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国都证券(香港):每日港股导航-20250709
国都香港· 2025-07-09 10:02
报告核心观点 关税战有望缓和,港股料续造好;“债券通”优化扩容措施将为其发展注入新动能,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竞争力;多家公司有新动态,如友邦推出新储蓄保险计划,新世界传出售上海K11部分物业等 [3][7] 海外市场重要指数表现 - 道琼斯工业指数收市44240.76,幅度-0.37;标普500指数收市6225.52,幅度-0.07;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市20418.46,幅度0.03;英国富时100指数收市8854.18,幅度0.54;德国DAX指数收市24206.91,幅度0.55;日经225指数收市39688.81,幅度0.26;台湾加权指数收市22362.27,幅度-0.30 [2] - 上证指数收市3497.48,幅度0.70;深证成指收市10588.39,幅度1.46 [2] - 恒生指数收市24148.07,幅度1.09;国企指数收市8708.66,幅度1.16;红筹指数收市4116.27,幅度-0.03;恒生科技指数收市5325.95,幅度1.84;AH股溢价指数收市130.01,幅度-0.51;恒生期货(07月)收市24102,幅度-0.02;恒生期货(08月)收市24142,幅度0.10 [2] 每日投资策略 - 美国总统特朗普延长“对等关税”暂缓限期,港股连跌3日后反弹,全日升逾200点,重上两万四关及20天线,但受制10天线 关税战有望缓和,港股料续造好 [3] - 恒指昨日高开39点或0.2%,升幅曾收窄,后因A股沪深股市造好重拾动力,午后升穿早上高位,最终接近全日高位收市 收市升260点或1.1%,收造24148,全日成交2132.89亿元 [3] - 蓝筹股中,汇控升1.1%,造96.25元;友邦微升0.4%,造68.7元;美团涨2.7%,造122.2元;新东方扬3%,造41.25元;小米涨2.4%,造58.65元;京东升2.3%,造127.7元;阿里巴巴涨1.5%,造107元 [4] 宏观&行业动态 - 梁凤仪指出人民银行和金管局宣布“债券通”优化扩容措施,包括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等 将为“债券通”发展注入新动能,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竞争力 当局正朝着增加一级市场固收产品发行、提升二级债券市场流动性、研究建立优化配套基础设施3个策略性方向推进 [7] - 余伟文表示金管局与监管机构完善“债券通”生态系统,30年期利率互换合约已上线,未来数月将推出以LPR作参考利率的合约 南向通投资者范围扩大措施今日生效,金管局将扩展离岸人民币回购业务,强化香港金融基建 [9] 上市公司要闻 - 友邦香港推出全新“环宇盈活储蓄保险计划”,第30个保单年度终结时预期总内部回报率可高达6.5%,特设“灵活提取选项”和“价值保障选项” [11] - 陈翊庭称“债券通”今年呈强劲增长动能,前5个月日均成交额逼近470亿元,较2017年启动时激增30倍 国际投资者持有规模增长达5倍,目前总量超过4.4万亿元 [12] - 新世界发展传出售上海淮海中路的K11物业,建筑面积约8.1万平米,整栋出售价格为28.5亿元人民币 [13]
外汇储备六连升 黄金储备八连增
搜狐财经· 2025-07-09 09:55
外汇储备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环比上升322亿美元,升幅0.98%,连续6个月环比回升[1] - 外汇储备自2024年9月以来首次站上3.3万亿美元大关,连续19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4] - 美元指数下跌2.5%至3年最低点,非美元资产折算价值上升推动外储增长[6] - 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全球债券指数涨1.0%,标普500指数涨5.0%[6] - 非美货币升值:欧元兑美元涨3.89%,英镑兑美元涨2.1%[6] 黄金储备动态 - 6月末黄金储备7390万盎司(约2298.55吨),环比增持7万盎司(约2.18吨),连续8个月增持[1][7] - 央行增持黄金的三重考量:优化储备结构(黄金占比低于世界平均)、应对全球不确定性、把握中长期上涨趋势[7] - 1月增持黄金4.98吨,5月增持量降至1.87吨,为近年最低月度增持量[9] - 全球72%央行预计未来5年将增持黄金,73%央行预计减持美元储备[10] 市场驱动因素 - 美元贬值与资产价格变动是外储增长主因,汇率折算贡献显著[4][6] -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及美元信用弱化推动黄金战略价值提升[7] - 全球去美元化加速背景下,央行购金需求强劲支撑金价长期走强[7][10] - 估值效应(非美资产计价变化)、资产价格波动及战略调整共同作用[8] 行业趋势展望 - 短期外储规模有望维持3.3万亿美元高位[8] - 下半年黄金价格或宽幅震荡但下行空间有限,中长期受美元信用风险及地缘政治支撑[10] - 需关注美元信用演变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政策协同效应[8][10]
中国银河证券:跨境支付规则优化 银行板块表现再创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08:05
银行板块表现 -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54%,银行板块上涨3.77%,表现优于市场 [2] - 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上涨2.76%、4.41%、4.01%、2.47% [2] - 41家上市银行上涨,浙商银行(+7.92%)、浦发银行(+7.6%)、上海银行(+7.53%)、民生银行(+6.49%)、华夏银行(+5.55%)涨幅居前 [2] - 截至7月4日,银行板块PB为0.70倍,股息率为5.65% [2] CIPS规则修订 - 央行就《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修订方向为健全参与者管理机制并提出原则性要求 [3] - 修订有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助力银行跨境业务发展 [3] - 规则优化有利于增强CIPS吸引力,提高人民币国际影响力 [3] - 银行类CIPS直接参与者将受益于业务空间拓展和国际业务布局完善 [3] 银行板块投资机会 - 银行指数收盘价4603.91创近10年新高,周涨幅3.77%在全行业中位列第3 [4] -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红利价值对中长期资金吸引力仍存,险资多次举牌银行股,平安人寿增持邮储银行H股2244.6万股 [4] - 公募低配修复和宽基指数扩容带来增量资金流入,沪深300权重股和优质区域行受益显著 [4] - 银行转债加速转股带来短期机遇,杭州银行、南京银行、齐鲁银行等触发强赎,中国信达增持浦发银行转债并转股 [4] 行业观点 - CIPS规则修改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利好银行跨境业务拓展 [1][5] - 中小行转债加速转股有助夯实资本 [1][5] - 中长期资金力量壮大,公募低配有望修复,ETF扩容加速利好权重股 [1][5] - 增量资金加速银行估值重塑,继续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 [1][5]
债券通多项优化措施出台!推出八年成绩斐然,中国债市影响力吸引力显著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7-09 08:02
债券通发展历程与成就 - 债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推出,随后2021年"南向通"和2023年"互换通"相继落地,成为香港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重要里程碑 [1] - 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境外投资者交投活跃 [1] - 债券通已成为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首选渠道,反映了全球市场与内地在岸市场深化互联互通的需求 [3] 债券通市场数据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迎来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的1169家国际投资者 [3] -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在岸债券规模达4.35万亿元,近5年年均复合增速约12% [3] - 今年1月至5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累计达成现券交易约7.9万亿元 [3] - 截至5月末,北向互换通已吸引82家境外机构入市,累计成交超过12000笔,名义本金总额约6.9万亿元 [3] 中国债券市场吸引力 -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二,具备充足的市场深度与流动性 [6] - 中国债务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债务占GDP比率远低于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 [6] - 过去10年,中国在岸市场与全球主要市场的相关性仅为0.1,成为优质的分散投资标的 [7] - 在岸人民币债券的年化波动率约为1.3%,显著低于同期其他发达市场的波动率 [7] - 超30%的受访央行计划在未来5年内增加人民币资产持有量 [7] 债券通优化措施 - 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加入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四类非银机构 [9][13] - 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使用 [9][14] - 拓宽离岸回购应用场景,可交易币种由人民币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币等多币种 [13] - 建立互换通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并调整互换通每日交易净限额 [13] 香港市场发展 -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已接受用作抵押品的在岸国债规模达到30亿元 [4] - 香港证监会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发展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 [6] - 美元兑人民币期货今年上半年每日平均交易11.3万张,是2023年的3倍 [10]
债券通迎多项对外开放优化举措
中国证券报· 2025-07-09 04:49
债券通优化措施 - 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支持境内券商、基金、保险、理财4类非银机构投资离岸债券市场 [1] - 优化离岸回购业务机制,交易币种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币等多币种,取消回购质押券冻结并简化业务流程 [2] - 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建立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调整每日交易净限额 [2] - 人民银行正研究推出跨境债券回购业务,并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高质量流动性资产 [2][5]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 香港证监会将重点发展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增加一级市场固收产品发行,推动财政部加大在港发行中长期国债 [2][3] - 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技术准备进展顺利,实施细则将近期公布 [3] - 开发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品以提升二级债券市场流动性,推进国债期货推出 [3] - 研究建立离岸国债商业回购市场,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如交易及结算系统 [3][4] 市场数据与投资者行为 -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较年初增长近2000亿元,显示对人民币资产的持续看好 [1] - 债券通作为连接中国债券市场与世界的重要平台,香港金管局将提升流动性和风险管理 [5] 政策与监管合作 - 人民银行将推动一站式开户平台和境外投资者免税安排,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体系 [5] - 香港与内地监管机构合作紧密,债券市场开放创新举措多在香港先行先试 [5]
债券通推出八年成绩斐然 中国债市影响力吸引力显著提升
证券时报· 2025-07-09 02:48
债券通发展历程与成果 - 债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推出,随后2021年"南向通"和2023年"互换通"相继落地,成为香港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重要里程碑 [1] - 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80余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境外投资者交投活跃 [1]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吸引超过70个国家与地区的1169家国际投资者 [2] 债券通的市场地位与数据表现 - 债券通已成为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首选渠道 [2] -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在岸债券规模达4.35万亿元,近5年年均复合增速约12% [2] - 2025年1月至5月,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累计达成现券交易约7.9万亿元 [2] - 截至5月末,北向互换通吸引82家境外机构入市,累计成交超12000笔,名义本金总额约6.9万亿元 [2] 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与优势 -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接受用作抵押品的在岸国债规模达30亿元 [3] -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二,政府债务占GDP比率远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 [4] - 中国在岸市场与全球主要市场的相关性仅为0.1,成为优质分散投资标的 [4] - 在岸人民币债券年化波动率约1.3%,显著低于其他发达市场 [4] - 超30%的受访央行计划未来5年内增加人民币资产持有量 [5] 债券通优化措施与市场反应 - 2025年7月8日宣布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加入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 [7] - 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使用 [7] -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较2025年初增长近2000亿元 [7] - 中国债券在富时罗素全球国债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二,在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中占比升至全球第三 [7] 衍生品市场发展与增长潜力 - 美元兑人民币期货2025年上半年日均交易11.3万张,是2023年的3倍 [8] - 国际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占比仅约3%,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8] - 通过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渠道,全球投资者将更便捷把握中国增长机遇 [8]
债券通“南向通”参与投资者将扩容至四类非银机构
上海证券报· 2025-07-09 01:53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的影响 - 扩容将为香港债券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和活跃度,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 [2] - 推动相关政策与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 [2] - 扩大市场参与主体类型,丰富投资需求 [2] - 推动香港与内地债市在规则和产品层面融合发展 [2] - 通过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支持多币种债券结算等措施提高交易结算效率 [2] - 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国际认知度与影响力 [2] 人民币资产国际化 - 扩容有望增加人民币计价债券的境外配置需求 [3] - 丰富人民币资产投资品种,推动人民币在跨境投资中的使用 [3] - 为人民币国际化拓展更多实际应用场景 [3] - 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债券流动性 [3] - 允许逆回购方将收到的债券二次质押融资,盘活担保品 [3] 金融开放与市场发展 - 债券通优化将推动境内债市基础设施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 [3] - 长期将形成"市场活力—制度升级—货币竞争力"的良性循环 [3] - 推动中国金融开放向更深层次迈进 [3]
上期所正式发布业务规则国际化版本!遵循三大思路,完善五大板块内容
券商中国· 2025-07-08 22:14
上期所业务规则国际化版本发布 - 上期所正式发布业务规则国际化版本,旨在构建与平台国际化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为引入境外参与者奠定基础 [1][2] - 新规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境外特殊参与者管理办法》和34项修订版业务规则,自2025年8月8日起实施 [3] - 国际化改造思路包括实现平台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 [3] 规则修订主要内容 - 全新制定1项业务管理办法,修订15项业务管理办法和19项已上市品种期货业务细则 [3] - 完善市场准入、交易、结算、风险控制、交割五大板块内容 [3] - 明确境外参与者准入规范,优化交易流程,构建委托结算和分级结算制度,强化风险控制体系,健全交割机制 [3] 具体制度优化 - 市场准入制度全面规定境外参与者条件、权利和义务 [4] - 交易制度系统增加境外参与者业务规范 [4] - 风险控制制度细化完善境外参与者风险管理规范 [4] - 结算制度健全人民币计价和外汇保证金制度,增加分级结算和委托结算制度 [4] - 交割制度梳理完善不可交割持仓情形和处理流程,加强全流程闭环管理 [4] 后续工作计划 - 上期所将稳妥有序推进对外开放工作,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商品期货期权品种纳入对外开放范围 [4] - 同步完善与对外开放品种相适配的业务细则 [4]
【新华解读】互联互通优化措施步履不停 债券通“南向通”试点将拓宽至非银机构
新华财经· 2025-07-08 20:39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债券通优化扩容措施,包括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至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并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使用[1] -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行政总裁梁凤仪表示,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发展[1] - 业内人士指出,南向通已平稳运行近四年,托管规模和成交量稳步提升,市场机构需求更趋多元化,系列扩容举措将为债券通发展注入新动能[1] 南向通托管规模增长 - 截至2025年5月末,上海清算所托管南向通债券918只,余额5329.4亿元[6] - 南向通托管规模目前已是三年前的五倍有余(5.063倍),2022年5月末仅有178只、878.9亿元[6] - 2025年5月南向通托管规模同比增长21%,2024年12月同比增长52%[2][6] 非银机构参与机会 - 南向通扩容为非银金融机构打开投资新渠道,涵盖香港主要债券交易品种[3] - 境内证券公司可更好进行自有外币资金管理,提高收益率,增配境外中资债券有助于提高组合收益并降低净值波动[3] - 境内投资者对海外资产配置需求日益增长是南向通重要驱动力,未来发展具备较大潜力[3] 市场影响与人民币国际化 - 南向通扩容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迈出坚实一步,有助于拓展境内外债市互联互通深度与广度[4] -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重要一环,长远将提升人民币资产国际吸引力[4] - 扩容会为香港债券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和活跃度,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4] 香港离岸债券市场发展 - 财政部近年来加大在港发行国债频率与规模,市场期待增加中长期国债比重[8] - 越来越多的境内外企业选择在香港发行点心债,点心债市场规模明显扩容[8] - 监管部门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更多元衍生产品,包括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类产品[8] 市场基础设施完善 - 业内希望香港大力发展离岸国债商业回购市场,发挥离岸国债作为融资工具作用[9] - 优化配套离岸人民币产品相关基础设施,包括前台交易系统及中后台配套系统[9] - 香港证监会今年工作重点之一是发展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抓住人民币国际化机遇[9]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推动将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 力争近期向市场公布实施细则
证券日报网· 2025-07-08 20:15
香港证监会发展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的策略 核心观点 - 香港证监会将发展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作为今年工作重点 强调人民币国际化机遇 [1] - 香港证监会从三个策略方向推进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发展 包括一级市场发行 二级市场流动性提升 以及配套基础设施优化 [1][2] 一级市场发展 - 增加一级市场固收产品发行 丰富人民币产品供给 [1] - 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 技术准备进展顺利 近期将公布实施细则 [1] - 预期南下资金将带动人民币计价港股交易规模增长 [1] 二级市场流动性提升 - 积极推进国债期货推出 与内地监管部门合作完成最后阶段准备 [1] - 计划建立商业化离岸国债回购市场 增强离岸国债融资功能并促进二级市场交易 [1] 配套基础设施优化 - 研究建立及优化离岸人民币产品相关基础设施 包括前台交易系统和中后台配套系统 [2] - 目标是为投资者及金融机构提供高效透明的离岸人民币资产交易及融资平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