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赛事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激活消费“强引擎” 国家体育总局将研制推动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北京商报· 2025-08-19 19:37
体育产业总体发展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2023年达3.67万亿元 [2][3]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6% 2023年达1.49万亿元占GDP比重1.15% [3][4]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4] 产业结构与政策支撑 - 体育服务业占比提升 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增加值占比从2020年68.7%增至2023年72.7% [2][4] - 体育制造业提质增效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较2022年底翻番 [4] - 新体育法增加产业专章 出台冰雪经济 户外运动 金融支持等系列政策文件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5] - 杭州亚运会期间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达40%以上 [5]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5] 产业融合与消费促进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 [4] - 文体商旅融合成为"黄金组合" 国际田联街头挑战赛为天津商圈带来5.8万人次日客流量 [6][7] - 体育用品博览会影响力扩大 2024年上半年体育用品进出口总额超155亿美元 [4] 未来发展重点 - 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2][7] - 推动"赛事+"深度融合 促进赛事进景区 进街区 进商圈 [3][7] - 扩大赛事供给与品牌影响力 激活消费拉动经济 [2][7]
“苏超”“村超”火爆出圈背后:体育服务消费市场正在崛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9:29
体育产业总体发展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1]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2023年占GDP比重达1.15% [1]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1]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2] - 杭州亚运会期间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达40%以上 [3] - 中国网球公开赛2023年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 CBA 24-25赛季季后赛场均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 [3]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3] - 南京五星酒店2025年暑期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20% 苏超比赛期间河西地区酒店入住间夜增长近30% [3] 群众体育赛事创新 - "村超""苏超""浙BA"等群众赛事火爆出圈 [1][2][3] - 国家体育总局积极支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 [2] - 2023-2024年路跑赛事数量由699场增至749场 参与人次从605.19万增至704.86万 [8] 体育消费升级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 [1] - 体育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6] - 消费方式从鞋服购买扩展至网球课、滑雪、观赛、马拉松等多元化服务消费 [7] 制造业转型升级 - 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较2022年底翻一番多 [6] - 碳纤维价格从每公斤3000元降至不足200元 [7] - 国产自行车零配件国产率达80% 入门级公路车价格降至3999元 [7] 基础设施投入 - "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56.5亿元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开放 [4] - 2025年补助近1500个县级行政区域的3370个场馆 [4] - 江苏地级市均配备超大型体育中心场馆 [4] 政策导向 - 体育总局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提升赛事品牌影响力与产业协调联动 [3] - 推动赛事成为激活消费、拉动经济和提升形象的"强引擎" [3] -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 [8]
利好!赛事经济将迎新政策!
证券日报· 2025-08-19 11:49
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3] - 冰雪经济和户外运动政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3] - 户外运动发展成果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3] - 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新活力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上半年监测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3] - 场均赛事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 [3] - 杭州亚运会期间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达40%以上 [4]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4] 赛事体系与市场表现 - CBA 24-25赛季季后赛场均视频播放量超1500万 [4] - 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收入超8000万元 [4] - "村超""浙BA"等群众赛事活动火爆出圈 [4] - 国际田联街头挑战赛为天津津湾广场商圈带来5.8万人次日客流量 [5] 产业融合与创新模式 - "赛事+"模式推动与文化、商务、旅游等领域融合 [5] -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消费新风尚 [5] - 体育文创产品(吉祥物、徽章、球衣等)扩大体育文化价值 [5] - 潮流赛事(街舞、小轮车、滑板)赋能展会经济 [5] 政策与未来规划 - 体育总局将研制推动赛事经济的政策文件 [5] - 计划提升赛事品牌影响力并强化产业协调联动 [5] - 目标推动赛事成为激活消费、拉动经济的"强引擎" [5]
项目“加速跑”叠加消费“热力值” 成都火力全开冲刺三季度丨成都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18 22:40
项目建设 - 成都青白江国际名品奥特莱斯项目投资约30亿元 引入300余家国际品牌折扣店 一期6.9万平方米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开业[4] - 盛屯集团西区总部基地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 计划2026年初全面完工[5] - 成渝数字科创产业园投资3.5亿元 计划2025年10月竣工 已与8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7] 消费促进 - 成都世运会市场开发收入创历史新高 招募26家赞助企业及33家捐赠企业 特许经营招募48家企业 推出500余款特许商品 开设218个线下零售店[10] - 成都1月至7月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492.6亿元 同比增长9.6%[10] - 成都市通过4家平台发放1000万元旅游住宿消费券 分两轮每轮500万元[10] 进口贸易 - 成都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274.7亿元 同比增长9.4% 其中冰鲜三文鱼进口5.6亿元增长31.9% 螯龙虾进口4.9亿元增长321%[14] - 成都开展进口嘉年华系列活动 推动100个以上进口消费特色场景建设[15] - 成都计划8月及11月分别组织进口供需对接活动 推广进口商品海外直采模式[15]
从“吊州”到“阿常”的逆袭狂欢
国际金融报· 2025-08-18 14:41
赛事经济效应 - 常州队在苏超联赛中以1:0绝杀镇江队,取得首胜并引发城市狂欢[1][3] - 比赛现场观众达40292人,创苏超上座率新高,常州终于进球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达1972万[7] - 赛事带动文旅消费创新高,6-7月常州旅游消费金额和接待人次同比增速居全省第一[11][15] 文旅产业联动 - 常州推出"一张票到一间房"文旅闭环,对特定姓氏游客免门票,并设计9.9元门票+餐饮套餐[7][8] - 中华恐龙园暑期客流量同比增80%,省外游客占比达52%,周边民宿价格翻倍仍供不应求[16][17] - 赛事期间12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533万人次同比增13.4%,旅游饭店营收1.4亿元同比增9.2%[15] 城市品牌与产业推广 - 常州借赛事推广本土制造业,理想汽车8月产量突破4万辆创历史新高[11][16] - 推出"足球+恐龙""足球+古运河"主题线路,足球相关产业对GDP贡献率达1.2%[16][17] - 通过"全球CEO看'苏超'"活动吸引20国250余名外企高管,促成产业合作意向[17] 经济数据表现 - 上半年常州GDP达5079.13亿元同比增5.8%,第三产业增加值2576.62亿元增7.0%[15] - 限额以上文体用品零售额增25.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4.3%[16] - "文旅常州"抖音号粉丝增长33.6万,登顶江苏地市文旅号榜首[12]
从篮球场到购物车——“浙BA”赛事经济观察
新华社· 2025-08-17 21:59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覆盖11个地市和90个区县市,预选赛阶段举办250场比赛,累计观赛人数达77.88万人次[1][3] - 22支球队从预选赛脱颖而出,进入城市争霸赛阶段,赛事分为“百县大战”预选赛和城市争霸赛两个阶段[1][6] 经济带动效应 - 赛事带动文商旅体综合消费6.03亿元,门票收入达576.36万元[3] - 联动发放文旅、体育、商超消费券9665.61万元,带动文商旅消费4.23亿元[5] - 预选赛期间全省举办390场文旅市集,总摊位11247个,售卖金额1.74亿元[5] 文旅融合创新 - 球票升级为旅游通行证,温州球迷凭票可7天内免费游览28个核心景区并享受12个项目专属优惠[2] - 丽水市莲都区推出“一票通”大礼包,联动市集消费券及餐饮民宿折扣[2] - 杭州文旅推出“十三邀浙BA荣耀礼遇”,提供40项旅游吃喝体验优惠[5] 县域经济赋能 - 赛制设计契合浙江县域经济特点,11支县级冠军队代表地市与市级联队对抗[6] - 地方产业如诸暨袜都、柯桥布都、义乌小商品之都通过赛事获得全国关注度提升[6] - 苍南县开发梭子蟹篮球文创产品,3天内上市即售罄,成为网红单品[6] 文化展示与场景拓展 - 创意中场秀展示地方文化,包括永昆剧团水袖表演、泰顺提线木偶喷火绝技等[5] - 台州市开辟11个户外第二观赛空间,推出“啤酒+音乐+冲浪+夜游”球迷狂欢季活动[5] - 温州市体育中心外设立“篮街福”市集,29个后备箱摊位结合非遗技艺展示[4]
苏州市领导在昆山调研服务业发展情况
苏州日报· 2025-08-17 07:54
服务业发展策略 - 聚焦苏州"1840"服务业体系建设 把握市场需求 加强产业谋划 坚持创新驱动 强化要素保障 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1] - 抢抓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机遇 找准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结合点 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支撑 [2] - 完善服务业招商服务体系 推动服务环节和制造环节深度融合 引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 [2] 创新与市场需求 - 深耕"产业创新+文化创意" 推动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2] - 大力发展情绪经济 健康经济 银发经济 宠物经济 赛事经济 扩大养老 育幼 家政等服务消费规模 [2] - 坚持用户需求导向 拓展消费场景 打造爆款IP 潮玩新品 [1] 企业案例 - 巨星传奇集团专注于IP创造营运和新零售 发展明星IP衍生和商品开发 [1] - 苏银凯基是省内首家两岸合资消费金融公司 获支持开展金融创新 优化金融供给 [1] - 台资台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苏州将优化服务保障 支持台商台青投资扎根 [1] 要素保障 - 强化要素保障 解决企业用地 用人 融资等需求 营造良好生态 [2]
2025“向山礼300”自行车无差别挑战活动举行 近500名骑友参与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6 20:51
活动概况 - 2025"向山礼300"自行车无差别挑战活动由石景山区体育局和体育总会主办,近500人组成的骑行队伍参与 [1] - 骑行路线从首钢园出发至崇礼,途经京银路、松闫路、海陀山、赤城、霞城大道、野鸡山隧道,全程近300公里 [1][3] - 活动得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的大力支持 [3] 品牌活动发展 - 自2018年以来,石景山区打造了"连线冬奥会再创新骑迹""向山礼"等区域骑行品牌活动 [3] - 此次活动是"向山礼300"第四次由首钢出发骑行至崇礼 [3] - 活动因路线长度和强度安排合理,受到北京、天津、河北和内蒙古等多地骑行爱好者积极响应 [3] 公益活动 - 活动尾声向崇礼区高家营镇高家营完全小学的孩子们赠送了精心准备的体育用品 [3] 赛事体系建设 - 石景山区融合奥运遗产、山水生态等特色优势,不断丰富赛事供给 [3] - 构建"五个一批"赛事体系包括:引进国际顶尖品牌赛事、举办全国高水平专业赛事、培育自主品牌赛事、发展潮流运动赛事、升级群众体育赛事 [3] 政策规划 - 石景山区已制定《石景山区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及《石景山区促进赛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 [5] - 将持续打造"京西有惊喜"区域品牌IP,吸引更多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 [5]
“镇江超级夜”全域看“苏超”活动启动 “1+6+8”激活全城互动体验式消费
镇江日报· 2025-08-16 07:50
活动框架 - 活动以1个主会场 6个分会场 8大板块联动的整体框架开展 [1] - 主会场为京畿解压集 设立50余家市内外商户包含美食烘焙 轻食酒咖 海鲜烧烤等业态 [1] - 6家核心商业综合体作为分会场包括苏宁广场 八佰伴 万达广场 吾悦广场 凤凰广场 悦然广场 [2] 活动内容 - 创新融合促消费模式包含音乐/赛事/演艺+市集+美食+体验等多种形式 [2] - 配套中国银联江苏分公司满减补贴 镇江博物馆露天观赛及互动表演活动 [1] - 全市8个板块协同打造特色夜间消费场景 鼓励商家延长营业时间并推出加时优惠 [2] 消费促进措施 - 市商务局联动美团 滴滴 饿了么 抖音等平台发放超千万元消费补贴 [2] - 开展豪送万碗锅盖面 镇江美食一吃难忘等促消费活动 [2] - 组织足球大集 能量补给站 球迷观赛趴 集中应援团等主题活动 [2] 活动成效 - 夜间消费占比超40% 异地用户占比超20% 餐饮消费同比增长13% [3] - 近百块大屏组成的第二观赛点累计吸引超百万人次观赛 [3] - 相关重点商业综合体销售量平均同比增长超10% [3]
两大“南京球迷集聚区”邀你看“苏超”
南京日报· 2025-08-15 08:16
赛事经济与城市文化融合 - 南京市政府联合体育局、商务局、文旅局、足协及南京体育产业集团共同打造"南京球迷集聚区" 旨在将球迷文化转化为沉浸式空间体验并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1] - 首批官方认证的两个集聚区位于建邺区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和鼓楼水岸·南艺后街 将于8月17日开放 通过"苏超"赛事资源与城市文化基因深度融合实现足球文化长效沉淀和运营 [1][2] 观赛设施与容量配置 - 银杏里街区设置双户外大屏直播赛事 核心观赛区配备710个座位 并安排直播连线及文艺演出 [1] - 南艺后街望鲸广场配置8米观赛巨屏 提供300个席位 设有激情观赛区、动感足球体验区及潮流品牌推介区 [2] 商业活动与体验项目 - 银杏里街区引入30家商户 提供盐城特色美食包括鱼汤面、陈皮酒、麻虾酱等及传统技艺体验如发绣、木雕 [1] - 南艺后街设置20多个农产品摊位 提供水上足球、桌上足球互动游戏 结合秦淮河畔场景打造烟火市集区 [2] 未来发展规划 - 更多"南京球迷集聚区"将陆续落地 目标打造南京足球文化城市名片 连接赛事、商业与市民生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