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知识产权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知产”变“资产”激发创新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7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工作方案 在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等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 旨在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1]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通过专利权 商标权等作为质押标的物 帮助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解决抵押物不足问题 [1] 行业现状与数据 - 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555 7亿元 同比增长33 4% 贷款户数26545户 同比增长23 4% [2] - 行业痛点集中在评估难 风控难 处置难 第三方评估机构数量少且费用高 知识产权脱离原企业后效用大幅下降 [2] 政策支持与解决方案 - 《工作方案》提出单笔1000万元以下贷款可通过内部评估或银企协商确定价值 政府部门提供评估数据支持 探索知识产权整体评价替代价值评估 [4] - 江苏推进专利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办理全覆盖 计划到2027年建成特色知识产权金融生态 [5][6] - 鼓励建立全国统一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 完善责任共担机制 [3] 银行创新实践 -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推出"智融通"业务 设置5个风险评价维度及40项指标 创新反向许可操作模式 [7] - 浙江海盐农商银行帮助25家企业通过42项知识产权获得贷款 平阳农商银行推出专利权 商标权质押贷款 [7] - 重庆江津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居全市第一 累计发放19 16亿元 惠及500余家企业 平均利率3 25% [8]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江苏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专属质押融资产品 延长贷款期限 探索资产支持证券 信托 融资租赁等模式 [6] - 银行逐步转向以人才 技术 市场前景等非传统要素作为授信标准 实现"不看砖头看专利" [8]
丰富企业融资模式,北京将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新京报· 2025-06-19 22:05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决定在北京市等地方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 [1] 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政策与成果 - 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印发《关于促进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制定出台十项措施 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知识产权金融工具获得创新红利 [3] - 去年发放支持资金超4000万元 市知识产权局与多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 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3] 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未来规划 - 市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 聚焦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核心环节 系统推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探索开发知识产权证券化、质押融资保险等多元化金融产品 [3] - 鼓励基础条件优、创新活力足的区域率先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试点 通过先行先试、以点带面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服务+生态"创新模式 打造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标杆 [3] - 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 深化与驻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知识产权领域的资源投入 [3] - 鼓励创新主体主动对接金融服务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 共同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金融发展新格局 [3] 北京市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发展 - 北京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9000余家 其中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许可的专利代理机构1185家 [4] - 北京市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代理数量居全国首位 2024年度公开经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代理的PCT国际申请量37608件 占当年公开的全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53.98% [4] 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 依托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两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专利预审服务 平均授权周期缩短至2.5个月 [4] - 累计建成8家分中心 分中心立足区域特点、产业发展优势和创新主体需求 精准输送知识产权专业服务 建立"企业点单、服务到家"的工作模式 打通了知识产权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4][5]
龙华累计为企业授信金额超804亿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6-18 07:09
龙华区金融创新与小微企业服务 - 龙华区推出全国首创的"园区贷",重点服务"初创期、高成长、无抵押"小微企业,已在2个园区落地,惠及33户企业,授信金额9400万元,计划今年新增18个园区,授信额度提升至10亿元 [2][4] - "数字云贷"系列产品包括园区贷、政补贷、产链贷、资本贷、人才贷五个子产品,其中园区贷和龙华资本贷为全国首创 [3][4] - 产链贷已投放409笔供应链融资贷款,金额3.65亿元,深度赋能"20+8"产业链 [4] - 政补贷已发放198笔信用贷款,额度3.69亿元,通过对接政务数据为企业增信 [4][8] - 龙华资本贷发行额度20亿元,分为初创贷(≤1000万)、中型科技易贷(1000-5000万)、大型企业产链贷(≥5000万)三个子产品 [4][9] 金融产品创新成果 - "龙数贷"累计放款234笔、额度4.34亿元,融合政府补贴数据与金融机构风控模型 [5] - 平安产险推出全市首单中试综合保险产品,提供中试全生命周期保险服务 [5] - 人才贷为优质人才企业提供单户≤1000万、期限≤2年的信用贷款 [10] - 政补贷年化利率3.8%,纯信用最高1000万,支持线上秒申秒贷、随借随还 [9] 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 龙华区建立"三位一体"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龙华方案" [3] - 全区落地21个"金融驿站"和4个"首贷专窗",覆盖6个街道,服务企业13209家次 [5] - 截至2024年底对接24094家授信企业,首贷户970家,累计授信804.11亿元 [6] - 金融机构数量达355家,包括银行网点151家、保险机构87家、证券营业部28家、基金管理人37家 [7] 区域经济发展基础 - 2024年龙华区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十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67亿元 [2] - 拥有39家上市公司,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4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 [2]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8家(全市第3),创新型中小企业2940家(全市第2) [2]
唤醒沉睡“知产” 促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金融时报· 2025-06-10 09:4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工具,通过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获得贷款 [1][3] - 湖南天联城市数控有限公司通过49件专利质押获得光大银行1000万元贷款,用于研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 [1][3] - 贵州某高新科技企业通过工行贵州贵阳分行获得1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支持产能升级 [3] 行业数据与增长趋势 - 2024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555.7亿元,同比增长33.4% [4] - 2024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户数达26545户,同比增长23.4% [4] 知识产权质押物范围扩展 - 商业银行将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纳入知识产权评价体系 [5] - 深圳、浙江、湖北等地探索商业秘密质押贷款,嘉齐扬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商业秘密质押获得120万元贷款 [6] - 浙江锦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通过商业秘密融资授信方案获得兴业银行1000万元贷款 [6] 知识产权评估创新 - 建设银行首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方法(内评法),累计评估专利40余万件次,估值金额近3000亿元 [7][8] - 内评法实现评估由外部转向内部、经验转向标准、人工转向智能,提升融资效率 [7][8]
广东省加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力度 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06-09 15:39
政策发布与产品清单 -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金融监管局、深圳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清单的通知》,汇总发布103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等金融产品 [1] - 清单明确产品名称、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特色及申请流程等要素,为广东首次全省范围梳理和公开发布 [1] - 政策旨在为创新主体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满足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融资需求,发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作用 [1] 政策实施与推广 - 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通过清单自主选择适合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强风险防范 [1] - 要求各级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开展政策宣讲、银企对接等活动,推广知识产权金融产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 - 试点工作已征集近百家企业需求,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推动企业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 [2] 政策效果与目标 - 政策通过靶向破解企业质押融资难题,以"及时雨"式服务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 [2] - 推动专利转化运用、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等措施落地,全方位宣传知识产权金融政策 [2]
103项金融产品! 广东首次梳理发布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
深圳商报· 2025-06-05 01:05
政策发布 -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金融监管局、深圳市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清单的通知》,汇总并发布103项全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等方面的最新金融产品 [1] - 通知首次对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进行梳理汇总和公开发布,明确相关金融产品名称、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利率、还款方式、产品特色及申请流程等内容 [1] - 此举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委关于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的具体安排 [1] 政策目标 - 为不同类型创新主体提供多元化、精准化的金融支持,有效满足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方面的各类融资需求 [1] -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1] - 鼓励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通过产品清单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实际需求的知识产权金融产品 [2] 实施措施 - 要求各级知识产权、金融监管部门联合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宣讲、入园惠企、银企对接等活动 [2] - 宣传推广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提高普惠程度和服务效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2] - 广东已征集近百家企业知识产权金融需求,省市场监管局正组织各地市市场监管局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向企业宣传相关政策措施 [2] 工作成效 - 推动企业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靶向破解企业在质押融资等方面的难题 [2] - 以质押融资服务助力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 [2]
广东:适当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并购贷款适用范围、期限、出资比例 扩大科技创新领域并购贷款投放
快讯· 2025-05-16 18:08
广东:适当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并购贷款适用范围、期限、出资比例 扩大科技创新领域并购贷款投放 智通财经5月16日电,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进一步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营 造支持科技创新的良好金融生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银行、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 司、担保公司与创业投资机构开展"贷款+外部直投""贷款+银行投资子公司+外部直投"等相关联动业 务。适当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并购贷款适用范围、期限、出资比例,扩大科技创新领域并购贷款投放。用 好知识产权金融试点区政策,鼓励信托公司以知识产权等新型财产权设立服务信托。加大对种子期、初 创期科技型企业综合金融支持力度。 ...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正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 支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5-08 13:21
"在近年来民营企业表现亮眼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我们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首先是促进投融资结合。我们正在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 权投资试点,支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已经设立了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另外,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了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支持科技企业畅通资本循 环。"丛林说。 5月8日,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在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股权投资试点,支持投资科技创新企业,目前已经设立了 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另外,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了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支持科技企业畅通资本循环。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于祥明)5月8日,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民营企业,金融监督 管理总局把发力点放在"一业一策"上,立足行业产业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金融服务。 其次是创新增信方式。推动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优化知识产权的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相关政策,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我们与财 政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担保计划,为科技型、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专项担保。"丛林说,到今年一季度末, ...
重磅连发,关注金融强国、养老、并购和知识产权
Wind万得· 2025-03-06 06:32
文章核心观点 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三部门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分别发布金融相关政策及就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工作答记者问,涵盖金融“五篇大文章”、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及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等内容,旨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及科技企业发展 [1][3][11] 《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核心内容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活跃并购市场,壮大长期投资力量 [3] 重点领域和着力点 - 科技金融: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 - 绿色金融:坚持“先立后破”,统筹支持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5] - 普惠金融:完善体系,优化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领域产品服务供给 [5] - 养老金融: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服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6] - 数字金融: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健全治理体系 [7] 政策措施 - 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支持强度:引导金融和股权投资机构提供融资支持,健全各类体系 [8] - 强化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支持金融市场丰富产品和工具,优化制度机制,培育市场生态,加强配套建设 [8] - 加强政策引导和配套支撑: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功能,加强政策合力与激励引导,建立标准和配套机制,推进改革试点 [8]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方案》 试点地区 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深圳市、宁波市 [10] 目标 到2027年,试点地区基本建成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形成知识产权、产业、金融良性互动局面 [10]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方向 聚焦科技企业融资问题,适度放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部分条款,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11][12] 放宽条款内容 “控股型”并购中,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上限从60%放宽至80%,贷款期限从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 [12] 试点城市 北京市、上海市等18个城市,涵盖3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3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12] 试点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需经营良好、治理完善、指标合规、服务和风控能力强 [12] 试点科技企业 科研积累和创新能力强、技术改造需求大、成果转化及市场化前景广阔、信用记录良好 [12] 推进方式 金融监管总局指导协调,督促试点银行制定细则,健全评价体系,监控资金用途,培养专业人才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