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发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透视深圳11区经济一季报:服务业加速上升,文旅拉动消费增长|“数”读深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8 20:36
深圳各区一季度经济表现 - 南山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43.18亿元,增速5%,占深圳全市比重超三分之一[1][3] - 福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1336.68亿元,增速7.6%,增速与龙华区并列全市第一[1][4] - 宝安区、龙华区、光明区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6.5%、7.6%、7.4%,均超全市平均增速6%[1][4] 服务业发展驱动因素 - 南山区集聚腾讯、中兴通讯等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互联网和软件信息产业规上企业近1500家,占深圳全市超六成[3] - 福田区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长17.9%,互联网服务业增长28.5%,较去年提升7.2个百分点[4] - 龙华区通过引入第四范式、恒丰银行等企业发力金融与软件信息服务业[5] 消费市场新趋势 - 文旅消费表现突出:大鹏新区社消零增速20.1%居首,盐田区住宿/餐饮营业额分别增长9.8%/17.5%[6] - 升级类消费拉动显著:福田区家电/文化办公用品/新能源车零售额分别增长36.3%/50.3%/11.4%,光明区汽车零售额增长96%[7] - 首发经济活跃:深圳一季度引入首店79家,南山区(24家)、福田区(21家)、宝安区(20家)领跑[8][10] 重点企业动态 - 华为、比亚迪、特斯拉等企业在深圳首发新品,包括华为畅享70X、比亚迪智能驾驶系统、Model Y焕新版[10] - 全球快时尚巨头ZARA在华南首家新概念店落户前海壹方城,面积超2300平方米[10] - 稳健医疗计划将全棉时代业务全部迁回龙华区[5]
“首发经济”“露营经济”解锁消费新密码 撬动消费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5-18 17:10
厦门零售业创新提升 - 厦门入选商务部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 是福建省唯一上榜城市 [1] - 厦门推进首发经济 全国首个闽南幻境主题景区"屿见闽南"数字化沉浸式非遗展演5天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 [1] - 厦门中山路等商圈建成AR直播等智能化应用场景 多个项目入选省级AI应用示范 [3] - 厦门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3亿元 同比增长5.2% [3] - 厦门发布《促进首发经济发展若干措施》 对全国及以上级别首店经营主体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3] - 厦门将培育打造首店集聚区 聚焦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主题 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商业运营商 [5] 南昌露营经济发展 - 南昌赣江市民公园周末露营活动受欢迎 在28公里滨江景观连廊和9.5万平方米绿地上开展 [8] - 营地商户提供天幕帐篷租赁和"露营+团建"等服务 打造轻量化露营体验 [8] - 赣江市民公园划分文化休闲区、体育运动区等主题区域 配备剧场、游乐场等休闲设施 [10] - 露营热带动户外装备消费 南昌市开放21座城市公园和70块共享绿地 总面积33.4万平方米 [10]
五个日常小事让外籍教授感知中国经济大势
搜狐财经· 2025-05-17 17:41
共享经济 - 共享单车和网约车等共享经济模式在中国普及,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力 [3] -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速应用,推动更多行业加入共享经济,实现技术、产品、数据高度融合 [3] -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支持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 [3] 基础设施与新兴产业 - 中国高铁时速达350公里,5G网络全覆盖,城乡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4] - 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50%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比超50%,数字支付规模占全球近50%,高铁运营里程超其他国家总和 [4] - 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发展强劲,得益于政府集中协调与市场高效资源配置 [4] 经济韧性 -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增强经济韧性 [6] - "五年规划"提供长期稳定发展框架,"十四五"规划重点投资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推动创新 [6] - 经济政策连续性保障产业稳定发展,形成国际竞争与合作优势 [6] 消费市场潜力 - 宠物经济快速增长,2024年宠物犬猫数量预计达1.87亿只,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 [7] - 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情绪经济等新业态兴起,反映庞大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 [7] - 中国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9] 经济基本面 - 经济规模全球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第一,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 [9] - 研发人员数量世界首位,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世界第二,支撑科技竞争力 [9] - 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具备应对外部挑战的坚实底盘 [9]
紫金·钟爱里骑行主题街区启幕 打造南京城市商业新地标
扬子晚报网· 2025-05-17 15:42
项目概况 - 南京首个以骑行主题为核心的非标商业街区"紫金.钟爱里"正式开街 坐落于钟山风景区东入口 集运动、文化、休闲于一体 吸引数百名骑行爱好者及市民到场 [1] - 开街仪式以骑行方式点亮logo 环南京都市圈自行车赛同步启动 由南京市体育局等多部门联合主办 600余名长三角骑手参与 世界冠军任成远亲临现场 [4] 赛事亮点 - 自行车赛道沿紫金山环陵线展开 全长20多公里 串联明孝陵等文化地标 弯度大陡坡多 具有挑战性 [6] - 赛道设计融合挑战性与景观 选手评价体验感满分 街区提供专业补给支持 [6] 商业业态创新 - 引入7家首店 包括LAVELO GO全境骑行江苏首店等 成为南京骑行品牌最全的街区之一 涵盖山地车、公路车等多种车型 [9] - 闪电自行车店提供定制化服务 7000㎡中央草坪设骑行驿站 配备维修工具和冲淋房等设施 [11] - 已引入AK健身、三余书社等多元业态 覆盖运动、文化、亲子领域 [13] - 骑酷咖啡等特色店铺融合咖啡与骑行装备销售 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15] 场景运营特色 - 外广场设置飞盘九宫格等趣味运动项目 打造潮流运动试验场 [17] - 开业市集集结60余家品牌 结合乐队演出等文化活动 形成复合场景 [18] - 举办宠物运动会等特色活动 植入文明养宠理念 体现宠物友好特性 [20] 设计理念与未来规划 - 以"非标"理念重构空间 通过5.8米高差设计多重观山视廊 采用无台阶动线等绿色生态设计 [21] - 未来将定期举办骑行沙龙等行业活动 打造长三角骑行文化IP 定位为城市生活方式提案者 [21][23]
上海助推2万余款新品跑上“首发快车道”
快讯· 2025-05-17 15:42
政策实施效果 - 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 已有14家跨国企业20个消费品品牌的两万多款首发新品受益 [1] - 2024年1月至4月 上海市新增首店301家 其中全球及亚洲首店7家 全国及内地首店41家 [1] - 高能级首店(全球/亚洲/全国首店)合计占比达16% [1] 城市商业地位 - 上海已成为国内外品牌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的优选地和集聚地 [1] - "首发上海3.0"政策有效提升了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1]
上海打造首发消费品进口极速通道 两万余款新品申请入白名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7 01:16
中新社上海5月16日电(记者姜煜)上海海关商检处处长潘晓毅16日表示,《关于开展首发进口消费品检 验便利化措施试点的公告》正式发布以来,已有14家跨国品牌的两万多款全球及区域首发新品申请纳入 白名单。 当天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与上海海关联合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潘晓毅介绍说,针对消费品总部企业通 关便利化诉求,上海海关在中国海关总署的部署下,与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上述公告,在全国 首创"白名单+差异化合格评定"的创新模式,为"首展、首秀、首店、首发"进口消费品提速增效,显著 提升企业获得感。 此次推出的便利化措施针对性解决首发经济消费品进口"快速+无损"的特殊需求,适用范围为服装、玩 具、餐具、电子电器等全品类进口首发消费品,涵盖国际品牌全球首秀展品、高端品牌中国首店商品、 限量版首发新品等多元形态。 新措施使首发经济消费品实现进口检验环节"无损耗、无等待",对于不进入流通领域的首展首秀展品、 单批次20件及以下的小批量新品,实施"合格保证、快速验放";20件以上批量进口的首发新品,可凭有 资质有能力的实验室签发的检测报告实施快速验放,无需重复检测。同时建立首发新品白名单联动机 制,由商务主管部门推荐重点首 ...
通关更快更便利!上海打造首发消费品进口极速通道
国际金融报· 2025-05-16 22:58
政策创新与便利化措施 - 上海市商务委与上海海关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试点的公告》,首创"白名单+差异化合格评定"创新模式,为进口消费品提速增效 [1] - 便利化措施以"扩范围、分场景、强联动"为核心,通过三大制度创新破解通关痛点,解决"快速+无损"特殊需求 [3] - 品类覆盖实现全域性突破,适用范围扩展至服装、玩具、餐具、电子电器等全品类进口首发消费品 [3] - 分层监管构建柔性机制,对不进入流通领域的首展首秀展品、单批次20件以下小批量新品实施"合格保证、快速验放",20件以上批量进口新品可凭实验室检测报告快速验放 [3] - 跨部门协同服务,建立首发新品白名单联动机制,商务主管部门推荐重点首发企业及新品清单,海关结合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支撑 [3] 首店经济与品牌引进 - 今年1至4月上海市新增首店301家,其中全球及亚洲首店7家,全国及内地首店41家,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16% [2] - 浦东新区今年引进各类首店31家,包括美国Osprey中国首店、新加坡Flaneur中国首店等 [4] - 静安区1-4月引入53家各能级首店,包括伊菲丹亚洲首家品牌城堡店、上海罗意威之家等 [7] - 黄浦区1-4月新增各类首店47家,位居全市第二,其中全球首店3家、全国首店7家、上海首店37家 [5] 政策效果与企业反馈 - 新便利化措施实施后预计单票货物平均通关时间效率提升80%以上,进口餐具等长检测周期产品节省通关时间可达2周 [6] - 政策试点启动以来已有14家跨国品牌中国总部20个消费品品牌申请纳入"白名单",包括两万多款全球或区域首发新品 [6] - 静安区LV、Dior、Prada、Burberry等8家品牌企业申请成为白名单企业 [7] - Jellycat已完成首批首发进口消费品申报,大部分商品已顺利抵达,清关手续高效顺畅 [8] 区域政策与支持 - 浦东新区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设立首店给予最高200万元落户支持,对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最高支持100万元 [3] - 静安区推出促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政策,重点支持优质品牌企业开设首店、举办新品首发活动 [4] - 黄浦区镜特梦、菲时卡两家品牌已率先参与政策试点,为国际品牌参与首发经济形成可复制样本 [7]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4年上海口岸进口服装、玩具等消费品达50余万批,占全国半壁江山 [8] - 今年一季度上海进口服装、玩具等消费品货值突破50亿元 [8] - 政策将便利化措施从单一商品扩展至"展、秀、店、品"全场景,为国际品牌提供"引进来"全周期服务 [8]
上海发布首发经济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
快讯· 2025-05-16 21:30
政策创新 -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与上海海关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措施试点的公告》[1] - 在全国首创"白名单+差异化合格评定"的创新模式[1] - 该模式针对消费品总部企业通关便利化诉求[1] 政策目标 - 为"首展、首秀、首店、首发"消费品进口提速增效[1] - 显著提升企业获得感[1]
武汉,稳坐“中部消费第一城”!哪些中部重点城市“更能花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20:28
中部地区消费市场概况 - 中部地区文旅消费市场在"五一"假期表现亮眼,武汉、长沙、洛阳等城市通过特色IP和沉浸式体验吸引大量游客 [2] - 中部地区作为内需扩容的"蓄水池",在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中占据关键区位优势 [2] - 2025年一季度中部11座重点城市社消总额数据:武汉超2000亿元,郑州、合肥、长沙超千亿元,其余城市超500亿元 [2] - 除南昌、长沙外,其余城市一季度社消增速均跑赢全国平均4.6%水平 [2] 消费驱动因素分析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多地相关商品销售增长,如太原通讯器材类增长53.8%,合肥新能源汽车增长50.0% [8] - 文旅消费成为重要增长点:长沙春节假期接待游客949.07万人次(+26%),太原A级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17.9% [8][9] - 线上消费增速显著:郑州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34.3%,合肥限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7.6% [9] 重点城市表现 - 武汉以社消总额超2000亿元稳居中部第一,商品零售额增长7.6%,金银珠宝类增长24.1% [5] - 宜昌以7.8%的社消增速领跑中部城市 [5] - 长沙人均消费支出43515元(2024年)居中部前列,但一季度社消增速3.5%低于全国平均,正通过打造"长沙十二时辰"IP推动品牌重塑 [10] 消费升级方向 - 商品消费提质:多地推动以旧换新和电子商务发展,如南昌对新开业商贸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13] - 服务消费升级:武汉提升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供给,合肥投资1.5亿元打造商文旅融合项目 [13][14] - 首发经济布局:芜湖对首店品牌给予20-80万元补助,太原对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首店最高奖励100万元 [16] 政策与战略目标 - 武汉、郑州等5城明确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南昌定位全国性消费中心,襄阳等3城瞄准区域消费中心 [12] - 洛阳计划延伸"汉服+"产业链,"五一"期间旅游收入65.15亿元(+9.37%) [15] - 中部城市采取"传统消费扩容+新型消费培育"双轮驱动策略,但尚缺社消破万亿的消费强市 [17]
打造首发消费品进口极速通道,上海以制度创新激活消费
第一财经· 2025-05-16 17:48
通关效率提升 - 新便利化措施实施后预计单票货物平均通关时间效率提升80%以上 [1] - 进口餐具等长检测周期产品节省通关时间可达2周 [1] - 上海口岸2024年一季度进口服装、玩具等消费品货值突破50亿元 [3] 首发经济政策 - 上海市2024年1至4月新增首店301家,其中全球及亚洲首店7家,全国及内地首店41家 [1] - "首发上海3.0版"政策推出3项新举措和7项延续措施,构建五维生态系统 [1] - 两项新举措涉及首发进口新品通关便利化 [1] 创新监管模式 - 上海首创"白名单+差异化合格评定"创新模式 [2] - 便利化措施适用范围扩展至服装、玩具、餐具、电子电器等全品类进口首发消费品 [2] - 阶梯式便利化体系实现"无损耗、无等待"的畅通体验 [2] 企业案例 - 已有14家跨国品牌中国总部20个消费品品牌申请纳入"白名单" [3] - Jellycat首批申报清单中的大部分商品已顺利抵达,中国是其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 [4] - Fiskars表示优化通关流程能更快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市场响应能力 [4] 行业数据 - 2024年上海口岸进口服装、玩具等消费品达50余万批,占全国半壁江山 [3] - 试点已覆盖两万多款全球/区域首发新品 [3] - 国际品牌将上海作为亚太地区首发首选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