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

搜索文档
被忽视的菜园
虎嗅· 2025-05-10 14:18
在"园"的各种形式里,菜园大概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类,原因有很多,比如面积通常很小、功能太过实际、主要存在于乡村并由农民打理等。中世纪普罗 旺斯史专家库莱(Noël Coulet)就曾在他关于菜园史的文章开篇写道:"人们没有认识到菜园的重要性。" [1] 元末明初文人高启归隐苏州乡村期间,在诗作《春暮西园》中首次赋予了菜地新的名称——"菜畦":"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名称的改变, 改变不了这一事实:古今中外,菜园一直是人们筛选、驯化和栽培作物的重要场所。 无论西中,最初的园子都是生产食物的菜园:伊甸园和西方文学作品记载的第一个园子阿尔基诺斯园(le Jardin d'Alcinoos)都是菜园;中国的"园林"概念 实则是在16世纪的晚明时期才从象征着"生产"的场地转变为"消费"的场所的。[2] 蕴秀之域,[英]柯律格 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 从园艺学的视角看,菜园无疑是一种人工干预程度较高的造园行为,我们的祖先从野外采集种子和植物,菜园为它们的驯化与适应提供了建成环境;从农 艺学的视角看,菜园中的活动则包含了引种试验、悉心种植、采收留种、观察、照顾、食用、分享……因此,菜园的形成与赓续不仅源自 ...
“它们的毛发像在发光一样”——记中国金丝猴在法国与公众见面
新华网· 2025-05-09 09:10
这是5月7日在位于法国中部小城圣艾尼昂的博瓦勒野生动物园拍摄的金丝猴。 新华社记者 孙鑫晶 摄 5月7日,经过一个月检疫隔离,来自上海野生动物园的3只金丝猴在法国中部小城圣艾尼昂的博瓦勒野 生动物园正式与公众见面。据动物园官网介绍,这是金丝猴首次来到法国,也是首次来到欧洲。 这是5月7日在位于法国中部小城圣艾尼昂的博瓦勒野生动物园拍摄的金丝猴。 新华社记者 孙鑫晶 摄 在圣艾尼昂,动物园宣传册随处可见,餐厅店主甚至会主动询问客人是否为中国金丝猴而来。在动物园 的展区外,摄影爱好者一大早就架起"长枪短炮"等候,不少观众翘首以盼,期待一睹这些"新朋友"的真 容。 当天,动物园为金丝猴举行命名仪式。动物园园长鲁道夫·德洛尔介绍,通过网络投票,3只金丝猴分别 被命名为:"金豆"(雌)、"金宝"(雄)和"金花"(雌)。听到名字后,游客们纷纷尝试中文发音。罗 兰得知"金"代表"金色"后,称赞"特别有创意"。 新华社法国圣艾尼昂5月8日电 题:"它们的毛发像在发光一样"——记中国金丝猴在法国与公众见面 新华社记者王松宇 孙鑫晶 "我从未见过金丝猴,看到上午的新闻后,直接动身从比利时赶来这里。"7日,专程从比利时赶到法国 博 ...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 青春使命无上光荣——2025年生态环境部系统青年英文演讲决赛暨五四青年节纪念表彰活动侧记
中国环境报· 2025-05-09 09:05
美丽中国建设青年行动 - 10名参赛选手通过英文演讲展示美丽中国建设故事 展现青年干部全球视野和绿色担当 [1] - 活动主题为"美丽中国建设 青年在行动" 现场反响热烈 [1] - 生态环境部青年干部在科技攻关 污染防治 应急监测等领域发挥先锋作用 [32] 国际环境治理参与 - 3位90后选手分享国际环境治理经历 体现中国专业谈判能力 [6] - 国际合作司邓琳华展示长江环境改善与日内瓦塑料污染谈判的联动案例 [6] - 气候变化中心李仕楠在COP29推动公平气候未来 确保中国声音被尊重 [12] - 对外合作中心王昊杨通过实战成长为国际会议中国代表 充满坚定与自豪 [15] 绿色理念国际传播 - 环境规划院王君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通过"中国角"传播绿色梦想 获国际认可 [18] - 海洋生态环境司郑彤展示海洋塑料废弃物再生案例 传递中国生态治理方案 [20] - 海河流域管理局高薇以密云水库保护案例展示中国水资源管理进步 [22] 专业领域实践创新 - 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同舟强调核电安全0 01%疏忽都不容忽视的严谨态度 [25] - 南京环科所戚善择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协同 [32] - 中日中心张天驰将环境认证转化为实际环境改善行动 [32] - 环保基金会姜亿浓通过光伏项目为偏远地区儿童提供清洁能源 [32]
生态富是一种高境界的富(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09 06:42
生态旅游行业发展 - 北京玉渊潭公园拍鸟活动引发大众关注,多地文旅部门借势推广观鸟旅游资源[1] - 江苏东台以观鸟游为核心推出生态旅游服务,条子泥景区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1] - 有村民转型为观鸟导游后,经营的民宿每年有7个月几乎天天客满[2]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 北京官厅水库今春临停候鸟超过13万只,为20余年来最多[1] - 武汉市去年新增14个鸟类记录,包括4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 - 厦门培育红树林带动海岸带生态活力和韧性显著增强,人居环境持续提升[2] 生态经济价值转化 - 各地因地制宜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将生态流量转化为游客留量和经济增量[1] - 全球超30亿人依赖海洋生物多样性谋生,超16亿人依靠森林产品[2] - 苏州建设234公里超级绿道网,杭州基金小镇选址注重生态文化环境[3] 人才吸引力提升 - 人才选择居住地时不仅考虑薪资住房,也重视生态文化环境[3] - 生态富助力城市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身心安顿之所[3]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守护中华穿山甲 绘制全球生物地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7:59
列为极危物种的中华穿山甲现状如何?记者从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唯一由中国 科学院管理的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所属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 树木园了解到,中华穿山甲在广东肇庆鼎湖山有稳定的种群。 广东肇庆,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青山绿水。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持续推进被誉为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色 明珠"鼎湖山的保护与研究,加强"物种基因库"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绘制全球生物地图,向国际社 会分享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 守护中华穿山甲 在面积仅11.33平方公里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近400年历史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 叶林,还保存有针阔叶混交林等其他7种森林植被类型;每平方公里发现17.8个新物种,以鼎湖山模式 标本命名的物种达202种,鼎湖后蕊苣苔、鼎湖耳草等44个物种则以"鼎湖"直接命名;2018年运用红外 相机首次捕捉到消失30余年的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这些都印证鼎湖山"物种基因库"的独特价值。 中华穿山甲。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供图 其中,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广受关注。作为世界上仅存的鳞甲目哺乳动物之 ...
每日科普|植物中有多少种化合物
人民日报· 2025-05-07 17:11
植物化学概述 - 植物本身包含成千上万个化合物分子,是"绿色高科技工厂" [1] - 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中的化合物及其功能与开发利用 [1] - 植物通过初级代谢维持基本生长,次级代谢产生芳香精油等作为环境应对"武器" [1] 植物化合物的功能与应用 - 植物化合物用于吸引传粉(芳香物质、花青素、花蜜) [2] - 植物化合物主宰颜色(叶绿素、花青素、类胡萝卜素)并影响味觉(果酸、蔗糖、生物碱) [2] - 植物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调料、药材、染料等领域 [2] 植物化学的多样性与挑战 - 植物化学成分因遗传、地理、气候及部位不同存在差异 [2] - 一种植物可能含数百种化合物,但受限于分离技术,部分成分尚未识别 [3] - 活体与干燥植物的化学成分可能存在差异 [3] 植物化学对人类的价值 - 植物提供油脂、糖分、维生素等食材成分及对抗疾病的药物(如青蒿素治疗疟疾) [3] - 保护植物多样性即保护化合物多样性,为未来难题解决保留可能性 [3]
00后华人打造AI作弊工具狂揽3800万融资:求职不再是人找人,AI对轰时代来了
36氪· 2025-05-07 16:23
一个 21 岁的华人大学生,因为开发一款 AI 产品被学校开除,转头就凭借这个产品拿到了 530 万美元(约合 3825 万人民币)融资。 最近你或许看到过这个传奇故事,这个大学生开发的 AI 工具, 号称能够帮助用户「在一切事情上作弊」。 这是一个叫 为 Interview Coder 的面试作弊工具,可以隐藏浏览器窗口不被面试官察觉,为用户 在考试、销售电话和工作面试等各种场景中获取 AI 的实 时帮助。 创始人 Chungin Lee 表示,他自己就用这个工具获得了 TikTok、亚马逊、Meta 等公司的 offer。 虽然金三银四已经过去,但工作很难找并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 AI 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 仿佛全世界的坏消息都涌了上来:还不会用 AI,你就要被淘汰啦。 最近 Shopify 已经宣布要将 AI 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中,员工如果要 申请增加人力,就得先证明这个工作无法由 AI 完成。 产品演示,AI 在约会中提供建议 前几个月国内一家公司流出的内部聊天记录就曾引发巨大讨论,就是因为里面惊人的裁员数字。 虽然后来 CEO 发布了公开信 表示 不实, 上美的确有计 划整合 AI 进入业务 当 ...
呼伦贝尔市首次发布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成果
内蒙古日报· 2025-05-07 09:46
普查范围与投入 - 普查覆盖呼伦贝尔市12个旗市区及6个直属林业局,调查线路长达6.38万公里,覆盖超80%面积 [1] - 投入1500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布设171条样线 [1] 调查技术与成果 - 采用"天空地"一体化调查技术,精准记录维管植物114科470属1229种,其中草本植物967种、木本植物262种 [1] - 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25种,古树群2处、珍稀植株1400余株 [1] - 5年共收集植物标本1255份、种子1060份,录入信息12158条,拍摄照片2.2万张 [1] 成果转化与应用 - 将1229种植物细分21个专项名录,发布《植物简志》,系统解析植物形态、经济价值与保护建议 [1] - 成果为全区种质资源库分库建设提供关键素材 [1] 未来规划 - 深化数据应用,接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信息平台,为生态修复、种业创新提供支撑 [2] - 强化濒危物种保护,实施就地与迁地保护结合 [2] - 推动资源开发,培育抗逆优质品种,助力乡村振兴与"三北"工程建设 [2]
“观鸟热”折射“生态好”(生态论苑)
人民日报· 2025-05-07 05:50
生态环境改善与鸟类多样性 - 北京市野生鸟类达到527种,成为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居民在中心城区可实现"抬头观鸟"[1] - 全国越冬水鸟数量达到监测最高值(2024年),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4] - 东方白鹳连续13年赴约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彩鹮现身河北白洋淀,小天鹅连续5年在洞庭湖过冬[4] 生态保护政策成效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29 3微克/立方米(2024年),连续5年稳定达标[3] - 全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突破90%(2024年)[3] - 森林覆盖率超25%,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3] 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 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地近万处[3]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3] - 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森林、草原、湿地等鸟类栖息空间得到系统性修复[3] 鸟类生态指示作用 - 鸟类被视为生态环境质量的"试纸"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指示物[2] - 保护候鸟栖息地可同步保护濒危动植物种,维护地球生命共同体[2] - 鸟类迁徙路径覆盖广泛区域,其生存状态直接反映生态系统健康度[2] 观鸟活动社会影响 - "打鸟"摄影热潮兴起,黑海番鸭、荒漠林莺等珍稀物种成为拍摄对象[1] - 生态环境部发布文明观鸟指南,推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1] - 部分候鸟转变为城市留鸟,形成"鸟类居民"现象[1]
专家称救助雪豹“凌小蛰”具多重价值
中国新闻网· 2025-05-06 16:12
从颈椎骨折、生命垂危到第一次爬出巢箱、自主站立、行走扑跳、淘气"炫饭"……两个月来,在西 宁野生动物园社交平台官方账号中,众多网友持续"追更"雪豹"凌小蛰"的康复日志,密切关注其体况改 善。 3月5日,6月龄重伤雪豹幼崽在三江源腹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野外被巡护员发现,及 时送往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治疗。目前,这只名为"凌小蛰"的雪豹身体渐渐好转,它将何去何 从、能否放归等话题持续引发讨论。 齐新章说:"一只雪豹的生存活动需要相当规模的食草动物、草场支撑,它的种群健康于整体高山 生态系统而言具有典型指示意义。" 3月15日,救助人员为雪豹"凌小蛰"治疗。 (西宁野生动物园供图) 在连新明看来,雪豹作为三江源生物链顶端掠食者,具备科学研究、自然教育、文化传播等多元价 值。 "以几年前救助的雪豹'凌蛰'为例,它放归时佩戴的卫星追踪项圈,可用于观测记录迁徙路线。"连 新明称,"我们看到,它的活动范围很大,涉及多地超1057公里,这可能就是未来雪豹避开人类干扰的 栖息廊道。收集这些信息作为打造廊道的基础,从而保证雪豹栖息地完整性,让破碎片区的种群得以联 结、交流。" "应该说,救助和保护行动其实都是以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