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功能

搜索文档
辅助驾驶功能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车ETF(515700)盘中蓄势
新浪财经· 2025-08-26 11:18
智能驾驶渗透率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 [1] - 16万以下市场中智驾装车率进一步增长 [1] - 技术跃进式提升叠加硬件软件成本下降推动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搭载率提升 [1] 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选取50只业务涉及新能源整车、电机电控、锂电设备、电芯电池、电池材料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33% [1] - 前三大权重股为宁德时代、汇川技术、比亚迪 [1] 行业ETF产品 - 新能车ETF(515700)紧密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 [1] - 场外联接产品包括平安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发起联接A(012698)、C(012699)、E(024504) [2] - 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有望带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保持高增长 [1]
新华社评懂车帝科普节目:辅助驾驶不等于无人驾驶,必须守牢底线
财富在线· 2025-08-05 16:24
辅助驾驶可以让驾驶变得更轻松,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由于夸大宣传及消费者认知不够等原 因,由辅助驾驶诱发的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引起各方重视。近日,新华社发表文章《辅助驾驶不等于无 人驾驶,必须守牢底线》,根据懂车帝辅助驾驶科普节目、专家观点和相关政策,解读辅助驾驶正确的 使用方式,以及辅助驾驶夸大宣传带来的危害。 文章介绍,懂车帝辅助驾驶科普节目选取了市场畅销的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通过模拟高速、城区道 路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进行科普实验,探索合理使用辅助驾驶功能的边界。结果显示,当前的辅助 驾驶功能确实无法胜任某些危险复杂的交通场景。一些激烈的碰撞场景,令人感到揪心。 文章强调,对于很多事故来说,不在于99%的安全,而是在于1%的风险;1%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酿 成100%的伤亡。在此背景下,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驾驶员随时准备接管车辆异常重要。 文章还提及了相关部门对于辅助驾驶的表态。在新近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局长王强明确表示,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这些"智 驾"系统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也就是说是由系统辅助驾驶人执行一 ...
都市车界|实测结果惊人!近40款热门车型辅助驾驶遭遇“生死考验”
齐鲁晚报· 2025-07-28 15:0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雪 近日,懂车帝联合央视推出的《懂车智炼场》辅助驾驶实测节目,对近40款热门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进 行了严苛测试。结果显示,多数车型在极端场景中表现不佳,引发网友热议。 在15公里真实封闭高速及城市道路上,模拟了15项高风险场景,对36款主流车型进行了216次碰撞测 试。 感知系统可靠性问题尤为突出。测试中发现,一些依赖激光雷达的车型在夜间施工区因假车模型反射模 式与真车存在差异导致识别失败,而特斯拉采用的纯视觉方案反而表现更为稳定。 这揭示了智能驾驶领域一个关键问题:硬件堆料不等于安全冗余。 决策逻辑同样暴露致命缺陷。多款车型在测试中违背"让速不让道"原则,试图变道避让却危及邻道车 辆,易引发二次事故。问界M9在测试中以64km/h的速度追尾前车,成为争议焦点。 车企分化回应 争议声中各执一词 测试结果令人震惊:高速场景通过率仅24%,城市场景通过率44.2%。在夜间施工区卡车避让测试中, 仅有47%的车辆能够成功避让;而在儿童横穿测试中,58%的车辆未能有效刹停。 严苛场景下 辅助驾驶系统集体"翻车" 这场规模空前的测试覆盖了特斯拉、华为系(问界、智界)、蔚来、小鹏、理想等主流品牌,测 ...
辅助驾驶测试争议升温,马斯克转发测试结果,懂车帝回应排名
南方都市报· 2025-07-25 19:15
节目内容与争议 - 懂车帝回应称大量账号截取某车型视频内容批量制作图片并广泛发布与事实不符的内容该车型在测试中不存在人为干预方向的情况[1] - 节目仅代表事故模拟当时该车辆的碰撞结果不代表其在所有辅助驾驶场景下的表现[1] - 马斯克转发测试结果并表示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正在添加来自世界模拟器和测试轨道的训练数据以实现满分[1][3] - 懂车帝相关负责人表示节目未给车型做出官方排名[1][3] 测试场景与结果 - 节目选取20多个品牌的近40款车型模拟城区和高速两大道路环境的15个真实事故场景[2] - 城区道路场景通过率超过5成的有"转盘内汇入"(77%)"过马路四小学生"(58%)"刹停电瓶&斑马线上的儿童"(58%)"开进大转盘"场景通过率最低(23%)[2] - 高速公路场景通过率最高为"施工路遇卡车"(47%)最低为"消失的前车"(14%)和"莽撞横穿的猪"(5%)[2] - 中国品牌如智界R7问界M9腾势Z9GT EV的城区和高速公路场景通过率均超过50%合资与海外品牌中仅特斯拉Model 3Model X表现亮眼[3] - 方程豹豹5阿维塔07阿维塔12在城区道路场景通过率均在七成左右小鹏G6魏牌蓝山高速公路场景通过率超过城区道路场景[3] -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在高速事故场景模拟中通过率均为5/6仅有"莽撞横穿的猪"未通过媒体总结通过率均为第一[3] 行业现状与提醒 - 当前辅助驾驶功能无法胜任某些危险复杂的交通场景驾驶员需随时准备接管车辆[4] - 国内市面上没有经过认证的L3级智能驾驶产品现有车辆均为L2级要求驾驶人全程接管如发生事故除非证明产品缺陷否则为驾驶人全部责任[4]
马斯克:特斯拉在中国测试第一!懂车帝:没有排名
金十数据· 2025-07-25 14:49
测试背景与目的 - 懂车帝推出《懂车智炼场》辅助驾驶大型科普节目,测试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 [1] - 测试场景包括城区9类和高速6类共15种高危事故场景,采用真实道路环境与模拟障碍物结合的方式 [1] - 节目旨在提醒公众正确认识辅助驾驶功能,测试结果显示平均通过率仅为35.74% [1] 测试结果 -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在6项测试中通过5项,位列前两名 [2] - 其他品牌车型最高仅通过3项测试,包括111 2025款四驱 Max、The Ge 2025款 625长续航Max旗舰版等 [3] - 部分车型表现较差,如ZEEKR 001 2025款、宝骏享境PHEV 2025款等6款车型未能通过任何测试 [4] 行业反响 - 马斯克转发测试视频并称特斯拉在中国测试中取得最高成绩,强调是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实现 [5] - 部分网友和博主对测试提出质疑,认为存在漏洞且过程不严谨 [6] - 懂车帝回应称测试数据均为自动驾驶系统表现,未有人为干预方向盘 [6] - 专家认为此类测试有助于消费者正确认识辅助驾驶功能 [7]
36款热门车高危智驾场景测试,“团灭”!
第一财经· 2025-07-25 12:50
辅助驾驶测试表现 - 36款测试车型在15类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中无一全部通过,整体通过率偏低 [1] - 城区道路场景中3类场景通过率超50%("转盘内汇入"77%,"过马路四小学生"58%,"刹停电瓶&斑马线上的儿童"58%),"开进大转盘"通过率最低仅23% [6] - 高速公路场景通过率更低,"施工路遇卡车"最高47%,"消失的前车"14%,"莽撞横穿的猪"仅5% [7] -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X表现最佳,分别通过5/6和5/6高速场景测试 [10] - 智界R7、问界M9、腾势Z9GT EV在城/高速场景通过率均超50%,价格区间30-50万 [10] - 方程豹豹5、阿维塔07、阿维塔12城区通过率约70%,价格30万左右 [10] 价格与性能关联性 - 辅助驾驶能力与车价无正相关,最便宜车型(比亚迪海鸥7.28万)和最贵车型(Model X超70万)表现差异显著 [3][11] - 高速场景测试前10名包含15万以下车型(广汽AION RT、广汽丰田铂智3X)和20万级车型(小鹏G6) [11] - 52.99万的小米SU7 Ultra仅通过1项测试,7.28万比亚迪海鸥通过"施工路遇卡车"测试 [11] - 垫底15款车价格横跨10-40万,包含比亚迪宋Pro DM(10万出头)和极氪001(30多万) [11] 行业现状与监管 - 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但存在宣传夸大和消费者认知不足问题 [15] - 官方明确现阶段"智驾"系统均属辅助驾驶,驾驶人需全程接管并承担事故责任 [16] - 科技部要求自动驾驶系统需具备可追溯算法和风险应对策略,关键数据需接受监管审查 [17] - 国内尚无认证L3级产品,L2级事故责任归属驾驶人(除非证明产品缺陷) [16] 测试方法论 - 测试覆盖20多个品牌近40款量产车,包含问界、小米、特斯拉等热门车型 [6] - 场景设计基于真实事故案例,包含城区9类/高速6类危险场景 [6][8] - 所有车型为4S店随机自购,测试前升级至最新OTA版本,流程标准化且全程影像记录 [7]
高价≠安全,36款热门车高危智驾场景测试“团灭”
第一财经· 2025-07-25 12:32
辅助驾驶性能测试结果 - 36款测试车型无一能全部通过15类高危事故场景模拟测试,城区道路3类场景综合通过率超50%,其余12类场景通过率均低于50% [1][2] - 高速场景通过率显著低于城区,其中"施工路遇卡车"通过率47%,"消失的前车"和"莽撞横穿的猪"通过率分别仅14%和5% [2][5] - 测试包含20多个品牌近40款量产车型,覆盖比亚迪海鸥(7.28万元)至特斯拉Model X(超70万元)全价格段 [1][4] 价格与性能相关性 - 辅助驾驶能力与车价无正相关,表现最佳车型包括15万元级的广汽AION RT和20万元级的小鹏G6,而52.9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仅通过1项测试 [4][5] - 30-50万元区间的智界R7、问界M9、腾势Z9GT EV在城/高速场景通过率均超50%,但同价位问界M9未能通过"施工路遇卡车"测试 [4][5] - 7.28万元的比亚迪海鸥通过部分高速测试,表现优于部分30万元以上车型 [5] 行业技术现状 - 国内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50%,但所有市售系统均未达到自动驾驶标准,需驾驶员全程接管 [6][7] - 测试采用真实事故场景模拟,包含城区大转盘(通过率23%)、高速消失前车等15类高风险场景,所有车型均升级至最新OTA版本 [2][3] - 现行法规明确辅助驾驶事故责任主体为驾驶人,除非能证明产品缺陷 [7] 技术发展要求 - 科技部要求自动驾驶系统需具备可追溯的决策机制,关键算法变更需记录备查,消除算法偏见 [7] - 系统设计需内置风险应对策略,该策略将作为事故追责重要依据 [7] - 测试方强调当前技术无法应对复杂危险场景,驾驶员必须保持随时接管状态 [1][5]
马斯克转发辅助驾驶测试 懂车帝回应:未做过任何官方排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11:18
测试背景 - 懂车帝推出辅助驾驶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测试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涵盖问界、智界、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阿维塔、特斯拉等 [1][3] - 测试场景包括城区和高速的15类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城区9个场景,高速6个场景 [3] 测试结果 - 15个场景中,近40款车型的平均通过率仅为35.74% [3] - 特斯拉CEO马斯克转发测试视频,称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最高成绩 [1] 节目内容 - 已发布两期视频,包括高速公路场景测试视频,时长一个半小时,测试车型包含特斯拉Model X等 [3] - 节目旨在提醒公众正确认识辅助驾驶功能和安全边界,增强安全驾驶意识,未做官方排名 [3]
懂车帝上线辅助驾驶大型科普节目 助力提升公众安全驾驶理念
证券日报网· 2025-07-25 11:10
节目内容与测试方法 - 懂车帝推出辅助驾驶大型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测试20多个品牌近40款热门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 [1] - 测试模拟15类城区和高速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探索功能使用边界并科普相关知识 [1] - 测试车型均为市场在售量产车,在全国4S店随机自购,保证与消费者体验一致 [1] - 所有测试车辆在统一道路环境下进行,测试前升级至最新OTA版本,全程影像记录可追溯 [1] 测试结果分析 - 15个模拟场景中仅3类城区场景综合通过率超过50%,其余12类场景通过率均低于50% [1] - 高速路遇故障车、施工场景、野生动物等场景表现不佳,显示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存在安全隐患 [1] - 整体上辅助驾驶功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无法胜任某些危险复杂交通场景 [2] 行业专家观点 - 目前国内市场没有经过认证的L3级智能驾驶产品,均为L2级要求驾驶员全程接管 [2] - 发生事故时除非证明是产品缺陷,否则责任仍归驾驶人 [2] - 此类测试对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和正确认识辅助驾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 公司后续计划 - 希望联合更多行业从业者共同科普辅助驾驶使用方法和安全风险 [2] - 持续提高公众安全驾驶意识,促进行业更好发展 [2]
卓驭科技CEO沈劭劼:Tier1供应商需要具备兜底能力
证券日报· 2025-06-15 20:54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智能驾驶技术蓬勃发展 有望重塑汽车行业 2025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广州举行 [1] - 消费者对辅助驾驶功能关注度日益增长 十万元以下车型需求较弱 更高价格车型兴趣浓厚 [1] - 当前辅助驾驶技术尚未完全达到让消费者安心放心的程度 但智能驾驶向智能辅助驾驶转变有望改善局面 [1] - 最新强标对高速领航 高速NOA等功能提出更严格要求 包括对侧翻车辆 静止车辆及通用障碍物的应对能力 [1] 卓驭科技技术方案 - 采用能够通用障碍物躲避的双目技术 在面对新强标要求时展现合理性 [2] - 预计一年内有望在中算力方案中实现对高难度场景的有效应对 推动辅助驾驶功能在更广泛价格区间应用 [2] - 作为Tier1供应商需要具备兜底能力 对智能辅助驾驶子系统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负责并解决 [2] - 采用多样化合作模式 包括软硬一体 部分软硬一体及纯软件等不同方案 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2] 行业分工与发展 - 行业分工是动态平衡过程 企业根据商业判断和利益考量找到最适合发展位置 [3] - 不同企业在技术研发 产品应用等环节可能存在重叠 但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3] - Tier1企业从子系统兜底角度出发 芯片企业从发挥芯片价值角度出发 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3] - 智能驾驶行业快速发展 技术不断突破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但辅助驾驶平权仍面临技术挑战和行业协同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