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治疗
搜索文档
昭衍新药跌2.02%,成交额1.3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823.9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0:25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1日盘中下跌2.02%,报32.53元/股,成交额1.35亿元,换手率0.65%,总市值243.8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823.96万元,特大单净流出580.96万元,大单净流出1242.99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95.96%,近5个交易日上涨1.72%,近20日下跌21.90%,近60日上涨24.30% [2] - 今年以来已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15日 [2]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全称为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2月25日,于2017年8月25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以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服务为主的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和实验动物及附属产品的销售业务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概念板块包括CRO概念、专精特新、细胞治疗等 [2]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6.12万,较上期增加25.5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7.0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56亿元 [3] - 截至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宝中证医疗ETF持股1465.31万股,较上期增加226.69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828.11万股,较上期减少943.87万股,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A为新进股东,持股676.43万股,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9亿元,同比减少21.28%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为6093.24万元,同比增长135.90% [2]
多家企业入局 体内CAR-T疗法仍存挑战
北京商报· 2025-10-21 09:44
阳光诺和增资元码智药事件 - 10月20日,阳光诺和宣布以自有资金出资1500万元认缴元码智药新增注册资本11.0556万元,增资完成后将持有其8.2%的股权 [2] - 元码智药成立于2023年6月,最近一年总资产为486.21万元,净资产为-506.13万元,营业收入0元,净利润339.28万元,符合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早期“重研发、高投入”的行业特征 [2] - 公司本次投资金额占整体资产比例较低,不会对现金流造成压力,公司将依托自身产业链优势与元码智药在研发推进、临床转化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 [3] 体内CAR-T疗法技术优势 - 相较于传统CAR-T疗法3-4周的制备周期和上百万元的治疗费用,体内CAR-T技术将制备周期缩短至2-3天,成本有望降至传统疗法的1/10,单疗程或可压到5万美元以下 [7] - 体内CAR-T是“现货型”产品,无需淋巴清除化疗,避免相关感染和出血风险,且体内改造的T细胞更“年轻”,持久性可能更好 [3][7] - 同一平台可快速切换靶点,已看到CD19、BCMA、CD22、GPC3等多靶点布局,并向实体瘤和自免疾病延伸 [7] 全球体内CAR-T领域投资与合作动态 - 10月16日,普瑞金与吉利德科学子公司Kite就体内原位编辑疗法领域达成合作,普瑞金获得总计1.2亿美元首付款,并有权获得最高可达15.2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 [5][6] - 今年10月,百时美施贵宝宣布以15亿美元现金收购体内CAR-T公司Orbital Therapeutics [6] - 今年3月,阿斯利康以10亿美元收购EsoBiotec;6月,艾伯维斥资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 [7] 体内CAR-T疗法研发进展与平台 - 元码智药建立了领先的环状mRNA新药开发平台,在无痕高效环化、AI序列设计、体内T细胞靶向递送等高壁垒环节实现技术突破,其环状mRNA体内CAR-T疗法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同类疗法 [2][4] - Kite公司的INT2104项目是全球首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体内CAR-T疗法 [6] - 体内CAR-T研发主要依托慢病毒载体和LNP-mRNA两大技术平台 [3] 体内CAR-T疗法面临的挑战 - 技术面临递送效率、体内剂量控制、长期安全性等挑战,靶向递送效率是首要技术难题,载体的T细胞特异性有待提高,脱靶效应可能影响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9] - 重复给药可能诱发抗载体免疫反应,需要开发新型免疫逃逸策略或个体化给药方案 [9] - 临床风险包括致瘤致毒风险、疗效持续性及稳定性、批间一致性等 [9] 体内CAR-T疗法未来展望 - 行业判断3-5年内将出现首个获批上市的体内CAR-T产品,并可能与体外CAR-T长期并存,最终成为“普惠型”细胞治疗的主流平台 [10] - 体内CAR-T被视为“细胞治疗的第二次革命”,有望让CAR-T从“奢侈品”变成“现货药” [10] - 随着研发深入与临床进展推进,体内CAR-T或将在不远的将来为更多患者带来可及、可负担的治疗新希望 [11]
神州细胞涨2.00%,成交额8650.76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9.5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0 10:40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0日盘中股价上涨2.00%至53.95元/股,总市值240.26亿元 [1] - 当日成交额8650.76万元,换手率0.36%,主力资金净流出59.51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48.91%,但近60日下跌36.49% [1] - 今年以来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7月4日龙虎榜净买入8753.22万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9.72亿元,同比减少25.50%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为-3377.11万元,同比减少126.87%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9754户,较上期减少12.74% [2] - 人均流通股45656股,较上期增加14.60% [2] - 南方中证500ETF新进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270.25万股 [2]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新进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235.79万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和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2] 公司基本信息与行业分类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物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覆盖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 [1] - 主营业务收入100%来自销售商品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创新药、生物医药、抗癌药物等 [2]
乘势而上,再启新程丨华夏源江苏淮安细胞药基地开工奠基,细胞药产业再注新动能!
财富在线· 2025-10-15 14:44
项目概况 - 华夏源(淮安)细胞药研发生产基地于2025年9月20日正式开工,总投资额为10亿元人民币,占地32.51亩,规划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 [1] - 项目定位为集研发、生产、检测、存储于一体的综合性细胞科技园区,旨在构建覆盖细胞药物全产业链的能力体系 [10] - 项目预计年产各类细胞用注射液约950万瓶,计划引进约400台(套)生产设备,并规划团队规模为200人 [10][12]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核心产品ELPIS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已获得国家药监局5项临床批件,临床批件数量全国领先 [7][11] - 公司在肿瘤类器官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已完成12个癌种的类器官培养体系,该技术旨在为癌症患者提供更精准的用药指导 [7][11] - 公司拥有国家436项专利著作权审批,并以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科学顾问委员会核心 [7] 区域产业环境 - 淮安市清江浦区是淮安主城核心区,拥有国家级经开区、省级高新区和两个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建成20个省级以上创新载体 [5][6] - 当地已汇聚正大清江、天士力帝益、复星医疗、平安医疗等龙头企业,形成涵盖200亿级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集群 [6] - 清江浦区政府推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为项目从洽谈到落地提供全流程支持 [6] 战略布局与商业化 - 淮安基地是公司实现从“一中心”到“多节点”战略布局的关键支点,也是其“全国细胞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 公司计划通过健康管理中心服务、与保险公司联合营销以及自建高端医疗销售团队的方式进行商业化推广 [11] - 公司将依托江苏省37家三甲医院肿瘤科室的医疗资源,加速肿瘤类器官服务的本地商业化,江苏省每年新发癌症患者28万人 [11] 预期影响 - 项目有望吸引高端人才与上下游伙伴集聚,形成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推动科研成果在淮安转化和产业化 [7] - 基地将扩大公司的产能与冷链物流运输半径,以保障细胞制品在“黄金活性8小时”内服务于淮安经济圈区域用户 [10] - 项目的建成将助力淮安在前沿生物医药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12][13]
恒瑞医药涨2.12%,成交额19.9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303.0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13:35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5日盘中股价上涨2.12%至65.63元/股,成交额19.98亿元,换手率0.48%,总市值4355.9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303.04万元,特大单买入1.37亿元(占比6.84%)卖出1.48亿元(占比7.41%),大单买入5.57亿元(占比27.90%)卖出5.13亿元(占比25.68%)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43.61%,近5个交易日下跌8.27%,近20日下跌7.68%,近60日上涨14.70%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7年4月28日,于2000年10月18日上市,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公司专注于肿瘤领域,覆盖激酶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ADC)、肿瘤免疫等多个研究领域,产品应用于抗肿瘤、镇痛麻醉和造影剂等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销售商品86.88%,许可收入12.63%,其他0.49%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概念板块包括麻醉概念、细胞治疗、AI医药等 [2]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 [3]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 [3] 股东与分红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6.47万,较上期减少11.27%,人均流通股17493股,较上期增加12.70%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3.0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5.68亿元 [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5.35亿股,较上期增加1.43亿股 [4] - 华夏上证50ETF(510050)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8761.61万股,较上期增加588.30万股 [4]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7949.95万股,较上期增加645.85万股,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512010)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4]
DCTY0801临床试验获批!东北制药细胞治疗开新局 创新转型再提速
上海证券报· 2025-10-15 02:18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加速从以传统原料药和制剂为主的业务向创新药企跨越,细胞治疗领域的突破是关键标志 [2] - 公司战略重心从仿制药和原料药转向创新药研发,投入重点转向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高端赛道 [3] - 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创新”的发展路径,快速获取核心技术并进行迭代升级,构建技术壁垒 [5] 研发投入与策略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8349万元,同比激增84.09%,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幅达88% [3] -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源于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即仿制药利润空间因集采而压缩,需靠创新药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3] - 公司采用“自主研发+联合开发+项目引进”的三维研发策略,推动管线落地,构建“创新药引领、仿制药支撑”的新格局 [3][4] 创新管线进展 - 公司控股子公司鼎成肽源的DCTY0801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批,该产品适用于治疗EGFRvIII阳性的复发或进展高级别脑胶质瘤,并已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证 [2][4] - 在TCR-T领域,公司产品DCTY1102注射液是国内首款、全球第二款进入Ⅰ期临床的靶向KRAS G12D的TCR-T药物 [4] - 公司另一款DCTY3201注射液为靶向多个靶点的下一代TCR-T产品,全球尚无同类产品报道 [4] - 公司已布局10余款肿瘤靶点细胞治疗产品,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线矩阵 [4]
药明康德跌2.02%,成交额27.5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16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13:28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14日盘中股价下跌2.02%,报97.72元/股,成交额27.50亿元,换手率1.12%,总市值2915.7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3.16亿元,特大单净卖出2.37亿元,大单净卖出0.80亿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83.13%,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7.17%,近20日下跌11.37%,近60日上涨24.88%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公司主营业务为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一体化平台服务,收入构成为:化学业务78.37%,测试业务12.93%,生物学业务6.02%,其他(补充)1.90%,其他业务0.79% [1]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07.99亿元,同比增长20.64%,归母净利润85.61亿元,同比增长101.9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40.6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04.06亿元 [3] 行业归属与股东结构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概念板块包括CRO概念、细胞治疗、精准医疗等 [2] - 截至8月30日股东户数为23.55万,较上期无变化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3.02亿股,较上期增加5602.39万股,华夏上证50ETF等多家基金位列前十 [3]
昭衍新药涨2.02%,成交额9405.17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25.6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09:5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4日公司股价盘中上涨2.02%至33.26元/股,成交额9405.17万元,换手率0.45%,总市值249.28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25.62万元,其中特大单净流出140.09万元,大单净流出285.52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00.36%,但近期有所调整,近5个交易日下跌5.81%,近20日下跌4.01%,近60日上涨27.38% [1] - 今年以来公司已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15日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全称为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2月25日,于2017年8月25日上市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以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服务为主的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和实验动物及附属产品的销售业务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服务-医疗研发外包,所属概念板块包括CRO概念、细胞治疗、融资融券等 [1]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6.12万户,较上期大幅增加25.59%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7.0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3.56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宝中证医疗ETF增持226.69万股至1465.31万股,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减持943.87万股至828.11万股,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A新进持股676.43万股,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混合A退出十大股东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9亿元,同比减少21.28% [2] - 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为6093.2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35.90% [2]
东北制药:DCTY0801临床试验获批,细胞治疗“破局”落子!
证券时报· 2025-10-14 02:07
公司核心进展 - 控股子公司鼎成肽源的DCTY0801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批,标志着公司在细胞治疗这一创新药前沿领域获得重要进展 [1] - 此次进展是公司创新药布局从规划走向落地的关键一步,打破了以传统原料药、制剂为主的业务局限 [1] - 公司将加快其他创新管线的研发进度,力争在细胞治疗领域实现更多突破 [1] 研发投入与战略转型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8349万元,同比激增84.09%,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幅达88% [2] -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的背后是战略重心的深刻转变,从聚焦仿制药和原料药的工艺改进,转向将创新药研发置于战略核心位置 [2] - 投入重点转向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高端赛道,以构建“创新药引领、仿制药支撑”的新发展格局 [2] 创新管线进展与技术壁垒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项目引进”的三维研发策略,在细胞治疗领域实现多点突破 [3] - DCTY0801注射液适用于治疗EGFRvIII阳性的复发或进展高级别脑胶质瘤,并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证 [3] - DCTY1102注射液是国内首款、全球第二款进入Ⅰ期临床的靶向KRAS G12D的TCR-T药物,针对晚期胰腺癌、结直肠癌等 [3] - DCTY3201注射液为靶向多个靶点的下一代TCR-T产品,目前全球尚无同类产品报道 [3] - 公司已布局10余款肿瘤靶点细胞治疗产品,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线矩阵 [3] 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采取“引进—消化—创新”的发展路径,通过收购鼎成肽源快速获取核心技术并进行迭代升级 [4] - 该路径大幅缩短了技术追赶周期,并构建了深厚的技术壁垒 [4] - 公司正以“高强度投入+多元化策略+立体化布局”的组合拳推动转型 [5] - 随着临床试验推进和更多管线落地,公司有望在创新药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5]
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加强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纽瑞特医疗完成约8亿元D轮融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07:19
国家医保局药品价格监管 - 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行为的监测与处置 [2] - “阴阳价格”行为指对医保和非医保患者采用歧视性价格,涉嫌价格欺诈,侵害参保人权益并推高用药成本 [2] - 监管手段包括自查自纠、多部门联动核查、纳入飞行检查,并借助比价服务和举报奖励形成共治格局 [2] 华大智造技术授权 - 华大智造将其核心测序技术CoolMPS及相关专利有偿授权给瑞士公司Swiss Rockets,交易总金额不低于1.2亿美元 [2] - Swiss Rockets获得在亚太(不包括中国)以外区域的研发、生产、注册和商业化独家权利,并有权进行再授权 [2] - CoolMPS技术采用非标记的可逆终止子进行聚合反应,通过特异性抗体识别碱基,此次授权将为公司带来可观现金流并降低国际化合规风险 [2][3] 康泰医学FDA警告信 - 康泰医学收到美国FDA警告信,信中指出其出口至美国的医疗器械产品在生产、包装、储存或安装方面不符合美国联邦法规要求 [4] - 美国市场占公司营收近两成,警告信导致产品被临时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4] - 若整改时间超过半年,公司营收将面临压力并可能失去客户,此次事件为中国出海药企的合规性敲响警钟 [4] 诺和诺德战略重组 - 诺和诺德宣布全面终止细胞治疗领域的研发工作,包括针对1型糖尿病、帕金森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细胞疗法项目 [5] - 此次关停是公司重组计划的关键一环,预计在2026年底前实现每年约13亿美元的成本节约 [5] - 公司计划在全球裁员9000人,占总员工数的11%,细胞治疗部门因被评估为非核心战略方向而被裁撤 [5] 纽瑞特医疗融资进展 - 纽瑞特医疗完成约8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由深创投、人保资本联合领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参与 [6] - 公司自主研发的傢麟锗镓发生器已出口至东南亚,其30MeV质子加速器将实现十余种关键核素的自主供应 [6] - 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4条临床管线的推进,特别是助力肝癌药NRT6003的III期临床试验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