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债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创新债爆火 30家券商狂发3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1:51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概况 - 科技创新债券自推出以来两个月内,券商、银行、企业等发行主体共推出近40只债券,总规模超300亿元 [1][4] - 30余家券商参与发行,约占上市券商的四分之三,其中招商证券以50亿元发行规模居首,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平安证券各发行20亿元 [4] - 多数债券为新获批,部分券商如广发证券、西部证券将此前获批债券变更为科技创新债券 [1][4] 发行利率分析 - 科技创新债券利率较同期其他债券低约30BP,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发行利率不足1.7%,中小券商普遍在1.9%以上,东北证券最高达2.29% [1][7] - 银行发行利率最低(1.17%-1.95%),券商次之(1.64%-2.29%),企业利率差异较大(1.45%-3.50%),私募机构如东方富海10年期票面利率为1.85% [7][8] - 科技创新债券推出后发行难度降低,尤其利好民营企业融资 [9] 券商发行动因 - 券商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可优化负债结构,形成跨周期资金支持体系,并实现"投资+投行"转型,提前布局优质标的 [5] - 募集资金可灵活投向股权投资基金、做市服务等领域,形成"股债联动"效应,降低企业融资摩擦成本 [6] - 专业能力助力精准识别高成长性科创企业,通过信用保护工具等优化债券风险收益特征,吸引中长期资金 [6] 资金用途监管 - 监管要求资金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机构可通过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科创业务,科技型企业需用于研发、项目建设等 [10] - 需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实时跟踪资金流向,并要求高频次信息披露及第三方审计,防止挪用 [10][11] - 对违规行为实施严厉处罚,包括高额罚款、刑事处罚及业务限制 [11] 政策背景 - 2025年3月央行联合多部门提出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5月证监会等机构密集出台配套政策 [3]
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 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利率最低1.8%
快讯· 2025-06-24 19:47
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 - 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的项目成功落地,五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获分担工具增信和投资支持,并完成发行,规模合计13.5亿元 [1] - 债券期限大幅延长,最长可达10年,远高于一般3至5年期的中期票据 [1] - 发行利率明显降低,低于同期同类型国有企业债券的票面利率,最低利率为1.8% [1] - 这是债券市场"科技板"成立后,首批借助央行创设的风险分担工具获得融资的主体 [1] - 债市"科技板"通过引入风险分担机制和优化资金传导链条,初步实现了"股债贷"联动 [1] - 随着发行主体的进一步拓展,有望为债市"科技板"吸引更多参与者,进一步丰富市场生态 [1]
桐昆股份: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第五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结果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4 00:43
超短期融资券发行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不超过60亿元人民币超短期融资券的议案,并经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 [1] - 交易商协会接受公司超短期融资券注册,注册金额为60亿元人民币 [1] - 注册额度自通知书发出之日起生效 [1]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 公司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五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总额为5亿元人民币 [1] - 债券代码为012581469,期限183天,起息日为2025年6月23日,兑付日为2025年12月23日 [1] - 发行利率为1.79%,发行价格为100元/百元面值 [1] 债券申购情况 - 合规申购家数为11家,合规申购金额为11亿元人民币 [1] - 最高申购价位1.83%,最低申购价位1.54% [1] - 有效申购家数为7家,有效申购金额为6.4亿元人民币 [1] 承销商信息 - 主承销商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主承销商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 簿记管理人为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 本期发行科创债的相关文件已在中国货币网和上海清算所网站上刊登 [1]
中集集团: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第三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完成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3 22:40
债券发行概况 - 公司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三期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20亿元人民币已于2025年6月23日到账 [2] - 募集资金用途:1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0亿元用于归还银行借款 [2] - 债券简称为25海运集装MTN003(科创债),代码102582551 [2] 债券条款 - 发行金额20亿元人民币,按面值100元平价发行 [2] - 债券期限为3+N年,可长期存续或按条款赎回 [2] - 发行利率2.00%(年化) [2] - 起息日为2025年6月23日,每年6月23日付息 [2] - 信用评级为AAA级,评级展望稳定 [2] 发行安排 - 主承销商为招商银行,联席承销商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五家银行 [2] - 发行方式为通过集中簿记建档、集中配售在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 [2] - 发行对象为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2] 注册背景 - 公司于2024年11月获准注册发行多品种债务融资工具,总规模不超过60亿元人民币 [1] - 注册品种包括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七类工具 [1] - 注册有效期自2025年4月10日起两年内有效 [1]
政府引导基金的募资新路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3 16:56
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引导基金 - 2025年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三十五期)拟发行金额100亿元 期限10年 募集资金用于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1] - 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政府引导基金属全国首次 具有示范性带动效应 开辟募资新渠道[3] - 债券市场"科技板"落地后 股权投资机构已发行和待发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200亿元[3] 政策背景与合规性 - 2019年政策明确禁止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资金来源 2024年新规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 实行负面清单管理[4] - 新规将信息技术 生物制造 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纳入专项债券资本金范围[4] - 北京专项债投向引导基金符合2024年政策要求[5] 北京母基金行业现状 - 北京聚集超50家母基金 形成明显集聚效应[6] - 区级母基金活跃 顺义区政府引导基金二期远期规模100亿元 首期10亿元 采取子基金 直投和S基金形式运作[7] - 市级层面形成"北京模式" 设立总规模千亿的八支产业基金 聚焦人工智能 医药健康等八大领域[8] 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运作 - 八支产业基金中 医药健康和先进制造基金规模各200亿元 其余六支各100亿元[8] - 采用Co-GP管理模式 管理机构包括君联资本 启明创投等知名机构[8] - 截至2024年底 八支基金已完成167个项目投资决策 投决金额170亿元 出资127 33亿元 招引项目占比20%[9] 基金规模与定位升级 - 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出资额由1000 1亿元增至2500 1亿元 增幅150%[10] - 经营范围变更为私募基金股权投资活动 由北京国管持股99 996%[10] - 北京国管受托管理多支重大基金 形成全类型基金管理体系 被称为北京"淡马锡"[10] 行业发展趋势 - 市区两级形成产业基金发展合力 推动投早投小投科技[11]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12]
湖南证监局联合上交所举办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政策解读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6-20 16:46
政策解读 - 中央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背景下,湖南证监局联合上交所举办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政策解读会,旨在加大债券市场对湖南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1] - 科技创新债券制度体系迎来三大优化:发行主体扩容至金融机构和优质股权投资机构、资金用途更广可投向"硬科技"和股权投资、配套机制优化包括简化信息披露和建立审核"绿色通道" [2] - 今年以来交易所市场科创债平均发行利率2.17%,融资成本具有较强吸引力 [2] 区域战略意义 - 湖南作为制造业基地和中部经济大省,推动科创债落地对畅通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激活区域创新生态、服务新质生产力培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 - 科创债有利于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弥补传统融资不足,激发湖南省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3] 会议成效 - 40多家市场主体参与政策解读会,包括科技创新企业、股权投资管理机构等,通过互动环节解决了发行规划、操作细节等实际问题 [4] - 参会企业对科创债核心内涵和操作路径认识更加清晰,增强了借助债券市场发展的信心 [4] 后续推进计划 - 湖南证监局将与地方政府和上交所建立协同机制,建立科创项目储备库并提供精准化辅导服务 [5] - 力促首批项目落地,加快推动示范性湖南科创债项目发行 [5]
科创债年内发行已超8893亿元,市场认购积极
快讯· 2025-06-20 07:38
科创债发行规模 - 截至6月19日,年内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达8893.47亿元 [1] - 5月7日至6月19日期间,222家发行主体发行了299只科创债,总规模达5014.76亿元 [1] 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于5月7日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 [1]
业内:创设科创债风险分担工具,可缓解股权投资市场募资难
快讯· 2025-06-19 21:41
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 首批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的项目正式落地 [1] - 配套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可缓解股权投资市场社会化募资难问题 [1] - 风险分担工具增强头部创投机构筹集长期稳定资金的能力 [1] 受益群体 - 风险分担工具提升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1] - 信用资质较弱的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发债融资更便利 [1] - 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的可得性显著提升 [1] 债市"科技板"机制 - 债市"科技板"通过风险分担、资金传导链设计等机制初步打通"股债贷"联动 [1] - 未来深化措施可能包括股债联动工具创新 [1] - 设计含特殊条款的债券可缓解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并为投资者提供增值机会 [1]
破冰科技金融改革!国信证券助力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落地深圳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6:49
债券发行概况 - 东方富海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东方富海PPN001(科创债)",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5+3+2年,票面利率1.85% [1] - 债券吸引10余家投资机构认购,认购倍数达6.325倍,创下民营创投科技创新债券多项纪录 [1] - 债券为全国首批申报、首单挂网、首单簿记发行的民营创投科技创新债券,并获得央行风险分担工具直接支持 [1] 发行创新意义 - 债券实现"央地协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机制从制度设计到实践落地的历史性跨越 [1] - 为民营创投机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供可复制范式,引入新资本活水助力科技创新企业成长 [2] - 债券要素实现突破:发行规模较大、期限较长、成本较低、募集资金用途灵活 [4] 承销商角色 - 国信证券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专班,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并高效完成申报 [2] - 国信证券率先探索落实央地协作、风险共担的创新增信机制,为同类债券发行提供样本 [2] - 通过立体式营销精准引导耐心资本集聚,实现认购机构最多、认购倍数最高、票面利率最低的优势 [3] 行业影响 - 东方富海作为民营创投代表,其成功发债突破传统风控逻辑与行业特性的矛盾 [4] - 深圳试点被视为科技金融改革"破冰之举",形成可复制的注册规模大、债券期限长、央地协作担保模式 [6]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8号令提供配套支持政策,有望吸引超万亿社会资本布局硬科技赛道 [6] 战略方向 - 债券发行彰显国家支持科创领域发展、以耐心资本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决心 [4] - 国信证券将持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资源精准投向科技创新一线 [7] - 建议深圳市依托政策优势研究可推广的增信模式,引领科技金融政策改革 [6]
申万宏源助力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成功发行
债券发行情况 - 华夏银行成功发行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 发行规模100亿元 期限5年 票面利率1.78% 创该行金融债最低利率纪录 [1] - 本期债券是目前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5年期商业银行科技创新债券 [1] 战略定位与资金用途 - 华夏银行强化顶层设计 明确提出打造科技金融特色战略 [1] - 债券募集资金将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客群 [1] - 债券发行有助于提升银行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 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市场影响与合作关系 - 本次系申万宏源证券首次与华夏银行建立债券业务合作 发行结果获发行人高度认可 [1] - 项目成功发行夯实了双方合作基础 提升了申万宏源证券在科技创新债券领域的影响力 [1] -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将持续贯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做好"五篇大文章" 践行金融央企使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