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

搜索文档
中国再度打破西方封锁!又一关键材料被探明,引来全球疯狂抢购,
搜狐财经· 2025-07-19 18:06
近年来,全球资源竞争愈演愈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铼矿"这一新兴资源。 2025年,中国陕西某小城的铼矿资源被正式探明,立刻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项稀缺、且关键性的工业原料,铼的发现无疑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这样的机会也伴随着巨大挑战——如何平衡资源的开发与技术的自给自足?如何防止"资源依赖"成为新的"技术封锁"? 在当今工业和军事领域,铼矿作为一种稀有金属,具有极为独特的物理特性,尤其是其出色的耐高温性能。 铼的耐高温能力,让它在现代航空发动机、火箭喷嘴、以及其他高端制造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甚至在涡轮叶片和燃烧室等关键部件的制造中,铼矿更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全球铼矿的储量非常有限,迄今为止,全球探明储量仅有约两千多吨。 相比之下,全球每年的铼矿产量则更是微不足道,约为50吨左右。 如此稀缺的资源,需求却在飞速增长,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和高性能制造领域。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报告,世界主要铼矿储量大国为智利、哈萨克斯坦和美国。 在这个领域,曾经的中国并未占据显著地位,甚至一度被视为"贫铼国家"。 铼矿的稀缺性与其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形成了鲜明对比。 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需 ...
自主创新提速、AI回归价值!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金融科技迈入深度重构期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22:30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技术架构革新与智能化应用落地成为重塑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引擎 [1] - 自主创新步入高峰窗口期,云原生和分布式单元化架构成为金融机构核心系统升级的重要选择 [1] - AI大模型在经历爆发式探索后,正回归业务价值本质,向核心场景寻求深度突破 [1] 自主创新与金融IT基建 - 金融行业信息技术发展沿国产化与智能化升级两条主轴推进,自主创新进程从银行扩展至证券、保险、消费金融、融资租赁等多元金融机构 [2] - 券商和保险机构向国产数据库、云平台及核心系统服务商的选型项目激增,区域性银行、中小券商与保险公司成为建设主力 [2] - 腾讯云联合行业头部ISV提出采用云原生与分布式单元化架构,通过微服务实现功能模块解耦与敏捷叠加,降低系统长期运维难度 [2] - 国产数据库厂商数量在过去一年减少超过60家,具备大规模业务验证能力、通过严格安全测评的头部产品成为金融机构普遍选择 [3] AI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 大模型技术推动金融行业从观望走向"百花齐放",应用落地回归理性,能否解决核心业务痛点、实现可量化效率提升成为价值标尺 [4] - 通用模型叠加检索增强(RAG)与简单工作流已在代码助手、企业知识库、客服与营销内容生成等低精度要求场景成熟落地 [4] - 头部机构推进路径:能聊天—能干活—代理自主规划—多Agent协同,券商APP中已用于C端投顾问答、舆情分析,保险领域用于代理人培训、知识库、营销计划书生成 [4] - 涉及交易策略、行业研究、信贷决策等复杂场景尚处探索期,需通用模型、领域模型、企业自有高质量数据及复杂工程化组合提升准确率 [4] - 模型幻觉及共振风险暂无彻底解决方案,腾讯云通过多模态验证、多模型交叉校验、安全模型嵌入合规判断及一致性校验等工程手段缓解 [4]
火车之轮风驰电掣 中国制造动能强劲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8 06:57
公司背景与历史 - 公司从蒸汽机车起家,现已成为我国铁路大提速主型牵引机车生产者,并在大功率机车领域首次实现永磁直驱技术应用[1] - 公司成立于1954年,已生产超过1.2万台各种型号大马力干线机车,为中国铁路发展提供动力[1] - 公司凭借核心专利持续突破,展现出新的发展动能[1]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研制的永磁直驱货运机车首次满载试验成功,该技术拥有6件核心专利,取消齿轮箱后电机输出转矩较异步电机增大5.2倍[2] - 公司通过13年攻坚,破解永磁电机小型化与大扭矩矛盾,开发空心轴啮合传动专利和散热风道拓扑优化专利[2] - 公司实施"一体两翼一支柱"产业布局,构建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2] - 公司近10年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53件,主持和参与起草技术标准70余项,实施科研项目3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2项[3] 专利应用与成果转化 - 永磁直驱技术使机车效率提升5%,单台货运机车年节电超30万度,相当于200个家庭全年用电量[4] - 高原型电传动矿用自卸车搭载可拆卸式减震橡胶垫专利技术,在极寒缺氧环境中维护成本降低40%[4] - 全三维设计机车数据演进专利让研发周期缩短30%,设计误差率趋近于零[4] - 电力机车轮对驱动智能装配生产线专利使生产效率提升30%,质量故障率下降45%[8] 产业拓展与新领域 - 矿山装备专利群覆盖12项关键技术,攻克高原动力衰减世界难题[5] - 电气化公路专利支撑国内首条商用线落地,牵引公路货运减碳30%[5] 研发机制与人才培养 - 公司建立需求导向科研机制,通过"问题树"看板收集一线工人改进建议[6] - 专利价值评估采用"三把尺"标准:技术先进性、产业适配度、经济收益预期,85分以上项目进入"绿色通道"[6] - 公司构建"科学家-专家-工匠"三级人才梯队,拥有8位全国技术能手和114名中车级专家[7] - 青年创新基金每年投入千万支持"金点子"转化[7]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强化创新与专利布局,助力中国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8]
太空“办公新伙伴”:华为商用电脑随天舟九号开启中国智造新篇
环球网· 2025-07-17 18:34
航天发射任务 -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搭载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 [1] - 飞船计划实施3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向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运送6.5吨物资 [3] - 运送物资包括航天员生活物资、平台设备、推进剂及科学载荷 [3] 货运飞船功能 - 天舟九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货运飞船,承担天宫空间站物资运输任务 [3] - 飞船运送物资包括驻留物资、舱外服、维修备件及科学载荷 [3] - 飞船配合空间站完成轨道调整、姿态控制及科学实验 [3] 华为商用电脑 - 华为擎云笔记本电脑随天舟九号进入空间站,通过MIL-STD-810G军规测试 [5] - 电脑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达100万小时,适应极端环境 [5] - 该电脑为商用市场产品,非航天定制特供品 [5] 自主创新 - 天舟九号发射展现中国航天自主创新能力 [5] - 华为擎云通过持续研发突破技术瓶颈,打造高性能终端产品 [5] - 华为电脑成为太空任务工具,体现中国科技自主创新成果 [7] 航天与科技协同 - 航天任务与商用科技产品结合,推动行业创新 [5][7] - 华为电脑在太空环境稳定运行,验证其技术可靠性 [5][7] - 中国航天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科技企业同步发展 [7]
从“安全”到“美肤”,热水器的变革路上,华帝抢到了先手
中金在线· 2025-07-17 18:01
行业发展历程 - 英国工程师发明首台燃气间歇式加热器被视为燃气热水器鼻祖 [1] - 40年前中国第一台国产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在南京诞生 [1] - 2000年5月存在安全风险的直排式热水器被全面禁止销售 [3] - 2013年国产燃热迎来"恒温"重大升级 [4] - 2025年AWE现场十数个知名燃热品牌展示创新产品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当前国内燃气热水器市场规模约1343万台 [1] - 2024年市场规模同比增长8.7% [1] - 2024年上半年抖音渠道销量同比提高104.4% [1] - 2024年上半年下沉渠道销量同比增长62.2% [1] 技术创新 - 华帝1995年推出第一代"花之雨"系列燃气热水器 [3] - 2002年华帝研制出下置风机燃气热水器显著提升安全性能 [3] - 2015年华帝研发专利温控舱技术(实用新型专利:ZL201521085968.5)实现水温"启停零波动" [4] - 华帝推出"以水养肤"美肌浴燃气热水器推动行业创新高端化 [1] 企业贡献 - 华帝1992年成立并迅速成为"中国灶王" [3] - 华帝积累的燃烧技术名列前茅 [3] - 华帝作为行业领跑者推动产品技术升级 [4]
DHA1新型热作模具钢-百科
搜狐财经· 2025-07-17 16:17
DHA1模具钢研发背景 - 国内自主研发的新型热作模具钢由中国钢铁研究总院联合多家企业共同研发 [1] - 在高温强度、抗热疲劳性和耐磨性等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性进展 [1] - 标志着我国高端模具钢领域正逐步摆脱进口依赖 [1] 材料特性 - 采用铬5.5-6.5%、钼2.0-3.0%、钒0.8-1.2%的合金体系 [2] - 碳含量控制在0.35-0.45%之间实现硬度与韧性平衡 [2] - 添加微量铌元素使600℃高温环境下保持HRC45以上硬度 [2] - 较传统H13钢硬度提升约15% [2] 热处理工艺 - 1030-1050℃油淬配合520-550℃二次回火的最佳工艺路线 [4] - 热疲劳寿命达30000次以上比进口同类产品提升约20% [4] - 在铝合金压铸生产中模具使用寿命较传统材料延长30-40% [4] - 单套模具可完成15万次以上压铸作业 [4] 应用领域 - 成功应用于重达80吨的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后底板模具制造 [4] - 家电企业采用DHA1制造的透明件注塑模维修周期从2周延长至8周 [4] - 航空航天领域钛合金热成形模具寿命提升25%以上 [5] 市场表现 - 市场价格4.8-5.2万元/吨比同性能进口材料节省30%以上采购成本 [5] - 2024年国内高端模具钢市场占有率达18% [5] - 预计2025年市场占有率将突破25% [5] - 某压铸企业年模具采购费用降低1200万元产品不良率下降0.8个百分点 [5] 产业链协同 - 上游特钢企业开发专用纯净钢冶炼工艺将氧含量控制在12ppm以下 [5] - 下游工具厂商配套开发针对DHA1的精密加工方案 [5] 技术突破 - 研发团队攻克"大截面组织均匀性控制"、"纳米碳化物弥散强化"等关键技术 [6] - 获得发明专利14项 [6] - 通过多向锻造工艺将横向与纵向冲击功差异控制在10%以内 [6] - 2024年荣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6] 国际影响 - 正在改变被瑞典、德国、日本企业垄断的高端模具钢市场格局 [6] - 在国际机床展上首次实现与欧洲顶尖产品同台竞技 [6] - 预计未来三年内占据全球高端模具钢市场15%的份额 [6] 未来发展 - 研发团队已开展DHA1迭代研发重点提升800℃以上持久强度和抗熔损性能 [6] - 有望成为全球热作模具钢领域新标杆 [7]
2025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公布:达梦数据冯裕才入选
财富在线· 2025-07-17 11:09
公司荣誉与业绩表现 - 达梦数据创始人冯裕才教授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该榜单基于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市场规模、净利润及增长率等核心维度综合评估 [1] - 公司于2024年6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2024年总资产37.87亿元,营收10.44亿元(同比增长31.49%),营业利润3.82亿元(同比增长22.91%) [1] - 公司拥有专利345项,软件著作权402项,体现技术积累优势 [1] 核心技术与市场地位 -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路线,掌握数据库领域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构建中国数据库的"代码根" [2] - 达梦数据库已落地金融、电力、能源、党政、央国企、医疗、交通等数十个关键行业,其中金融领域服务超200家金融单位,上线超2000个业务系统 [2] - 赛迪顾问报告显示达梦数据库在中国金融行业集中式数据库稳居国内厂商第一,银行、保险、证券三大子市场均位列第一 [2] - IDC数据显示达梦数据以13.48%市场份额登顶2024年金融行业集中式事务型数据库国产厂商榜首 [2] 研发布局与人才战略 - 公司布局上海、武汉、北京、苏州、成都、重庆六大研发中心,分别聚焦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一体机、图数据库等新型产品 [3] - 实践"AI For DB"融合路径,AI深度嵌入数据库核心功能并在运维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 [3] - 技术人员占比超70%,培养数据库相关人才10多万人,覆盖企业3000多家,颁发证书10000多张,合作院校100多所,开发教材20余本 [3] 行业影响与发展方向 - 公司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生态构建,推动国产数据库行业高质量发展 [3] - 业务覆盖关键行业并拓展海外市场,为数字经济变革提供支撑 [3]
中经评论:中国粮机护航中国饭碗
中国经济网· 2025-07-17 07:43
行业发展趋势 - 国产粮食加工设备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百年创新之路 [1] - 智能设备(如大米分层柔性智能碾米机、AI色选机、全自动六面真空包装机)推动粮食加工向精细化转型,降低破碎率、营养流失和能耗浪费 [1] - 政策支持("两新"政策、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推动粮油加工、主食加工、饲料加工、粮食精深加工等设备更新换代 [1] 企业技术突破 - 美亚光电研制首台国产数字色选机,打破美国65年技术垄断 [2] - 江苏丰尚永磁传动双螺杆膨化机大幅提升国产化率 [2] - 福建宇杰六面真空包装机赢得市场青睐,湖北永祥移动式应急加工方舱填补行业空白 [2] 产业集群发展 - 安徽合肥形成"色选机之都",聚集美亚光电、中科光电、泰禾光电、捷迅光电等龙头企业,构建完整光电分选产业链 [2] - 江苏以丰尚、迈安德、正昌为代表,打造从仓储、加工到饲料生产的全链条装备体系 [2] - 浙江依托长三角优势形成精密检测仪器产业链,伯利恒、托普成为行业标杆 [2] - 福建漳州包装机械在大米加工、饲料加工、宠物粮等领域表现突出 [2] 市场竞争力与挑战 - 国产设备凭借质量好、价格低、维护响应快、本土化供应链等优势实现进口替代并反向出口 [3] - 高端设备性能待提升,深加工、特种粮加工设备需持续突破,创新链衔接不畅 [3] - 需构建"产学研用"创新生态,攻克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卡脖子"难题 [3] 未来发展方向 - 以AI视觉识别技术、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引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 [3] - 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技术标准互认 [3]
“十四五”成绩单彰显中国治理效能提升
中国新闻网· 2025-07-17 00:31
治理效能提升 - 西藏定日6.8级地震后30分钟启动核心区域救援,数小时内救援飞机抵达,当晚受灾群众安置完毕[1] - 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提出到颁布仅用18个月[1][3]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29项[1][4] - 民营企业数量突破5800万户,较"十三五"末增长超40%[1] 科技创新突破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投入运营[5] - 大型LNG运输船技术全球领先,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5] - 嫦娥六号实现全球首次月球背面无人采样返回[5] - 国产大飞机C919按国际适航标准完成研制并商业飞行[5] 经济发展成果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超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5] - 经济增量规模与日本全年GDP总量相当[5] 制度优势体现 - 全面从严治党显著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解决多项历史遗留问题[7][8] - 全国一盘棋的组织动员能力在应急响应中持续强化[1][6]
魏少军: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关键要有战略定力
36氪· 2025-07-16 18:43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 - 1996年"909工程"启动时,国内芯片设计产业年销售收入不足1亿元,企业连每月5000片产能都不敢承接 [2] - 30年后中国芯片设计产业规模达6400亿元,实现超6000倍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近20%,企业数量从十几家增至三四千家 [3] - 当前国产芯片满足国内约50%需求,中低端产品已实现自给自足,正向高端领域冲刺 [3] 产业模式与全球地位 - 中国确立设计/制造/封测三业分立协作模式,与国外IDM一体化模式形成差异化竞争 [4] - 中国成为全球仅有的两个具备全产业链布局的国家之一,产业结构完整性超越美国 [8] - 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报告承认中国半导体芯片设计是"亮点" [4]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存储芯片领域用十年时间追赶国外数十年发展进程,3D NAND闪存已构建自主技术体系 [10] - 人工智能领域被视作可能带来更多惊喜的突破方向 [10] - 部分领域已进入"无人区",需摆脱传统跟随模式强化自主创新 [9] 人才培养与设计变革 - 研电赛推动国内芯片设计从手工绘制转向EDA工具正向设计,改变整代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 [7] - 早期研究生完成含几千逻辑门的设计已属卓越,现在设计能力实现数量级提升 [7] 当前挑战与发展关键 - 装备与材料领域2017年前投入不足,现需保持30%市场占比的战略定力 [8] - 最大挑战在于产业界的持续信心和政策连贯性,而非具体技术瓶颈 [8] - 技术产业化周期需10-20年,需避免急功近利保持长期投入 [9] 未来展望 - 未来2-3年可能诞生世界领先科研成果,5-10年有望形成自主发展能力 [10] - 有望像5G领域一样在半导体领域实现技术引领,构建特色发展模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