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海洋牧场

搜索文档
广征良策绘就广东农业新图景,这场专题会干货满满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22:32
会议背景与目标 - 广东省召开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专场) 围绕推动岭南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 [4][5] - 会议展示全省11个市海洋牧场建设成果 10个市特色农业发展成效 8家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创新成效 [2] - 会议旨在共商良策 绘就广东农业新图景 [5] 政策规划与调研基础 - 《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发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 实施"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 [8][9] - 省人大专题调研组围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开展近半年调研 形成"1+3"调研报告 [15][16] - 调研重点关注"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实施情况 现代化海洋牧场规模化体系化发展 [13][14] 种业创新现状与挑战 - 广东种业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种类和数量全国前列 建成四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 [27] - 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 畜禽新品种40个约占全国15% 水产新品种43个约占全国14% [28][29] - 10家(次)畜禽企业 12家(次)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居全国首位 [29][30] - 存在农作物种业缺少领军企业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生物育种发展滞后等问题 [31][32] 种业发展建议与方向 - 建议明确技术服务市场化收费机制 给予免税等政策支持 [34] - 建议建立"政府+科研+企业"品种研发推广机制 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35] - 专家提出以生物育种为核心 构建全链条攻关路径 加快突破性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应用 [39] - 广东具备生物育种基础和产业应用市场条件 有责任在该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42] 农机装备发展现状 - 广东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46] - 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约96% [47] - 华南农业大学突破无人化智慧农场关键技术 在全国15个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48] 农机装备挑战与建议 - 广东农机装备产业规模与兄弟省份差距较大 智能农机与丘陵山地小农机研发转化不足 [53] - 农机制造企业少 产品档次不高 缺乏知名品牌 [54] - 建议重点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 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培育中小型农机企业 [55][57] - 建议整合资源加强智能农机 丘陵山地小农机 智慧农场研发应用 [58] 海洋牧场建设成果 - 广东编制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 出台17条支持措施和政策 [64] - 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创新中心 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65] - 沿海各市 省属国企成立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 [66] 海洋牧场发展挑战 - 适养区域不足 养殖品种不够丰富 良种生产体系有待提升 [67][68][69] - 病害防控 饲料使用等指引不足 保险产品较为单一 [71][73] - 存在"丰产不丰收"风险 需加强精深加工 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 [86] 海洋牧场发展建议 - 尽快制定沿海市县"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 [75] - 推动装备标准体系和确权登记 支持建立装备研究生产基地 [75][76] - 构建全产业链全流程保险体系 提高海水养殖保险覆盖率 [77] - 系统构建"种苗繁育-渔业养殖-饲料动保-养殖装备-冷链物流-精深加工-交易服务"全产业链条 [81][82] 政府部门回应与行动计划 - 省农业农村厅将从种质资源精准鉴定 育种联合攻关 企业扶优等五方面推动种业振兴 [89] - 实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 推动"人工智能+农机"深度融合 [91] - 加快打造万亿元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全链条产业集群 [93] - 省科学技术厅将加力研发生物育种底盘技术 推动育种向"育种4.0"阶段转变 [95][99]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运用产业政策协同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 [100][101] - 广东金融监管局将指导提供全链条"一揽子保险"服务 完善风险共担机制 [105][107]
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张殿昌:重点培育饲料效率高、耐粗饲料的水产品种,降低养殖成本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21:32
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 重点培育饲料效率高和耐粗饲料的水产品种以降低养殖成本[1][8] - 将金鲳饲料系数从2.2降低至1.5可实现每斤鱼成本降低3-4元且鱼粉用量降低20%[9] - 研发室内可控繁育技术保障苗种四季稳定供应[10] - 突破升降式重力网箱装备技术确保设施与养殖安全[10] - 开发适用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营养饲料技术进一步降低饵料系数[11] 产业科技攻关重点 - 以金鲳等广东省深远海主养品种为核心开展全链条产业科技攻关[5][6] - 涵盖种质资源库建设 新品种培育 繁育技术 装备技术 饲料技术 病害防控和品牌建设共七个方面[7][8][9][10][11][12] - 构建病害综合防控体系包括病原精准快速检测和高效疫苗研制[11] -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广东海洋牧场产业价值[12]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 强化高校 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深度创新合作[14] - 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及实质化运行[15] - 推动政府与企业共同投入研发资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16] - 建立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平台促进技术供需精准对接[18] - 鼓励地市出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配套资金政策[18]
向海追“鲜”!看“海上新湛江”如何打造?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17:37
海洋经济产业规模 - 水产品总产量131.6万吨 渔业总产值294.4亿元 总产量和总产值连续30年全省第一 [8] - 投产6座现代化深远海养殖平台 深海养殖网箱3400多个 分别占全省38%和54% [9][48][49] - 湛江港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75亿吨 展现强劲枢纽能级 [51]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全域化网箱型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成功下水 [33] - "海威2号"养殖平台单个周期可养100-150万斤高端海水鱼 年产值达7000万元以上 [43][44] - 出台《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23-2035年)》 构建"一核四圈"总体布局 [33][54][55] 文旅融合与消费拉动 - 开渔后渔人海鲜码头人流量显著增加 多地食客专程驱车前往消费 [4][5][6] - 开渔节期间渔家民宿出现一房难求现象 海鲜市场交易活跃 [21][22] - 民俗表演和祭海仪式吸引游客参与 形成浓郁的海洋文化体验场景 [22][23] 品牌建设与媒体赋能 - 全省首创地市级"媒体+"实施方案 打造"湛品"区域公用品牌 [59][60][82] - 徐闻菠萝通过媒体赋能实现年产值从9.8亿元增长至25亿元 辐射带动近5万农户 [74] - 成立"现代化海洋牧场品牌创新平台" 整合政府、金融、媒体资源打通全产业链 [63][69][72] 基础设施与空间资源 - 拥有2.1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2024公里海岸线 海洋资源禀赋突出 [38] - 依托亿吨级深水良港优势 高标准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 [50][52] - 坚持陆海统筹发展策略 构建"海-港-陆"一体化发展格局 [39][55]
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保障多个“好”要素,破解水产“丰产不丰收”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17:03
核心观点 - 恒兴集团董事长陈丹提出保障多个"好"要素以破解水产行业"丰产不丰收"问题 强调种业创新、产业链完善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 [1][2][13][14][15][16][17][18][19][20] 公司业务与成就 - 公司致力于打造"从塘头到餐桌"的水产食品产业链 属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6] - 加快种业攻坚 成功选育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中兴1号""中兴2号"及红罗非鱼新品种"中恒1号" 并扩大建设种业中心 [7] - 建成广东省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海上养殖平台"恒燚1号"并投入使用 [8][9] - 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第一园" 创新"共享工厂"模式 推动水产品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9][10] -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服务+标准"运作模式 已带动4万多户农民增收 [11] 行业挑战与建议 - 水产行业面临季节性集中投苗、投料和上市导致的"丰产不丰收"及价格波动大问题 [13][14][20] - 建议提高种质引进和培育效率 减少繁琐流程 为企业提供便利 [15] - 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进主要养殖品种病害防治研究 降低病害风险 [16] - 完善产业链体系建设 建立水产品储备库保障粮食安全 并加大对精深加工、水产预制菜产业园的支持力度 [17][18] - 关注销售渠道建设和品牌打造 通过专项补贴打通产业支撑体系全链条闭环 [18][19]
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毅强:规范养殖工船身份认定及运营管理主管部门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17:03
核心观点 - 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毅强指出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面临四大困难并提出四项针对性建议 旨在推动深远海养殖和海洋牧场建设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3][5][6][7][9] 行业发展困难 - 保险品种不断创新但覆盖仍显不足 政策空窗期与较高保障门槛并存 [5] - 珠海深远海养殖面临用海空间不足与用海矛盾的问题 [6] - 深远海养殖面临成本平衡与可持续盈利的压力 [3][6] - 海洋牧场配套基础设施覆盖不足 [7] 金融保险建议 - 推动政策性养殖保险全面纳入经常性政府开支预算 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财政保障机制 [11] - 鼓励保险及金融机构参与产品创新 依托财政加市场风险共担模式 显著降低养殖主体自担费用比例 [12] - 结合广东气候与养殖产业特点拓展保险责任边界 开发更多普惠性综合型产品减少重复投保成本 [13] - 力争在年初推出全年政策性保险 缩减上半年生产关键期风险敞口 增强企业和养殖户参与信心与抗风险能力 [14] 用海管理建议 - 建立海洋牧场用海联合审批协调机制 统筹规划养殖用海与航道锚地及生态红线关系 科学释放和布局可用于深远海养殖的海域空间 [15][16] - 加快开展海域习惯航道的识别与航标规范化布设工作 明确通航与养殖区域界限 [17] - 通过AIS电子围栏等信息化手段加强船舶航行动态监管 减少船只误入养殖区风险 [18] - 推动海上多功能一体化平台建设 集成养殖生产航标指示及海洋观测等功能 实现海域资源高效共享与安全协同 [19] 养殖工船管理建议 - 推动有关部门牵头制定养殖工船管理办法 将现存在建及已建的形式多样创新装备与养殖融合发展的养殖工船纳入统一认定统一管理 [21][22] - 明确身份认定规则 推动审批管理发证规范养殖工船运营全流程管理 [23] - 为拓宽海洋牧场业态发展加强深远海养殖关键设施装备研发提供制度支撑 [24][25] 基础设施建议 - 统筹健全蓝色经济核心区域的信号基站观潮站相控阵天气雷达等关键基础设施 构建覆盖养殖区的监测网络 [27][28][29] - 通过设施升级为海洋牧场设计建造和养殖运营企业提供实时精准的气象海况数据 有效降低渔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30]
广东农林牧渔总产值近万亿 加快绘制“海洋牧场一张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3:44
产业基础与产值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2] - 渔业经济总产值4718.25亿元 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 [3] 现代种业发展 - 建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 [2] - 10家(次)畜禽企业、12家(次)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居全国首位 [2] - 海水鱼苗和虾苗产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 [3] - 存在种苗研发品种不够丰富、良种生产体系不完善、生物育种发展滞后等问题 [2][3] 农机装备与智能化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3] - 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约96% [3] - 华南农业大学突破无人化智慧农场关键技术 在全国15个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3] - 存在智能农机与丘陵山地小农机研发转化不足问题 [3] 海洋牧场建设 - 实施全国首创"标准海"供应 涉及海域超16万公顷 [3] - 存在牧场适养区域不足、养殖装备全产业链不完善、保险产品单一等问题 [3][4] - 建议制定"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 推动装备标准体系和确权登记 [4]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建议重点加大对种业企业支持 增强生物育种技术储备和创新 [2] - 建议加强智能农机、丘陵山地小农机、智慧农场研发应用 [3] - 建议建立全链条关键环节标准化体系 提升主力品种养殖效能 [4] - 建议制定海水养殖保险体系相关办法 提高保险覆盖率 [4]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偲:打造“广东海鲜”品牌,刻不容缓!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12:30
核心观点 - 打造广东海鲜区域公用品牌并推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升级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战略意义 [1][2][3][9] 广东海洋经济基础 - 广东连续30年海洋GDP全国第一 [5] - 大陆海岸线长度达4114公里 居全国首位 [5] - 在气候 市场和产业基础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19] 产业升级措施 - 实施三倍体牡蛎 金枪鱼 东星斑 金鲳鱼等百亿级产业集群计划 [7] - 建设海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园 [7] - 发展风渔融合和渔旅融合等新业态 [8] - 推动精深加工体系建设 单种优质鱼类市场如大西洋鲑鱼和石斑鱼目前规模20-30万吨 预计可扩展至50万吨 [13][14] - 加强种苗建设 开发深远海主导品种 适养品种 多倍体品种和大洋优质种苗 [14][15] 品牌与市场建设 - 打造广东海鲜区域公用品牌 [9] - 培育覆盖全产业链的链主型企业 [9] - 通过举办水产种业博览会促进技术交流与市场拓展 [10] - 扩展市场是关键 需重视市场建设 [12] 科技创新与标准化 - 建设创新平台 推动政产学研深度合作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15] - 完善标准体系 针对养殖装备设计 制造 安装 检验等环节构建标准化体系 [16] 政策与空间规划 - 推动多规合一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先保障海洋牧场建设用海需求 [17] -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以明确空间布局与安全红线 [18] - 以广州海洋实验室 湛江湾实验室 深圳大鹏湾国家级示范区为样本探索深远海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模式 [20] - 为全国提供广东方案 [21] 战略转型与支撑 - 推动海洋牧场从公益属性向生态经济复合型转型 [22] - 强化人才引育与资本投入 [22] - 助力实现蓝色粮仓战略目标 [23]
广东发布岭南特色现代农业调研报告,种业、农机、海洋牧场有了破局方向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10:32
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形成"1+3"调研报告 针对种业、农机、海洋牧场等领域提出破局方向 [1][2][3] 农业产业现状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7] - 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多类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1.63万亿元 [8] -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507家 年营收规模近万亿元 [9] 种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 全省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保存种类数量全国前列 [11] - 建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 [12] - 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占全国28% 畜禽新品种40个占全国15% 水产新品种43个占全国14% [12][13] - 10家畜禽企业12家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居全国首位 [14] - 建议重点支持种业企业 增强生物育种技术储备和创新 [15][16] 农机装备发展现状与建议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23] - 深圳大疆和广州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约96% [23] - 华南农业大学突破无人化智慧农场关键技术 在全国15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24] - 建议加强智能农机丘陵山地小农机智慧农场研发应用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28][29] 海洋牧场建设现状 - 2024年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 [32] - 渔业经济总产值4718.25亿元 [33] 海洋牧场存在问题 - 适养区域不足 [36] - 养殖品种不够丰富 良种生产体系待提升 病害防控饲料使用指引不足 [37] - 保险产品较为单一 [37] 海洋牧场建设建议 - 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 制定沿海市县"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 [40][41] - 推动装备标准体系和确权登记 构建设备设施标准体系 [42][43] - 建立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研究生产基地 加快培育装备制造业 [45] - 加快船用投饵系统网衣清洗机器人智能养殖管理系统等装备研发 [46][47] 种苗建设建议 - 建设种业创新平台 加快新品种培育 遴选适应不同海域养殖鱼种 [48][49] - 高标准新扩建改造提升水产原良种场 引入工厂化循环水水质在线监测等先进设备 [55][56] - 建立从亲本培育到品质控制的全链条关键环节标准化体系 [58][59][60] 金融保险体系建设建议 - 制定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全流程保险体系相关办法 提高海水养殖保险覆盖率 [63] - 开发多元化保险产品 建立分担共保和风险储备金机制 [64][65] - 推动养殖网箱智能装备等纳入可抵押范围 试点推行"设备贷"风险补偿保险 [66][67][68]
广东农业新赛道破新题,这场专题会议广征良策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22:01
会议背景与目标 - 广东省于8月26日举行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第五场),聚焦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2][3] - 会议旨在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规模化体系化发展,并针对"粤强种芯"和"粤强农装"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交流研讨 [4][5][6][7][8][9][10] 农业科技与机械化进展 - 2024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80% [11][12] - 2025年行动计划明确以种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构建智能农机产业链创新体系 [13] 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 - 广东加快布局远海抗风浪新型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目标使大型养殖平台数量翻一番 [14][15] - 阳江创建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25年上半年海水养殖产量达38.5万吨(同比增长4.46%),海水鱼苗产量占全省超49% [23][24][25][26] - 江门采用"台山1号"配备水下机器人实现动态监测网箱状态,降低管理成本 [27][28] 种业创新与科技成果 - 潮州饶平成功培育花鲈新品系"南饶1号",生长速度提升18.2%,并研发全国首个花鲈40K液相育种芯片"海鲈1号",苗种成活率提升21.6% [29][30] - 深圳形成"六个产业集聚区、两个融合发展区、一个休闲体验区和一个研发试验区"的渔业产业空间格局 [31][32] 产业集群与产值目标 - 清远以"五大百亿"计划领航,目标2030年形成千亿级集群 [34] - 肇庆罗氏虾产业综合年产值60亿元,目标2029年突破百亿 [35] - 广州花卉产业目标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达400亿元 [35] - 云浮郁南无核黄皮产业目标2027年实现产值百亿 [36] 科研支撑与产学研融合 - 广东在无人农场、无人农用机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38] - 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机构深化产学研融合,为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39][40][41] 发展挑战与应对 - 行业面临向深海拓展空间、提升科技效益、复杂自然环境及生态保护红线等挑战 [42] - 需通过多方协同破解难题,包括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42][43] 政府调研与决策支持 - 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形式精准把脉现状与难点,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44][45] - 会议搭建跨部门对话平台,推动精准聚焦和高效研讨,政府部门现场听取意见并回应诉求 [46][47][48][49]
逐浪深蓝!江门以海洋牧场撬动蓝色经济新未来
南方农村报· 2025-08-25 20:35
文章核心观点 - 江门市通过海洋牧场建设推动蓝色经济发展 成为广东海洋经济大市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区域 [5][7][10] 海洋资源禀赋 - 江门拥有409公里大陆海岸线 489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352座海岛 海洋资源丰富 [5][6] - 2024年渔业总产值达290.97亿元 位居广东省第2位 [12][13] 机制建设与规划 - 市县级成立现代化海洋牧场工作领导小组 多部门协同解决融资和用海问题 [17][18] - 出台《江门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23-2030年)》 明确"陆海接力 岸海联动"发展路径 [19][20] - 以四大渔港为支点 形成向海养殖旅游和向陆种业加工的产业闭环 [20][21] 海域资源管理 - 实施"标准海"供应 台山海洋发展集团等企业收储海域超11万亩 [24] - 完成海域使用权证办理 实现"拿海即开工" [24][25] 种苗繁育发展 - 出台《江门市种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 2024年新增渔业种业企业40家 累计达110家 数量居全省前列 [26][27] - 台山海马基地年产种苗30万条 台山华珅养殖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培育牡蛎苗年产值预计达1700万元 [28][29] - 台山海洋发展集团与中山大学联合研发鮸鱼良种首茬试养成活率达100% [29][30] 养殖装备升级 - 2025年上半年新增76个新型模块式鱼蚝混养重力型网箱 新型深水网箱累计达389个 [35] - 85%的新型深远海养殖装备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 [36] - 采用多层级生态复合养殖技术 实现"一水多养" [37][38] 科技创新应用 - 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江门下水 [39][40] - "台山1号"配备潜鮫P200pro水下机器人 动态监测网箱状态 替代人工潜水作业 [42][43] 饲料产业支撑 - 2024年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总产量573.66万吨 总产值216.08亿元 领跑全省 [54][55] - 其中水产饲料产量154.6万吨 为养殖提供坚实保障 [55] 加工与流通体系 - 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形成"一区三园"格局 斗山园区集聚多家加工企业 [56] - 汶村基地年加工能力达6000吨 [56] - 广海渔港渔获交易中心试运营 为全省单体规模最大 [57][58] 文旅融合发展 - "蠔情广海"五一嘉年华活动吸引8.5万人次 实现"渔港+文旅"融合增值 [60][61][63][64] 海工装备制造 - 依托18家规上海工企业 承建"台山1号"半潜养殖平台和全球首座绿色移动浮岛等标杆项目 [67][68] - 形成"牧场建设需求—装备研发—产业升级"良性循环 技术和产品辐射全国主要沿海省份 [68][69] 金融保险支持 - 2024年政策性保险承保保额2.97亿元 [70] - 推出"鳗鱼贷""鲳鱼贷""石斑贷"等特色贷款产品 [71] 全产业链布局 - 从种苗繁育到装备制造 从加工流通到金融服务 构建多业态融合的蓝色经济综合体 [72][73][74] - 在广东打造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中发挥重要作用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