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淡水泉4月月度观点: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引发全球市场动荡
新浪证券· 2025-05-14 15:05
市场表现 - 4月A股和港股呈现超跌反弹走势 上证指数下跌1.7% 沪深300指数下跌3% 恒生指数下跌4.33%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5.7% [1] - 内需与自主可控类资产获得资金青睐 公用事业 农林牧渔等防御性品种表现好于大盘 [2] - 在美国或全球市场有业务暴露的公司经历无差别下跌后股价大部分得以修复 市场已理性区分情绪影响与基本面实质影响的差异 [2]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是4月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 特朗普试图通过加征关税实现贸易平衡 财政收入 制造业回流等多重目标 但政策内在逻辑不自洽 目标矛盾性导致较大不确定性 [1] - 中美进入加税与反制相持阶段 6月底前美国因通胀压力 国债到期 TikTok事件延期届满等因素 谈判意愿更强 中国商务部5月7日表示将与美方接触 但短期内达成全面协议可能性较低 [1] - 中国完备工业体系与高效供应链形成成本优势和规模化全球交付能力 构成抵御脱钩风险的有力屏障 [2] 政策应对 - 中国政治局会议传递长期应对基调 强化底线思维 加快地方专项债 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节奏 通过央行及政策性银行创设新货币政策工具提供资金 强化就业保障等措施托底经济 [2] 投资机会 - 科技领域具备增量成长逻辑且估值合理的优质龙头孕育较大投资机会 包括难以被全球科技巨头替代的产业链企业或自主可控领域佼佼者 [3] - 与材料 高端制造紧密相关的企业有望受益于AI应用 算力链 汽车智能化等行业发展 并深度参与上下游大客户产品创新和价值创造 [3] - 国产替代 自主可控方向的企业如国产算力和设备供应商主要靠内需驱动 受经济环境影响小 在外部关税压力下可能受益 [3] - 电力设备领域经历行业调整后有望受益于需求回暖 产能利用率提高甚至扩产等景气周期向上机会 [3]
上声电子拟募3.3亿发力车载音频 五年研发费5.73亿拓宽产品范围
长江商报· 2025-05-14 07:21
募资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3 3亿元 其中2 6亿元(78 79%)用于扬声器智能制造技术升级项目 2000万元用于车载数字音视频技术产业化项目 5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 [1][2] - 扬声器升级项目总投资3 74亿元 建设周期3年 将购置高自动化设备对苏州基地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 [2] - 车载数字音视频项目依托现有技术储备 重点研发流媒体后视镜材料 AI功放系统与数字扬声器芯片等方向 建设周期2年 [3] 市场地位与客户结构 - 公司车载扬声器全球市占率持续提升 2022-2024年分别为12 95% 13 11% 15 24% [2] - 客户覆盖吉利 奇瑞 长城等自主品牌 以及大众 奔驰 宝马等国际车企 还包括蔚来 零跑等新势力 [2]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1-2024年营收从13 02亿元增至27 76亿元 净利润从6067万元增至2 35亿元 [4] - 2024年扬声器 功放 AVAS业务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0 84% 47 97% 40 1% [5]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达5 73亿元 2024年研发费用1 65亿元 境内发明专利57项 [1][5] 近期业绩波动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 36亿元(同比+6 4%) 净利润2733万元(同比-53 27%) 主因合肥工厂初期运营成本高及政府补助减少 [6]
上声电子 | 可转债产线升级提效 业务布局持续拓展【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5-13 19:29
事件概述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3.30亿元,用于扬声器智能制造技术升级项目和车载数字音视频技术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募资用途 - 扬声器智能制造技术升级项目总投资3.74亿元,拟使用募资2.60亿元,建设周期3年,旨在提升生产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2] - 车载数字音视频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146.50万元,拟使用募资2000.00万元,建设周期2年,聚焦流媒体后视镜、AI功放系统等研发 [2] 业务表现 - 2024年扬声器营收20.50亿元(同比+10.84%),占比73.84%;功放营收5.34亿元(同比+47.97%),占比19.23%;AVAS营收1.21亿元(同比+40.10%) [3] - 2022-2024年公司车载扬声器全球市占率从12.95%提升至15.24%,国内市占率从20.66%提升至25.42%,稳居国内第一 [3] 产能与国际化 - 推进捷克、墨西哥产线改造,提升海外交付能力以配合中国车厂出海 [4] - 合肥新工厂基建完成,2024年将实现试生产和小批量交付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2.56/38.44/43.73亿元,归母净利2.46/4.13/5.59亿元,EPS为1.51/2.53/3.43元 [5] - 2025年PE为19倍,2026年降至11倍,2027年进一步降至8倍 [6]
恒帅股份:双业务阶段性承压,ADAS清洗及电机业务待放量-20250514
华安证券· 2025-05-13 18: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双业务承压致营收利润阶段性下滑,营收下滑受整体经营环境、下游客户需求波动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还对部分逾期客户暂缓供货;盈利端毛利率同比下降、环比相对稳定,新产品放量有望带动盈利上行,费用率因收入同比下降而上行但环比平稳 [5] - 中期新产品待放量,长期重视机器人产业链机会 [6] - 公司以微电机为核心技术能力,清洗业务规模化发展并前瞻智能化清洗,电机业务多品类布局,积极调整客户结构应对清洗业务承压,预测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1.01/13.37/17.0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39/2.90/3.85亿元,对应PE为27.76/22.84/17.25x,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日期为2025年5月13日,收盘价60.24元,近12个月最高低为108.00/48.83元,总股本112百万股,流通股本30百万股,流通股比例27.11%,总市值67亿元,流通市值18亿元 [1] 事件情况 - 2025年4月28日恒帅股份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Q1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同比16.04%,环比21.44%;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35.48%,环比16.71%;扣非净利润0.36亿元,同比38.93%,环比22.81% [4] 业务情况 - 清洗业务传统业务仍具挑战,主动感知打开新空间,公司将扩大部分车企配套份额、进行全球化生产布局,计划在泰国布局配套产能 [8] - 电机业务以电机技术及流体技术为核心,拓展车内及底盘领域电机品种,EPB领域已获批量项目定点 [8]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基于自身技术方案,已与部分客户完成实物样件交流,将开拓新市场与新客户 [8] 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962|1101|1337|1702| |收入同比(%)|4.2%|14.4%|21.5%|27.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14|239|290|385| |净利润同比(%)|5.7%|11.8%|21.5%|32.4%| |毛利率(%)|34.8%|34.3%|34.6%|34.7%| |ROE(%)|16.7%|16.0%|16.7%|18.6%| |每股收益(元)|2.67|2.13|2.59|3.43| |P/E|30.59|27.76|22.84|17.25| |P/B|5.09|4.44|3.81|3.21| |EV/EBITDA|23.69|19.50|15.81|11.74| [10]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2024A - 2027E各年度的相关财务数据,包括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 [11][12] - 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方面,各年度有相应数据体现 [11][12]
恒帅股份(300969):双业务阶段性承压,ADAS清洗及电机业务待放量
华安证券· 2025-05-13 18: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双业务承压致营收利润阶段性下滑,营收下滑受整体经营环境、下游客户需求波动及应收账款管控影响,盈利端毛利率与传统清洗系统产品年降压力相关,新产品放量有望带动盈利上行 [5] - 中期新产品待放量,长期重视机器人产业链机会 [6] - 公司以微电机为核心技术能力,清洗业务规模化发展并前瞻智能化清洗,电机业务多品类布局,积极调整客户结构,预测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1.01/13.37/17.0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39/2.90/3.85亿元,对应PE为27.76/22.84/17.25x,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4月28日,恒帅股份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Q1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同比 - 16.04%,环比 - 21.44%;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 - 35.48%,环比 - 16.71%;扣非净利润0.36亿元,同比 - 38.93%,环比 - 22.81% [4] 业务情况 - 清洗业务:传统业务仍具挑战,主动感知打开新空间,将扩大部分车企配套份额,进行全球化生产布局,计划于泰国布局配套产能 [8] - 电机业务:以电机技术及流体技术为核心,拓展车内及底盘领域电机品种,布局多类电机,EPB领域已获批量项目定点 [8]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基于自身技术方案,已与部分客户完成实物样件交流,将开拓新市场与新客户 [8] 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962|1101|1337|1702| |收入同比(%)|4.2%|14.4%|21.5%|27.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14|239|290|385| |净利润同比(%)|5.7%|11.8%|21.5%|32.4%| |毛利率(%)|34.8%|34.3%|34.6%|34.7%| |ROE(%)|16.7%|16.0%|16.7%|18.6%| |每股收益(元)|2.67|2.13|2.59|3.43| |P/E|30.59|27.76|22.84|17.25| |P/B|5.09|4.44|3.81|3.21| |EV/EBITDA|23.69|19.50|15.81|11.74| [10]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2024 - 2027年资产总计从1576百万元增至2610百万元,负债合计从293百万元增至542百万元 [11] - 利润表: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从962百万元增至1702百万元,净利润从214百万元增至385百万元 [11] - 现金流量表: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30百万元增至377百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为负,筹资活动现金流为负 [12]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为4.2%、14.4%、21.5%、27.3%,营业利润同比分别为5.6%、10.0%、23.4%、32.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分别为5.7%、11.8%、21.5%、32.4% [12] - 获利能力:2024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34.8%、34.3%、34.6%、34.7%,净利率分别为22.2%、21.7%、21.7%、22.6%,ROE分别为16.7%、16.0%、16.7%、18.6% [12] - 偿债能力:2024 - 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8.6%、19.6%、20.0%、20.8%,净负债比率分别为22.8%、24.4%、25.0%、26.2%,流动比率分别为4.03、3.82、3.78、3.72 [12] - 营运能力:2024 - 2027年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64、0.64、0.66、0.71,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82、4.08、4.15、4.25,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58、4.88、4.84、5.01 [12]
从墨子平台到中央域控 航盛为汽车智能化变革“打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3 12:25
公司技术成果发布 - 公司在上海车展发布了一系列最新技术成果,包括墨子单芯片跨域融合平台、依智第四代智能座舱域控平台、全新一代全景视域抬头显示和中央域控制器等,展现其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 [2] - 墨子单芯片跨域融合平台是行业首个基于单芯片实现异构计算的高级座舱和高级辅助驾驶相融合的方案,打破当前行业多芯片架构的限制,实现智能座舱与高级辅助驾驶双域核心能力融合 [4] - 依智第四代智能座舱平台基于最新3纳米工艺设计芯片,提供行业领先的280K DMIPS通用算力、4T flops硬件级光追图形算力和46 TOPS支持Transform架构的AI算力,最高可支持10屏并发和9K超高分辨率 [7] 技术革新与成本优化 - 墨子平台通过智能资源调度引擎实现算力毫秒级动态分配和数据"0拷贝"跨域交换,大幅提升功能体验并缩减资源占用和开发时间 [5] - 墨子平台通过深度系统级整合,使整机成本相比现有"座舱域控+智驾域控"方案优化超过30% [5] - 创新的风冷散热设计方案在保证静音效果的前提下,对大功率芯片实现堪比水冷的散热效率,为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提供同等能效的解决方案 [5] 产品性能与市场应用 - 墨子平台推出智舱版、智娱版、智行版3种配置,可根据不同客户车型定位动态分配算力,确保功能正常运转 [6] - 依智第四代智能座舱平台支持全3D人机交互、大型3A游戏、4K高帧率视频播放,并实现端云混合大模型部署,全面支持DeepSeek-R及新一代QWEN等通用和深度推理模型 [7] - 全新一代全景视域抬头显示采用多轴动态光场引擎与自适应消影算法,实现全域120°超宽幅视场覆盖,投影清晰度较传统方案提升3倍,关键数据表达效率提升40% [8][9] 客户合作与市场布局 - 公司客户群体涵盖日产、丰田、本田、现代等日韩厂商,大众集团、Stellantis等欧美厂商,以及一汽红旗、东风岚图、广汽埃安等国内自主品牌和小鹏、理想、蔚来等造车新势力 [10] - 公司通过"借船出海"和跟随国内自主品牌客户"出海"两条路径拓展海外市场,已在印度、泰国等市场实现相关量产项目 [11] - 墨子平台和依智第四代智能座舱平台均已获得头部车企量产订单,预计将于2025年实现规模化量产装车 [6][7] 研发投入与产品策略 - 公司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保持在10%以上,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舱驾融合、智能交互、抬头显示等领域 [3] - 公司坚持推出车规级解决方案,布局高算力、高性能产品,标准级均衡性能产品以及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入门款产品,根据不同客户群体需求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10] - 中央域控制器基于车规级异构计算平台实现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智慧神经中枢",支持丰富接口和通信协议,获得ASIL-B功能安全与ISO21434信息安全双重安全认证 [9]
出口猛增近八成,国内车厂在海外持续发力
选股宝· 2025-05-13 07:14
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 - 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0万辆 同比增长76% [1] - 1-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 同比增长526% [1] - 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乎其微 自主品牌未在美国销售 [1] 行业整合与战略发展 - 央企整车厂战略性重组有助于整合供应链资源 减少品牌低效竞争 [1] - 重组可提高央企新能源汽车品牌市占率 [1] - 行业表态"不搞内卷式竞争"及"加大力度高质量走出去" [1] - 整合后央企远景目标为打造新能源车厂出海标杆 [1] 行业景气度与投资机会 - 汽车行业触底反弹态势明朗 景气度持续回升 [1] - 未来产销有望持续向上 [1] - 可关注低估值的整车和零部件龙头企业业绩改善机会 [1] - 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优质赛道核心标的值得关注 [1] 智能驾驶发展 - 多家车企加速推进智能驾驶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 [2] - L3级智驾系统年内量产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 [2] - 智能驾驶发展将带动相关零部件企业发展 [2] - 加快新车发布上市节奏 [2] - 看好汽车智能化升级及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行业投资机会 [2] 重点关注公司 - 践行智驾平权的比亚迪 [2] - 积极转型的上汽集团 [2] - 弹性标的吉利汽车 长城汽车等 [2]
合资沉浮20年:昔日王者 重回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22:08
合资车企历史地位与市场格局演变 - 2014年合资品牌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高达66%,德系、日系、美系等占据主导地位 [1] - 2005年合资车企包揽销量前三,上汽通用年销29.86万辆,上汽大众24.47万辆,比亚迪仅4万辆 [9] - 2020年至2024年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从60%骤降至不足35%,自主品牌实现电动化"弯道超车" [12] 合资车企转型战略与产品布局 - 推出独立新能源子品牌:上汽通用别克发布"至境",东风本田推出"灵悉" [1] - 深度本土化合作:上汽奥迪A5L搭载华为乾崑智驾,东风日产N7采用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 [2] - 技术架构革新:上汽通用推出兼容电动/增程/插混的"逍遥"超级融合架构,研发周期缩短40% [21] 研发体系与供应链重构 - 决策权下放:上汽通用实行"在中国为中国"策略,项目最高决策权集中至单工程师 [22] - 研发本土化:宝马中国研发中心承担新世代车型70%操作系统代码编写 [22] - 供应链协同:别克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6C超快充LFP电池,10分钟补能350公里 [24] 市场反馈与全球化拓展 - 中东经销商主动寻求别克插混车型合作,反映海外市场对合资新能源产品认可度提升 [5] - 上汽通用终端销量环比六连涨,经销商盈利面恢复至健康水平 [25] - 大众集团五年投入1800亿欧元(约1.4万亿人民币)用于电动化,但2024年在华收入同比下降33.5% [25] 技术储备与历史经验 - 通用汽车1996年量产EV-1电动车,续航144km,最高时速128km/h,早于行业20年布局电动化 [15] - 2003年通用与奔驰/宝马合作开发Voltec混动系统,采用双行星齿轮结构技术难度高于丰田 [16] - 2021年通用发布奥特能平台,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美元(约144亿人民币) [20]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2015年特斯拉Model S与蔚来EP9亮相上海车展,标志新势力崛起 [9] - 2024年比亚迪年销427万辆登顶,超越上汽集团18年霸主地位 [14] - 理想增程式车型月销破3万辆,反驳大众CEO"最糟糕方案"论断 [13]
汽车行业:营收和盈利同比双增,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刺激消费
东莞证券· 2025-05-12 17: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标配(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和2025Q1汽车行业营收和盈利同比双增,主要归因于国内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落地、车企更新智驾大模型,以及汽车出口增强和产能出海布局推进;2025年一季度各细分市场表现良好,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后续车市预计增长相对平稳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汽车行业:2024年和2025年Q1营收和盈利同比均双增 1.1 2024年汽车行业营收和盈利同比双增,摩托车及其他板块表现最优 - 2024年汽车行业营收和盈利同比双增,营业收入39564.68亿元,同比增长6.68%;归母净利润1497.29亿元,同比增长11.05%;扣非归母净利润1106.68亿元,同比增长10.84% [11] - 大部分板块营收和利润实现正增长,摩托车及其他板块营收增速16.87%、归母净利润增速29.80%领先 [13] - 2024年汽车行业各项盈利能力指标同比提高,整体毛利率16.24%,同比提高0.67pct;净利率4.00%,同比提高0.12pct等 [20] - 摩托车及其他板块毛利率净利率领先,毛利率21.22%,净利率6.73% [22] - 汽车板块销售费用率下降,研发费用率提升,销售费用率3.37%,同比减少0.38pct;研发费用率4.30%,同比提高0.33pct [27] - 汽车板块大部分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营收同比增长企业占比74.1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企业占比58.72% [29] 1.2 2025Q1汽车行业延续增长趋势,摩托车及其他板块增长领先 - 2025Q1汽车行业延续增长趋势,营业收入8979.62亿元,同比增长5.75%;归母净利润390.69亿元,同比增长9.70%;扣非归母净利润330.58亿元,同比增长17.33% [33] - 2025Q1摩托车及其他板块盈利增速保持领先,营收增速37.88%,归母净利润增速56.46% [36] - 2025Q1汽车行业整体毛利率有所下滑,毛利率15.67%,同比减少0.62pct [40] - 2025Q1细分子板块摩托车及其他板块盈利能力保持领先,毛利率22.09%,净利率8.17% [42] - 汽车板块2025Q1整体期间费用率有所下降,但研发费用率同比提高,销售费用率3.35%,同比减少0.63pct;研发费用率4.57%,同比提高0.25pct [45] - 2025Q1汽车板块大部分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实现提升,营收同比增长企业占比68.7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企业占比59.73% [48] 2.细分领域业绩分化 2.1 汽车服务:2024板块业绩有所下滑,2025Q1业绩逐步修复 - 2024年板块业绩有所下滑,营业收入1155.03亿元,同比下降22.88%;归母净利润2.28亿元,同比下降17.15% [51] - 2024年板块毛利率有所提升,毛利率7.44%,同比提高1.87pct [56] - 板块管理费用率有所上升,销售费用率1.65%,同比提高0.30pct;管理费用率2.94%,同比提高0.75pct [60] - 2024年板块中有7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62] - 2025Q1板块营收下降,但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营业收入211.18亿元,同比下降27.92%;归母净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33.51% [66] - 2025Q1板块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8.68%,同比提高1.57pct;净利率1.50%,同比提高0.63pct [71] - 板块管理费用率有所上升,销售费用率1.84%,同比提高0.30pc;管理费用率3.19%,同比提高0.59pc [73] - 2025Q1板块大部分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76] 2.2 汽车零部件:业绩持续增长 - 2024年板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营业收入13679.15亿元,同比增长6.48%;归母净利润734.24亿元,同比增长16.83% [77] - 板块盈利能力同比提升,毛利率18.76%,同比提高0.11pct;净利率5.86%,同比提高0.52pct [81] - 板块销售费用率下降较多,销售费用率2.23%,同比减少0.47pct [83] - 2024年板块大部分公司业绩同比提升,营收同比增长企业占比76.7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企业占比57.83% [85] - 2025Q1板块业绩同比持续提升,营业收入3378.71亿元,同比增长6.66%;归母净利润200.97亿元,同比增长2.54% [91] - 2025年板块盈利能力有所下滑,毛利率18.28%,同比减少0.95pct;净利率6.26%,同比减少0.42pct [96] - 板块整体费用率有所下降,只有管理费用率小幅提升,销售费用率2.24%,同比减少0.38pct;管理费用率5.24%,同比提高0.27pct [98] - 2025Q1板块大部分公司业绩提升,营收同比增长企业占比71.4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企业占比57.83% [102] 2.3 乘用车:板块内业绩分化 - 2024年板块营收,归母净利润有所提升,营业收入20359.16亿元,同比增长9.81%;归母净利润616.16亿元,同比增长4.66% [104] - 2024年板块毛利率有所提升,毛利率15.56%,同比提高0.95pct;净利率3.13%,同比减少0.24pct [106] - 2024板块研发费用率提高较多,研发费用率4.71%,同比提高0.57pct [113] - 2024年板块公司业绩分化,有2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亏损,5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15] - 2025Q1板块业绩持续提升,营业收入4284.75亿元,同比增长7.66%;归母净利润143.15亿元,同比增长19.23% [118] - 2025Q1板块毛利率有所下滑,毛利率14.66%,同比减少0.77pct;净利率3.45%,同比提高0.46pc [121] - 2025Q1板块销售费用率有所下滑,销售费用率4.37%,同比减少0.89pct [127] - 2025Q1板块较多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有3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亏损,2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29] 2.4 商用车:2025Q1盈利有所下滑 - 2024年板块扣非归母净利润大幅提升,营业收入3380.70亿元,同比增长0.77%;扣非归母净利润15.97亿元,同比增长58.00% [132] - 2024年板块毛利率小幅下滑,毛利率11.66%,同比减少0.50pct;净利率2.17%,同比提高0.05pct [136] - 2024年板块费用率有所下滑,销售费用率2.94%,同比减少0.80%;管理费用率2.78%,同比减少0.21pct [138] - 2024年板块大部分公司业绩同比提升,有2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亏损,8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43] - 2025Q1板块业绩有所下滑,营业收入824.29亿元,同比下降2.68%;归母净利润20.09亿元,同比下降12.05% [145] - 2025Q1板块毛利率下滑较大,毛利率9.72%,同比减少1.38pct;净利率2.58%,同比提高0.11pct [147] - 2025Q1板块费用率有所下滑,销售费用率2.57%,同比减少0.86pct;管理费用率2.73%,同比提高0.14pct [154] - 2025Q1板块有7家公司营收增长,有2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亏损 [156] 2.5 摩托车及其他:出口带动业绩增长 - 2024年板块业绩高增,营业收入990.65亿元,同比增长16.87%;归母净利润70.63亿元,同比增长29.80% [160] - 2024年板块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21.22%,同比提高0.21pct;净利率6.73%,同比提高0.73pct [166] - 2024年板块销售费用率有所下滑,销售费用率4.91%,同比减少0.79pct;管理费用率4.18%,同比减少0.24pct [167] - 2024年板块大部分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有4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仍亏损,14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72] - 2025Q1板块业绩持续高增,营业收入280.71亿元,同比增长37.88%;归母净利润23.44亿元,同比增长56.46% [174]
4月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速处近十年历史同期最高位!新能源车贡献度近50% ,降价车型大幅减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1 19:51
每经记者|李星 每经编辑|孙磊 5月11日,乘联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量为687.2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75.5 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下降9.4%。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的零售销量同比增速是近10年正常年份中同期的最高增速,扭转了近10年4月乘用车零售增速偏低的特点,进一步削弱了汽车市 场的季度周期波动特征。 "2025年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启动早,补贴政策一步到位,年初市场增长较好,价格战因此相对温和,行业竞争状态因市场增长而改善。"乘联分会秘书长崔 东树解释称。 德系乘用车零售份额下降最明显,自主乘用车市场份额超65% 数据显示,今年4月,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15万辆,同比增长31%,零售份额高达65.5%,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1~4月,国内自主品牌零售市场 份额为64%,较去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 区别于自主品牌的高增长,主流合资品牌和豪华车品牌4月份的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豪华乘用车4月零售销量为17万辆,同比下降18%,零售 份额为9.5%,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而主流合资品牌乘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