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主轴承

搜索文档
信得过的“共和国长子”,挺起民族轴承工业脊梁
经济日报· 2025-08-29 09:29
公司历史与行业地位 - 公司始建于1954年 是中国轴承行业的奠基企业之一 产品涵盖九大类型3万余种 包括内径6毫米至外径15米的轴承 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电等领域填补国内空白[1] - 公司被誉为"共和国长子" 是"一五"期间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拥有行业唯一的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12][17] - 公司以"信得过"精神为核心文化 该精神起源于1964年 后成为全国机械行业优质产品标签[12][13][14]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公司每年将营业收入的6%投入研发 新产品产值从2021年7.74亿元增至2024年16.05亿元 高端轴承产值占比提升至近70%[17] - 研发团队规模达400余人 5年来主导制订修订3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7] - 在风电领域实现国产首台7兆瓦至20+兆瓦主轴轴承批量供货 盾构机轴承国产化应用率达50%[36][46] 智能化与生产升级 - 2020-2025年投资20多亿元进行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 目标2030年完成全面数智化转型[9] - 建成国内首条特大型轴承智能生产线 采用"黑灯"工厂模式 实现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4][8] - 智能化改造使产品合格率提升 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汽车轮毂轴承生产线达15秒/套的行业最快节拍[9][36] 市场战略与业绩表现 - 实施大客户战略 大客户数量从2016年20多个增至2020年70多个 目标2030年实现150亿元营收[25][26] - 2017年扭亏为盈 营收从2016年16亿元增至2024年约64亿元(翻两番) 职工平均薪酬从不足3000元升至7500元以上[28] - 新能源汽车轴承业务呈井喷式增长 产值从2022年2亿元增至2024年7亿元 月产值达亿元[40] 体制改革与股权优化 - 2016年推行干部"四制"改革(任期制、竞聘制、岗薪制、淘汰制) 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从52岁降至42岁[21][22] - 2022年引入郑煤机等8家战略投资者 控股股东持股降至51% 2024年进一步引入金风科技等 持股降至38%[30] - 2022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百余名骨干持有10%股权 计划2026年实现整体上市[28][30] 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 - 2021-2024年招聘400余名本科大学生 占职工总数10% 实施"师带徒"培养体系和"英才计划"[59] - 与河南科技大学等机构形成"一厂一所一校一院"产学研体系 合作建立30余个校内外实践基地[53] - 职工精益改善计划每年为企业节省2000余万元 如将进口设备刀具更换周期从1.5天延长至5天[57]
新强联(300850) - 300850新强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2
2025-08-22 18:04
产能与订单情况 [2] - 产能利用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2] - 2025年客户需求旺盛,在手排产订单充足 [2] 毛利率与成本控制 [2] - 未来毛利率受产品结构、原材料价格、规模效应及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 [2] - 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成本管控能力持续优化,毛利率有望保持在合理稳定水平 [2] 技术实力与产品进展 [2][3] - 技术实力强劲,具备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能力,突破多项关键工艺 [2] - 风电主轴轴承和盾构机主轴承等核心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 单列圆锥滚子主轴轴承(TRB)已实现批量生产与供货,技术成熟且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 [3] 研发投入与战略 [2][3] - 高度重视技术研发,视其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3] - 坚定不移践行创新驱动战略,聚焦前沿技术攻关与核心产品迭代 [3] - 建立动态研发投入机制,持续巩固技术领先优势 [3] 新业务与市场拓展 [2][3] - 持续围绕高端精密轴承产品拓展,积极关注产业链延伸与技术迭代方向 [2] - 储备相关技术,为未来市场拓展和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2] - 优化TRB产品性能,提升可靠性与市场竞争力,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3]
从轴承和阀门,看中国制造的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7-31 08:50
核心观点 - 中国制造业通过自主创新、智能升级和市场响应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依赖进口转向技术突破 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智力驱动型 从需求满足转向需求引领[1][4][8] - 轴承和阀门行业作为典型案例 展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 通过技术攻关、数智赋能和市场拓展提升产业竞争力[4][5][7][8] 行业转型表现 - 轴承行业高端产品产值占比显著提升 洛阳轴承集团航空精密轴承和16兆瓦风电机组主轴轴承等高端产品产值占企业总产值70%[1] - 阀门行业实现技术突破 阳泉阀门公司多项产品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产品广受市场青睐[3] - 中国轴承出口增长明显 今年一季度轴承出口同比增长8.7%[5] 技术创新突破 - 盾构机主轴承打破国外垄断 洛阳轴承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实现技术突破 产品应用于直径12米级盾构机 可靠性达国际水平 价格仅为进口产品1/3[5]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显著 企业通过接续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突破"卡脖子"难题[5][6] 智能升级成效 - 数字化生产提升效率 阳泉阀门重型机加工车间采用电脑操控车床 生产效率与产品精准度大幅提升[7] - 智能制造缩短生产周期 洛阳轴承集团齿轮箱轴承智能工厂实现全程数字化 生产周期缩短30%[7] -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企业数量超4700家 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7] 市场拓展策略 - 高端智能阀门打开国际市场 青岛精锐机械聚焦智能阀门研发 产品出口66个国家和地区[8] - 风电轴承成为核心增长点 洛阳轴承集团风电系列轴承年产值超20亿元 成为营收最高产品[8] - 超大规模市场提供发展机遇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催生新产业需求[8]
从轴承和阀门,看中国制造的未来(观象台)
人民日报· 2025-07-30 06:36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核心观点 - 中国制造业正经历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从拼体力到拼智力、从满足需求到引领需求的转型,未来需聚焦创新、升级、市场三大方向[1] - 轴承和阀门行业案例显示,通过技术攻关、智能升级和市场响应,中国制造已实现关键突破并提升国际竞争力[1][2][3][4] 创新维度 - 洛轴集团通过接续攻关突破盾构机主轴承技术,产品可靠性达国际水平且价格仅为进口1/3,带动一季度轴承出口同比增长8.7%[2] - 航空精密轴承和16兆瓦风电机组主轴轴承等高端产品占洛轴集团总产值70%,对比10年前依赖进口实现质变[1][2] - 阳泉阀门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产品从落后铸造工艺升级为广受市场青睐[1][3] 智能升级维度 - 阳泉阀门重型车间采用电脑操控车床,生产效率与精准度显著提升[3] - 洛轴集团齿轮箱轴承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生产周期缩短30%[3] -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超47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技术支撑[3] 市场响应维度 - 青岛精锐机械研发智能阀门出口66国,洛轴集团风电轴承年产值超20亿元成为营收最高产品[4]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为制造业提供商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及能源体系建设将催生新需求[4] 行业启示 - 轴承和阀门行业证明,通过补短板(如盾构机轴承国产化)和锻长板(如风电轴承领先),可提升产业竞争力[1][2][4] -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将提升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效率,催生新业态[3][4]
人生竞赛永远没有结束——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依依
人民日报· 2025-06-04 08:32
行业与公司发展 - 本溪第一钢铁厂一号高炉在1950年代实现高炉利用系数连续多年全国第一,成为东北地区新式炼铁的标志性设施[1][7] - 该高炉建于1911年,曾是东亚最大炼铁高炉之一,2008年关停前持续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提供资源[3][7] - 金属研究所完成动车组转向架等关键设备国产化,并推动水轮机转轮铸件国产化技术规范制定[1][12] 技术创新突破 - 金属所研制出盾构机主轴承,使用1400多吨稀土轴承钢并完成30多万条焊缝,解决长期"卡脖子"问题[12] - 团队开发高压高纯热充氢装置,仅用10个月完成首批数据测试,加速抗氢压力容器用钢研发[10] - 当前聚焦ODS(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研发,目标将铀利用率从1%提升至60%-70%,抢占国际快堆技术领先地位[13] 科研团队与人才 - 金属所由杰出女科学家领导,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系列突破,获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关注[1] - 团队采用"老带新"模式,如李依依与青年院士李殿中形成"大小李院士"组合,持续推动科研攻关[14] - 研究所注重技术传承,通过每日技术课、现场指导等方式培养工业人才[7][10] 国产化进程 - 识别进口水轮机转轮叶片质量问题后,金属所牵头制定全套国产技术规范并实现工程应用[11][12] - 在装备制造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替代进口设备,缩短交付周期并降低采购成本[10][12] - 科研机构与工业现场紧密协作,专家亲赴水利工程现场解决焊接裂纹等实际问题[10][11]
洛轴的轴承用在哪儿?(经济新方位)
人民日报· 2025-05-22 06:12
风电主轴承 - 公司依托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短期内研发出当时世界最大功率16兆瓦风电主轴承,多项重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9] - 16兆瓦风电主轴承应用于风电设备后创下全球风电单日发电纪录,并经受多次台风考验正常运转至今 [9] - 公司20年前布局风电领域,建立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研发生产体系,目前占据中国风电主轴承40%以上市场份额 [9][11] - 风电轴承年产值超过20亿元,是公司营收最高的拳头产品,可生产超20兆瓦风电配套轴承 [11] - 研发过程中采用"一体成型"工艺提高保持架可靠性,通过工人提出的热胀冷缩法解决技术难题 [10] 盾构机主轴承 - 初期面临客户不愿使用国产轴承的困境,宁愿购买200万元进口产品也不采用几十万元的国产产品 [12] - 研发团队从零起步,通过低价承担检修工作逐步掌握核心技术,从替换小滚子开始逐步获得客户信任 [12][13] - 目前产品已应用于12米级盾构机,可靠性达国际同类水平,价格不到进口产品的1/3 [13] - 从开始研发到获得客户整体采用耗时4年多,性能持续提升且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13] 新能源汽车轮毂轴承 - 针对新能源汽车特点攻克了更大承载力、更高可靠性和更小摩擦力的技术难题 [13] - 产品价格从300元快速降至百元以内仍保持利润,得益于规模效应和供应链成本降低 [14] - 建立快速设计生产机制,为纯电动越野车研发高密封性、高可靠性轴承获得大批量订单 [16] - 新能源汽车轮毂轴承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90%以上产品用于新能源汽车 [16] 公司整体发展 -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现已生产9大类3万多种产品,为多个领域提供关键支撑 [8] -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8] - 拥有行业唯一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