目未给车型做出官方排名[1][3] 测试场景与结果 - 节目选取20多个品牌的近40款车型模拟城区和高速两大道路环境的15个真实事故场景[2] - 城区道路场景通过率超过5成的有"转盘内汇入"(77%)"过马路四小学生"(58%)"刹停电瓶&斑马线上的儿童"(58%)"开进大转盘"场景通过率最低(23%)[2] - 高速公路场景通过率最高为"施工路遇卡车"(47%)最低为"消失的前车"(14%)和"莽撞横穿的猪"(5%)[2] - 中国品牌如智界R7问界M9腾势Z9GT EV的城区和高速公路场景通过率均超过50%合资与海外品牌中仅特斯拉Model 3Model X表现亮眼[3] - 方程豹豹5阿维塔07阿维塔12在城区道路场景通过率均在七成左右小鹏G6魏牌蓝山高速公路场景通过率超过城区道路场景[3] -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在高速事故场景模拟中通过率均为5/6仅有"莽撞横穿的猪"未通过媒体总结通过率均为第一[3] 行业现状与提醒 - 当前辅助驾驶功能无法胜任某些危险复杂的交通场景驾驶员需随时准备接管车辆[4] - 国内市面上没有经过认证的L3级智能驾驶产品现有车辆均为L2级要求驾驶人全程接管如发生事故除非证明产品缺陷否则为驾驶人全部责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