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

搜索文档
严把“三关” 护航高标准农田项目
新华日报· 2025-07-14 12:54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机遇 - 泰兴市抓住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政策机遇,亩均投资标准提高至2350元,取消产粮大县配套资金要求 [1] - 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15.01万亩,总投资3.84亿元,其中国债资金2.38亿元,中央财政资金0.82亿元,项目规模和资金总额位列泰州市第一 [1] - 项目建设完成后,永久基本农田中高标准农田建成率占比达93.7% [1] 规划设计管理 - 编制《泰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和《泰兴市关于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2023—2035年)》 [1] - 建立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台账数据,动态调整建设"一张图",加强部门协同,确保规划与其他规划衔接 [1] - 推行"两下两上"工作法,联合设计单位、镇村干部和群众踏勘现场,充分对接设计成果 [1] 工程质量监管 - 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隐蔽工程质量管理实行举牌验收工作的通知》等制度,压实参建方责任 [2] - 创新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参与监督,立案查处高标准农田案件11起,形成震慑作用 [2] - 运用"e管田"软件对项目人员履职进行数字化监管,提高管理效率 [2] 建后管护机制 - 出台《泰兴市农田建设工程管护实施细则》,将工程设施资产划转至村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账户,明确村集体为管护主体 [3] - 建立专职管护队伍,明确管护范围、内容和责任,专职人员定期巡查,村集体组织维修处置 [3] - 落实种植业主管护责任,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形成专职巡查、业主看护、群众监管的管护体系 [3]
罕见旱情下全省夏粮产量仍保持总体稳定科技加持 江苏农业抗灾有道
新华日报· 2025-07-12 07:22
夏粮生产数据 - 江苏全省夏粮播种面积3746.4万亩,较上年增加8.2万亩,持平略增 [1] - 总产量1421.3万吨、单位面积产量379.4公斤/亩,分别较历史最高的上年下降0.6%和0.9% [1] - 秋粮播种面积4480多万亩、同比增近7万亩,水稻适期播栽比例超过97% [8] 灾害应对措施 - 全省出现大范围历史罕见旱情,多地夏粮生长受影响 [1] - 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强化因地因苗分类指导,实施喷浇灌等科学抗旱补水作业 [2] - 省水利厅累计引江水204亿立方米,三大调水系统累计翻水120亿立方米 [3] - 灌区通过实时监测作物需水情况,亩均灌溉用水量下降10%,保障16万亩农田需求 [4] 农业技术应用 - 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精准配水,根据作物需水曲线智能制定调水计划 [4] - "无人化农场"实现稻麦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无人化自主作业,提高农机作业效率50%以上,节约水、肥、药10%—15% [4] - 全省小麦机收投入12万台收割机,日最多作业收割机4.2万台 [5] - 免费办理农机跨区作业证3.4万张、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153张,减免高速通行费600余万元 [5]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去年投入89亿元建成298万亩高标准农田,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1万亩,占比达82% [7] - 省财政安排5.85亿元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三年行动,按每亩每年750元标准推广秸秆深翻还田等措施 [7] - 安排3.9亿元支持开展盐碱耕地改良,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 [7] 秋粮生产管理 - 组织开展"抓田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百日攻坚行动",接续推进秋粮生产管理 [8] - 秋粮占全省全年粮食产量的六成以上,是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关键 [8]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今年我国夏粮总产量达2994.8亿斤 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央广网· 2025-07-11 16:23
粮食生产与政策支持 - 2025年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播种面积3.99亿亩保持基本稳定,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 [1][2][3] - 25个夏粮生产省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安徽、河北、山西、四川分别增加17.5万、15.1万、11.2万和10.8万亩 [2] - 国家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 [2] 地方粮食收储与农户收益 - 安徽利辛县省级粮库占地262亩,累计收购小麦近3万吨惠及千余农户,政策收购价高于市场价 [1] - 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有效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 [1] - 各地建立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体系作为助农增收新引擎 [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河南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占全省农田78%,郏县恒压喷灌工程使小麦千粒重增加5%-8%,灌溉水利用率提升30% [2][3] -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河南通过维修机井、整治沟渠等措施抗旱保粮 [2][3] - 全国第一座恒压喷灌工程服役40年后采用智能化管理平台,精准调度水源保障4万亩农田灌溉 [2] 种植结构调整 - 夏收春小麦、薯类、豆类等低产作物面积调减,高产作物冬小麦面积略增 [3] - 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有利于稳定夏粮单产 [3]
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7-11 05:18
夏粮产量 - 2025年全国夏粮产量2994.8亿斤,比上年减少3.1亿斤,下降0.1%,总体保持稳定 [1] - 在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较重旱情的情况下,夏粮产量保持稳定为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 [1] 播种面积与地区表现 - 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25个有夏粮生产的省(区、市)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 [2] - 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河南、陕西受旱情影响分别减产7.1亿斤和2.9亿斤,新疆因种植结构调整减产4.0亿斤 [2] - 西部部分地区调减夏杂粮、春小麦等夏收作物,改种玉米等秋粮作物,夏粮播种面积减少 [2] 播种面积稳定的原因 - 各地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撂荒地复耕复垦力度 [2] - 国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启动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2] - 上年秋冬播期间冬小麦主产区光温水匹配良好,土壤墒情适宜,气象条件总体有利 [3] 单产与生产技术 - 2025年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基本持平 [4] - 受旱地区积极引水调水,抗旱浇麦,大部分农田实现有效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4] - 各地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落实小麦宽幅精播、播前播后镇压、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等关键措施 [4] - 中化农业MAP河南温县中心采用"农机+农技"策略,先进农机效率提高1倍,提前完成播种计划 [4] - 甘肃白银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全程托管"服务模式,覆盖小麦精准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关键环节 [4] 政策与科技创新 - 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超过95% [5] - 稳步实施智能农机、丘陵农机、农业机器人等农机研发专项,3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15kg/s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等高端智能农机开始产业化应用 [5] 粮食安全与产能建设 - 粮食生产实现"21连丰",去年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7] - "十四五"规划支持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6亿亩,目前累计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7] - 全国粮食类农民合作社55.1万家、家庭农场174.9万个,109.4万个经营性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年服务面积超过21.4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16.1亿亩次 [7] - 农业农村部将强化对农垦企业发展指导,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带动小农户增收行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行动 [8]
今年我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
新华社· 2025-07-10 11:56
夏粮产量数据 - 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973.8万吨(2994.8亿斤),其中小麦产量13816.0万吨(2763.2亿斤)[1] - 全国夏粮总产量比上年减少3.1亿斤,下降0.1%[1] - 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9亿亩,比上年减少52.0万亩,下降0.1%[1] - 全国夏粮单产375.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1公斤/亩[1] 地区产量变化 - 主产区中山东、河北、四川分别增产4.1亿斤、3.6亿斤和2.2亿斤[1] - 河南、陕西受旱情影响分别减产7.1亿斤和2.9亿斤[1] - 新疆受种植结构调整影响减产4.0亿斤[1] 影响因素分析 - 河南、陕西等主产区发生较重旱情,但通过引水调水和抗旱浇麦措施减轻了影响[2] -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 其他灾害偏轻发生和深入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是单产持平的主要原因[2] 行业意义 - 夏粮稳产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基础[2] - 为应对国际形势和经济回升提供支撑[2]
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
快讯· 2025-07-09 11:00
粮食安全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中国已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黑龙江和河南两大产粮大省土地面积总和 [1] - 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使粮食供应牢牢掌握在国内 [1] 能源基础设施发展 - 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1] - 电力系统具备应对用能高峰能力,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能充分保障生产和生活需求 [1] 制造业体系与产业链韧性 -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 [1] -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增强了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 [1] 综合国力提升 - 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发展,国家主权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青山见证土默川大地奋进脉搏
新华社· 2025-07-08 19:56
农业现代化发展 - 土默特右旗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整村土地流转项目实现土地增产农民增收 流转费用翻倍 农民年收入增加约2万元 [2] - 土默特右旗175 6万亩耕地中约三分之二已建成高标准农田 农作物增产15%以上 [2] - 土默特右旗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17亿斤 实现十三连丰 成为自治区首批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旗县 [2] 农业产业集群 - 土默特左旗形成现代农业示范产业集群 集四季采摘 田园文旅 农事体验 研学教育于一体 [2] - 当地推动农业 文化 旅游有机融合 展现现代都市田园综合体发展活力 [2] 历史背景与现状对比 - 80多年前大青山地区为八路军抗日游击根据地 游击队员开展500余次战斗 击毙日伪军2000余人 [1] - 现今该区域从分散零碎盐碱地转变为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呈现穰穰满家景象 [2][3]
又是一年好“丰”景 银行业护航“三夏”保障全年稳产增收
金融时报· 2025-07-08 11:18
农业金融服务支持"三夏"生产 - 农业银行江苏南通如东支行通过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为农场主蔡立新提供100万元信贷支持,较原50万元额度提升100%,资金3天到账助力小麦亩产达500公斤并扩大收购规模[1][2] - 农业银行江苏分行建立信用审查优先办结机制,运用"惠农e贷""粮农e贷"等产品,通过"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模式批量满足夏粮收购资金需求[3] - 邮储银行辽宁北镇市支行为农户提供超10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购置高速插秧机和无人机植保设备,提升种植效率[4] 农机设备金融创新 - 光大银行推出"万台农机更新计划",构建"金融+农机"生态,在安徽推出"皖美农机更新贷",为经销商提供灵活贷款并协助落实政府补贴政策[4] - 邮储银行通过田间调研精准对接农户需求,信贷资金直接用于种子采购和智能农机购置,推动农业机械化升级[4] 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赋能 - 农发行四川眉山市分行投放2.4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永丰村高标准农田改造,实现"田成方、渠成网"布局,新建农田亩均增产100公斤,改造农田增产80公斤[6] - 农业银行在河南兰考县创新"高标准农田贷",对21万亩项目授信5亿元,配套5G智慧农业系统实现种植数据化管理[6][7] 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 兰考县5G+智慧农业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精准农田管理,降低农户劳动强度,形成"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的新型耕作模式[7]
建管并重打造高标准农田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7
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指明方向[1]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举措,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1] - 甘肃、湖南、山东等省份已开展实践,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应用方面取得成效[1] 跨部门协同机制 - 建设涉及自然资源、农业农村、财政、水利、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同[2] -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划定良田范围,农业农村部门组织施工,水利部门保障灌溉,财政部门确保资金[2] - 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共享信息,严把质量关[2]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建设不仅包括修路、通渠等基础设施,更注重田间设施短板补齐[3] - 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提升地力,配套农业社会化服务[3] - 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实现精准施肥、变量施药等数字化管理[3] 长效管护机制 - 建立权责清晰的"县统筹、乡监督、村落实"三级责任体系[4] - 需充实监管力量,严把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关[4] - 探索财政投入与土地收益反哺相结合的资金保障模式[4]
国网浦城县供电公司:电亮“耕”基 点亮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能源网· 2025-07-01 17:45
高标准农田电力配套工程 - 国网浦城县供电公司正在开展10千伏樟山线、临山线电网升级改造工作,旨在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智能化、数字化电力服务 [1] - 工程结合区域电网规划和农田布局,推广远程监控设备等电力服务,确保高标准农田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1] - 施工现场投入30多名专业人员,开展电杆架设、配变迁移、电缆下地等工作,并配备带电车、低压发电车保障用户用电"零影响" [4] 政企协同推进机制 - 公司将高标准农田配套电力设施建设纳入年度重点任务,与县农业局、各乡镇政府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5] - 电网规划与农田建设方案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实施的三同步原则 [5] - 公司采取"六个主动"服务措施:主动检验送电、监测供电、提高抢修能力、指导用户安全运行、宣传用电政策、排查用电情况 [5] 乡村振兴电力服务 - 高标准农田建设被定位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 [5] - 公司将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电力支撑 [5] - 电力改造工程旨在以更坚强的电网架构和更优质的服务响应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