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古脉新燃,吴越星火天目翠——擘画临安文旅融合新图景
杭州日报· 2025-06-23 10:57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9月22日—27日在杭州举办 这是该顶级生态大会首次在亚太地区举办 [1] - 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将作为杭州生态文明建设样本 接受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调研考察 [1] 吴越文化博物馆 - 吴越文化博物馆展览"吴越千秋"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优胜奖 该奖项被誉为文博界"奥斯卡奖" [1] - 博物馆展陈面积6500平方米 拥有350件文物 其中一级文物150件 大部分为首次亮相 [2][3] - 秘色瓷为博物馆核心展品 拥有全国最多、等级最高的秘色瓷 包括三件镇馆之宝 [3][4] - 秘色瓷褐彩云纹熏炉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4] - 博物馆自去年10月开放以来接待游客30万人次 单日最高达4500人次(限流) [4] 吴越文化公园 - 公园由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设计 借鉴宋画"半边山水"构图 融入夯土块石墙等本地元素 [2] - 公园集博物馆、非遗体验、商业配套于一体 包含闲云堂、非遗体验中心、吾悦餐厅等设施 [4] - 文创品牌"吴越信物"推出四大系列产品 其中陌上花系列五一和端午销量达100余件 [5] - 五一与端午期间文创产品总销售额近10万元 [5] 天目山文化 - 天目山1996年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拥有多项世界之最植物资源 [6] - 天目山具有近2000年道教、1700年佛教、1500年儒学历史 [6] - 临安正在打造天目山系统化文化谱系 包含生态、名人、茶盏等多元文化 [6] - 天目窑遗址群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成立技术研发中心 [7] - 天目古窑艺术馆展示1000多平方米天目窑展品 [7] 文旅项目发展 - "花田里·悟家训"研学项目年初启动 已接待5000余人次 [9] - 天目山镇去年接待游客175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1.8亿元 [10] - 临安推进"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 打造"天目叠翠 吴越千年"文旅品牌 [11]
行业协会:已完成《风景名胜区条例》修订讨论稿
第一财经· 2025-06-22 17:30
行业政策与法规更新 -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已完成《风景名胜区条例》修订讨论稿和《国家公园标志设计原则及审批管理办法》等系列课题研究 [1] - 国家林草局2023年底研究起草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2024年1月根据各方建议进行进一步修改 [1] - 风景名胜区定义明确为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与人文景观集中,环境优美的区域 [1] 行业标准与规范建设 - 协会已完成《国家公园标识标牌规范》《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规范》等系列课题研究 [2] - 编制发布了《风景名胜区门票系统技术规范》《智慧景区评价指标》《景区玻璃栈道建设标准》等多项团体标准 [2] - 承担了5处风景名胜区边界调整试点工作,持续推进10余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技术咨询项目 [3] 国际认可与成就 -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202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我国沙漠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2] - 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湖北神农架"边界微调方式纳入世界遗产地 [2] 行业发展方向 - 风景名胜区具有"自然+文化"双重属性,是"非常6+1"体系中的特殊组成部分 [6] - 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加剧、需求升级、传统模式瓶颈三重挑战,需通过创新突破 [6] - 建议深入挖掘文化主题价值,运用科技打造新产品新业态,培育文旅品牌 [6] - 需在促进国际贸易投资进程中推动中国旅游国际化,向世界推广特色文化旅游 [6]
他们的故事|在“酱园弄”邂逅裁缝、面馆店主和老街主理人,揭秘他们的生意经
第一财经· 2025-06-22 14:44
电影《酱园弄·悬案》的文旅带动效应 - 电影上映后带动上海市乍浦路风貌影视街游客增长,从业者结合电影元素探索文旅融合新商机 [1][4] - 电影拍摄地保留道具、场景及有轨电车等,形成特色打卡点吸引游客 [10][20] - 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推出票根经济,游客凭票根可享受服饰租赁、餐饮折扣等联动优惠 [10][16][20] 红帮裁缝吕方的商业模式转型 - 店主吕方从传统裁缝转型为影视服装租赁及微电影拍摄服务,单次服饰租赁定价100元/小时,持票根可享2小时优惠 [6][10] - 已制作1000多件长衫与旗袍,通过租赁模式拓展B端市场(企业年会、商务活动),收入达5000元/套西服改制 [7][8] - 计划与胜利电影院合作推出微电影包场放映服务,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产业链 [10][11] 椿方圆面馆的影视衍生经营 - 店主虞健曾参与电影制片工作100天,借势开设本帮面馆,日均客流量约300人 [14][16] - 结合票根经济推出九折优惠或免费饮料,计划发展夜市经济提升晚间客流 [16] - 店内陈列电影道具及工作照,强化影视主题吸引游客打卡 [14][15] 乍浦路风貌影视街的整体规划 - 主理人沈斌整合电影拍摄遗留资源,引入餐饮、零售、道具租赁等多元业态 [18][20] - 胜利电影院推出“酱园拿铁”赠饮活动,并策划艺术展陈、剧目演出等衍生内容 [18][23] - 春秋旅游已推出电影主题观光巴士线路,结合虹口影视文化历史吸引游客 [23] 行业联动与产业链延伸 - 传统手工艺与影视IP结合,形成服饰租赁、微电影拍摄、旅游观光的闭环商业模式 [6][10][11] - 餐饮、影院、零售等多业态协同,通过票根经济实现跨行业消费拉动 [16][20][23] - 未来计划融资扩展产业链,开发专属剧本创作、沉浸式活动等深度文旅产品 [11][23]
赵一德在调研文化建设工作时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 更好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陕西日报· 2025-06-22 07:31
文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 强调文化自信和守正创新 一体推进文物保护 文化繁荣 文明传承 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1] - 鼓励企业深化改革 推动业务转型 结构调整 布局优化 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1] - 指出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 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 生产 传播流程 [1] - 提出数智赋能全链条发展 包括文学创作 舞台戏剧 影视制作 场景体验 文旅综合 [1] 工业遗产活化与文旅融合 -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与城市转型发展 文化创意艺术融合 强化空间重构和功能重塑 [2] - 推动工业老面孔焕发新活力 挖掘工业遗产的历史 文化和社会价值 [2] - 因地制宜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丰富产品供给 提升服务品质 打造便民惠民特色文化体验空间 [2] 文物保护与遗址开发 - 严格落实地上文物先调查后建设 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的保护前置机制 [2] - 统筹抓好遗址保护和文物保护 提高研究阐释水平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2]
文旅融合首在产业 ——开封文旅观察之一
河南日报· 2025-06-21 07:39
文旅产业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需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1] - 2025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将于6月26日至27日在开封举行,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 [1] - 开封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文旅强市战略,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1] 开封文旅经济表现 - 2024年一季度开封第三产业增加值372.08亿元,同比增长8.1%,占GDP比重58.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9.9% [2] - 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3908.93亿元,同比增长10.64%,反映文旅产业综合效益 [2] - 2024年开封旅游接待量1.05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79.6亿元 [3] 核心景区与业态创新 - 清明上河园与万岁山武侠城两大景区2024年接待量均超800万人次,营收15.3亿元 [3] - 端午假期清明上河园运用AI技术复原《金明池争标图》,万岁山武侠城举办江湖擂台活动 [2] - 宋服妆造产业形成全链条消费,半亩园"宋服妆造一条街"聚集90家店,带动2186人就业 [3] 文旅资源与项目布局 - 开封拥有24处27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9项国家级非遗及多个国家级文旅平台载体 [4] - 实施"186"文旅政策体系,打造15个"宋潮"体验基地、14家"宋文化"主题景区,日均500余场演出 [5] - 推进清明上河园三期、开封府二期等重大项目,5个科技文旅项目入选省级标识项目库 [5] 产业融合与消费升级 - 发展夜游、夜购、夜娱等新业态,推动"文旅+百业"深度融合 [5] - 形成"住宋居、着宋服、品宋宴、购宋礼"全链条体验,激活餐饮、民宿、文创等多元业态 [3] - 清明上河园与万岁山武侠城入选"2024全省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前者为全国唯一入选景区企业 [3]
马明龙督办市政协重点提案时强调以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镇江日报· 2025-06-21 07:39
文化强市建设 - 市委书记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活化利用镇江丰富的文旅资源,以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1] - 镇江拥有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灿烂,需用心呵护,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2] 传统街区活化利用 - 市委书记实地考察京口区水陆寺巷街区,强调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讲好街巷故事,转变管理和服务方式,打造兼具历史感和烟火气的文化商业街区 [1] - 在润州区西津渡街区玉山大码头遗址展示馆,强调保护原址原貌,体现西津渡厚重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及意义 [1] - 传统街区建设需在"肌理延续、文化铸魂、业态活化、智慧赋能"上下功夫,处理好守正和创新、政府和市场、游客和居民的关系,打造修旧如故的历史街区、宜居社区、文旅融合打卡景区 [2] 文旅融合发展 - 市委书记希望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发挥独特优势,以调研深度、监督力度、协商热度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2] - 提案工作需压实责任、规范程序、深化协商,真正办好办精,推动提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3]
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艺术嘉年华盛大开幕 石景山区绽放互鉴之花,世界共赴北京之约
环球网· 2025-06-20 23:19
活动概况 - 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艺术嘉年华于6月20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活动持续至6月22日 [1][23] - 活动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及"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1] 参与嘉宾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石景山区政府领导,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及"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节,文旅行业代表及中外艺术家等100余名嘉宾出席开幕式 [3] 开幕式亮点 - 北京京源学校金帆京剧团表演《霸王别姬》选段,展示京剧艺术魅力 [5] - 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带来武术节目《武魂》,展现中国武术文化 [5] - 国家金牌导游窦俊杰现场推介"北京十大文旅名片",包括故宫、长城、首钢园等 [7] 文艺演出 - 中外艺术家同台演出,来自中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奥地利、巴西、西班牙等国家的艺术家展示本国文化 [9] - 活动期间将举办近二十场专场演出,包括京剧、武术、音乐等 [23] 非遗与文旅展示 - 非遗文旅展示区呈现和香制作、京绣、书法、北京糖画等中国非遗技艺,以及罗马尼亚红酒、保加利亚玫瑰制品、捷克精酿等中东欧特色产品 [14] - 中医药文化体验区通过智能AI问诊等形式展示东方智慧 [14] - "北京礼物""石景山礼物""首钢文创"等特色摊位吸引年轻观众 [14] 活动特色 - 活动选址首钢园,通过工业遗迹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19] - 以"燃情夏至"为主题,通过跨界艺术融合与沉浸式非遗体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25] - 约40位外国艺术家将体验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北京故宫等,并拍摄纪录片在海内外发布 [24] 活动意义 - 作为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项目,活动持续深化文明互鉴,服务北京入境游推广 [25] - 未来将继续推动文旅融合,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入境旅游首选地 [25]
建德文化特派员书写乡村振兴多样“解法”
杭州日报· 2025-06-20 15:30
文化特派员制度成效 - 杭州市文化特派员入驻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一年后,该村从"摄影打卡地"升级为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1] - 建德市通过文化特派员制度推动"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融文化"主线,实现优秀文化人才、项目和服务下沉[1] - 16名文化特派员带来16个项目,其中省级特派员陈云筹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影像创作大展入选浙江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1] 乡村文化发展模式创新 - 航头镇航川村与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建立"山海协作"乡村文化发展共建模式[2] - 市级特派员张红引进动漫节分会场、"逆光飞翔"影像馆等项目,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2] - 李家镇推出"地质+文旅+教育研学"化石特色研学课程,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助力村集体增收60余万元[2]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举措 - 杨村桥镇融合T台训练、田园采摘、文创体验等内容打造特色乡村游活动,并通过直播带货、商超快闪拓展农产品销售[2] - 建德市文广旅体局将建立"需求库+资源库+项目库"联动机制,重点支持偏远乡村文化发展[2] - 建德市计划深化文化特派员"师带徒"模式,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打造"建德标识"和"建德样本"[3]
游客增加20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突破4亿元每经记者为你解码长江上游古镇生态账本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14:21
长江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 - 长江禁捕政策实施后,李庄镇渔民转型为护鱼人,江中鱼类数量显著恢复,肉眼可见七八十斤的大鱼[3] - 李庄镇年游客规模从300万人次增至500万人次,2024年综合旅游收入突破4亿元[2][7] - 当地投资20亿元打造月亮田生态景区,布局湿地、仿古建筑及特色业态79个,形成文商旅融合窗口[7] 污水处理与生态修复 - 李庄镇建成日处理5000吨生态污水处理站,完成16条街道污水管网改造,实现古镇污水收集率100%[7] - 通过种植芦苇、菖蒲等本土植物,建成1.5公里生态护坡,恢复湿地功能,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标准(部分Ⅰ类)[7]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 合江县先市酱油园采用低氮排放锅炉(氮排放30mg/m³,低于国标50mg/m³),并建设2300立方米应急蓄水池防止污染[13] - 先市酱油年产600吨,传承基地项目投资20亿元,预计2025年投产后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利税5亿元[15] 渔民转产与民宿经济 - 政府提供安置费及免费民宿管理培训,渔民王明均转型后年收入达12-13万元[8][9] - 李庄镇沿江布局民宿集群,单村已有七八家同类民宿,业态调整以文旅为核心[7][9]
邂逅大美新疆——山东交运旅游集团新疆文旅项目焕新启幕
齐鲁晚报· 2025-06-20 11:1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瑞超 盛夏时节,新疆正以绚丽的自然画卷与浓郁的民族风情向世界发出邀约。近日,山东交运旅游集团在新疆地区设立省外第一家分公司,依托这一战略支点, 交运旅游集团重磅推出"至尊喀伊""北疆全景""纯爱喀纳斯"等多条新疆全景自组团队线路产品,以"文旅融合+品质服务"为核心,为广大游客开启一场沉浸 式的新疆文旅盛宴。 据悉,山东交运集团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布局培育优势项目,在客货运输、文化旅游等领域"打头阵,开新局",进一步深化区域交通、物流与旅游 产业的融合发展,相继与山东能源集团、山东水发集团等省管企业驻疆分公司达成深度合作,承接承运相关单位的公务用车、管道运输等服务任务。本次新 疆旅游项目的全面启动,将进一步推动交运集团全国业务网络的构建与完善。 交运旅游集团深挖新疆文化内涵,将美食与民俗深度融入行程。游客不仅能品尝到九碗三行子、新疆大盘鸡等地道美食,更可参与新疆独有的"疆域美食歌 舞宴",在热情洋溢的歌舞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此外,游客还可身着民族特色服饰,在赛里木湖、禾木村等网红打卡点定格美好回忆,让旅行成为 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国企担当,以优质服务打造出行标杆 连点成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