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
搜索文档
沪硅产业跌2.01%,成交额15.2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665.9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13:3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6日盘中下跌2.01%至25.40元/股,成交15.24亿元,换手率2.17%,总市值697.7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665.94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6.85%和11.76%,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30.57%和30.69%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4.96%,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20.61%、22.47%、39.03% [1] 股东结构与资金动向 - 股东户数6.13万户,较上期减少5.37%,人均流通股增加5.68%至44349股 [2]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减持216.41万股至9112.10万股,易方达科创板50ETF增持195.10万股至6824.89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新进成为第十大股东持股4231.65万股,诺安成长混合退出十大股东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97亿元,同比增长8.16%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3.67亿元,但亏损额同比收窄5.67% [2] 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半导体硅片业务占比94.92%,受托加工服务占比4.22%,其他业务占比0.86%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半导体材料,概念板块涵盖中芯国际概念、大基金概念、集成电路等 [1] 公司基础信息 - 注册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15年12月成立,2020年4月科创板上市 [1] - A股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1.10亿元 [3]
凯世通副总经理张长勇:力争在离子注入机领域做精做专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12:19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于离子注入机领域,致力于与进口设备实现全面竞争 [1] - 公司依托先导科技集团的全产业链整合优势,为半导体行业客户提供从离子注入机整机、零部件、原材料到维修、开发、升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1] - 公司的国产离子注入机已在国内超过12家12英寸晶圆厂的产线实现近50台设备的稳定量产运行 [1] 当前运营与近期目标 - 公司订单在2024年持续交付中 [1] - 公司近几年的目标是将离子注入机供给国内更多12英寸晶圆厂 [1] 未来发展战略 - 国际化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2] - 公司将持续推进全系列离子注入机技术突破,并为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2] - 公司联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参与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智能工厂建设导则》,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领域的规模化落地 [2] 行业背景与技术重要性 - 芯片是人工智能算力的核心底座与性能引擎 [1] - 离子注入机通过纳米级精准掺杂为人工智能芯片的精密制造和性能提升提供关键工艺支撑 [1]
芯朋微涨2.00%,成交额2.7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731.1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6 11:1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6日盘中股价70.89元/股 上涨2.00% 总市值93.09亿元 成交额2.72亿元 换手率2.96%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731.11万元 特大单净买入430.59万元 大单净买入1300.53万元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66.50% 近5日涨7.64% 近60日涨30.84% 近20日微跌0.51%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6亿元 同比增长40.32% [2] - 归母净利润9049.35万元 同比增长106.02% [2] 股东结构与公司治理 - 股东户数1.54万户 较上期增加6.19% [2] - 人均流通股8508股 较上期减少5.83%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88.84万股 较上期增持31.17万股 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研发设计销售 收入占比99.60% [1] - 所属半导体-模拟芯片设计行业 涉及汽车芯片、人工智能等概念板块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00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9864.40万元 [3]
中芯国际跌2.14%,成交额47.9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4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10:56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6日盘中下跌2.14%至131.24元/股 成交额47.97亿元 换手率1.80% 总市值10498.2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5.45亿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5.47%和24.82%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30.29%和32.30%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38.70% 近5/20/60日分别上涨8.16%/44.14%/50.37% [1] - 8月28日龙虎榜净卖出4.22亿元 买卖总额占比分别为6.10%和7.66% [1]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0.35微米至14纳米集成电路晶圆代工 收入占比93.83% [1]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3.48亿元 同比增长23.14% 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 同比增长39.76% [2] - 股东户数25.23万户 较上期减少2.20% 人均流通股8223股 较上期增加2.26% [2] 机构持仓变动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588000)增持335.52万股至9572.66万股 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2]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增持831.56万股至7380.86万股 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2632.29万股至6349.93万股 位列第八大流通股东 [2] - 华夏上证50ETF(510050)增持261.17万股至3900.46万股 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2]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增持284.33万股至3540.37万股 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 [2] 行业分类 - 属于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行业 涉及中芯国际概念/半导体/大基金/IGBT/集成电路等概念板块 [2]
思瑞浦涨2.16%,成交额1.3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87.0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9:54
股价表现 - 9月26日盘中上涨2.16%至169.44元/股 成交额1.34亿元 换手率0.60% 总市值229.84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587.06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买入329.97万元(买入798.96万元/卖出468.99万元) 大单净买入257.09万元(买入4099.60万元/卖出3842.51万元) [1] - 年内累计涨幅达83.18% 近5/20/60个交易日分别上涨9.32%、2.35%和28.24% [2] 公司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模拟集成电路研发销售 收入构成中信号链类芯片占67.70% 电源类芯片占32.25%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49亿元 同比增长87.33% 归母净利润6568.67万元 同比增长200.07%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098.51万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2476.03万元 [4]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1.15万户 较上期增长26.45% 人均流通股11512股 较上期减少20.91% [3] - 银河创新混合A持股649.20万股(较上期增283.20万股) 万家优选持股430.00万股(较上期减70.00万股) 嘉实科创板芯片ETF持股220.43万股(较上期增20.58万股) [4] - 万家自主创新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4] 行业属性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模拟芯片设计 [3] - 概念板块涵盖模拟芯片、汽车芯片、集成电路、芯片概念及半导体 [3]
“聚势芯突破 智领新纪元” 2025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21:02
"北京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推动创新链、产业链、 供应链协同发展,建立起相对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格局,呈现出'以设计和制造为引领,装备强势支撑,封测加速成长'的 发展态势,聚集了北方华创(002371)等600余家集成电路重点企业,产业规模达2000亿……"9月24日,在2025北京微电子 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这样介绍北京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孔磊表示,北京经开区现已建成全国门类最全的量产制程体系,2024年北京经开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增速位于全国首位,2025年上半年产值达528亿元,同比增长20.5%。 据悉,开幕式上还进行了北京市集成电路行业组织与产业园区、金融、人才服务机构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和《集成电路 系列丛书》新书发布仪式。 会议同期举行了学术论坛和博览会,80余位院士专家大咖聚焦IC制造发展、先进存储、宽禁带半导体、RISC-V、设备、材 料、零部件、工厂建设、绿色发展、投融资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在博览会上,来自国内外顶尖的集成电路企业、高校及 科研机构等超130家集成 ...
盈方微涨2.05%,成交额3.7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42.2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14:0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05%至8.95元/股 成交3.79亿元 换手率5.30% 总市值75.1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542.27万元 特大单买入2026.58万元(占比5.35%) 大单买入6656.35万元(占比17.57%)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7.57% 近5日涨2.64% 近20日跌8.58% 近60日涨15.19% [1] -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8月7日净买入8860.27万元 买入总额2.65亿元(占比15.40%)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22日 1996年12月17日上市 主营移动互联终端、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处理器及相关软硬件解决方案 [2] - 收入构成:主动件类产品87.28% 被动件类产品12.39% SoC芯片0.29% 其他0.04% [2] - 所属申万行业:电子-其他电子Ⅱ-其他电子Ⅲ 概念板块包括北斗导航、安防、芯片概念、集成电路、半导体等 [2] 财务与股东结构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27亿元 同比增长4.48% 归母净利润-3229.66万元 同比减少44.17% [2] - 股东户数12.20万户 较上期增加6.84% 人均流通股5918股 较上期减少6.4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341.00万元 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 十大流通股东中国新证券持股2060.06万股(不变)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80.58万股(较上期减少138.28万股) [3]
思瑞浦跌2.04%,成交额4.9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200.39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5 13:3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下跌2.04%至165.56元/股 成交额4.91亿元 换手率2.21% 总市值224.5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5200.39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5.31%卖出占比9.21% 大单买入占比27.72%卖出占比34.41%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78.98% 近5日涨3.80% 近20日跌2.73% 近60日涨27.56% 年内两次登上龙虎榜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49亿元 同比增长87.33% [2] - 归母净利润6568.67万元 同比增长200.0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098.51万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2476.03万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15万户 较上期增加26.45% [2] - 人均流通股11512股 较上期减少20.91% [2] - 银河创新混合A增持283.20万股至649.20万股 万家优选减持70.00万股至430.00万股 [3] - 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增持20.58万股至220.43万股 万家自主创新混合A退出十大股东 [3]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模拟集成电路研发销售 信号链类芯片占比67.70% 电源类芯片占比32.25%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模拟芯片设计 涉及模拟芯片/汽车芯片/集成电路等概念板块 [2] - 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23日 于2020年9月21日上市 注册地位于上海自贸试验区 [2]
格科微涨2.02%,成交额1.9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569.61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11:0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5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17.66元/股 成交额1.99亿元 换手率0.46% 总市值459.2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569.61万元 特大单净流出763.45万元(买入463.97万元/卖出1227.42万元) 大单净流出806.16万元(买入4203.23万元/卖出5009.39万元) [1] - 年内累计涨幅31.61% 近5日涨8.21% 近20日跌0.51% 近60日涨13.15%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67万户 较上期减少8.99% 人均流通股54,363股 较上期增加9.88% [2]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588000)持股4336.78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51.22万股 [3] - 易方达科创板50ETF(588080)持股3230.50万股(第八大股东) 较上期增加92.48万股 [3] - 万家优选(161903)持股3000万股(第九大股东) 持股数量不变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2590.21万股(第十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350.61万股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36.36亿元 同比增长30.33%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2976.19万元 同比下滑61.59% [2]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CMOS图像传感器(收入占比80.51%)和显示驱动芯片(19.41%)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1] - 注册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成立于2003年9月3日 2021年8月18日上市 [1] - 行业分类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概念板块涵盖全面屏/智慧城市/大基金概念/传感器/集成电路 [1]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1.52亿元 [3]
提供超12万个岗位!“百万英才汇南粤”秋招跨省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8:29
招聘活动概况 -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在北京、上海同步启动,目标是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留粤就业创业,该目标已于2025年7月中旬提前实现 [1] - 此次招聘活动参聘单位将赴全国超100所重点高校,提供超12万个优质岗位 [1] 科技创新与科研人才需求 -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面启动建设,科研人才需求强烈,鹏城国家实验室提供研究员、工程师、博士后等百余岗位,最高年薪达100万元 [3] -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围绕碳化硅、氮化镓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2025年计划招聘30位应届毕业生 [3] - 深圳理工大学发布超过140个科研岗位,青年教授年薪可达75万元,并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4][5]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聚焦 - 招聘活动精准锚定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赛道 [8] - 活动汇聚超3100家次粤港澳大湾区知名单位,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为、腾讯、比亚迪、小鹏汽车等企业 [8] - 鲲云信息提供20多个校招岗位,涵盖AI芯片研发、AI算法研发等业务板块 [8] 特定产业发展与人才缺口 - 深圳拓竹科技针对3D打印整机及配套软件提供研发岗位,2025年前7月大湾区内地9市出口了我国超八成的3D打印机 [9] - 广东省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集聚全国超三成的低空产业链企业,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预计低空经济领域人才缺口在500万左右 [9][10] - 烨知芯科技联合创始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同时拥有机电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未来三到五年人工智能的'iPhone时刻'有望在该区域诞生 [10] 人才吸引政策与企业实践 - 招聘活动配套覆盖安家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的政策,例如博士研究生到广州就业可享10万-20万元安家费,入选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项目补助 [11] - 广州开展"助企青奇兵"2.0版活动,提供200个优质实践岗位,组织高校学生进驻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实践服务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