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
搜索文档
福建漳州:靠林养林兴产业
金融时报· 2025-10-14 10:03
为有效盘活丰富的林业资源,促进林业资源资产化,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分行用好用活支农支小再贷款 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着力构建"评估推进+监测跟踪+政策优惠+风险共担"模式,持续加大林业金融 供给保障。一方面,创建林业融资监测机制,通过按月监测涉林贷款规模、利率及结构变化,动态掌握 信贷支持底数,并将涉林贷款情况纳入绿色金融评估范围,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涉林信贷投放力度,提高 高质量发展"含绿量";另一方面,发挥再贷款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点的辐射作用,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创新"再贷款+""益林贷""福林贷"等金融服务模式,并充分运用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更多林企林农 上平台、用平台,有效破解融资瓶颈,激活涉林主体活力。截至8月末,辖内法人机构再贷款余额 101.63亿元,直接撬动涉林贷款6.8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93%,较一般涉林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少24个基 点。 权证破冰释资产 漳州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林地面积990万亩,森林覆盖率45.18%,得天独厚的气候与资源,为漳州发 展(000753)林业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分行深入挖掘"林业宝库",积 极探索"靠林养林兴产业",激励辖内金融机构 ...
绿美广东,林果飘香!到现场去,一口尝尽粤林山珍
南方农村报· 2025-10-13 20:04
活动概况 - 活动全称为“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广东省第三届经济林金秋消费季活动” [9][10] - 活动由广东省林业局和清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于10月16日9:00-17:00在清远市佛冈县森波拉森林酒店广场举行 [7][8][11][95] - 活动汇聚了来自全省21个地市的70多家林业龙头企业,展销上百种林产品 [11][12][13][81] 活动定位与意义 - 该活动是全省年度重点林业经济活动,是展示广东林业产业实力的重要窗口 [15][16][17] - 活动旨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林产品的需求,激活林产品消费潜力,并助力乡村振兴 [18][19][20] - 活动对推动林下经济提质增效和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1] 参展产品与产业特色 - 广东依托独特的区位、优越的气候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 [24][25][26][27][28][29][30][31][32] - 参展产品涵盖林菌、林茶、林果、林药、林蜜、林禽、林菜等全品类林下经济优品 [37][38][39][82] - 具体代表性产品包括清远西牛麻竹笋、英德红茶、韶关仿野生灵芝、阳春澳洲坚果、梅州沙田柚、新会陈皮等 [39][40][42][43][44][48] 活动亮点与消费者保障 - 活动设置产品展销、美食品尝、民俗表演、免费品鉴等环节,增强互动体验 [74][75][90][91] - 参展林产品均经过严格检测,部分产品可实现全程追溯,为品质提供保障 [83][84] - 活动为采购商提供现场签约便利,方便好货直达消费者 [90]
浙江衢州常山县:油茶科技助丰收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4 11:31
产业规模与效益 - 2024年常山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9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7亿元,规模与效益均居浙江省第一 [4] - 通过技术指导,油茶林亩产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4] - 油茶低产林改造后,油茶籽产量能增加1倍以上 [10] 科技创新与研发体系 - 依托中国林科院构建涵盖种苗智能化培育、高效轻简机械化管理、绿色加工等全链条的油茶科研服务体系 [1][4] - “油博士”工作站拥有7名博士,着力解决种苗培育、栽培管理、精深加工等产业问题 [6] - 亚林所木本油料团队通过“良种+优技”双轮驱动,集成示范五大核心技术,于2019年建成300亩油茶高效栽培示范基地 [10] - 构建“良种选育-种苗快繁-政策研究”三位一体科技服务体系 [10] 机械化与效率提升 - 创新研发适应复杂地形的机械化装备群,实现采收效率跃升5倍、采净率达95%、作业成本直降70% [12] - 推出针对不同地形的采收设备9款,加上育苗、修剪设备共20余种 [12] - 水肥一体化轻简管护实现每亩节省用工成本200元以上 [10] - 通过数字化平台使用无人机施肥打药,作业时间从十几天缩短至半天,比人工缩短15天 [14] 产业链延伸与增值 - 首创“种质研发—生态种植—加工锁鲜—品牌营销”五位一体全链模式,通过立体套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40% [17] - “香椿+茶/油茶”套种模式使鲜芽产量增长3倍,明星良种“红富椿”亩产鲜芽150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60% [17] - 突破湿法鲜籽制油技术,实现茶油多酚含量提升20%,同步降低能耗与溶剂消耗 [17] - 梯度降温锁鲜技术将香椿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15天,并成功出口日本 [17]
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山林之宝惠民生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4 11:30
"村子里本来就有种植木耳的条件和历史,林场能做,我们应该也可以。"李光梅介绍,就在当年,西五旗村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建成了第一批3个种 植大棚,试种黑木耳2万段。 大兴安岭全面禁止商业采伐后,牙克石林场开始探索经营林下经济产品,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产业初具规模 木耳喜获丰收。张海燕摄 村庄坐落在大兴安岭的怀抱中,这里属于内蒙古东部的高纬度地区,空气清冽澄静。村庄是宁静的,不过,每到木耳采摘的季节,村集体新建的3座大 棚就会为村庄带来一阵欢腾和喜悦。 2023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牙克石市乌尔其汉镇西五旗村党支部书记李光梅在考察牙克石林场时,"盯"上了林场大棚里一段段鲜嫩饱满的黑木耳。 和很多村庄一样,西五旗村也面临着空心化的问题,村里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众多,黑木耳种植工序对体力的要求不算高,这使得村里的黑木耳种植产 业为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 "今年我参与了地摆、挂段、打孔工作。"西五旗村村民鄂云娜就是项目受益者之一,"我家里有读书的孩子和需要赡养的老人,村里黑木耳项目提供了 临时的工作岗位,让我们家在村里也有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西五旗村是一个缩影,在市林草局所属的牙克石林场,记者看到了一张更加蔚为壮观 ...
玉米丰收“金”满仓 智能农机“唱主角” 希望的田野上 “丰”景如画
央视网· 2025-09-23 10:48
央视网消息:金秋九月,遍地丰收。各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着力提升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推动秋粮收获有序推进。 黑龙江:多地水稻开镰 订单农业让收储提速 眼下,黑龙江省的秋收工作陆续展开,各地水稻相继开镰收获。在北大荒集团红旗岭农场,收割机穿梭于稻田之间,水稻收割、装车 一气呵成。由于提前与粮食企业签订了种植订单,水稻刚从田间收回,便被直接运往收储企业,这样不仅省去了粮食囤积的中间环 节,更让水稻收获进度显著提速。 宁夏平罗:新技术新农机促进增产增收 这几天,宁夏各地的水稻陆续开始成熟,正式进入收割季。在平罗县的黄河两岸,12万亩稻田金黄璀璨。收割机在稻田间往复穿梭, 割稻、脱粒、装车一气呵成。今年,该片区的水稻在种植过程中,主推水稻精量穴播技术、科学施肥增效、水稻智能化栽培等技术, 亩产达到1000斤左右。 新疆阜康:玉米丰收秸秆打包 农作物资源循环利用 眼下,新疆阜康市的11万亩玉米陆续迎来了采收季。农机轰鸣、农户忙碌,田间地头满是丰收的景象。玉米收割机可一次性高效地完 成茎秆切割、摘穗、脱粒、秸秆粉碎等多项作业,不仅大幅缩短了采收周期,还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粉 ...
金秋栗子香!淄博原山林场“林下经济”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15:5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张晓光通讯员高志哲 金秋九月,淄博市原山林场樵岭前营林区漫山遍野的栗子树挂满了饱满的栗子球,板栗丰收季已然到来。 "大家注意安全,小心别被栗子球的刺扎到。"樵岭前营林区主任丁刚一边用长竿敲打树上的栗子,一边叮嘱身边的年轻职工。 连日来,原山林场集中开展板栗摘收作业,职工们有的敲打着树枝上的栗子,有的将草地上的栗子收集装袋,丰收的喜悦伴随着栗子的香甜,传递给每一 个人。 "今年的栗子收成特别好。我们采用生态种植模式,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结出的栗子个头大、口感甜,深受消费者喜爱。"丁刚介绍,樵岭前营林区种植栗 子树已有40多年历史,目前林区内共有栗子树1000余棵,种植面积约50亩。 樵岭前营林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为栗子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人工栽植,这里的野生板栗资源也非常丰富,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有30 多棵,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12棵,最老的一棵已千年之久。 多年来,林区工作人员始终坚持科学管护,从枝叶修剪、病虫害防治到森林防火,每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每日穿梭林间,密切关注着这片森林 的生长动态,精准掌握其健康状态。 "每棵树都是我们的孩子,得精心照料才能结出好果子。 ...
甘肃成县:“红色引擎”驱动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中国发展网· 2025-09-20 00:01
发展模式 - 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 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 - 统一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 鼓励能人大户先种多种 [1] - 带动30多户群众种植猕猴桃140多亩 [1] 种植结构 - 种植徐香 翠香等四个猕猴桃品种 [1] - 猕猴桃林下套种中药材和魔芋等经济作物 [2] - 发展魔芋 天麻 桔梗 猪茯苓 柴胡等多种林下经济作物 [2] 产量与收益 - 猕猴桃亩产量约2000斤 [2] - 亩产收益达1万元以上 [2] - 单户种植4亩猕猴桃预计采收鲜果6000多斤 [2] 产业融合 - 发展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融合模式 [2] - 采用村域联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种植+旅游观光产业链 [2] - 通过抖音团购和直播进行线上宣传 已接30多订单预定800余斤 [3] 销售渠道 - 发动干部职工 驻村帮扶队 电商达人通过微信 抖音 视频号推广 [3] - 联系县内各单位工会 商超 客商打通线下销售渠道 [3] - 让猕猴桃销售链多样化 [3]
破除海拔高、耕地少、交通差等农业发展制约要素 甘孜兴农事 高原绘“丰”景
四川日报· 2025-09-18 14:42
农业产量与基础条件 - 丹巴县“美人脆”苹果预计产量超过280万斤 [2] - 甘孜县青稞总产量预计达27800余吨,较去年增长4.9% [2] - 全州耕地面积仅131.33万亩,平均海拔超3500米,高寒气候与交通条件制约农业发展 [2] 高效轮作模式创新 - 道孚县八美镇试验田冬播小麦“川麦93”亩产626.91公斤,冬播青稞“康冬糯22583”亩产396公斤,均创历史新高 [5] - 通过五年攻关形成“春马铃薯—冬小麦(青稞)—秋油菜”的“两年三茬,粮饲兼收”轮作模式,旨在高效利用土地并缓解饲草短缺 [5][6] - 在炉霍县、丹巴县、新龙县等地推广“粮蔬轮作”、“粮经统筹”等多样化轮作模式,提升土地产出和村民收入 [6] 林下经济发展 - 甘孜州林地面积达696.18万公顷,居全省前列,为林下经济提供基础 [7] - 林下产品(野生菌、中药材、山野菜等)产量达9111.7吨,产值近20亿元 [8] - 发展林下养殖藏香猪、中蜂、梅花鹿等业态,实现产值1599.49万元 [8][9] 有机品牌与高附加值建设 - 甘孜州松茸有机指数达到83.4%,精品松茸价格每公斤超1000元,进入高端市场 [10][11] - 全州拥有有机产品证书281张,认定有机基地面积73.46公顷,有机产品年产量15.57万吨,产值达16.96亿元 [11] - 计划打造物流枢纽和有机服务中心,重点发展牦牛、藏香猪、粮食等六大产业集群 [11]
全链赋能出品牌!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南方农村报· 2025-09-17 10:30
文章核心观点 - 驻龙仙镇工作队通过科技赋能与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当地林下食用菌产业从零散种植、初级卖鲜向规模发展、品牌增值转型升级,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7][8][9][10] 产业发展背景与初始困境 - 龙仙镇中心村虽有湿润气候和连片竹林的自然优势,但长期面临农业结构单一、林地经济效益低、综合产值低、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矛盾突出的“三低一突出”困境 [17][18] - 当地村民有种植菌菇的传统,但产业发展缺乏优质品种和过硬技术 [19][20] 科技赋能与品种引进 - 工作队引入省农科院食用菌团队,通过测土、分析气候和研究市场,为中心村选定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竹荪与草菇品种 [22][23] - 利用竹林剩余物作为栽培原料,实现环保与成本节约 [24] - 规划引进适合秋冬种植的红托竹荪新品种,与4-5月种植的普通竹荪形成季节互补,实现全年种植,红托竹荪个体结实、适合鲜食、经济价值更高 [25][26][27] 技术突破与产能提升 - 针对竹荪种植的季节限制严、连作障碍突出等“卡脖子”难题,工作队推动专家团队通过改良栽培基质配方、精准调控林下湿度,实现同一块林地更换培养基后继续种植 [32][33][34][35][36] - 该技术突破轮作障碍,延长出菇期,实现“多季采收”,并促进林地资源循环利用,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7][38] - 目前中心村30多亩竹荪进入采收季,日均产能达400斤鲜菇(折合干货40斤),按每斤干货250元计算,日产值高达1万元 [40] - 技术落地后病害减少,轮作使每亩产值上涨30%以上 [41] 全产业链建设与品牌打造 - 工作队争取近9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集菌包制作、冷链储藏、加工烘干、产品展销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服务中心”,实现竹荪不出村即可烘干,解决鲜菇保存期短难题,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 [50][51][52] - 指导合资企业注册“仙邑珍”商标,设计专属包装,建设文化展厅,并计划依托专家团队制定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推动产品从“提篮叫卖”向“品牌营销”转变 [55][56][57] - 规划完善现代化菌包生产线,实现“集中制种、分散出菇、统一销售”,并打造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和食用菌主题研学路线,使竹林产生多重收益 [58][59][60] 市场拓展与未来规划 - 工作队将参加2025年广东省乡村振兴推介会暨“千镇万品”进湾区活动,展示以林下作物为主的产品 [11][12][13] - 计划借助活动平台,链接科研机构以及大湾区商超、社区渠道,推动三华李、九仙桃、竹荪等产品进入湾区市场,为当地实施“百千万工程”探索新路径 [62][63][64][65]
宁夏彭阳: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走出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5:37
核心商业模式 - 公司以生态鸡养殖为核心,在红梅杏树下构建环形生态产业链,鸡粪成为林下经济产业的有机肥,使林地成为“绿色银行” [1] - 公司推出生态鸡“线上认养”模式,消费者线上下单即可开启为期4个月的认养,每月可收到鸡蛋,认养期满收到宰割好的鸡肉 [3] - 公司拓展“周边游”项目,打造露营基地、户外拓展场地和真人CS战场,并联合附近民宿推出套餐,满足客户“吃、住、行、游”需求,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新路子 [5] 运营与技术支持 - 公司在“鸡别墅”及散养区设置24小时全天候监控,消费者可随时查看生态鸡的饮食、产蛋情况以及地理位置、气候湿度等信息 [3] - 基地每天让鸡享受4小时音乐时光,通过舒缓旋律安抚鸡群情绪,助力健康生长 [3] - 公司建立了“溯源大数据平台”,消费者可随时通过手机直观获取生态养殖鸡的全方位数据 [3] 行业背景与发展模式 - 彭阳县被确定为宁夏山林权改革重点县,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路径 [5] - 当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国有林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扶持培育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多领域致富带头人 [5] - 行业通过流转经营、联合经营等形式促进林下种养业全面发展,形成林下中药材与林上山桃、山杏、柠条等林产品采集,以及林下生态鸡、中华蜂养殖的立体复合生态产业体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