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注入机

搜索文档
国海证券晨会纪要-20250721
国海证券· 2025-07-21 09:33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对多个公司和行业进行分析,涉及房地产、半导体、机械、医药、电力设备等行业,认为各行业有积极变化和潜在催化,部分公司业绩增长良好,部分行业有望迎来景气反转,维持相关行业和公司的推荐或买入评级 [2][50]。 各公司及行业总结 万业企业 - 2025H1归母净利润预计3000 - 40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减少,主要因铋材料业务和出售股权增厚利润 [4]。 - 离子注入设备国内领先,半导体产业平台化布局加速,凯世通交付设备,铋材料业务产能建设推进 [6]。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11.81、15.31、19.57亿元,归母净利润2.00、2.75、3.60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 中微公司 - 2025H1预计营业收入49.61亿元,同比增长43.88%,归母净利润6.8 - 7.3亿元,同比增长31.61% - 41.28% [8]。 - 2025Q2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LPCVD薄膜设备快速放量,先进工艺刻蚀设备大规模量产,研发投入高,新品研发加速 [9][10]。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116.93、149.33、186.13亿元,归母净利润22.37、29.84、39.9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11]。 珂玛科技 - 2025H1预计营业收入5.15 - 5.25亿元,同比增长33.93% - 36.53%,归母净利润1.65 - 1.75亿元,同比增长18.59% - 25.77% [12]。 - 2025Q2归母净利润同比承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陶瓷加热器产能提升,新品量产形成收入 [13][14]。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11.50、14.65、18.19亿元,归母净利润4.26、5.32、6.5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14]。 拓荆科技 - 2025Q2预计营业收入12.10 - 12.60亿元,同比增长52.18% - 58.47%,归母净利润2.38 - 2.47亿元,同比增长100.64% - 108.22% [15]。 - 先进制程机台步入量产阶段,ALD设备增长强劲,2025Q2毛利率环比大幅改善,控费能力优化 [17]。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56.11、72.27、89.83亿元,归母净利润9.90、13.81、19.2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18]。 摩托车行业 - 2025年1 - 6月燃油摩托车内外销销量831.7万辆,同比增长19%,外销增长25%,内销下降3.5% [19]。 - 春风动力、钱江摩托、隆鑫通用等公司销售情况各有不同,出口保持较高景气度,维持“推荐”评级 [20][26]。 医药行业 - 2024年基本医保参保率巩固在95%,收入34913亿元,同比增长4.2%,支出29764亿元,同比增长5.5% [27][28]。 - 梳理医保收支变化趋势、关联及政策推力 [27]。 思维列控 - 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2.76 - 3.14亿元,同比增长45% - 65%,扣非归母净利润2.74 - 3.13亿元,同比增长42% - 62% [30]。 - 产品量价双升叠加费用管控改善,二季度业绩亮眼,业务涵盖列控、安防及高铁运行监测三大领域 [31][33]。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18.37、22.76、27.42亿元,归母净利润6.74、8.19、10.1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36]。 浙数文化 - 2025H1归母净利润3.3 - 3.9亿元,同比增长124% - 165%,扣非净利润1.85 - 2.25亿元,同比变化 - 9%至 + 11% [38]。 - 主业稳健及投资收益增长带来业绩大增,边锋手游稳健,深化多领域布局,蓄力发展卡牌业务 [39][40][4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38.15、44.49、49.00亿元,归母净利润6.29、7.42、8.2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41]。 电力设备行业 - 光伏供给侧改革推进,筛选先进产能,需求仍供过于求;风电进入高景气周期;储能甘肃首发容量电价,欧洲政策红利释放;锂电产业链推进固态电池布局;电动重卡景气度延续;电网特高压发展,新技术赋能新能源运营 [42][43][45][47][48][49]。 - 维持板块“推荐”评级 [50]。 浪潮信息 - 英伟达恢复H20在华供应,将提升国内AI算力需求,公司AI服务器供给能力有望提升 [51][53]。 - 国产算力需求扩大,出海业务增长,通用服务器和交换机业务稳定 [54][55][56]。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1584.80、2036.94、2544.52亿元,归母净利润30.40、40.37、51.0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7]。 李宁 - 2025Q2销售点零售流水同比低单位数增长,线下直营渠道承压,渠道结构优化 [58][59]。 - 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收入289.3、303.6、318.6亿元,归母净利润24.3、27.0、30.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60]。 361度 - 2025Q2主品牌、童装品牌零售额同比增长10%,电商平台流水同比增长20% [62]。 - 电商表现亮眼,超品店扩张带动效益优化,深化产品创新战略 [63][64][65]。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113、126、140亿元,归母净利润13、14、1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66][67]。 化工行业 - 2025年7月17日国海化工景气指数为92.08,较7月10日增加0.14 [68]。 - 反内卷推动供给侧改革,关注各细分领域龙头,维持“推荐”评级 [69][95]。 铝行业 - 宏观面偏向利多,电解铝供应宽松,成本增加,库存有累库预期,需求疲软 [96][97][98]。 - 铝加工棒库存、出库、加工费及开工率有变化,铝土矿、氧化铝、预焙阳极价格有不同表现 [98][99][101][102]。 - 维持“推荐”评级,建议关注相关公司 [102]。 煤炭行业 - 动力煤供需优化,价格上涨,三伏天电厂日耗有提升预期;炼焦煤供给恢复有限,价格偏强;焦炭供需偏紧,价格震荡偏强 [103][105]。 - 美国关税新政冲击下煤炭投资价值凸显,维持“推荐”评级,关注相关标的 [106]。 福田汽车 - 发展道路有机制灵活、技术外源性、战略发散性特点,未来聚焦商用车业务 [108][110]。 - 2025年及之后有四项积极经营变化 [110]。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559.4、621.0、726.5亿元,归母净利润14.7、17.2、21.5亿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111]。 机器人行业 - 产业动态丰富,包括特斯拉餐厅、英伟达观点、深圳机器人送货等 [112][113]。 - 多家公司有战略签约、业绩增长等情况 [114][117]。 - 维持“推荐”评级,关注相关个股 [122][123]。 北交所行业 - 本周北证50小幅回调,新增一家企业注册通过,下周申购1家 [124][125]。 - 看好2025年投资价值,关注低估值和主题映射标的 [125]。 新材料行业 - 中国发现新稀土矿物,天舟九号发射成功,各板块有新进展 [128][129]。 - 维持“推荐”评级 [138]。 博俊科技 - 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3.41 - 3.87亿元,同比增长47.0% - 67.0% [139]。 - 核心客户车型放量、季节性修复、新产能释放驱动业绩增长,车身工艺拓展,产能布局完善 [140][141]。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59.52、80.39、99.70亿元,归母净利润8.59、11.80、14.18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142]。
“关键先生”:产业链上的山东品牌
经济观察报· 2025-07-19 17:55
山东产业链优势 -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山东是唯一集齐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同时拥有197个工业中类、526个工业小类[6][7] - 山东是全球工业体系中唯一涵盖从原材料到整车制造全链条的省级区域,拥有"工业全谱系样本"称号[8] - 山东拥有软件、食品、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全国第一、纱产量全国第一、布产量全国第二、商用车产量全国第一(占比35%)、光伏装机规模连续8年全国第一[8] 产业链结构 - 山东已形成19条标志性产业链、67个细分产业链,涵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8] - 产业链包含上百家"链主"企业,116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07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2][33] - 产业链企业分为三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链主"、拥有核心技术的"链核"、代表未来趋势的"科技瞪羚"[8] 链主企业案例 - 万华化学从合成革小厂发展为全球最大聚氨酯生产商,构建了"中国最具价值的化工产业链",曾多年位居基础化工上市公司净利润第一[14][15] - 潍柴集团通过并购形成全球唯一"发动机+变速器+车桥"商用车动力总成,在动力装备产业链占全国总产值1/3,带动3000余家供应商协同升级[17][18][19] - 其他代表性链主包括魏桥集团、山东能源、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呈现结链成网的发展态势[20] 链核企业案例 - 济南二机床集团大型冲压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80%,产品销往67个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领域填补国内空白[24][26] - 天岳先进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全球市占率第二(2023年),半绝缘型连续多年全球前三,2025年拟在香港上市[28][29] - 豪迈科技全球轮胎模具市占率超30%(2023年),2024年该业务营收46亿元、毛利率40%[30][33] 科技瞪羚企业 - 歌尔股份在元宇宙领域率先布局,投资21亿元建设全球研发中心,集结近万名研发人员[36][37] - 艾恩半导体研发国产离子注入机(国产化率不足10%),预计2025年有3台设备下线[39] - 山东海阳已保障16次海上发射任务,累计将93颗卫星送入太空,商业航天被写入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41][42][43] 链长制发展 - 山东2021年推行链长制,聚焦43条产业链,2022年优化为11条标志性产业链[43] - 2025年升级为19条标志性产业链、67个细分产业链,形成"总链长+链长+链主"新版本[44] - 正在酝酿最新规划细节,将进一步纵深推进链长制[45]
“关键先生”:产业链上的山东品牌
经济观察网· 2025-07-19 02:57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于2025年7月16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2] - 泰国担任主宾国,山东、广东担任主宾省,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651家企业、机构参展 [2] 山东产业链优势 - 山东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标准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级区域,同时拥有197个工业中类和526个工业小类 [2] - 山东拥有软件、食品、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3] - 山东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全国第一、纱产量全国第一、布产量全国第二,商用车产量全国第一占比约35%,光伏装机规模连续8年全国第一 [3] - 山东已形成19条标志性产业链、67个细分产业链,涵盖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3] 链主企业案例 - 万华化学从合成革小厂发展为全球最大聚氨酯生产商,构建了"中国最具价值的化工产业链",在沪深两市基础化工上市公司中净利润多年排名第一 [5][6][7] - 潍柴集团从单一发动机制造商发展为身兼多个产业链链主,其潍坊动力装备集群产值占全国1/3,在新能源领域形成100余款电池产品和30余款电机产品矩阵 [8] - 潍柴推动氢能全链条布局,使山东成为全国氢产业链最完备省份之一,带动3000余家供应商协同升级 [8][9] - 其他知名链主包括魏桥集团、山东能源、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 [9] 链核企业案例 - 济南二机床集团大型冲压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80%,产品远销67个国家和地区,在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11][12] - 天岳先进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材料2023年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二,半绝缘型连续多年全球前三,2024年发布12英寸产品 [13][14] - 豪迈科技2023年全球轮胎模具市场占有率超30%,2024年该业务营收46亿元毛利率达40% [16][17] - 山东共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6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072家 [17] 科技瞪羚企业 - 歌尔股份在元宇宙领域率先布局,投资21亿元建成全球研发中心 [19] - 艾恩半导体研发的离子注入机国产化率不足10%,预计2025年有3台设备下线填补空白 [21] - 烟台海阳已成功保障16次海上发射任务,累计将93颗卫星送入太空 [21] - 山东规划到2030年航空航天重点企业达300家,打造商业航天产业链 [22] 链长制发展 - 山东2021年推行链长制聚焦43条产业链,2022年优化为11条标志性产业链 [22] - 当前版本升级为19条标志性产业链、67个细分产业链,形成"总链长+链长+链主"新机制 [23] - 最新规划细节正在酝酿即将出台 [24]
湾芯奖评选火热进行中,部分报名企业风采抢先看!(一)
半导体芯闻· 2025-07-18 19:07
湾芯奖评选活动概况 - 湾芯奖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极具影响力的评选盛事 截至7月16日已吸引86家产业链企业报名参与[1] - 奖项聚焦半导体全产业链 旨在表彰企业在技术突破 产品创新 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卓越贡献[1] 参选企业核心技术及业务 - **爱发科中国集团**:以真空技术为核心 产品涵盖薄膜沉积 离子注入 刻蚀等高精度微加工设备 服务电子半导体 平板显示 锂电池等领域[3][6] - **芯鑫融资租赁**:国内唯一专注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等产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注册资本132 09亿元 2025年总资产突破680亿元 70%投向半导体领域[4][5] - **微导纳米(688147 SH)**: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为核心 国内首家将量产型High-k ALD设备应用于集成电路前道生产线的厂商[8] - **乐孜芯创**:日本RORZE在华全资子公司 专注半导体晶圆传输设备制造 母公司拥有近40年晶圆传输机器人研发经验[9][10] - **安集科技**:高端半导体材料公司 聚焦化学机械抛光液 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等 实现全平台覆盖 国内市场主流供应商[11] - **SEMILAB**:全球领先检测设备供应商 产品应用于光伏 半导体等领域 总部匈牙利 中美设研发中心[12] - **奕斯伟材料**:国内12英寸硅片领先提供商 出货量居国内第一 满产后月产能将超百万片[14] - **中船派瑞特气(688146)**:主营电子特种气体及三氟甲磺酸系列产品 现有85种产品 68种为电子特气 应用于集成电路 显示面板等行业[15][16] - **华封科技**:先进封装设备制造商 全球技术领先团队 分支机构覆盖新加坡 中国多地[17][18] - **埃芯半导体**:聚焦半导体量检测设备 前道量测产品已商用 服务一线晶圆厂 2025年将交付先进封装设备[19][20] - **沈阳科学仪器**:以真空技术为基础 面向半导体 LED等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商[21] - **烁科中科信**:国内唯一集成电路离子注入机全系列供应商 工艺覆盖28nm 批量应用于全球芯片制造企业[22] - **华特气体**:国内最大民营特种气体供应商之一 产品出口50多国[23][24] - **兴福电子(688545)**:专注电子化学品研发生产 获国家领导人多次考察 推动湿电子化学品国产替代[25][27] - **清溢微电子**:半导体掩膜版供应商 工艺节点覆盖1um至130nm 产品用于功率器件 射频芯片等领域[28] 行业生态展望 - 湾芯展2025以"芯启未来 智创生态"为主题 推动半导体产业协同发展[29]
万业企业(600641):铋材料新产线预计25H2投产,离子注入机交付再创新高
国投证券· 2025-07-16 10: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 - A”投资评级,给予公司 2025 年 10 倍 PS,对应目标价 16.61 元/股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 25H1 归母净利润 0.3 - 0.4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 0.2 至 - 0.1 亿元同比亏损扩大 159.47% - 29.74%;25Q2 归母净利润 0.5 - 0.6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 0.16 至 - 0.06 亿元同比亏损收窄 21.96% - 70.67% [1] - 25H1 营收大幅增长,因先导科技集团入主后开展铋金属深加工及化合物业务,且出售参股公司浙江镨芯电子股权获投资收益 [2] - 铋业务新产线预计 25H2 投产,25 年 6 月凯世通向国内多家晶圆厂客户交付 5 台 12 英寸离子注入机,单月交付量创新高,且离子注入机零部件国产化验证覆盖率已突破 95%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为 15.46 亿元、20.96 亿元、25.18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4 亿元、3.35 亿元、3.72 亿元 [4] - 2023 - 2027 年主营收入分别为 965 百万元、581 百万元、1546 百万元、2096 百万元、2518 百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151 百万元、108 百万元、240 百万元、335 百万元、372 百万元等多项财务指标有相应预测 [11] 股价表现 - 相对收益 1M 为 - 2.3%、3M 为 - 12.9%、12M 为 16.9%;绝对收益 1M 为 1.7%、3M 为 - 6.1%、12M 为 32.5% [8] 公司基本信息 - 总市值 12796.16 百万元,流通市值 12796.16 百万元,总股本 930.63 百万股,流通股本 930.63 百万股,股价(2025 - 07 - 15)为 13.75 元,12 个月价格区间 9.27/20.65 元 [6][10]
万业企业: 上海万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0 18:12
半导体业务经营情况 - 公司半导体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凯世通(离子注入机)和嘉芯半导体(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开展,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06亿元、3.46亿元、2.41亿元,毛利率从19.74%下滑至-2.18%,净利润亏损持续扩大(嘉芯半导体2024年亏损5825.59万元)[3] - 收入波动主因设备验收周期长(平均12个月)及价格竞争加剧:离子注入机单价从2023年的2000-2500万元/台下降,嘉芯半导体为抢占市场采取低价策略[5][6] - 成本压力来自国产化进程未完成、质保费用会计政策调整(2024年增加营业成本925万元)及客户调试周期延长导致人工成本上升[7][14] 商誉减值测试 - 凯世通商誉账面价值2.74亿元,2019年计提减值5939万元后未再计提,因评估显示资产组未来现金流现值(2024年4.32亿元)高于账面价值(3.18亿元)[10][18] - 关键参数假设激进:预测2025-2029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超40%,2026年毛利率回升至26.64%,折现率6%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14][16] - 可比公司思锐智能2024年估值41亿元(PS约10倍),芯嵛半导体被收购估值23亿元,支撑商誉未减值结论[19][20] 固定资产投入 - 2024年末固定资产9.66亿元(房屋占96%),主要来自嘉善基地(转固4.15亿元)和上海研发中心(转固5.09亿元),产能利用率偏低但公司称符合行业重资产特性[24][25][29] - 固定资产构成与北方华创等可比公司相近(房屋占比75%-86%),但机器设备占比仅3%反映生产依赖外包[30] - 支付对象无关联方:嘉善基地总包方为国资背景企业,上海研发中心购自万科子公司[31][32] 存货管理 - 存货余额14.66亿元(同比+73%),含转存货的上海房产(万业名苑1.63亿元)及战略储备原材料(铋材料1.65亿元)[34][38] - 半导体原材料按库龄计提跌价:1-2年计提10%,2-3年计提50%,超3年全额计提,地缘政治影响库存占比35%[38][39] - 开发产品未计提减值因上海住宅售价稳定(紫辰苑4.36万元/㎡),但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197天升至2024年423天[34][36]
艾恩半导体试补芯片产业“关键拼图” 破局离子注入机国产化替代
经济观察网· 2025-06-05 20:51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离子注入机是芯片制造四大关键装备之一,技术难度仅次于光刻机,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被4家美日企业垄断 [2] - 中国离子注入机国产化率不足10%,2024年进口量553台(同比+30.12%),其中美国占比77.58%,日本11.57% [13] - 中国离子注入机市场规模从2018年24.73亿元增长至2024年121.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0.34% [9] - 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增速35%领跑全球,离子注入机产量69台,需求量345台 [17] 公司技术与产品进展 - 创始人钟新华拥有20年离子注入机研发经验,曾主导02专项关键技术攻关,实现技术"从0到1"突破 [4][7] - 首台碳化硅离子注入机已于2023年11月下线,硅基中束流机型预计2024年6月下线 [14][18] - 正在研发第二代碳化硅机型(2025年9月面市)和碳化硅大束流机型(2025年底推出),计划3年内实现全机型覆盖 [18] - 产品需精准控制离子注入剂量(个数级)、深度(纳米级)、角度(偏差<0.1度) [5] 产业化挑战与供应链 - 单台设备含近2万个零部件,非标件占比50%,需定制设计,初期供应商因精度/洁净度等苛刻要求拒绝合作 [11][12] - 曾因金属污染导致硅片不达标,需排查上百零部件,现已建立数百家供应商体系和工序检测机制 [12] - 设备验证周期长达2-3个月,客户要求首年免费试用,且需验资等苛刻条件 [15] 资本运作与区域布局 - 2023年获鲁信创投等天使轮融资,2024年超募3000万元,引入毅达资本、源禾资本等机构 [10][17] - 2024年底将公司从广州迁至济南高新区,新工厂已投产,产能全面转向山东 [18] - 单台设备零部件采购成本超千万元,30万伏高压电源单价60万元 [10] 行业前景与发展目标 - 5G/物联网/AI驱动需求,预计离子注入机将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17] - 公司计划工艺产线从碳化硅扩展至硅基,尺寸覆盖6寸到12寸,性能对标国际领先水平 [18] - 中国离子注入机技术追赶国际主流预计仍需10年以上 [18]
邹世昌:“两弹一星”与集成电路研制
半导体芯闻· 2025-06-03 18:39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 - 1965年上海冶金所与上海元件五厂联合研制出上海第一块集成电路,几乎与日本同步[10] - 1997年参与筹建中国第一条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1999年华虹NEC提前7个月投产,实现深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自主生产[11] - 上海已形成300余家企业的完整集成电路产业链,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11] 核心技术突破 - 1964年成功研制甲种分离膜元件,性能超越苏联产品,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浓缩铀生产技术的国家[5] - 1975年在自制20万电子伏特离子注入机上完成氖离子背面注入损伤吸收实验,成果获国际同行关注[7] - 1985年创建中科院离子束开放实验室,研究成果获10项奖励,SOI材料实现产业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 当前产业挑战 - 集成电路生产线80%产能服务于国外设计公司[11] -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全球第一但自供率仅15%[11] - 需加强整机、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有机连接以实现技术超越[11] 国际竞争格局 - 国际离子束领域两大主要学术会议(离子注入技术和离子束材料改性)的国际委员会委员[8] - 半导体产业曾被起步更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超越[10]
陆家嘴财经早餐2025年5月19日星期一
Wind万得· 2025-05-19 06:35
金融政策与监管动态 - 央行支持北京打造科技金融发展高地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走在全国前列 [2] - 证监会加快推进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 [2] - 金融监管总局全力支持加强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 [2] -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国中检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服务企业"走出去" [3]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新规要求公务用车优先选用国产新能源汽车 [3] - 上交所举办商业银行理财公司权益类资金入市专题培训 [5] - 中证投服中心提名独董案例成为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实践 [5] - 多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被监管警示 [11] 资本市场与投融资 - 香港新股集资额超600亿港元暂居全球首位 [4] - A股机构调研聚焦高端制造、半导体、医疗健康三大领域 [4] - 招商证券预计A股短期调整后将重回震荡上行 [4] - 中信建投上调A股震荡中枢至半年线附近 [4] - 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获批,累计发行规模近1800亿元 [12] - 债券ETF市场规模突破2600亿元,头部效应显著 [18] - 4月日本资产迎创纪录外资流入达8.21万亿日元 [18] 产业经济与行业发展 - 全国30省市推进现房销售试点,18城市出台支持举措 [2] - 发改委谋划推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10] - 预计2030年中国数据产业规模达7.5万亿元 [10] - 2024年北斗产业总体产值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 [13] - 一季度冷链物流总额2.21万亿元同比增长4.0% [13]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完成关键组件建造 [13] - 中国对美欧日等进口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 [10] 公司动态与科技创新 - 群兴玩具孙公司与腾讯签订1.13亿元算力服务协议 [8] - 万业企业离子注入机产品出货量突破500万片 [14] - 华熙生物反驳透明质酸"过时论" [14] - 胖东来回应玉石销售争议 [14] - 英伟达调整对华芯片出口战略 [16] -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探索天然气业务IPO [17] - 美国第一资本完成收购发现金融服务公司 [17] 消费与新兴产业 - 新消费基金收益率达26%,重仓女性消费领域 [5] - 首批创新浮动费率基金产品上报 [11] - 7只公募FOF发布清盘提示 [12] - 北京5月17日新房住宅网签108套,二手房217套 [12] - 一季度证券业金融科技投资强度居金融子行业首位 [11] 国际动态 - 特朗普敦促美联储降息并批评鲍威尔 [15] - 美国财长回应穆迪下调信用评级 [15] - 英国举行脱欧后首次欧盟-英国峰会 [15] - 欧洲央行可能将利率下调至2%以下 [15] - 巴菲特确认不出席2026年伯克希尔年会 [16] -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称欧元上涨因特朗普政策 [19]
万业企业: 上海万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09 16:17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81亿元同比下降39.72%,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28.85%,扣非净利润亏损0.55亿元主要因半导体业务战略投入期亏损及房地产业务收尾[33][37] - 半导体设备子公司凯世通2024年新增订单总金额近14亿元,已交付40余台离子注入机,低能大束流/超低温/高能机型客户分别达11/7/2家[7][8][9]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发人员从157人增至213人增长35.67%,2024年研发费用1.84亿元占预算106.36%[15][38] 半导体设备业务进展 - 凯世通完成CIS低能大束流离子注入机首台验收,突破金属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实现国产CIS离子注入机重要突破[8] - 布局SiC化合物半导体设备,研发高温离子注入机应对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与苏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建立战略合作[9][16] - 上海金桥基地扩建后达年产百余台产能,筹建检测中心提升国产化测试能力,供应链新增70余家国内供应商[13] 铋材料战略布局 - 通过子公司安徽万导切入铋材料深加工,2025年计划完成安徽五河/湖北荆州基地产能扩张,产品涵盖铋系合金/氧化物/化合物等[22][23] - 受益于商务部铋材料出口管制政策,公司作为先导科技旗下唯一铋材料平台,将整合全球市占率领先的铋产业链资源[23][26] - 2025年铋业务预计贡献主要营收,1-3月已发生关联采购5285万元占同类业务1.89%[50] 行业趋势与战略规划 - SEMI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215亿美元增长7.7%,中国未来三年晶圆厂设备投资超1000亿美元[19][21] - 公司采取"外延并购+产业整合"双轮驱动,依托先导科技集团在材料/零部件领域优势,构建国产供应链安全体系[25][26] - 重点攻关离子注入"卡脖子"机型,开发SOI氢离子注入机等特色工艺设备,提升国产设备工艺覆盖率[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