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量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卤鹅哥”点燃的荣昌烟火气为何越烧越旺
第一财经· 2025-07-15 20:00
网红经济与流量转化 - 荣昌区通过蹭顶流网红"甲亢哥"热点事件获得泼天流量,自媒体人"卤鹅哥"通过跨城投喂"荣昌卤鹅"实现破圈传播[2] - 互联网下半场需"脸皮厚""傍大款"式炒作,同时需引发草根共情,避免文和友式流量翻车案例[2] - 流量转化核心在于将关注度转化为产业动力,荣昌官方迅速将"卤鹅哥"聘为"美食全球推介使"并奖励10万元,实现民间行为到区域品牌升级[3] 政府与企业的协同效应 - 荣昌当政者敏锐把握流量契机,通过官方背书将短期热点转化为长期区域品牌价值,带动客流与钱流[3] - 海尔集团通过高管组团出道革新工业叙事,周云杰提出Z世代需个性化表达,强调流量沉淀为留量的重要性[5] - 荣昌主官自掏腰包请企业家吃饭打破餐饮监管僵化,直接提振消费并优化投资环境[6] 消费升级与品牌战略 - 海尔案例显示传统制造业需同步升级技术叙事方式,通过真诚IP打造将品牌融入生活场景[5] - 荣昌"上下同欲"战略将引客流纳入长期发展,非短期博眼球,形成可持续消费提振模式[6] - 短视频时代需"与民同利"思维,如周云杰为山东大葱代言及海尔高管集体传播的示范效应[4][5]
粉丝追星,“饭”须有“范”(“融”观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4 06:20
流量经济与饭圈文化 - 流量经济催生饭圈文化,粉丝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参与明星商业运营,互动频次更高,满足情感需求 [7][8] - 粉丝组织利用平台机制(如打榜)集合资源,直接参与明星推广,形成高度组织化的运营模式 [7] - 部分粉丝为偶像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如切换多个账号轮播、设计应援物、组织线下活动,但逐渐因网络骂战和负面新闻感到身心俱疲 [4][5] 饭圈乱象的表现与影响 - 极端行为包括机场聚集、网络骂战、非法集资等,扰乱公共秩序并影响社会风气 [6][7] -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体育粉丝的拉踩和网暴行为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和比赛安全 [7] - 2021年选秀节目“倒牛奶打投”事件后,监管部门清理负面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 [10] 监管难点与商业机构角色 - 粉丝组织未被识别为市场主体,缺乏税务、工商等部门监管,导致非法集资等行为屡禁不止 [12] - 商业机构(如MCN)通过买卖流量、煽动对立情绪等手段博取流量,扭曲青少年价值观 [14][15] - 维权困难源于组织者匿名、未成年粉丝缺乏举报渠道等问题 [12] 治理方向与措施 - 需全渠道整改,涉及明星经纪公司、文娱平台、商业机构等多主体,而非单一归责于粉丝或明星 [16][17] - 建议将粉丝组织纳入监管体系,明确工商营业主体身份,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 [17] - 平台治理措施包括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经纪公司、规范粉丝账号、严禁互撕信息等 [18][19]
旅游业深陷线路与价格“内卷”,导游称游客难辨好坏|反内卷风暴
搜狐财经· 2025-07-10 22:48
行业现状 - 旅游业内卷严重,企业面临低价无序竞争,需自救[2] - 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线路设计缺乏个性化,云南和海南市场尤为明显[3][4] - 价格战导致服务质量滑坡,酒店客房日单价显著下降,汽车租赁市场面临跨行业竞争[4][5] - 营销环节陷入投入竞赛和虚假宣传,广告投放费用年复合增长率大幅提高,年总投放额将突破千亿规模[5][6] - 传统跟团游模式受自由行冲击,年轻人更倾向自己做攻略[6] 供需失衡 - 市场供需失衡,企业创新乏力,消费认知偏差共同导致内卷[6] - 2023年末全国旅行社56275家,营业收入4442.7亿元,营业利润37.4亿元;2024年末增至64616家,营业收入5657.7亿元,营业利润37.8亿元[6] - 有效供给不足与无效供给过剩并存,游客需求转向深度体验,但供给仍停留在标准化大众游阶段[7] - 细分产品开发成本比复制常规线路高30%以上,中小企业不愿投入[7] 创新瓶颈 - 旅游产品缺乏版权保护,创新易被复制,投入打水漂[7] - 多数企业选择复制成功线路,仅少数探索小众景点或开发新线路[7] - 创新投入不足,资金、人才和试错空间有限,企业普遍小散弱[7] - 导游群体生存状态差,灵活就业,收入不稳定,行业保障缺失[8] 改革方向 - 需从科学技术、销售渠道、人员素质、市场环境四方面改革[8] - 应用VR/AR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如VR预览目的地、AR还原历史场景[9] - 推动销售渠道多元化,整合线上线下,重视自媒体精准销售[10] - 提高服务质量,设立游客满意度奖励制度,留住优秀人才[10] - 完善法律法规,打击碰瓷行为,建立诚信体系[10] 行业本质 - 内卷本质是增量不足与质量滞后的矛盾[11] - 企业需跳出价格战,深耕差异化与创新[11] - 游客需摆脱低价迷信,认可服务真实价值[11] - 行业需完善顶层设计,保障从业者权益[11]
数字时代,实体书店如何保持长久生命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7-06 14:57
实体书店行业转型 - 实体书店面临购书渠道多元化挑战,采取"书店+"模式转型,通过高颜值设计和复合业态吸引客流 [1][3] - 行业出现钟书阁、PAGEONE等代表性"网红书店",结合艺术装潢与文创产品打造城市文化客厅 [3] - 书店功能从单一售书转向提供文化沙龙、情绪价值等综合体验,满足"悦己消费"需求 [4][5] 先锋书店经营策略 - 公司拆除标志性门牌字引发热议,官方回应称系品牌设计调整,同时为维护秩序禁止商拍行为 [1][2] - 商拍曾导致通道堵塞,影响日常经营及消防安全,公司强调需保障读者阅读空间优先性 [2] - 定位为文化空间,核心目标是通过图书选品和文化活动营造安静阅读环境 [2][4] 网红书店运营矛盾 - 高颜值设计吸引打卡客流,但部分读者反映拍照人群影响正常阅读体验 [3] - 行业专家认为适度拍照可接受,但需平衡"流量经济"与文化空间本质属性 [3][4] - 社交平台数据显示,部分网红书店存在"拍照多、看书少"的运营失衡现象 [3] 实体书店可持续发展 - 核心竞争力仍在于高质量图书选品,需围绕阅读延伸文化消费品类吸引Z世代和α世代 [4][5] - 创新运营模式关键,包括稳定内容输出、创意活动策划及强化社交属性 [4][5] - 行业趋势显示复合型文化空间更易获客,需通过情绪价值转化短期流量为长期留量 [4][5]
善用民俗激活特色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4
文旅融合与民俗赋能 -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通过土族传统婚礼秀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带动特色美食和文创产品销售[1] - 民俗活化与时代发展结合可弘扬传统文化并打造消费新场景,形成"民俗引流+非遗增值"模式[1] - 互联网直播和网红打卡短视频推动流量经济发展,需开发独特民俗资源实现注意力经济转化[1] 民俗文创与产业链延伸 - 当前存在民俗资源丰富但产品开发不足的问题,需加强创意转化开发特色衍生品[2] - 文创产品开发需衔接创意、产品与市场,延长产业链并提升价值链[2] - 青海玉树创业者开发织锦服饰、羊皮石头毽子等特色文创产品,成为致富案例[3] 区域经济辐射效应 - 民俗引流可形成区域增值效应,带动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特色农业等关联产业[2] - 通过民俗赋能体育赛事、农特产品品牌塑造等方式吸引外部资源提升区域经济能级[2] - 经济落后地区可通过文化遗产开发激活经济活力,如青海玉树案例[3] 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2023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支持传统民俗类消费活动[3] - 我国民俗资源丰富独特,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赋能消费具有广阔前景[3]
“书记带头下馆子”引爆流量,荣昌经济火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20:56
核心观点 - 荣昌区通过政府官员带头消费、特色美食推广和文旅活动策划,成功将短期网络流量转化为长期经济增长动力,带动本地消费、文旅和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5][7][10] - 当地特色产业如卤鹅、夏布、铺盖面等借助流量实现品牌升级和规模扩张,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全国化和国际化路径 [16][36][39] - 荣昌政府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招商引资,将城市热度延伸至工业投资领域,形成消费与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42][43][48] 消费与文旅 -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多次自费在本地餐馆消费并邀请企业家就餐,带动"高书记同款"成为餐饮新卖点,相关餐馆客流量显著提升 [4][11][12] - 五一和端午假期荣昌接待游客超3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6亿元,机关食堂开放和免费停车等举措有效提升游客体验 [7] - 当地推出"一都三城"文旅品牌,全年举办龙舟赛、河灯节等民俗活动,并创新开展特色足球赛事吸引游客 [30][32] 特色产业发展 - 荣昌卤鹅产业新增100多家商户,龙头企业三惠食品投入自动化设备并研发长保质期产品,开始接触东南亚市场 [16][38][39] - 铺盖面行业启动产业化升级,政府成立专班推动标准化发展,创业者计划在重庆解放碑开设形象店拓展全国市场 [14][36] - 夏布产业通过网红带货实现销量爆发,单日营业额可达低谷期十倍,非遗传承人开始主动拥抱流量营销 [20][23][25] 产业与投资 - 2023-2024年荣昌GDP增速超重庆及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投资增速达41.8%,电子元件、兽药等产品产量增长显著 [9][43] - 近期签约5家深圳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项目,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形成智能网联汽车配套产业集群 [42] - 成渝双城经济圈区位优势吸引外地投资者,荣昌规整的城市规划和稳定的招商政策增强企业落户信心 [46][48] 流量运营策略 - 政府培育本地网络达人矩阵,计划到2025年发展100名成长达人和10名知名达人,推动企业"老板出镜"营销 [35] - 商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主动获客,铺盖面馆实现24小时营业承接游客流量,夏布网店咨询量激增 [21][22][23] - 政府引导产业"接流量"意识转变,从卤鹅协会跨区域交流到夏布企业主动设计网红款产品,形成市场化运营思维 [25][37]
“书记带头消费”引爆流量,荣昌再续泼天富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19:35
荣昌消费与文旅行业爆发 - 荣昌区通过政府官员带头消费、打造"网红"效应,激活本地消费市场,五一、端午假期接待游客超过3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26亿元[2][3] - 当地特色产业如卤鹅、夏布、陶艺等成为"网红"产品,卤鹅行业新增100多家商家,包括前房地产从业者转型进入[7] - 荣昌区2024年前四个月存款余额增加58亿元,远超全年增量预期,带动商品房销售增长40%,汽车消费增长27%[8] 特色产业发展与转型 - 荣昌铺盖面作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推动产业化、标准化发展,计划成立行业协会并筹备在重庆解放碑开设形象店[7][20] - 卤鹅产业加速规模化,签约8个鹅产业链项目总投资9亿元,计划建设卤鹅产业园集聚300余家作坊[20] - 三惠食品引入自动化生产线,研发长保质期产品(90-120天),获得国际认证并开拓东南亚及港澳市场[21][22] 流量经济与数字化转型 - 当地企业积极利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营销,如"桃二妹"品牌单条视频浏览量超百万,订单量激增[12] - 政府计划培育网络达人矩阵,目标到2025年形成10000名星火达人、100名成长达人和10名知名达人[19] - 夏布产业通过网红效应实现单日营业额达低谷期十倍,非遗传承人开始主动拥抱流量经济[12][13] 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 - 2024年第二季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达84.3亿元,引入光学镜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高端制造项目[23] - 规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快速增长:电子元件产量增38.4%,兽用药品增77.4%,不锈钢日用品增22.4%[24] - 区位优势显现,承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转移,形成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24][26] 城市品牌与营商环境 - 打造"一都三城"文旅品牌(陶瓷之都、非遗体验之城等),全年举办民俗活动如龙舟赛、年猪文化节等[17] - 创新体育营销,举办马拉松(7000人参赛)和特色足球赛(以美食命名球队),丰富城市IP[18] -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策兑现稳定吸引企业落户,行政审批效率提升获投资者认可[26]
将“苏超”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新华日报· 2025-07-03 05:18
赛事经济效应 - 淘宝闪购、支付宝、花呗、余额宝等互联网巨头冠名赞助江苏业余足球联赛"苏超",推动赛事影响力从体育领域扩展到经济社会领域[1] - 赛事线上线下联动效应显著:线下比赛场场爆满带动文旅消费,线上话题屡上热搜形成互动热度[1] - 江苏各地文旅部门借势推出观战打卡优惠措施,从免门票扩展到旅游、餐饮、住宿、演艺等多领域协同发展[1] 流量转化路径 - 通过民间自创传播爆点(如拉歌斗诗、海报比拼)实现全民参与,恐龙啦啦队、特色农产品营销等案例将流量精准转化为消费增量[2] - 借鉴国际经验(如伦敦温布尔登网球赛、杭州亚运会),证明流量价值在于打破产业壁垒构建共生系统[2] - 票根经济、美食之旅等跨界融合加速释放效应,台商啦啦队、深圳后援团等群体形成"体育引流、多业共振"模式[3] 政策支持体系 - 江苏政府以系统思维统筹赛事经济,通过财政补贴、消费券发放、交通优化等政策组合拳支撑流量转化[3] - 需建立全链条治理机制避免流量反噬,同时通过城市品牌建设与产业升级绑定抵御赛事热度消退后的消费回落[4] 长效发展机制 - 需将短期赛事流量与城市文化底蕴深度绑定,持续完善消费场景和服务品质以实现持久动能转化[4] - 保持对流量价值的敬畏与创新,推动"苏超"流量红利转化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加速度[4]
壹快评|从“韦神”开号到高考288分带货:治理流量乱象呼唤平台责任
第一财经· 2025-06-30 20:57
流量经济乱象 - 2025年6月两起教育相关社交媒体事件引发争议:北大教师韦东奕抖音账号3天吸粉2000多万但被质疑商业操纵[2],河南高考288分女生视频被质疑为摆拍引流后开启直播带货[2] - 公众反感源于流量来源不明或存在策划造假嫌疑而非反对流量变现本身[3] - 后续发展显示监管介入:北大数学院呼吁保护学者治学环境[4],北京市网信办清理5000+蹭热"韦神"的违规账号[9],央媒下架288分考生视频[5] 监管政策与行动 - 国家已出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规[7],2024年"清朗"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自导自演造假等行为[7] - 2025年"清朗"行动新增整治短视频恶意营销、虚假摆拍等任务[7] - 监管要求平台承担主体责任,把好流量经济第一道关[7][8] 平台管理缺陷与改进 - 现存三大问题:热点当事人身份审核滞后、侵权处理迟缓、算法偏爱猎奇争议内容[9] - 假冒账号泛滥案例:韦东奕事件中"韦东奕严选"等账号带货数天[9],288分考生事件出现多个仿冒账号[9] - 抖音试行新规:对争议内容增加标签提醒、限制热点当事人变现功能、加强事实核查[10] - 平台需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成为健康流量守护者[10][11]
从猫王创始人曾德钧‘怼’雷军到小米危机公关:流量背后的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6-30 09:21
事件梳理 - 猫王音响创始人曾德钧发布视频回忆十多年前与雷军及顺为资本的会面,称雷军在听完智能音响项目介绍后表示"智能音箱有什么用"并立即离开,感到失望且至今未购买小米产品 [3] - 视频引发网友热议,雷军的态度成为舆论焦点,部分媒体和公众将曾德钧言辞解读为对小米及雷军的全面批评 [4] - 曾德钧后续澄清并非恶意批评雷军,仅表达个人失望,呼吁媒体不要过度解读 [5] 小米回应 - 小米高层王化澄清曾德钧描述与事实存在出入,2013年会议讨论的是"AirSmart"WiFi音响系统而非智能音箱,智能音箱概念2014年才由亚马逊推出 [7] - 王化否认"雷军快速离场"情节,强调小米一贯尊重创业者,投资决策保持透明公正 [8] - 小米坚持对创业者给予理解与尊重,过往投资案例可证明这一点 [9] 舆论与商业影响 - 社交媒体传播使个人商业纠纷迅速成为全网热点,舆论呈现放大效应 [11] - 部分媒体未核实事实便情绪化报道,加剧舆论发酵 [12] - 企业需具备危机公关敏感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在舆论风暴中清晰有力表明立场以恢复品牌公信力 [13] 行业启示 - 流量经济时代信息传播速度突破传统边界,任何信息都可能被放大影响企业形象 [15] - 企业需平衡私人情感与公众形象,掌握危机应对能力成为品牌成功关键 [15] - 信息即权力时代需理解流量背后的责任,学会驾驭舆论避免迷失方向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