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学习
icon
搜索文档
德勤阿里云:2025年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英文版)
搜狐财经· 2025-07-24 16:45
今天分享的是:德勤阿里云:2025年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英文版) 报告共计:92页 《德勤阿里云:2025年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核心内容总结 该白皮书聚焦全球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及合规发展,从行业趋势、区域特征、技术应用、风险合规及解决方案等多维度展开分 析,揭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在行业趋势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区域分化,亚太新兴市场以3.7%的增速领先,成熟经济体增速仅1.4%,这种差异推动金融 机构数字化路径分化——亚洲机构侧重移动支付和嵌入式金融,欧美机构则深耕财富管理自动化。同时,金融科技进入成熟 期,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深度渗透,例如AI驱动的信贷评估将审核时间缩短60%,区块链在跨境支付中实现结 算效率质的提升。 区域市场层面,亚太地区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预计2032年Fintech市场规模将突破3259.5亿美元,新加坡、香港等金融中心 通过 regulatory sandbox(监管沙盒)平衡创新与风险。中东、非洲及拉美市场则依托移动支付实现"弯道超车",非洲移动金融 交易量全球领先,拉美借电商增长推动数字支付渗透率提升至50%。 技术应 ...
2025-2031年实验室自动化设备行业全景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中金企信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7-24 11:42
实验室自动化设备行业现状 - 实验室自动化是指通过自动进行样本制备、操作控制、检测、信息处理等实验流程,减少人工干预,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实验室操作环节 [2] - 根据自动化程度和规模可分为四个阶段:单一设备形式自动化、工作站形式自动化、流水线形式自动化和智能化形式自动化 [2] - 海外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Tecan、Hamilton、BeckmanCoulter等成熟领先企业,国内企业受益于政策支持、公共卫生防控意识升级和国产化替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7] 行业发展趋势 - 流程标准化程度高的实验室将向高通量、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7] - 结合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数字孪生等技术推动系统向方案自适应调整、流程智能决策等更高智能化方向发展 [7] - 推动检验检测、精准医疗等多应用场景整合和多组学分析更快发展 [7] 技术门槛 - 设备仪器技术门槛:基因测序仪涉及光学、机械、电子、流体、软件、算法等多学科交叉,对硬件设计、系统集成和生产制造工艺要求高 [8] - 试剂耗材技术门槛:涉及文库制备试剂、阵列芯片、关键酶等,需高效控制核酸片段提取、断裂、扩增和富集过程,阵列芯片制作需半导体加工工艺 [9] - 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门槛:需处理庞大测序数据并进行基因组装、比对、变异检测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是精准医疗应用的基础 [10] 行业发展状况 - 2019-2024年中国实验室自动化设备行业经营效益分析显示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指标均有详细数据 [11] - 行业经济指标分析包括不同规模企业、不同性质企业和不同地区企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等 [12] - 2019-2024年全国及各地区供给情况、需求情况和产销率分析显示行业供需平衡状况 [12] 全球市场竞争 - 全球市场主要参与者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和韩国等地区,海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13][14] - 2019-2024年欧洲、北美、日本和韩国市场规模及2025-2031年预测数据显示各地区发展前景 [16] - 全球市场规模现状、需求结构分析和市场前景展望显示行业整体增长趋势 [16] 中国市场运行 - 2019-2024年中国实验室自动化设备行业总体规模分析包括企业数量、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和市场规模 [17] - 行业产销情况分析显示总产值、销售产值和产销率等指标 [17] - 区域细分市场调研显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市场规模差异 [18] 产业链分析 - 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产业供给和下游产业需求,上游涉及原材料和技术供给,下游涉及检验检测、精准医疗等应用领域 [19] - 上游产业发展现状、供给分析和供给价格分析显示产业链上游状况 [19] - 下游产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分析显示应用领域对行业的影响 [20] 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 - 2025-2031年中国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市场趋势预测显示产量、市场规模和销量增长预期 [21] - 细分市场发展趋势预测显示不同应用领域的发展潜力 [21] - 行业供需预测显示供给量、需求量和供需平衡状况 [21] 行业投资分析 - 2019-2024年行业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构成和投资主体构成显示投资活跃度 [22] - 行业进入壁垒、盈利模式和盈利因素分析显示投资特性 [23] - 投资机会和风险分析显示行业发展潜力和潜在挑战 [23]
IEEE专家文章:聊天机器人有望填补心理健康服务缺口
中国新闻网· 2025-07-22 14:17
心理健康服务缺口与AI解决方案 - 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许多人无法获得必要且优质的救助和照护,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精神类疾病发病率正快速上升,但临床治疗师数量却很少 [1] - 语言、地理环境和经济障碍成为人们难以获得心理健康支持的主要因素 [1] - 人工智能驱动的聊天机器人正成为有望填补心理健康服务缺口的解决方案,心理健康支持是人们使用聊天机器人最核心的应用场景之一 [1] AI聊天机器人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 -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因其能开展自然、拟人对话的能力而备受关注,机器学习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已催生出专门针对精神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新型工具 [2] - 医疗大语言模型包含更丰富的知识库,如疾病诊断、用药建议和病症解析等,与通用聊天机器人不同 [2] - 这些工具通过分析可穿戴设备数据中的模式对抑郁症等疾病进行早期筛查,通过预测个体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实现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照护 [2] AI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人工智能驱动的聊天机器人为心理健康支持提供了"可规模化且易获取"的方式,任何有互联网接入的人都能获得基本的治疗指导和数字疗法 [1] - 数字工具的缺陷包括缺乏共情能力、患者数据隐私问题、不同数据训练类型可能导致的偏差、部署到新环境下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2] - 数字工具有助于辅助诊断,但最终的医学评估仍需要严格的伦理规范和临床观察 [2] 未来发展前景 - 未来五年有望看到机器学习模型通过临床验证,并融入临床试验与日常诊疗实践,尤其是在早期筛查和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领域 [2] - 需解决监管层面的担忧并建立保障机制,以推动技术的可持续应用 [3]
小微企业融资开启新气象!技术升级解码小微企业信用
搜狐财经· 2025-07-18 18:03
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 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融资贷款难题长期存在,但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贷款结构正向更灵活、更契合轻资产特点的方向优化 [1] - 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9万亿元,同比增速12.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5.7个百分点 [3] - 信用贷款余额9.4万亿元,同比增速25.8%,占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重达27.6%,较上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 [3] 小微企业融资难点 - 小微企业缺乏连续、合规的财务报表,经营、税务、支付等多维度数据分散,整合难度大 [4] - 传统资信评估依赖强抵押物和静态财务数据,难以适应轻资产、高波动特点 [6] - 尽调成本高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金额小、频率高形成矛盾,金融机构难以平衡效率与成本 [7] 数字信用解决方案 - "银税互动"模式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提升依法诚信纳税企业的信贷可得性,降低银行风控成本 [8][10] - "信易贷"平台整合税务、市场监管、司法等跨部门信用信息,支撑纯信用、线上化融资产品开发 [10] - 大数据分析、AI等技术融合多维数据,构建动态信用画像,提升授信效率和服务覆盖面 [8][10] 技术赋能效果 - 数字信用技术深度应用重塑融资生态,审批效率提升且风控成本下降 [10] - 技术边界拓展和数据价值挖掘将持续优化小微企业信用画像清晰度 [10] - 数字信用为小微企业创新注入活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10]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与AAAS宣布 2024 年 AI 驱动科学大奖获奖名单
钛媒体APP· 2025-07-18 12:59
奖项设立与背景 -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与美国科学促进会联合设立首届"AI驱动科学大奖",旨在表彰利用AI推动科学发现的创新研究 [2] - 奖项总奖金5万美元,获奖论文将在《科学》杂志发表 [2] - 2025年度奖项申请通道将于8月开启,面向过去10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科学家 [11] 获奖者信息 - 大奖得主Dr Zhuoran Qiao来自Chai Discovery公司,在生物化学领域运用生成式AI预测蛋白质折叠行为 [3][5] - 优胜奖得主Dr Aditya Nair来自加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研究AI与神经科学的融合 [4][7] - 优胜奖得主Dr Alizée Roobaert来自比利时佛兰德海洋研究所,开发监测海洋气候动态的AI方案 [4][8] 获奖研究亮点 - Dr Qiao的研究创建了蛋白质动态模型,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准确性预测蛋白质行为,加速药物开发 [5][6] - Dr Nair的AI模型揭示了神经元网络中由神经肽介导的持久活动模式,这些模式编码情感状态 [7] - Dr Roobaert通过神经网络整合1800万数据点,建立了首个沿海水域二氧化碳吸收高分辨率模型 [8] 奖项后续安排 - 大奖得主获3万美元并在《科学》印刷版发表论文,优胜奖各获1万美元并在线发表 [9] - 获奖者将获得《科学》杂志五年订阅并成为荣誉陈氏学者 [9] - 2025年10月将在旧金山举办AI驱动科学研讨会,获奖者将与诺贝尔奖得主同台交流 [9] 主办方背景 - 美国科学促进会是全球最大综合性科学社团,拥有13万会员遍布91个国家 [14] -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由陈天桥夫妇出资10亿美元创建,是全球最大私人脑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15] - 研究院已建成支持脑科学和AI研究的全球生态系统,项目遍布欧美亚洲等地 [15]
ICML 2025杰出论文出炉:8篇获奖,南大研究者榜上有名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7-16 19:11
ICML 2025最佳论文奖项总结 - 本届ICML共评选出8篇获奖论文,包括6篇杰出论文奖和2篇杰出立场论文奖,南京大学研究者位列获奖名单[3] - 大会共收到12107篇有效投稿,接收3260篇,接收率26.9%,相比2024年9653篇投稿数量持续大幅增长[5] - ICML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三大顶会之一,与NeurIPS、ICLR并列,本届为第42届,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3] 杰出论文奖主要研究成果 - 论文1提出自适应Token解码顺序策略,将掩码扩散模型在数独解题准确率从7%提升至90%,超越7倍参数量的自回归模型[8][10] - 论文2研究机器学习在政府项目中的应用,通过德国失业案例评估预测技术对福利分配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分析框架[11][13][14] - 论文3提出CollabLLM框架,通过多轮感知奖励增强人机协作,任务表现提升18.5%,用户满意度提高17.6%,减少10.4%用户时间[15][17][18][19] - 论文4分析语言模型创造性极限,证明多Token方法在生成多样性方面优于下一Token学习,提出噪声注入输入层的新方法[20][22][23] - 论文5从贝叶斯视角改进共形预测,提出基于贝叶斯求积的实用方案,提供更全面的损失范围表示[24][25][26][27] - 论文6调整分数匹配方法处理缺失数据,提出重要性加权和变分两种方法,分别在小样本低维和高维场景表现优异[28][30][31] 杰出立场论文奖核心观点 - 论文1建议改革AI会议评审系统,建立双向反馈机制和审稿人奖励系统,应对投稿量激增带来的评审质量挑战[35][36][39][40] - 论文2指出当前AI安全研究忽视对未来工作影响,主张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全球治理框架,解决收入不平等和技术债务问题[41][44] 行业动态 - 自动驾驶领域技术社区已聚集近4000人,300+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覆盖30+技术方向包括大模型、BEV感知、多传感器融合等[47] - 专业课程涵盖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应用、BEV模型部署、轨迹预测等前沿方向,提供系统学习路径[48][49]
小哥硬核手搓AI桌宠!接入GPT-4o,听得懂人话还能互动,方案可复现
量子位· 2025-07-16 15:02
AI宠物技术实现 - 核心硬件采用3D打印底座和圆锥形头顶,悬挂一条触手结构,触手源自SpiRobs机器人,能抓取尺寸相差超两个数量级、重量达自身体重260倍的物体[8][10] - 视觉系统通过立体摄像头追踪触手末端,使用YOLO模型进行3D三角测量校准[12][31] - 触手控制采用2D映射简化操作,通过电脑触控板拖动光标即可调整触手动作[22][23] 控制系统架构 - 低级控制层结合开环预设动作(如点头)和闭环RL策略(如手指跟踪),立体视觉约束RL观察空间[25][26] - 高级控制层采用GPT-4o实时API处理语音与视觉事件,无需微调即可下达底层指令[26][27] - 为增强生命感,在待机状态加入轻微摇摆行为,并通过Prompt工程解决LLM调用问题[28][29] 强化学习与仿真优化 - 在MuJoCo中重建软体触手模型,设置目标跟踪环境,使用PPO策略梯度结合MLP和帧堆叠训练[33] - 添加动力学随机化(质量、阻尼、摩擦)以贴近真实环境,通过控制惩罚和指数移动平均解决抖动问题[36][37] - 最终实现仿真到真实环境的迁移,验证控制策略有效性[38] 开发者背景与灵感来源 - 开发者Matthieu Le Cauchois为ML工程师,研究方向包括强化学习、NLP,曾创立AI公司Typeless并被Doctolib收购[39][41][42] - 项目灵感源自皮克斯台灯机器人,强调通过动作和时机传递情绪意图,动物形态设计增强宠物陪伴感[48][49][53] - 工程文件开源,包含3D打印CAD数据和控制脚本,支持低成本复现[20][54]
刘璐也被Meta挖走了!华南理工校友,创造了4o吉卜力爆款
猿大侠· 2025-07-15 23:28
核心人才流动 - 刘璐从OpenAI转投Meta 负责GPT-4o图像生成工作 主导开发风靡全球的"吉卜力风"功能 该功能发布前10天吸引超1.3亿用户 生成7亿多张图像 [1][2][24][28] - 同期被挖的还有OpenAI核心架构团队成员Allan Jabri 其曾参与GPT-4o研发 并有Facebook AI Research工作经历 [5][32][34] - Meta近期持续从OpenAI挖角华人研究员 其"超级智能实验室"已吸纳10名华人 其中8人来自OpenAI [37][38] 技术研发背景 - 刘璐学术背景突出 本科以3.84绩点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 后获悉尼科技大学机器学习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聚焦元学习/少样本学习 谷歌学术引用量达8589次 [8][9][13][17] - 主导开发NATS-Bench神经网络架构评估基准 相关成果发表于NeurIPS等顶会 并参与谷歌Gemini多模态模型研发 该论文引用量超5000次 [17][18] - 职业经历覆盖谷歌DeepMind/Character.ai/OpenAI 在Character.ai期间开发首个角色配音功能 在OpenAI主导图像生成技术突破 [22][24] 行业竞争态势 - Meta以开源战略吸引人才 可能加速实现GPT系列技术开源 与OpenAI形成直接竞争 [7] - OpenAI仍保留部分顶尖华人研究员 如ICLR 2025杰出论文奖得主漆翔宇/Dall-E 3贡献者Li Jing等 但面临人才持续流失压力 [44] - 扎克伯格采取激进人才招募策略 除挖角OpenAI苏黎世办公室团队外 还瞄准其ViT核心技术成员 [38]
ICML 2025杰出论文出炉:8篇获奖,南大研究者榜上有名
机器之心· 2025-07-15 13:37
ICML 2025最佳论文奖项 - ICML 2025公布了8篇获奖论文,包括6篇杰出论文奖和2篇杰出立场论文奖,南京大学研究者位列其中[3][4] - ICML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三大顶级学术会议之一,与NeurIPS、ICLR并列,本届为第42届,于7月13-19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4] - 本届大会共收到12107篇有效投稿,接收3260篇,接收率26.9%,相比2024年9653篇投稿数量持续大幅增长[5] 杰出论文奖 论文1:Train for the Worst, Plan for the Best - 研究掩码扩散模型(MDMs)与自回归模型(ARMs)的竞争效应,MDMs通过牺牲训练复杂性换取推理灵活性[10] - 自适应Token解码顺序策略使MDMs性能显著提升,在数独解题中准确率从7%提高到90%,超越7倍参数量的ARMs[12][13] - 作者来自哈佛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14] 论文2:未命名 - 研究机器学习在政府福利分配中的应用,评估预测技术对弱势群体识别的有效性[17][18] - 通过德国长期失业案例提供政策制定框架和数据驱动工具[19] - 作者来自慕尼黑大学、哈佛大学[20] 论文3:CollabLLM - 提出CollabLLM训练框架增强人机多轮协作,通过多轮感知奖励估算长期贡献[23][25] - 在文档创作等任务中表现提升18.5%,互动性提高46.3%,用户满意度提升17.6%,减少10.4%用户时间[26][27] - 作者来自斯坦福大学、微软、佐治亚理工学院[24] 论文4:Roll the dice & look before you leap - 设计最小化算法任务量化语言模型创造性极限,论证下一Token学习的局限性[29][32] - 提出种子条件化方法,噪声注入输入层效果优于输出层温度采样[33] - 作者来自Google Research、卡内基梅隆大学[31] 论文5:Conformal Prediction as Bayesian Quadrature - 从贝叶斯视角重新审视共形预测,提出基于贝叶斯求积的实用替代方案[38][39] - 作者来自普林斯顿大学[37] 论文6:Score Matching with Missing Data - 调整分数匹配方法处理缺失数据,提出重要性加权和变分两种方法[42][44] - 变分方法在高维设置下表现最佳,验证于图模型估计任务[45] - 作者来自布里斯托大学、南京大学[43] 杰出立场论文奖 论文1:The AI Conference Peer Review Crisis - 针对AI会议投稿激增(超10,000篇)导致的评审质量问题,提出双向反馈机制改革[50][51] - 建议双阶段双向评审系统和系统性审稿人奖励机制[53] 论文2:AI Safety should prioritize the Future of Work - 批评当前AI安全领域忽视劳动市场影响,建议建立以人为本的全球治理框架[54][58] - 主张国际版权体系和集体许可制度保障数据训练公平补偿[58] - 作者来自韩国蔚山科学技术院、犹他大学等机构[56][57]
新型存储,谁最有希望?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5 09:04
存储技术演进与计算范式变革 - 存储技术从基础数据保留演进至支持AI/ML的内存计算范式 通过直接在存储阵列中处理数据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并降低能耗 [1] - 新兴非易失性存储(eNVMs)如ReRAM、MRAM、FeRAM、PCM突破传统RAM断电数据丢失限制 同时探索二维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新型存储方案 [3] - 后CMOS时代需突破冯·诺依曼架构限制 兼具CMOS兼容性和规模扩展性的存储技术将引发计算架构革命 2022年IRDS报告预测其潜力 [5] 新兴存储技术分类与商业化进展 - 按成熟度划分六类新兴存储技术:MRAM/FeRAM/ReRAM已进入商用验证阶段 PCM/CBRAM/2D RAM等处于早期研发 [7] - 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发展历程显示 2010年后因电荷泄漏问题转向3D NAND堆叠及新型存储材料研究 [7] - 类突触存储器与eNVMs结合将重构计算架构 提升边缘计算、云环境及区块链等场景的系统性能与能效 [8] 技术特性与场景适配性 - 铁电存储器(FeRAM)和电阻式存储器(ReRAM)在柔性基底上表现突出 可承受弯曲拉伸 适用于可穿戴设备与IoT系统 [13][15] - 二维材料(如MoS₂/WS₂)凭借原子级厚度和可调带隙 实现超高密度存储集成 但面临大面积单晶制备和环境稳定性挑战 [21] - 内存计算技术通过消除"存储-处理器"数据传输瓶颈 特别适合边缘计算中的实时推理和低功耗场景 [11] 制造工艺与集成挑战 - eNVM制造需超高真空沉积工艺 材料纯度控制直接影响器件寿命 原位测量技术提升性能一致性 [18][19] - 二维材料与CMOS集成需低温生长技术 互连技术和封装方案是AI硬件高密度集成的关键障碍 [21][23] - 高温环境存储技术需与碳化硅(SiC)等元件协同开发 材料合成和制造精度决定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 [20][22] 类脑计算与未来架构转型 - 从数字到类突触的转变将采用脉冲神经网络(SNN) 通过STDP等生物机制实现事件驱动的本地化计算 [25][27] - 端到端模拟计算系统可消除数字逻辑中心化需求 动态视觉传感器(DVS)等新型硬件推动实时响应能力 [28] - 混合系统当前面临模拟-数字转换的能效损耗 未来完全类突触系统将依赖稀疏异步交互模式 [27][28] 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需求 - 需建立国家级微电子研究设施 覆盖材料合成、器件测试到异构集成 以加速技术商业化 [29][30] - 全球半导体工具链扩张背景下 开发专用于新兴材料的计量设备是突破CMOS限制的前提条件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