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
搜索文档
马明龙调研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及大运河保护工作时强调 强化“四铁”作风确保整改成果长效化 更好发挥大运河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
镇江日报· 2025-10-22 08:09
核心观点 - 地方政府以更高站位坚决推进中央及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 强调整改成果的长效化和高标准 [1] - 将大运河保护置于突出位置 旨在统筹发挥其文化 生态和经济价值 为地区发展提供动力 [1][2] 环保督察问题整改 - 市委书记现场调研丹阳经开区练湖电镀厂问题整改 要求加快速度高标准推进整改并确保尽快见效 同时对化工 电镀等关闭退出地块开展举一反三排查整治 [1] - 在丹阳经开区晓星村排泥场问题整改现场 要求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并加强建章立制以从源头杜绝问题复发 [1] - 针对京口区谏壁中心岛地块存在的废弃集装箱和建筑垃圾无序堆放问题 强调要利用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机遇 将该地区纳入整体生态提升范围 [2] 大运河保护与开发 - 强调把大运河保护放在更突出位置 做好传承与利用 以发挥其文化 生态和经济价值 [1] - 视察镇江古运河上段二期整治提升项目 该项目旨在提升运河整体功能与风貌 打造兼具生态 文化与休闲价值的城市滨水空间 [2] - 要求城市更新改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 确保工程项目经得起检验 [2] - 提出要更大力度推进大运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提升环境基础设施 并统筹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 [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稳健,美丽中国铺展新画卷
央广网· 2025-10-21 13:36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战略 - 国家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1] -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构建综合治理新体系 [2] 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成果 - 南通将长江岸线港口码头改造为体育公园,实现生态修复与公共服务衔接 [1] - 长江保护法施行,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长江干流连续五年保持Ⅱ类水质 [2] - 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形成共识,化工围江问题基本解决,十年禁渔深入推进 [2] 环境污染治理进展 - 全国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3] - 脱硫脱硝装置效率达到95%以上 [3]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6.3%,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 [3] 可再生能源发展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有1度来自可再生能源 [4] - 库布齐沙漠基地首个千万千瓦级特高压外送基地全面开工建设 [4] - 规划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4] 新能源产业链与全球贡献 -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5]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5] - 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5]
【百姓身边的“十四五”】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中国经济网· 2025-10-20 10:25
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 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党中央作出 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十四五"期间 氧化碳排放强度 上一 / 三二十二 74 ts 买 卜 定 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 超过90% 2024年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 浓度下降至 29.3微克/立方米 比2020年下降16.3% 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87.2% 比2020年上升2.4% AA I yu.4% 首次超过90%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 进一步提升 "口袋公园" 1.8万+ 城市绿道 2.5万公里 "十四五"期间 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城市绿道2.5万公里 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污染防治攻坚战 >> 取得新成效 HS STREAT 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 累计完成散煤治理 4100万户 十四五"期间 淘汰高排放车辆 近2000万辆 18% 20% 10%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长三角地区 汾渭平原 碧水保卫战 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 ...
“两新”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协同效应
中国环境报· 2025-10-20 07:21
标准体系的绿色门槛持续抬高。"两新"标准提升行动已发布能耗、污染物排放等重要标准168项,明确 了老旧设备淘汰的生态环境红线。在消费品领域,一级能效成为家电以旧换新的核心门槛,显著推动了 进入消费市场的产品向高效节能转型。 财政政策的精准发力为绿色转型提供了动力。中央财政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工具,加大对设备更新和 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力度。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增加至2000亿元,支持 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以"绿色溢价"倒逼企业从"被动减排"转向"主动治 污"。 从产业转型看,设备更新驱动源头减排 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已成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2025年1月—8月,全国设备工器具购 置投资同比增长14.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劲 的政策拉动效应。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关键阶段,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下简 称"两新"政策)正成为破解生态环境治理难题、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这一政策通过供给端、需求 端和循环端的精准发力,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深度协同效应,为绿色转型 ...
从耕地取土售卖被判刑看法治利剑守护绿水青山
人民日报· 2025-10-18 12:27
唯有高悬法治利剑,坚持严惩立场,才能让制度落实到位、进一步筑牢绿水青山的屏障。实践中,各地 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回应群众的民生关切,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问题; 司法机关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手段惩治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实行"全要素、全环节、全 链条"惩治和警示,达到充分保护生态环境、有力制裁侵权人的效果,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 和公众健康。 以案促治,方能标本兼治。个案判决并非终点,还要善于由一个案件办理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针对个 案反映出来的日常监管存在盲区、行政执法协同机制存在疏漏等问题,司法机关通过制发高质量的检察 建议、司法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实现从末端惩治向源头预防的延伸,在法治轨道 上求解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的最大公约数。 守护绿水青山,还要着眼于全民法治意识、生态保护自觉的提升。现实中,不少环境资源类违法犯罪源 于法律意识淡薄,例如使用弹弓枪等非法行猎、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擅自砍伐自有山场林木等。 这启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普法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和有力措施,提升宣传实效,营造全民尊法守 法良好氛围。当下,一些地方探索将审判庭"搬到" ...
绘就愈加壮美的生态画卷——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之四
河南日报· 2025-10-18 07:16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 - 首批大天鹅已抵达三门峡黄河湿地越冬,成为当地优良生态环境的形象代言 [1] - 黄河干流水质稳中向好,山东省向河南省兑现2024年度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6207万元 [3] - 截至7月底,河南PM2.5浓度4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 [4] - 截至7月底,河南优良天数140.2天,同比增加10天,重污染天数1.9天,同比减少4.7天 [4] - 与2017年相比,2024年全省PM2.5浓度下降25.1%,优良天数增加27天,重污染天数减少9.4天 [4] - 2024年全省16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86.1%,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4] - 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出省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及以上 [4] 政策与战略支持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河南是该战略的首提地 [1][2]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为工作指明方向 [2] - 2019年以来河南实施"一河一策"整治,累计整治黄河"四乱"问题1.4万个 [3] - 河南在流域内率先开展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 [3] - 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3] - 2024年4月发布《河南省"净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 [3] 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 - 202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GDP用水量较2019年下降23.5%和23.1% [4] -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24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7532万千瓦,占比51.4%,历史性超越火电装机 [4] - 铁路、水路货运占比提升至4.5%、7.3% [4]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4] -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4] 挑战与未来方向 - 传统"两高一低"产业仍占较高比例,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任务繁重 [5] - 需坚定信心,聚焦重大战略,抓实重点任务,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全面向好 [5] -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5]
家风故事|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毛玉如:从“煤都灰霾”到“一城清朗”
中国环境报· 2025-10-16 08:20
能源使用变迁 - 20世纪80年代初山西太原家庭主要依赖煤炉进行取暖、烧水做饭等日常活动 [1] - 80年代中期蜂窝煤普及 减少了捅炉子时的煤灰弥漫问题 [2] - 后续许多家庭安装了煤气和天然气 能源使用变得更加干净卫生和便捷 [2] 环境质量变化 - 过去太原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是重污染城市 空气中弥漫煤焦味 白衬衣半天就会变脏 [2] - 现今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出现"太原蓝"常态 皮鞋一周不擦仍能保持清洁 [2] - 太原市实现了从污染严重城市到满城绿锦绣的转变 [2] 政策与行动 - 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到"蓝天保卫战"持续推进 [2] - 相关工作包括大气帮扶、重污染天气应对和空气质量保障等 [2] -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每位市民成为行动者 才能永葆碧水蓝天 [2]
高悬法治利剑 守护绿水青山(金台锐评)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司法案例与执法趋势 - 最高人民法院披露一起在永久基本农田上非法取土售卖的典型案例,瞿某等人导致29.4亩耕地地形地貌改变和生产功能丧失,被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追究刑事责任,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并同步推进生态修复[1] - 司法机关对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实行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惩治,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手段,以达到充分保护生态环境和有力制裁侵权人的效果[2] - 针对个案反映出的日常监管盲区和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疏漏,司法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和司法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实现从末端惩治向源头预防的延伸[2] 违法模式与行业乱象 - 不法分子常以改良土壤或项目建设等合法名义为掩护,实际进行垃圾倾倒和堆放废弃物等违法行为[1] - 存在偷排污水污染水源的行为,威胁群众健康并影响生产生活秩序[1] - 部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以包合格承揽业务,严重损害环境监测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扰乱环境监测市场及政府管理秩序[1] 生态保护与公众意识 - 不少环境资源类违法犯罪源于法律意识淡漠,例如使用弹弓枪非法行猎或未经审批擅自砍伐自有林木[3] - 一些地方探索将审判庭搬到案发地进行巡回审判,以案释法,让群众零距离感受司法威严,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3] -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进一步筑牢法治基石,通过严格制度、督察之力和司法之威来守护良好生态环境[3]
日喀则市称将对蔡国强工作室追责!当地将开展长期监测和评估
南方都市报· 2025-10-15 23:50
目前,日喀则市已委托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鉴定评估工作,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调查情况,依法追究北 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日喀则市相关部门将开展长期监测和后评估工 作。"始祖鸟"品牌作为此次活动的赞助商,依法承担相应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 通报显示,经核查,烟花燃放区域山体海拔4670米至5020米,影响草地面积30.06公顷,烟花燃放1050 盆,燃放时长约52秒。平整作业、人员踩踏及车辆碾压对土壤草毡层结构造成破坏,破坏面积15.29 亩;事件产生的烟花残留物、塑料碎屑等清理不彻底;烟花燃放产生的瞬时强光与巨响对野生动物造成 了短时惊扰。 日喀则市调查核查组指出,北京蔡国强艺术工作室在烟花秀活动中,存在进入生态脆弱区的草原从事破 坏草原的活动、烟花残留物粉末和塑料碎屑等清理不彻底等行为,涉嫌违反《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第 46条第3、4款,《草原法》第49条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日喀则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上述违法行 为立案查处。 针对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共同策划《升龙》烟花秀一事,10月15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西 藏日喀则市调查核查组发布的通报中获悉,日喀则市已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