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转型升级
搜索文档
沈铭权赴椒江路桥调研消费转型升级工作
搜狐财经· 2025-09-27 11:24
消费转型升级政策导向 - 市委书记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振消费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推动消费转型升级[1] - 要求立足新趋势 适应新变化 积极探索 强化创新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1] - 强调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要求各地各部门主动靠前服务 与企业协同联动形成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4] 文化演艺产业发展 - 新龙门客栈作为全国现象级爆款IP新国风环境式越剧项目 其台州站是走出杭州的首次复制 丰富了心海天地街区新兴消费业态[3] - 要求精心组织高水平演艺活动 大力发展演艺经济 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 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3] - 加快打造具有台州辨识度的文化和新质消费名片[3] 国潮IP与制造业联动 - 火小义是台州本土国潮原创IP 其文创周边产品多次荣获浙派好礼金奖等荣誉[3] - 企业被希望大力培育新型消费 释放内需潜力 同时加强与本地产业联动[3] - 要求以文化IP赋能台州制造 提升产品附加值 实现互利双赢[3] 汽车零售模式创新 - 汽车之家空间站首创金牌买手模式及汽车空间加咖啡吧业态 将购车场景转化为高格调休闲社交空间[3] - 门店创新做法获得肯定 要求持续优化消费供给 打造汽车消费新生态[3] - 目标让消费者更加省时省心省钱[3] 生鲜零售与食品安全 - 盒马鲜生中盛店被要求牢牢把好安全关 将食品安全视为企业发展生命线[4] - 强调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丰富产品种类 提升服务水平[4] - 让消费者买得实惠吃得放心 特别强调国庆中秋双节将至的食品安全工作[4]
暖“夕阳”,护“朝阳”,一老一小消费忙
搜狐财经· 2025-09-26 08:15
银发经济市场潜力 - 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3.1亿人 催生庞大消费市场需求[2] - 银发经济规模有望在2035年突破30万亿元[2] - 旅游专列、敬老餐厅、旅居康养等银发消费业态快速发展 如"悠享龙江·银旅号"旅游专列和"新东方快车"专列服务老年旅客[2] 养老服务政策支持 - 国家政策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 加强对养老护理、家政服务、长期照护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2] - 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2] - 浙江引进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上门服务 河南提升智慧化养老服务网络 广州推动"专列+免税购物"等创新业态[2] 企业适老化创新实践 - 滴滴出行推出"滴滴老年版"小程序和电话叫车热线 设置大字体和一键叫车便捷服务[2] - 滴滴为终点是医院的老年用户提供优先派单服务 累计完成超20万次就医优先派单[3] - 民营企业积极进行适老化改造 满足老年人打车需求[2] 育幼服务市场基础 - 中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接近3000万 育幼服务市场广阔[4] - 国家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等多种模式发展[4] - 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突破570万个 在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5] 普惠托育实施案例 - 银川玺悦社区通过"银川娃好托"项目设立社区"宝宝屋" 面向1至4岁婴幼儿提供嵌入式托育服务[5] - 北京推动社区嵌入式托育设施建设 江苏宿迁进行适儿化改造 山西太原强化"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5] - 社区托育服务获得居民认可 解决"花式带娃"需求[5] 育幼服务政策导向 - 政策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重点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及儿童书店等业态[6] - 商务部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重点发展为老服务和育幼服务业态[6] - 服务消费正成为主导型消费 养老托育领域发展空间广阔[6]
利好来了!九部门发布!
证券时报· 2025-09-16 17:18
政策核心观点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培育服务消费促进平台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持续深化"购在中国"品牌打造,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 [3]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发展首发经济,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3] 丰富高品质服务供给 -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3] - 支持推出一批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 [3] - 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支持文博单位开放馆藏资源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发文创产品 [4] -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知名精品赛事和职业联赛 [4] - 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规范发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类非学科教育培训,有序发展社区学院、市民夜校、老年培训 [4] -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制度覆盖面,加强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 [4] - 支持普惠托育机构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 [4] -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和民营资本进入 [4] 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 - 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入境免签政策,为更多符合条件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 [4][5] -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服务消费场景,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典型应用案例推荐 [5] -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5]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5] - 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服务消费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 [5] - 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5] -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过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方式分担消费信贷风险,开展重点领域消费贷款贴息 [5] - 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推动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 [5] 健全统计监测制度 - 优化服务消费统计方法,加快推进分地区服务零售额测算工作,鼓励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服务消费监测分析 [6]
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商务部网站· 2025-09-16 16:55
服务消费促进平台培育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围绕重点领域培育服务消费品牌和热点 [2]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发展首发经济,支持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新场景 [2] - 培育一批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2] 高品质服务供给丰富化 -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2] -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推出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 [2] - 延长热门文博场馆、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鼓励推行免预约,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并允许收益用于绩效激励 [2] - 鼓励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体育赛事,打造高知名度精品赛事和自主知识产权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2] - 培育多元化教育和培训市场,规范发展非学科教育培训,鼓励市场化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序发展社区学院、市民夜校、老年培训 [2] -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扩大制度覆盖面,加强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领域从业人员培养培训 [2]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支持和运营补助,支持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 [2] - 放宽中高端医疗、休闲度假等领域市场准入,减少限制性措施,吸引外商投资和民营资本进入 [3] 服务消费新增量激发 - 吸引境外人员入境消费,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入境免签政策,为更多符合条件人员签发5年多次签证 [3] - 加强文旅资源国际宣传推广,发挥美食、中医药等传统文化优势,鼓励推出适合外国人的特色旅游线路,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 [3] -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服务消费场景,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3] -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在总天数不变前提下鼓励有条件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以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3] 财政金融支持措施 -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支持文化、旅游、养老、托育、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4] - 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服务消费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 [4] - 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4] -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地方通过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消费贷款贴息等方式,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4] - 对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推动降低融资成本 [4] 统计监测制度健全 - 优化服务消费统计方法,加快推进分地区服务零售额测算工作,客观反映服务消费发展情况 [5] - 创新统计监测方法,鼓励有条件地方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服务消费监测分析 [5]
王浩在萧山区调研
杭州日报· 2025-09-11 10:10
制造业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 恒逸石化与兆丰机电坚持创新引领和转型升级 重点发展废纺循环利用和机器人关键部件项目[2] - 深入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加快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2] - 健全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 推动产学研用融通创新[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 - 探索人才共享使用模式 实现创新成果在企业转化[2] - 打造创新创业创造最具活力的黑土地[2] 消费升级与新业态发展 - 无忧传媒发展个人IP 内容IP和商品IP业务 推动行业规范管理和高质量发展[3] -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引进有影响力赛事项目 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业态深度融合[3] -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3] 文化保护与城市建设 -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 提高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3] - 坚持建改结合 推进好房子 好小区 好社区和好城区一体化建设[3]
浙江省委书记王浩专题调研推进消费转型升级工作
快讯· 2025-07-24 21:43
消费转型升级 - 着力推动消费转型 加快打造引领消费转型升级的高地 [1] - 加强谋划研究 创造良好生态 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 [1] - 千方百计创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以优质供给创造消费新需求 [1] 现代服务业发展 - 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 [1] - 做好服务业能级提升 集聚发展 激发新型消费和新动能培育的文章 [1] - 充分释放服务业发展潜能 [1] 重大改革与开放平台 - 强力推动实施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等重大改革 [1] - 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1] - 推动自贸试验区 开发区提升发展 [1] - 办好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活动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 [1] - 促进内外高效联动 [1]
茅台批价企稳,市场情绪好转,主要消费ETF(159672)盘中飘红
新浪财经· 2025-07-02 10:55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000932)上涨0 16% 成分股山西汾酒(600809)上涨1 30% 泸州老窖(000568)上涨0 97% 海南橡胶(601118)上涨0 84% 梅花生物(600873)上涨0 83% 温氏股份(300498)上涨0 76% [1] - 主要消费ETF(159672)上涨0 27% 最新价报0 75元 盘中换手0 31% 成交22 98万元 近1年日均成交511 10万元 [1][2] 白酒行业动态 - 白酒行业正迎来积极变化 茅台批价企稳回升 25年飞天原箱批价重回1900元以上 [1] - 酒水企业积极探索新方向 劲酒通过新媒体营销实现年轻化破圈 汾酒依托清香型口感频繁出现在年轻人聚会场景中 [1] ETF表现与特征 - 主要消费ETF近1年净值上涨1 03%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4 35% 最长连涨月数4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5 70%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4 87% [2]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4 77% 今年以来最大回撤6 82% 相对基准回撤0 34% [2] - 管理费率0 50% 托管费率0 10% 为可比基金中最低 [2] 估值与指数构成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18 67倍 处于近1年1 59%分位 估值低于近1年98 41%以上的时间 [2]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7 93% 包括伊利股份 五粮液 贵州茅台 牧原股份 温氏股份 山西汾酒 泸州老窖 东鹏饮料 海天味业 海大集团 [3]
5000亿元!金融支持消费政策再加码
北京商报· 2025-06-25 00:28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条重点举措,涵盖增强消费能力、扩大金融供给、挖掘消费潜力、提升供给效能、优化消费环境及政策保障六个方面 [1] - 政策强调提升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包括信贷支持、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及融资支持等五项部署 [3] - 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对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及5家系统重要性城商行发放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可按本金100%申请再贷款 [3] - 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将用于支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发放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涉农、小微企业贷款 [3]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执行期限至2027年末 [3] - 政策要求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8] 金融机构支持措施 - 引导消费金融公司提升自主获客和风控能力,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4] - 规范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聚焦服务小微企业群体以促进商品服务生产和消费 [4] - 鼓励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合作开发符合各类消费场景需求的金融产品 [4] - 建议金融机构优化风险分级模型,依据客群信用、收入、消费习惯实现差异化准入,并加大消费信贷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5] 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加大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废旧家电回收、家装厨卫焕新等企业的信贷支持 [9] - 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合理确定贷款比例、期限和利率,减免以旧换新提前结清贷款的违约金 [9] - 加强对绿色智能家电家居生产和消费的金融支持,优化审批流程 [9] - 强化金融支持外贸企业拓内销,完善内贸险服务以扩大外贸优品消费 [9] 服务消费与新型消费 - 加大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的信贷投放,丰富小微企业信用类金融产品 [10] - 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并开展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10] - 探索金融支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有效渠道,鼓励金融机构与商家合作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 [10] - 引导金融机构与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合作,合理确定授信额度、期限和利率以满足商户和消费者需求 [10] 宏观经济与就业支持 - 政策强调稳定消费预期,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协同 [8] - 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以增强就业能力,深入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9] - 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融资服务机制完善,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创新家庭财富管理金融产品 [9]
(投资中国)中国吸引力升级:跨国公司从“成本洼地”奔向“创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14:25
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吸引力变化 - 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驱动力从劳动力、土地、市场等传统因素转向产业链效率、研发创新能力和人才优势 [2] -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从代工、组装转向研发设计和品牌服务等附加值更高的环节 [2] -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化纤、纺织等新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能力已处于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 [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聚优势 - 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外资自动化设备制造商在上海及华东区域布局研发及制造基地 [2] - 世界5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合肥设立总成生产基地,在嘉兴建设绿色生产基地 [2] 新消费趋势与零售品牌策略 - 中国消费市场呈现服务型消费活跃度高于商品消费的特点,消费者更注重体验和个性 [3] - 户外运动、潮玩宠物、生活方式类品牌扩张态势明显 [3] - 零售品牌拓展积极性增强,73%的业务问询与新设立或扩张门店有关,比例为去年年中以来新高 [3] - 品牌门店策略从标准化、规模化转向体验化、个性化,旗舰店、新概念店、跨界店、快闪店涌现 [3] 消费市场规模与商业地产投资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9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4] - 零售物业、酒店等消费相关商业地产受到投资者更多关注,优质商业地产资产价格吸引力增强 [5] 投资热点区域与资产类别 -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成渝等核心城市群和都市圈为投资热点区域 [6] - 建议关注一二线城市租赁住宅和区域型购物中心,以及京沪核心商务区办公楼和长三角、大湾区高标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