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积极财政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提振消费,财政金融这样发力
人民日报· 2025-03-31 06:00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相继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惠民生政策,带动消费市场亮点频现,消费者信心指 数持续回升。 提振消费,是今年宏观政策的发力重点。近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出台,为完善财政、金融等 促消费支持政策明确方向。相关部门扎实落实行动方案要求,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加强消费激励、提 振消费信心。 财政部表示,将强化各类政策资源的协同,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的措施,支持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 环境。具体来看,一是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已提前下达2025年 首批资金810亿元,将尽快下达其余资金;二是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支持部分人口基数大、带 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好的重点城市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试点;三是支持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便利 化建设,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四是支持强化财政政策与金融联动,拟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引导带动 信贷资源支持消费市场稳健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强化金融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 的资金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四方面政策举措:一是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准备金、 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 ...
财政部发声!今年财政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券商中国· 2025-03-24 16:56
今日,财政部发布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提到,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持续用 力、更加给力,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二是安排更 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 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四是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五是进 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 报告原文如下: 2024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来源:财政部调研小组 综述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严峻复杂形势,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 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 高质量发展,全年主要发展目标顺利完成,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 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有效落实存量政策 ...
财政部重磅!2025年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
证券时报· 2025-03-24 16:47
财政政策核心方向 - 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聚焦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增加民生保障和基建投资[2] - 计划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2] - 统筹政府债券发行以支持关键领域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2] 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 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下降3.4%,非税收入增长25.4%[8] -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46万亿元,增长3.6%,科技支出增长5.7%,农林水支出增长12.4%[10] - 中央财政赤字规模4.06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4] 重点领域政策支持 消费与投资 - 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带动四季度社零增长3.8%[20] - 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分别超680万辆、6200万台,相关销售额1.3万亿元[20] - 专项债券支持4万余个项目,其中3500亿元用作交通基建项目资本金[1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大幅增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资金31.17亿元覆盖1039家企业[23] - 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9.2%,工业技改基金带动社会资本超2万亿元[24] - 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汽车总销量比重首破40%[22] 民生保障 - 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670元/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达94元/人[46] - 发放国家助学贷款955亿元,惠及3400万人次,贷款额度提高至本科生2万元/年[16] - 中央财政安排1.1万亿元保障养老金发放,全国统筹调剂资金规模2533亿元[4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 新增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预计节约利息支出6000亿元[15] - 专项债券管理机制优化,资本金比例上限由25%提至30%,新增5个投向领域[51] - 2024年隐性债务规模从14.3万亿元降至2.3万亿元[15] 区域与绿色发展 - "三北"工程补助120亿元,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90%[25][26] - 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40亿元,PM2.5浓度同比下降2.7%[25] - 非常规天然气占国内供应量近40%,中央财政安排清洁能源专项资金[33] 外贸与外资支持 - 对43个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降低1010项商品进口暂定税率[34] - 中欧班列枢纽纳入启运港退税政策,新增郑州、重庆等铁路离境港[34] - 上海自贸区试点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政策[35] 注:数据均引用自原文标注段落,未包含风险提示等非核心内容
房地产及建材行业双周报(2024/02/28-2025/03/13):政府工作报告维持“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行业基本面持续回暖-2025-03-14
东莞证券· 2025-03-14 20:00
行业投资评级 - 房地产行业评级为标配(维持)[1] - 建材行业评级为标配(维持)[1] 核心观点 - 房地产政策持续加码优化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新增"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和"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等表述[5] - 房地产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2025年首月70城新房售价上涨城市增至24个 为2023年7月以来最高 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微涨 二手房市场跌幅收窄[5] - 一线城市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深圳 北京 上海春节后交易快速复苏[5] - 2025年1-2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4479.9亿元 同比下降5.9% 但降幅较1月收窄10.6个百分点 2月单月同比增长17.3%[22] - 土地市场热度回升 1-2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同比增长26.7% 其中华润置地以232亿元位居第一[22] - 建材行业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 2025年赤字率拟按4%安排 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赤字规模5.66万亿元 增加1.6万亿元[6]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安排4.4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重点用于投资建设 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6] - 水泥需求持续修复 全国水泥市场均价364元/吨 较上周上涨4元/吨 涨幅1.11%[30] - 消费建材企业2024年业绩承压 但2025年有望改善 受益于二手房成交回暖和老旧小区改造[8] 房地产板块行情回顾及估值 - 申万房地产板块近两周下跌2.39% 跑输沪深300指数2.94个百分点 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一[12] - 近一月下跌1.29%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3.44%[12] - 二级板块方面 房地产开发下跌2.38% 房地产服务下跌2.65%[12] - 个股表现分化 *ST和展近两周上涨17.50% 光大嘉宝下跌18.73%[17][20] 房地产行业及公司新闻 - 北京2月二手房网签量11876套 环比下降4.8% 同比增长87.6%[22] - 广州2月二手住宅网签6278套 同比增长29.04%[22] - 杭州2月二手房网签5977套 同比上涨135%[22] - 成都土拍市场热度回升 高新区地块楼面价达31700元/㎡ 溢价率70.43%[25] 房地产周观点 -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预计后续房企融资放宽 企业资金面改善[24] - 楼市将从止跌回稳向回暖回升过渡 房企业绩逐步走出低谷[24] - 建议关注经营稳健的头部央国企及聚焦一二线城市的区域龙头企业[24] 建材板块行情回顾及估值 - 申万建筑材料板块近两周上涨2.9% 跑赢沪深300指数2.35个百分点 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12位[25] - 近一月上涨2.96%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17%[25] - 二级板块方面 玻璃玻纤上涨1.12% 水泥上涨3.47% 装修建材上涨3.45%[25] - 个股表现 法狮龙近两周上涨24.22% *ST嘉寓下跌12.00%[28][29] 建材行业重要数据 - 水泥市场延续涨势 北方地区价格上行 安徽 浙江 河南等地涨价情绪强烈[30] - 平板玻璃市场弱势运行 厂家降价出货[34] - 光伏玻璃价格持稳运行 2.0mm厚度均价14元/平方米[36] 建材行业及公司新闻 - 住建部要求提升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 支持老旧小区加装电梯[40] - 央行等五部门要求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40] - "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已开工建设或建成达98%[40] - 亚洲水泥2024年收益58.85亿元 同比下降21%[40] 建材周观点 - 专项债发行落地将改善工地资金状况 基建项目投资提速[42] - 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力度不减 行业竞争格局优化[42] - 消费建材需求有保障 行业销售及利润率情况将改善[43] - 建议关注海螺水泥 塔牌集团等水泥龙头企业[42] - 建议关注北新建材 兔宝宝等消费建材企业[45] 建议关注标的 - 保利发展(600048):房地产行业央企龙头 销售优于行业整体水平[46] - 华发股份(600325):聚焦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等核心城市群[46] - 招商蛇口(001979):中国领先的城市和园区综合开发运营服务商[46] - 滨江集团(002244):杭州房地产龙头企业 土地储备区位良好[46] - 海螺水泥(600585):水泥龙头企业 区域布局具备竞争优势[46] - 塔牌集团(002233):粤东市场占有率提升 现金流良好[46] - 北新建材(000786):石膏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46] - 兔宝宝(002043):国内板材龙头 品牌度和渠道优势明显[46]
充分发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牵引作用|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12 18:56
文章核心观点 《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具体部署,既考虑年度预期目标,又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财政政策总量上支出强度加大、结构上优化、实施上注重系统集成,以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3] 分组1:财政政策总量情况 - 支出强度更加给力,4%赤字率为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最高水平,今年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券规模比去年增加2.9万亿元,逆周期调节力度明显加大 [3][4] - 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000亿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去年增加3000亿元,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合计新增政府债券总规模达11.86万亿元 [4] 分组2:财政政策结构情况 - 坚持有保有压,严控一般性支出,突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今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科学技术支出超1.2万亿元,增长8.3%,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也保持较高增幅 [6] - 一揽子化债方案取得积极成效,去年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政策实施后,地方共发行置换债券2.96万亿元,利率平均下降超2.5个百分点,今年2万亿置换债券额度尽早发行使用,叠加4.4万亿元新增债务限额,地方政府有更多财力空间 [7] 分组3:财政政策实施情况 - 更加注重把握时度效,出台实施政策能早则早、宁早勿晚,注重抓好存量政策落实、推动政策效应持续有效释放,增量政策靠前实施,提高政策实效、增加可预期性和透明度 [5] - 更加注重系统性集成,加强财政、货币等政策协同以及与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加强上下联动、横向协作,确保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8]
政策高频 |中央财政预留充足空间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3-11 23:23
政策导向与战略部署 - 经济大省需承担更大责任,强调科技创新与人才培育,新增破除地方保护、区域协同及民生问题解决要求[1] -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科技与人才互动,新增教育评价体系、学校管理自主权、"双减"深化及数字化战略部署[1] - 国内大循环为核心,提出文旅康养融合消费升级、"绿电+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西南开放枢纽建设及巩固脱贫成果[2][3] - 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传统产业科技赋能、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为重点方向[3] - 宏观政策组合为积极财政与适度宽松货币,聚焦居民增收、供给优化、市场壁垒破除以激发消费潜力[3] 财政与货币政策 - 2025年财政赤字率按4%安排,规模达5.66万亿元,同比增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万亿元,同比增4.4%[6] -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中央转移支付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8.4%)[6] - 货币政策将择机降准降息,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扩至8000亿-1万亿,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6][9] 行业金融支持措施 -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研究配套融资制度支持新模式,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扩大至更多民企[7][9] - 消费金融优化:提高贷款额度、延长期限,聚焦长期大额需求;科技金融试点包括股权投资、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并购贷款比例提至80%及期限延至10年[8][9] -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试点破解质押难题,覆盖登记、评估、处置环节[9] 平台经济监管与营商环境优化 - 平台经济监管聚焦收费透明化(出台合规指南)、直播电商规范(专项抽检及监管办法)、促销规则公平及算法透明度提升[10][11] - 涉企执法整治重点查处乱收费、乱罚款,推行"守信免检"及非现场监管,严格查封程序审批与监督机制[11] 新质生产力与民生投入 - 新质生产力培育通过1万亿元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硬科技)、高素质人才培养及开放创新生态构建[6] - 民生领域支出倾斜,卫生健康、住房保障保持高增幅,中央财政预留政策空间应对不确定性[6]
中国“择机降准降息”,但也有副作用
日经中文网· 2025-03-07 11:05
记者会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3月6日、北京)(目良友树摄影) 在金融市场,越来越多观点认为"(宽松性)货币政策的方向明确"。考虑到今后的货币宽松,抢先 购买债券的动向正在变得活跃。但人民币贬值将给降息带来难题,银行的贷款利率也有可能下 降,从而挤压利差…… 从中国经济来看,房地产不景气已持续3年半,消费等内需不足正在长期化。中国在2024年12月举行的 经济领域重要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强货币宽松的方针。 在金融市场,越来越多观点认为"(宽松性)货币政策的方向明确"(中国证券公司分析师)。考虑到今后的 货币宽松,抢先购买债券的动向正在变得活跃。 中国国债在广泛年限的收益率下降(债券价格上涨)。30年期和20年期的收益率已经低于日本国债。 作为长期利率指标的10年期国债也接近出现中日收益率的逆转。3月6日,10年期日本国债的收益率突破 了1.5%的心理关口,而中国国债徘徊在1.7%左右。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来说,人民币贬值将给降息带来难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接近1美元兑约7.2元人民 币,这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潘功胜3月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择机降准降息"。将通 ...
李迅雷再谈黄金:调整可配置,但千万不要追涨
聪明投资者· 2025-03-06 11:10
文章核心观点 - 李迅雷认为未来黄金价格会继续上涨,但2025年涨幅不如2024年,普通人投资黄金不要追涨,调整到一定位置可买入;2025年消费有望起来,股市提振关键在于经济增长内循环畅通,要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需让A股基本面变好;民间投资低迷与人口红利消减、产能过剩有关,应转向发展服务业;建立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需政策和改革双管齐下;A股市场投资可关注新兴产业和分化带来的机会;发掘银发经济需让老年人敢消费,开放相关行业并细分市场 [1][5][19][24][33][45][48] 黄金投资 - 李迅雷2月预判黄金有向上趋势,全球经济减速下2025年涨幅不如2024年,普通人别追涨,调整到位可买入 [1] - 2016年初开始推荐黄金,因世界局势动荡、货币贬值,黄金长期看涨,建议投资时20%配置黄金 [2] - COMEX黄金2月24日刷新历史高点2974.0美元/盎司,回调3%后重拾升势,现徘徊在2930美元附近 [1] - 2024年黄金市场强劲因货币泛滥和区域性冲突,黄金有避险和保值需求,未来货币超发会使金价继续上涨 [48][49][53] - 2024年诸多央行增持黄金储备,2025年预计延续 [51] 消费与经济 - 李迅雷认为2025年消费能起来,但2026及以后需治本促消费,如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4][7] - 消费起来能带动消费股表现和股市,经济内循环畅通需改善经济结构,发展高端制造,让一般制造业优胜劣汰 [6][8] 股市相关 - 稳住股市要先稳住经济,让经济内循环畅通,消费起来股市会有表现 [5][6] - 中国股市估值便宜,股息率3%远超美国标普500和纳斯达克,但因企业成长预期不足不涨,PEG小于1才有投资价值 [9][10][12] - 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关键是让A股基本面变好,增长具可持续性,消费起来能拉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15][16] - A股市场存在公司治理缺陷,需政策更有力度,积极财政政策应充分利用,推进财税改革 [24][31] - 2025年A股市场有希望,投资可关注新兴产业和分化带来的机会,注意强者恒强趋势,抓住收购兼并政策机遇 [32][41][42] 民间投资 - 民间投资低迷因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消减致用工成本上升,以及过去“投资竞赛”导致产能过剩 [22][23] - 政策对制造业支持力度大,服务业还有发展空间,应转向发展服务业 [23] 银发经济 - 发掘银发经济要让老年人敢消费,开放部分行业、降低门槛,细分市场满足不同收入群体需求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