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优化

搜索文档
从萌芽到繁盛,武汉民企总量突破115万家
长江日报· 2025-07-30 10:16
武汉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武汉民营企业总量达115.9万家,新增市场主体18.2万家,净增幅13%,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一,成为全国第5个企业总量破百万的副省级城市 [1] - 上半年新增民营企业18.2万家,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愈发凸显 [3] - 1800余家光谷瞪羚企业正从"潜力之星"加速成长为产业中坚 [8]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推出110余项涉企"集成办"事项,打通10个市直部门系统的审批监管一体化平台,实现企业开办"1050"标准(0.5个工作日内办结,0费用) [3][8] - 实施"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等改革,推行"免申即享"政策服务模式 [8] - 3月发布《2025年武汉市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方案》,推出六大行动、24项具体措施,涵盖科创、准入、政务、法治等关键领域 [3] 法治环境建设 - 推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刚性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4] - 形成以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协作湖北中心为核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为支点的知识产权服务架构 [5] - 建立"窗口处罚—补充申报—信用修复"规范流程,实施有温度的柔性执法 [6] - 设立行政立法基层联系点,让民企声音直达立法前端 [7] 企业服务创新 - 通过"汉融通"平台促成融资4218亿元,主要指标居中西部第一 [4] - 实施土地"标准地"出让政策,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 [4] - 政商恳谈会常态化举行,建立亲清政商关系 [2] - 政策服务从"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转变,实现"政策找企业" [8] 企业发展案例 - 阿里巴巴淘天集团在政府全程指导下成功落户天猫优品 [3] - 高德红外在脑机接口、低空经济等领域持续突破 [5] - 武汉十方生命科学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税务辅导完成信用修复 [6] - 湖北电鹰科技享受"免申即享"政策服务便利 [8]
居民“钱包”越来越鼓 动力从哪来
证券日报· 2025-07-30 06:05
居民收入增长 -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 名义增长5.3% 实际增长5.4% [1] - 工资性收入12628元 增长5.7% 占可支配收入比重57.8% [2] - 经营净收入3407元 增长5.3% 占可支配收入比重15.6% [2] - 转移净收入3980元 增长5.6% 其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增长8.5% [3] 区域收入表现 - 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 名义增长5.5% 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1] - 江苏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06元 增长5.2% 经营净收入3837元增长5.6% [3] - 北京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14元 增长2.4% 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 [3]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就业形势稳定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5.2% 6月降至5.0%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 [2] - 假日经济带动交通运输 住宿餐饮 文体娱乐等服务行业就业增长 [2] - 消费市场表现亮眼 营商环境优化推动经营净收入增长 [1][2] - 保民生政策实施 包括养老金标准上调 医保补助提高等 [3] 行业影响 - 服务业增长较快 受国内消费需求扩大及假日出行增加驱动 [2] - 文旅与精品民宿融合 乡村多元富民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营收入提升 [3] 未来展望 - 宏观政策协同发力 预计居民收入将保持平稳增长 [4]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助企惠企打造高原特色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7-29 22:04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优化 - 西藏建立民营经济工作协调机制 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和40家单位组成的厅际联席会议制度 完善民营企业问题闭环工作机制 [2] - 出台《西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全面清理违规市场准入壁垒 [2] - 2023年7月印发《西藏自治区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从10个维度制定惠企措施 [2] - 工商联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 推动点对点问题解决 [3] 财政与金融扶持 - 2020年起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累计落实4.7亿元 惠及超500家企业 包括以奖代补和运费补贴 [3] - 拉萨啤酒获4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投入8000万元改造国内先进听装啤酒生产线 [3] - 建立三级小微企业融资机制 截至2023年6月走访29.74万户 1.2万户获贷款270亿元 [4] - 税务部门提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专属服务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4] 民营企业发展案例 - 西藏尚厨炊具从筹备到成立仅用1个月 经信厅全程协助厂房改造与投产 [2] - 绿之源公司上千亩沙地获有机认证 有机芦笋周供货量将达500-1000公斤进入香港市场 [6] - 清匠电器2019年落户山南 专注高原制氧机与供暖系统研发 [6] - "牧人宝库"藏茶馆月营收超20万元 计划扩大规模展示3000件藏北民俗藏品 [6] 产业转型与成果 - 扎囊县沙荒地转型为设施农牧业园区 产出芦笋、车厘子等远销国内外 [6] - 截至2023年6月西藏经营主体达58.43万户 私营企业14.72万户 个体工商户42.55万户 [7] - 民营经济支撑高原特色产业体系 在稳增长、创新和就业方面贡献显著 [1][7]
三门峡卢氏县:党建引领聚合力 “红莘帮办”暖民心
中国发展网· 2025-07-29 15:11
品牌铸魂,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红莘帮办"以党建为内核塑强品牌生命力,从追求服务范围 的"广覆盖"转向注重服务质量的"深扎根",让每一次帮办都成为民心与党心的"强链接"。 通过建立"服务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定期梳理群众"急难愁盼",将企业服务、养老医疗教育等高频需求 纳入品牌核心服务项,从"大水漫灌"式服务转为"精准滴灌"。针对品牌推广中可能出现的"重形式轻实 效"问题,党组织牵头引入"群众满意度反向测评",服务好不好、效果实不实,由群众当"裁判",倒逼 帮办服务从"做了"向"做好了"转变。截至目前,"红莘帮办"已累计完成帮办服务2000余次,解决企业群 众"急难愁盼"300余件,满意度达95%以上。从老年人的"代办服务"到企业的"全周期帮办",这支带着党 徽的队伍,正以"党建红"引领"服务优",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针对"不善为""不敢为"问题,"红莘帮办"团队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邀请专家讲解最新政策法规和审批流 程,分享典型案例,增强帮办人员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帮办人员 勇于尝试创新服务方式。如今,窗口工作人员从"坐等办事"变为"主动服务",办事平均时间缩 ...
陕西:乾县创新推出“3341服务模式”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中国发展网· 2025-07-28 16:37
中国发展网讯 在当下竞争激烈的经济发展浪潮中,营商环境已然成为衡量地区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核 心指标,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与"硬实力"。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大胆创新推出"3341服务模 式",以精细化、高效率的政务服务,为营商环境加速赋能,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提升政务服 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3"个一窗受理 开启便捷之门 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综合受理、帮办代办、出件发证三个窗口,分工明确、协同配合。综合受理窗口统 一收件,企业无需在多个部门窗口间来回奔波,有效避免了多头跑的困扰;帮办代办窗口提供全流程协 助,从前期材料准备到业务办理,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切实解决办事难题;出件发证窗口则通过 优化发证流程,集中发放证件,确保业务高效办结。"一窗通办"模式显著减少了企业排队次数和等待时 长,大幅提升了办事效率与办事体验。 "4"种服务方式 满足多元需求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乾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提供了丰富且贴心的服务方式。预约服务方便企业根据自身时 间提前规划业务办理时间,合理安排行程;延时服务确保当日取号业务当日办结,避免企业因时间冲突 导致业务延误;针对特殊企业或项目,主动开展上 ...
长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截至6月全市实有经营主体197.4万户,同比增长8.23%
长沙晚报· 2025-07-28 11:18
"以前是企业追着审批跑,现在是审批陪着企业跑,让人感到贴心舒心又省心。"前不久,钠能时代 总部暨产业化基地开工。从拿地到开工,该项目负责人感受到长沙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在项目还未正 式拿地前,审批服务就已悄然启动,审批专员主动靠前对接,依托"技审分离"政策,提前介入技术审 查,指导规划设计方案优化,确保企业在取得土地权证后,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手续无缝衔接,审批 效率提升30%以上,实现了"拿地即开工",节约时间成本至少2个月。 审批模式从"接力跑"变为"并肩跑",让企业少走弯路、快享红利,这只是长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 缩影。今年,长沙实施环境优化提升攻坚,部署市场准入提能、保障支撑提效、法治护航提档、政务效 能提标、涉企服务提质5大行动30项具体改革举措,积极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 营商环境生态,持续擦亮"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金字招牌。截至6月,全市实有经营主体197.4万 户、同比增长8.23%,其中企业77.37万户、同比增长9.02%。 以推进惠企政策为例,长沙通过线上数据赋能,线下亲情帮扶,构建以平台、热线、专员为载体的"三 位一体"政策直达快享服务体系,推动惠企政策精准匹 ...
南京综保区(龙潭片)“同包同车”模式获全国推广
南京日报· 2025-07-28 10:36
政策创新与推广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通知推广"同包同车"模式,该模式由南京综保区(龙潭片)2022年率先探索,通过优化监管服务破解物流痛点,成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 [1] - 新模式允许电商企业将国内货物与网购保税进口商品同仓分区存储,发货时同包打包、同车配送,显著提升效率 [2] - "同包同车"模式已在江苏、陕西等地推广,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服务创新 [6] 企业降本增效 - 新模式使企业物流和包装成本直接减半,打包、装货和配送效率大幅提升,例如视客跨境电商在"双十一"单日发货量达7000单时效率优势明显 [2] - 企业存储的26万件商品实现高效流转,消费者体验改善,退换货更便捷,形成"企业增效、消费者满意"双赢局面 [2] - 新模式促进资源共享,中小电商企业无需自建仓储即可享受"一包通关"服务,例如视客正与美妆电商洽谈共享菜鸟仓合作 [5] 监管创新与技术应用 - 金陵海关与南京综保区(龙潭片)管理局构建信息化监管体系,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辅助管理系统"与"企业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WMS)"深度对接,实现全流程电子数据管控 [3] - 系统可精准定位每辆运货车、每个包裹内的商品,实现"一车、一包、一物、一码"监管,细节全程可追溯 [3] - 海关逐级汇报并论证政策合规性,最终获得海关总署支持,为创新提供保障 [4] 商业模式与生态激活 - 新模式推动"进口商品+国内商品"组合套餐发展,定制全球化"产品菜单",以商品丰富性驱动销售增长 [5] - 模式打通政策堵点,促进跨境商业新生态形成,未来可能实现跨境保税商品与国内产品"同包同车"出境,打通内外双循环贸易 [6] - 作为菜鸟全品类协同仓,新模式提升了服务能力和品类覆盖,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5]
“上海样本”营商温度:“最后一公里”的实践答案
新华财经· 2025-07-26 23:02
营商环境优化实践 - 上海连续8年推出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从1.0版迭代至8.0版,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报告中创下22项全球最优成绩 [1] - 上海市发改委指导发布首届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涵盖市级、区级、街镇三个组别的"十佳案例"及30个"优秀案例",从400余项申报案例中精选 [1] - "一区一品"、"一街镇一品牌"等微观案例成为改革落地关键,优化基层营商环境是提升企业获得感的"最后一公里" [1] 生态与科创融合 - 宝山庙行镇通过打通1.4公里滨水步道、营造2.73万平方米亲水空间,使园区入驻率提升8% [2] - 华阳路街道聚焦武夷路、愚园路等百年马路更新,释放10万平方米载体打造低成本科创空间 [2] - 青浦区联动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共建跨省域高新区,引进21家企业平台入驻三塘村九浪科创小院,与复旦大学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青浦创新中心 [3] 科创资源集聚 -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在700米长的大学路聚集复旦、上海财大等高校资源,吸引爱回收、商米科技、声网等4500家企业,其中63家营收超5000万元、15家上市企业 [3] - "V聚场"落户大学路,构建"大学-大厂-大V"的"创新大三角" [3] 金融支持创新 - 徐汇区推出知识产权ABS模式,2024年11月发行上海首单全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规模5900万元(储架5亿元),覆盖9家高新技术企业,估值4390万元 [4][5] - 虹口区推出"虹口秒贷"智能推荐算法模型,覆盖17家银行的20款产品,服务4900家企业 [5] 监管优化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应用"检查码",实现无码不检查、检查必亮码,34份轻微不罚清单覆盖28个执法条线,累计减免罚款超11亿元 [6] - 嘉定区马陆镇实施A级企业"无事不扰"、B级"指导为先"、C级"强化监管"的分级监管模式 [6] - 金山区推动执法力量向"不放心企业"倾斜,入企检查频次从2.34次/家降至1次/家 [7] 青年创业支持 - 徐汇区徐家汇街道打造上海首个商圈零工驿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服务1600人次,助力700余人就业创业 [8] - 嘉定区"有'嘉'客栈"项目为外省市青年提供15天免费过渡住宿,覆盖1694个床位,服务1081家重点企业 [8]
从“路易号”到新消费亿元街区,上海如何兼具国际范与烟火气?
第一财经· 2025-07-26 13:02
上海营商环境优化案例 - "路易号"巨轮项目成为现象级商业地标 以静安区核心商圈3个月极速建成的"上海速度"引发关注 并持续保持市场热度 [1] - 项目采用"市区双牵头"工作机制 通过周调度+重大事项即时研判 统筹协调全区资源 最大程度优化流程 [2] - 政府工作专班秉持"不破法规破常规"原则 梳理9大领域《潜在问题预研清单》 实施每周销项解决制度 [2] 政务服务创新 - 静安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企业开办"3小时极速办结" 推行14个业态"一业一证"改革 使开店流程从"多头跑"变为"一次办" [3] - 上海国际服务门户上线意大利语网站和4个新社媒账号 形成"1+7"服务矩阵 累计发布信息2.35万条 总浏览量超1.16亿次 [3] - 浦发银行推出外籍人士一站式租机支付服务 覆盖上网 支付账户 消费资金全环节 填补行业服务空白 [4] 历史街区商业活化 - 徐汇区武康路-安福路街区3年内转型为税收上亿的新消费街区 通过"形态 业态 文态"三态融合吸引新消费品牌 [6][7] - 针对新消费品牌体验性 社群化特征 提供"调性与氛围"匹配的商业空间 实现品牌与街区文化互促共赢 [6] - 建立"负面清单"与"积极监管"相结合机制 破解风貌街区保护性开发与新兴经营模式矛盾 [7] 城市发展理念 - 上海以创新效率与人文温度并重 兼具"国际范"与"烟火气" 成为营商环境优化实践样本 [1][8] - 通过全球视野和"在地智慧" 精准把握消费升级趋势 形成新业态包容态度与运营创新魄力 [1][6] - 营商服务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 确保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一站式"配置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7]
LV“巨轮”驶进上海的背后:用温度、精度、速度提亮营商“灯塔”
证券时报网· 2025-07-26 12:57
营商环境优化案例 - 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发布会评选出60个典型案例 包括市级部门、区级政府、街镇三个组别的"十佳创新实践案例"和30个"优秀创新实践案例" [1] - 静安区"路易号"巨轮项目从筹备到亮相仅历时三个月 体现该区外税总额和比重连续位列中心城区第一的外向型经济优势 [1]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从签约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75天 总投资约34.56亿元的项目通过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流程优化 [2] 审批制度改革 - 临港新片区首创"两评两证"合一制度 将环评、水保、排污许可、排水许可四个审批事项合并办理 特斯拉项目审批从40余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 [3] - 建立"两个中心"前置仓服务体系和"项目服务包"机制 特斯拉项目从投资协议签订至取得施工许可平均用时缩短约20% [3] - 青浦区为华为项目创新审批流程 针对2400亩分期开发用地实行"概念方案预审+分期审批"模式 [4] 重点企业经济贡献 - 华为在青浦区导入的三家公司2024年合计营收342.4亿元 税收18.7亿元 [5] - 2025年前5个月青浦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达370.7亿元 同比增长34% [5] - 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已导入员工约2.5万人 预计2024年新增8000人 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79% [5] 人才服务配套 - 青浦区西岑国际人才港提供433项"一站式"政务服务 开港后办理个人业务2503件 落户1439人 [4] - 华为员工中15%有留学经历 居住在青浦约1.1万人 带动当地社零总额显著上涨 [5] 营商环境建设成效 - 上海连续八年实施八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世界银行测评显示59项指标中有22项达全球最优水平 [6] - 静安区建立"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联动机制 通过《潜在问题预研清单》和每周销项制度提升服务精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