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搜索文档
河南睢县: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中国发展网· 2025-06-16 16:33
诚信宣传活动组织与实施 - 睢县发改委联合市场监管、工信、行政审批等多部门开展以"树诚信、赢信誉、助发展"为主题的诚信宣传月系列活动,旨在提升社会信用意识[1] - 活动通过多场景、多形式宣传推动"信用睢县"建设,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核心舞台设置20余块信用知识展板构成"诚信知识长廊",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1] 宣传形式与群众参与 - 现场设置咨询台解答征信查询、信用修复问题,发放300多份通俗易懂的宣传页[2] - 有奖问答环节设计贴近生活的问题如"不良信用记录保存年限"、"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方式"等,群众参与热情高涨[2] - 银行机构联动参与,现场演示手机银行APP查询征信报告流程,强化金融信用知识普及[2] 活动成效与长效机制 - 活动将抽象信用概念转化为生活指南,通过展板、讲解、手册、互动等多元形式提升实效性[3] - 睢县发改委表示将持续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拓展"信易+"惠民便企场景,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升级[3]
融资成果汇|金融服务“快准暖实”·杨凌金融监管支局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观察
搜狐财经· 2025-06-13 16:27
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 杨凌金融监管支局成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流程,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优化续贷、首贷拓展等专项工作并开辟快速审批通道 [1] - 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走访对接企业24913户,投放贷款11.66亿元 [3] - 杨凌金融监管支局联合杨凌发展和改革局印发《关于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及工作措施的通知》,以"四个一"工作为抓手推动机制落地 [3] 政策实施与成效 - 杨凌金融监管支局带队深入银行机构督导8次,实地走访企业12次,推送银行线下产品、信用产品、续贷产品27款 [12] - 对154家科技企业授信27.8亿元,贷款余额14.3亿元,提供保险保障20.4亿元 [18] - 支持小微外贸企业贷款授信2.03亿元、余额1.79亿元 [18]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杨陵农行发放科技E贷4000万元,为5家智慧农业、西农产学研合作单位授牌 [16] - 杨凌农发行获批全省首笔农发智贷"智农贷"700万元,推动信贷业务数字化转型 [16] - 邮储银行杨陵区支行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放款1800万元,依托大数据风控模型研发专属产品 [16] 信用体系建设与融资支持 - 杨凌农商行为某报废汽车回收有限公司发放"诚税贷"信用贷款70万元,3月增信200万元 [18] - 压茬推进辖区59家外贸企业走访摸排,指导金融机构"一户一策"制定授信方案 [18] - 将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作为提升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的重要抓手 [17] 未来工作方向 - 杨凌金融监管支局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为普惠金融工作重点,持续推进政策措施 [18] - 目标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推动杨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18]
民营经济发展正当其时 北京瑞达天润紧跟步伐推动品牌建设
搜狐财经· 2025-06-04 10:25
公司概况 - 北京瑞达天润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专注于军工和软件领域,践行新质生产力理念,致力于推动民族品牌建设 [3] - 公司主营强度与数字孪生软硬件开发与集成、电器线束软件开发与服务、设计基础数据管理软件研发与服务、模拟器系统集成与研发等业务 [3] - 业务覆盖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兵器、核工业、能源、化工、电子等多个行业,拥有广泛的客户积累与服务经验 [3] 技术实力与认证 - 公司拥有70余项软件著作权,全部面向航空、航天的精准解决方案,涵盖飞机电气线束综合设计分析、强度校核、载荷分析、数据管理等领域 [3] - 获得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认证、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证书 [3] 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 - 公司积极参与品牌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3] - 公司代表将参与品牌故事对话,传递诚信品牌正能量,并与行业组织、协会等形成战略合作,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6] 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中国高端制造业创新信息化领域技术服务,致力于成长为该领域的技术服务领导者 [4] - 以品牌创新为引擎,紧跟国家政策,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品牌崛起贡献力量 [3]
优化信用环境助力统一大市场建设
经济日报· 2025-06-01 06:0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系统性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 -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成,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大幅提升,社会信用体系法治化标准化基础不断夯实 [1] - 信用促进融资步入机制化轨道,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完善,全社会知信、守信、用信意识不断增强 [1] - 2024年失信名单人数实现10年来首次下降 [1] 政务诚信建设 - 政务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各类行政主体的诚信水平对全社会信用建设发挥表率和导向作用 [2] - 将"深化政务信用建设"置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任务首位,彰显"政府诚信是第一诚信"的价值理念 [2] 经营主体信用管理 - 强化经营主体信用管理,引导经营主体诚信经营、守信践诺 [2] - 为守信主体在公共服务中提供便利或优惠,支持金融机构深入挖掘信用信息价值,提升守信主体融资便利化水平 [2] - 在行政审批、证明事项、信用修复等领域推行信用承诺制,助力解决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 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发布,清单内事项数量压减至106项,放宽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 [3] - 全面清理和整改违规设置市场准入壁垒的各类不合理规定和做法 [3] -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强调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 - 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快健全,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3]
《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发布!2025年7月1日起施行(附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5年第12号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5-30 20:50
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整合了2014年以来纳税信用管理规范性文件[1][37] - 适用范围涵盖除自然人以外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缴费人,包括企业纳税人缴费人自动纳入管理,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类型纳税人缴费人可自愿申请纳入[2][38] - 纳税缴费信用管理遵循依法依规、客观公正、标准统一、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原则[5][38] 信用信息采集 - 纳税缴费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基本信息、税务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9] - 信用基本信息包括经营主体的基础信息和纳税缴费信用历史记录[9] - 税务内部信息分为经常性指标信息(如税费申报、缴纳信息)和非经常性指标信息(如税务检查信息)[9] - 外部信息包括外部参考信息(相关部门评定的信用记录)和外部评价信息(影响信用评价的指标信息)[9] - 信息采集主要通过税务管理系统、国家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和部门间数据交换等渠道[11] 信用评价 - 评价采取年度评价指标得分和直接判级方式,指标包括税务内部信息和外部评价信息[13] - 年度评价指标得分从100分起评(信息齐全)、93分起评(非经常性指标缺失但纳税缴费信息齐全)或90分起评(信息不齐全)[13] - 信用级别设A、B、M、C、D五级,A级为90分以上,B级70-90分,M级为新设立或70分以上但无收入,C级40-70分,D级40分以下或有严重失信行为[16] - 评价周期为一个公历年度,新设立经营主体不满一个评价年度不参加当期评价[15] 评价结果应用 - 对A级经营主体提供激励措施,包括公布名单、提高起评分、发票便利、绿色通道等[30][18] - 对B级和M级经营主体提供税费政策辅导[31][32] - 对C级经营主体依法从严管理[33] - 对D级经营主体采取严格管理措施,包括限制发票领用、重点监控等[34] 信用修复机制 - 经营主体发生失信行为后符合条件可申请信用修复,包括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法律责任等[24][44] - 修复标准根据纠正时间分为3日内、30日内、90日内和90日后四档,修复加分比例相应递减[34][45] - 新增"整体守信修复"情形,连续6个月无新增失信行为可逐步修复扣分[45] - 细化直接判D指标修复条件,根据违规严重程度将修复等待期分为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三档[45]
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 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24
人工智能与社会信用体系融合 - 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1] - 社会信用体系在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新思路[1] - 人工智能发展面临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风险挑战,需多领域协同应对[1] 信用体系对人工智能的促进作用 - 信用评价机制可引导资源向信用良好、技术实力强的企业集聚,推动产业良性竞争[2] - 诚信价值观融入技术研发可防范滥用风险,为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2] - 信用手段能解决数据孤岛、滥用等问题,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3] 人工智能赋能信用体系建设 -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归集18亿经营主体807亿条信用信息[4] - 人工智能可推动信用信息从静态存储向动态应用转变,提升信用服务质量[4] - 人工智能能构建更科学精准的信用评估体系,压缩失信行为空间[4] 政策与实践方向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支撑[5] - 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信用数据治理""人工智能+信用监管"等应用场景[5] - 强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推动跨行业数据共享[5] - 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将算法透明度等纳入诚信考量[5]
我市印发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南京日报· 2025-05-23 10:36
南京市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五大工程 基础提升工程 - 开展"十五五"期间信用发展前瞻性研究并修订信用"一目录四清单" [1] - 编制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规范和政府部门用信清单以强化制度基础 [1] - 升级信用平台网站并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创新应用 [1] - 拓展公共信用信息应用场景开发新产品与服务 [1] - 深化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试点 [1] 政务诚信标杆工程 - 政府机关率先深化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 [1] - 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并加强信用状况监测 [1] - 督促政府机构及国有企业及时开展信用修复 [1] 信用监管深化工程 - 拓展信用监管领域并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应用 [2] - 推广分级分类监管模式覆盖更多行业 [2] - 建立全国公共信用综合评价驱动的行业信用评价机制 [2] - 完善"信用修复一件事"制度实现"不见面办理" [2] 营商环境优化工程 - 完善科研诚信体系与知识产权服务以激发创新动能 [2] - 推广信用承诺与"信易贷"增强惠企实效 [2] - 建设诚信商圈并规范预付式消费赋能消费市场 [2] - 推动"信易+"场景创新覆盖民生领域 [2] 信用品牌塑造工程 - 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激发信用创新活力 [2] - 打造区域特色信用示范项目 [2] - 深化跨区域信用合作拓展协同发展空间 [2] - 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 [2] 政策实施背景与目标 - 2025年为"十四五"收官年重点推进信用制度完善与平台效能提升 [3] - 通过五大工程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并优化市场环境 [3] - 目标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信用体系保障 [3]
清欠企业账款应建立台账制度
经济日报· 2025-05-22 06:44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问题 -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增长且账期拉长,"连环欠"现象突出,企业希望政策落地见效以解决拖欠问题 [1] - 202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达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8.6% [1] - 部分中小企业因收不到账款陷入经营困境,现金流压力显著 [1] 政策支持与行动方案 - 国务院审议通过《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方案》,体现政策决心 [1] - 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明确款项支付规定和法律责任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5月20日起施行,对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有明确规定 [2] 清欠专项行动与长效机制 - 央企国企需带头发挥清欠作用,对中小企业账款"应付快付、应付尽付" [2] - 需高质量推进清欠专项行动解决存量问题,同时健全长效机制防止"边清边欠" [2] - 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构建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长效机制 [2] 信用体系建设与惩戒机制 - 各地需建立台账制度,对欠款"限时清零",将严重拖欠主体列入失信黑名单 [3] - 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形成倒逼机制,治理恶意拖欠和逃废债行为 [3] - 倡导诚信经营,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人民日报· 2025-05-22 05:59
高质量发展与对外开放 - 坚定信心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 - 河南郑州航空港区构建世界级物流枢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 - 洛阳轴承集团加强新能源汽车轴承等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路线 [2] - 安徽临泉县粮油全产业链产值达57.8亿元,计划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制造业,如新能源汽车轴承新赛道 [2] - 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如龙门石窟实现预防性保护 [2] - 林下经济(草珊瑚等中草药)和康养旅游成为优质产业方向 [7]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宁夏黄河干流保持Ⅱ类优水质,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3] - 安徽利用引江济淮工程跨区域调水11.64亿立方米缓解旱情 [5][6] 社会治理与基层建设 - 四川眉山提升新兴领域党建质量,引导参与社会治理 [4] - 宁夏同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4% [4] - 福建加快研究全省诚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4] 民生服务与基层减负 - 河南郑州金水区便民服务中心升级,实现社保医保高频事项一站办结 [8] - 四川成都推动中央八项规定学习教育,明确113项整治措施 [7] - 基层干部更多投入产业发展(如林下经济),形式主义整治见效 [7]
黑龙江省伊春市乌翠区“信用建设”绘就营商环境新画卷
财经网· 2025-05-16 14:25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举措 - 乌翠区以"信用+"模式为核心构建覆盖政务、金融、消费等领域的信用服务体系 [1] - 创新推出"码上诚信+政务服务"场景 累计为3207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1] - "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突破3000户 授信总额达5360.6万元 [1] - 打造特色"诚信街区" 3A级诚信商户可享受租金减免、信贷优惠等激励措施 [1] - 街区商户亮码率达90% [1] 政务服务优化 - 设立"乌小帮"信用服务专窗 为诚信主体提供"私人订制"服务 [2] - A级以上诚信群众可享全程帮办代办、免预约等便利 [2] - 已为诚信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00余次 [2] - 群众办事平均驻厅时长缩短至15分钟以内 [2] - 创新推出"吐槽室"和"伴您走流程"活动 累计解决堵点问题41个 [2] - "伴您走流程"活动满意度达98% [2] 成效与反馈 - 餐饮企业通过"码上诚信"专窗享受优先办理服务 因信用评级高获得银行贷款 企业规模扩大一倍 [2] - 居民反映信用好的企业和服务机构能享受优惠 诚信价值得到体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