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险

搜索文档
一张知识产权保险“首单”
金融时报· 2025-07-09 19:41
专利保险创新案例 - 鼻祖生物为其两项核心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投保专利执行保险,总保额160万元,并附加侵权损失险 [1][2] -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全额承担首年保费,降低企业维权成本 [1] - 该保险覆盖调查取证费、律师诉讼费等维权费用,并赔偿侵权损失 [1][2] 企业创新保障机制 - 专利保险解决生物医药企业维权成本高、结果不确定的痛点,让企业能集中资源于研发创新 [1][2] - 保险机制使企业发现侵权时可立即行动,无需顾虑维权成本 [2] - 该模式被评价为"保技术安心、护创新无忧"的实质性支持 [2] 保险业服务科技创新 - 中国太保创新推出知识产权保险产品,首单落地湖南 [1][2] - 保险业通过研发失败险、知识产权险等产品为科技创新分摊风险 [2] - 公司持续强化对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风险研究,重点服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2] 区域创新生态建设 - 长沙经开区通过政策支持推动知识产权保险试点 [1] - 该案例旨在形成示范效应,让更多企业运用知识产权保险工具 [1] - 保险机制有助于营造"创新更安心、发展更稳健"的区域营商环境 [1]
以国企担当筑牢创新与民生保障双屏障
搜狐财经· 2025-07-08 07:18
赛事保险合作 - 公司作为"苏超"官方独家保险供应商,定制专属风险保障方案,包括赛事综合责任险、工作人员意外险等 [1] - 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快速理赔、风险咨询、应急响应等一站式服务,体现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专业能力 [1] - 合作项目依托公司数字平台,展示技术深耕成果,与科创企业服务逻辑一脉相承 [1] 科技与网络安全 - 完成《网络安全综合保险条款》编写,覆盖数据泄露、系统中断、网络勒索等数字金融核心风险 [1] - 针对区块链、智能投顾等新兴业态网络安全需求,构建协同防御生态 [1] 绿色保险创新 - 推出"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量损失补偿保险",化解设备损坏及自然环境导致的收益波动风险 [2] - 创新"储能系统质量和性能保修保险"保障新型储能系统全周期运行 [2] - "绿色建筑性能保险"为超低能耗建筑项目提供能效达标风险保障,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 [2] - 2024年绿色保险风险保障规模达17亿元,同比增长15% [2] 民生普惠服务 - 主承保"江苏医惠保1号"等惠民产品,惠及超百万家庭,单年度赔付最高达128万元 [2]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全省8个地市,累计承保183.4万人次 [2] - 政策性农险为82.9万农户提供346.73亿元风险保障 [2] - 知识产权保险延伸至研发中断保障,为科创企业创新失败风险提供托底 [2] 发展战略 - 公司以国企担当诠释"金融为民",深化保险保障跨界融合 [3] - 未来将持续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保险力量 [3]
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构建全方位跨境服务新生态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07:12
跨境电商保险创新 - 全国首创"跨境电商保"试点在深圳启动 标志着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与政府及各保司合作扩大跨境电商"服务圈"[2] - 已推出商业综合责任险、亚马逊TRO保险等产品 形成"保险+风控+服务"创新模式 针对性解决跨境电商痛点[2] 知识产权风险保障 - 联合多方成立全国首个海外知识产权保险联共体 采用"保司共保体+服务联合体"双轨机制 覆盖风险识别至解决全链条[3] - 成功落地南山区科技企业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保险 开启知识产权出海新业务领域[3] 新能源汽车出口保障 - 2024年1月起承保新能源车企出口欧洲、澳洲、北美商业综合责任险 总保额超2800万美元[4] - 2月签署首单"出口汽车延保责任险" 为中国车企提供全周期海外市场保障[4] 全球化综合服务生态 - "平安24"产品覆盖保险保障、医疗救援、应急援助等核心功能 服务劳务外派、商旅、留学等出境人群[5] - 从跨境电商初期风控到高端制造业综合保障 构建覆盖企业及个人的全球化护航体系[5]
北京保险行业协会会长陈志强:创新驱动 服务首都,共绘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09 19:13
研讨会背景与主题 - 第二届"保险家论道"研讨会暨中国保险竞争力排行榜发布会在北京举办 主题为"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主办 [2] - 多位国内保险领域顶尖学者和资深从业者围绕保险行业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探讨 现场座无虚席 [2] - 北京保险行业协会会长陈志强发表主题演讲《"创新驱动 服务首都"——共绘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2][3] 北京保险业发展现状 - 近五年北京保险业保费规模突破1.4万亿元 年均增长率超9% 赔付支出4290亿元 年均增长率6.86% [7] - 截至2024年底 保险深度7.12% 保险密度1.6万元 位居全国首位 [7] - 创新举措包括警保联动 车险互碰快赔 人身险"三有"查询系统等 多项措施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7] 行业发展战略与举措 风险治理与制度建设 - 构建"自律+监管+科技"三位一体风险治理体系 强化制度建设与技术赋能 [8] - 财险领域建立全流程风险防范机制 人身险领域推进销售人员分级管理 [8] - 依托大数据 人工智能构建行业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风险早识别 早预警 [8] 产品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探索科技保险 绿色保险 知识产权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等新兴领域 [9] - 组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 完成力箭一号遥七火箭发射项目亿元级风险保障 投保周期缩短20% [9] - 北京地区车险 农险全面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服务 超99%保单线上办理 [9] 服务国家战略与民生保障 - 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 推动农业保险"扩面 增品 提标" 发展安全生产责任险 气候保险等社会治理类险种 [10] - "北京普惠健康保"连续三年参保人数突破千万 商业护理保险试点累计服务人群超40万 [11] - 探索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提升城市韧性 增强自然灾害快速响应能力 [11] 区域协同与政策创新 - 研究制定京津冀区域性保险服务指引 推动理赔标准统一 服务流程互通 [12] - 成立全国首家金融业联合人民调解组织 深化"保险+社会治理"融合 [12] - 鼓励开发气候风险 环境污染责任险等绿色保险产品 适应首都绿色发展需求 [12] 行业定位与未来展望 - 保险不仅是风险转移工具 更是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隐形基础设施" [3][11] - 北京保险业将以创新为驱动 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样本 [3][12] - 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保险智慧和北京方案 [3][13]
广东省加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力度 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06-09 15:39
广东省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加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力度,广泛征集创新主体知识 产权金融需求,目前已经有近百家企业反馈相关需求,省市场监管局正组织各地市市场监管局、各相关 单位,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面对面"的形式,向企业全方位宣传广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转 化运用、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等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企业与金融机构等精准对接,靶向破解企业在质押 融资等方面的难题,以质押融资服务"及时雨"助力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 此举为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提供多元化、精准化的金融支持,能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创新主体有关专利和 商标等知识产权方面的各类融资需求,能够充分发挥知识产权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 作用。 《通知》鼓励省内外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查阅产品清单,通过产品清单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实际需 求的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加强风险防范,提升发展质量;要求各级知识产权、金融监管部门要联合金融 机构,广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宣讲、入园惠企、银企对接等活动,宣传推广知识产权金融产 品,提高普惠程度和服务效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中国发展网讯李少辉记者罗勉报道近日,广东省市场监 ...
金融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破题
南方都市报· 2025-06-05 07:13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清单发布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清单的通知》,汇总并发布103项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最新金融产品 [2] - 产品清单涵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等多个方面,明确产品名称、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关键信息 [4] - 这是广东首次对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进行梳理汇总和公开发布 [2] 政策背景与需求 -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对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需求迫切 [2] - 传统信贷模式下,轻资产、重研发的科技型企业因缺乏传统抵押物较难获得融资 [2] - 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其价值日益重要但转化难 [2] 政策亮点 - 清单具有全面性和透明度,为企业提供丰富选择,搭建金融机构竞争合作平台 [4] - 信息公开透明有助于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双赢 [4] - 政策搭建起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对接的桥梁 [3] 政策影响 - 满足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在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方面的各类融资需求 [6] - 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流动资金,解决研发和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6][7] -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8] - 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创新领域,促进金融与科技、产业良性互动 [8] - 为全国积累宝贵经验,助推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 [8]
103项金融产品! 广东首次梳理发布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
深圳商报· 2025-06-05 01:05
《通知》鼓励省内外高校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查阅产品清单,通过产品清单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实际需 求的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加强风险防范,提升发展质量;要求各级知识产权、金融监管部门要联合金融 机构,广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宣讲、入园惠企、银企对接等活动,宣传推广知识产权金融产 品,提高普惠程度和服务效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据悉,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广东加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力度,广泛征集创新主体 知识产权金融需求,目前已经有近百家企业反馈相关需求,省市场监管局正组织各地市市场监管局、各 相关单位,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面对面"的形式,向企业全方位宣传广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 利转化运用、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等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企业与金融机构等精准对接,靶向破解企业在 质押融资等方面的难题,以质押融资服务"及时雨"助力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 【深圳商报讯】(驻穗记者姚嘉莉通讯员粤市监)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金融监管局、 深圳市金融监管局向社会公开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清单的通知》,汇总并发布103项全 省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等 ...
让政策红利惠及深圳更多科创企业
金融时报· 2025-05-22 09:58
科技创新政策支持 - 深圳发布《统筹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深圳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行动方案》,聚焦支持"两重""两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出五方面15条措施 [1] - 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对接科技型企业和重点科技项目清单,提升对接率、尽调率和授信率,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1] - 方案强调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及配套财政贴息政策,扩大科技信贷投放 [1] 深圳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2024年深圳科技型企业贷款达1.1万亿元,创投规模超1.5万亿元,科创债券、票据规模同比增长48.7% [2] - 深圳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支持"两重""两新",落地金额超300亿元,推动"科技初创通""并购贷""员工持股贷"等试点,其中"科技初创通"落地金额超27亿元 [2] - 深圳设立国资基金群规模超7000亿元,深创投为超2300家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推动中芯国际12英寸晶圆厂、华星光电T7等百亿级项目落地 [2] - 深港机构设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规模突破1.2万亿元,支持跨境并购与研发合作 [2] 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的策略 - 金融机构应做好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针对初创期企业提供研发贷、认股权贷款等,针对成长期企业提供专利权质押、订单融资等,针对成熟期企业提供Pre-IPO股权结构优化、并购贷款等服务 [3] - 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重大科技项目和产业链供应链支持,为核心企业提供"研发贷+股权直投"组合金融方案,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产业链保理等金融支持 [3] - 金融机构应利用深港协同优势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深港征信互通,优化本外币跨境资金池、跨境投贷联动等服务 [4] - 针对科技企业出海需求,金融机构可提供跨境结算、跨境直贷、境外发债、外汇风险管理等一站式金融支持 [4]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00:34
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的战略高 度。在这一大背景下,科技金融在赋能创新驱动、服务国家战略和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构 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迈向科技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 保障。 2025年5月,科技部等七部门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 措》(以下简称《举措》),提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以期突破制约我国科技创 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短板,为提升创新资本供给、服务企业成长、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及重大科技转 化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构建中国特色科技金融体系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有助于破解科技创新"瓶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本身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 和高度不确定性,传统金融机构偏好重资产、低风险项目,对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往往因缺乏抵 押物、风险评估不成熟而难以提供有效支持。这导致一些科技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 题,制约了技术创新的转化效率和企业后劲。中国特色科技金融体系能够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风险 分担机制、提升数据赋能水 ...
深圳金融监管局发布25条举措 ,支持深圳成为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深圳商报· 2025-05-13 22:06
深圳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深圳金融监管局印发《深圳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政策措施,涵盖7个方面:总体要求、组织管理机制、产品服务体系、"四项试点"政策、综合生态系统、风险控制能力、加强组织保障 [1] - 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7.23% [1] - 2024年深圳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9000亿元 [1] - 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战略新兴领域信贷规模突破万亿元,科技信贷中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占比超过50% [1] 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成果 - 深圳多家银行落地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贷款余额超30亿元,落地规模居试点城市前列 [2]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无纸化试点全面推广,规模同比增速超30% [2] - 5家AIC与深圳市区国资达成11支基金意向合作协议,规模达570亿元 [2] "四项试点"政策细化措施 - 支持银行机构加强对科技企业横向和纵向战略性并购交易的贷款支持 [2] - 支持银行机构优化知识产权金融管理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价值内部评估体系 [2] - 鼓励保险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保险共保体 [2] - 支持国有大型银行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深完成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全覆盖 [2] - 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深圳发起设立的投向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