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
搜索文档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两江新区水土新城再+2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6:2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更新 - 重庆市新增44家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有130家企业通过2025年复核 [1] - 两江新区水土新城的新赛亚生物公司和永仁心医疗入选第七批名单,另有5家企业通过复核 [1]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排头兵企业 [1] 新赛亚生物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致力于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 - 以胃幽门螺杆菌分型检测为市场切入点,检测项目涵盖胃功能、肿瘤早筛、妇幼健康等多个领域 [2] - 其专利产品幽门螺杆菌分型快速检测试剂为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提供产品及服务 [2] 永仁心医疗技术进展 - 公司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平均每1.5年推出一款新产品 [5] - 实现了人工心脏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构建起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体系 [5] - 有效突破关键工艺,打破了欧美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 [5] 两江新区水土新城企业培育成果 - 水土新城持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通过政策培训、入企服务等方式夯实培育工作 [5] - 已累计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45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 [5] - 基本构成以市级企业为主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为龙头的梯度培育格局 [5]
恒星科技:全资子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2 12:23
公司公告事件 - 恒星科技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恒星化学有限公司入选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1] - 该入选名单由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 [1] - 根据相关规定,公示无异议的公司将被正式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恒星科技子公司恒星化学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智通财经网· 2025-10-22 12:02
公司公告事件 - 公司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恒星化学有限公司入选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1] - 该认定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的公示及《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 [1] - 公示无异议后,子公司将被正式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广东新增691家“小巨人”企业
南方都市报· 2025-10-22 07:15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与分布 - 工信部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广东共有691家企业入围,数量居全国前列,创历史新高 [2] - 广东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2000家,居全国前列 [2] - 新公示企业地域分布覆盖全省15个地市,为评定以来覆盖面最广的一次,主要来自深圳(347家)、广州(127家)、东莞(65家)、佛山(48家)、珠海(38家)等 [3] - 在市级层面,深圳首次成为全国新增“小巨人”企业数量第一的城市 [3] 行业领域分布与产业链特点 - 入选的广东企业主要分布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领域 [4] - 在人工智能领域,广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 - 广东已集聚人工智能与AR领域企业超千家,相关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形成“硬件研发+算法创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5] - 企业开始嵌入产业链核心环节,在细分市场做到领先或在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上实现突破 [6] 企业案例与产业环境 - 雷鸟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仅3年便实现消费级AR眼镜市场占有率35%的突破 [5] - 粤港澳大湾区优越的产业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90%的生产可在大湾区解决,从样品创意策划到落地约需10天,高效实现技术转化与市场拓展 [3] - 广东制造业从过去重规模、拼速度,转变为更关注技术深度和不可替代性,一批“小而专”的企业正在冒头 [6]
国保动物作原料!病原微生物诊断龙头今日申购 另有一只新股上市丨打新早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7:10
丹娜生物新股申购 - 公司于10月22日在北交所申购,发行价为每股17.10元,发行市盈率为11.75 [1][3] - 公司是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制造商,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3] - 2022年公司在中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市场份额约为30%,产品进入全国12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900多家 [4] - 2024年公司试剂类产品营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90.52%,仪器类产品占比6.06% [4] - 公司核心原料鲎血细胞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政策影响,但库存充足可满足未来5年以上生产需求,并已从越南进口60千克 [4][5] - 公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总部基地建设项目(1.00亿元,73.10%)和新产品研发项目(0.37亿元,26.90%) [3] 马可波罗新股上市 - 公司于10月22日在深市主板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3.75元,市值为164.30亿元 [1][7] - 公司是国内最大建筑陶瓷制造商之一,2022-2024年营业收入位列国内建筑陶瓷行业第一 [6][7]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6.61亿元、89.25亿元和73.24亿元,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较2023年下降17.95% [6][10] - 有釉砖产品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收入为71.50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升至98.14% [10] - 公司采用“经销+直销”销售模式,前五大客户合计销售收入14.51亿元,占总收入19.92% [9][10]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智能陶瓷家居产业园、生产线绿色智能制造升级等项目,总投资额约23.76亿元 [9]
专注电镜等仪器:一公司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仪器信息网· 2025-10-21 17:09
公司荣誉与资质 - 安徽泽攸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10月20日成功入选安徽省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2][3][4] - 该荣誉是对公司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卓越创新能力、核心技术优势和市场领先地位的充分肯定 [2][3]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是一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仪器高科技公司 [4] - 公司专注于扫描电镜、原位测量系统、台阶仪、电子束光刻机等精密设备的研究 [4] - 公司的产品填补了国家在科学精密仪器领域的诸多空白 [4]
专精特新“小巨人”持续向好,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创业板ETF天弘(159977)盘中涨超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1:04
市场表现 - 10月20日创业板指涨幅超过3.00% [1] - 算力硬件、半导体芯片、消费电子等板块涨幅居前 [1] - 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当日上涨2.19%,成交额超过1500万元 [1] - 创业板ETF天弘(159977)当日上涨3.15%,成交额超过7900万元 [1] - 成分股源杰科技、珠海冠宇、华盛锂电等多股涨幅超过10% [1] - 成分股天孚通信、中际旭创涨幅超过10% [1] 指数与ETF特征 - 科创综指ETF紧密跟踪科创综指,该指数对科创板市值覆盖度约为97% [1] - 科创综指成分股覆盖小市值硬科技企业,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寒武纪-U、海光信息、中芯国际等科技龙头 [1] - 创业板ETF跟踪的指数行业分布聚焦新质生产力方向,前三大行业为电力设备、通信和电子 [1] - 创业板ETF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宁德时代、东方财富、新易盛、中际旭创等科技龙头 [1] 行业与公司基本面 - 前三季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2%,增速较2024年加快4.1个百分点 [2]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8% [2] - 五年来沪市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升至32% [2] - 沪市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 [2] 机构观点 - 西部证券表示坚定看好AI的产业趋势,建议关注AI算力国内链的科技自主以及海外链的持续景气 [2]
营收不到1.5亿,“小巨人”北交所上市终止辅导!逾2亿转让51%股份
搜狐财经· 2025-10-17 21:59
公司重大事件 - 海图科技与东北证券终止北交所上市辅导协议,终止辅导备案于2025年10月15日获江苏证监局确认 [1] - 公司此前于2023年7月26日进入上市辅导期,并已完成八期辅导工作 [4] - 2025年6月26日,同行业公司科达自控收购海图科技51%股权,交易对价20,910万元,支付周期为4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付国军 [7][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4,549.65万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64.86万元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677.87万元,同比增长13.72%,但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4.11万元,同比减少31.34% [5][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52.24%,较上年同期的57.56%有所下降,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按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计算)为7.41%,低于上年同期的13.31% [6]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化视频终端设备及配件的设计、制造、销售以及相关技术开发服务,主要产品包括智慧矿山视觉系统和非矿类智慧视觉系统 [4] -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客户包括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等,产品终端应用于国家能源、中煤集团等大型企业 [4] 收购方与同业比较 - 收购方科达自控为北交所上市公司(920932 BJ),是同行业可比公司之一,其他可比公司包括北路智控(301195 SZ)和维海德(301318 SZ) [5][7] - 2025年上半年,科达自控营业收入为14,897.32万元,同比减少4.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7.83万元,同比减少68.49% [8][9] - 科达自控实际控制人付国军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42.2843%的表决权 [9]
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启幕 “小巨人”企业业绩增速明显
央视新闻· 2025-10-14 14:44
"小巨人"企业业绩增速明显 三季报预告显示,部分电子、新能源行业和"小巨人"企业业绩增速明显。 具体来看,化工、电子、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行业公司业绩增速明显。有30家上市公司预计三季报净利 润超2亿元,4家上市公司预计三季报净利润超1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1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预 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 (总台央视记者 沙千) 近期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工作拉开帷幕,根据业绩预告来看,已有61家A股公司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 告,业绩预喜超过七成。 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已有61家A股公司披露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公司超过七成, 有41家上市公司预计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67.21%。25家公司预计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50%以 上,7家公司预计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200%以上。 ...
税收优惠撑起80%利润,林平发展IPO隐患重重
搜狐财经· 2025-10-13 09:09
IPO申请基本情况 - IPO申请于2025年6月25日获上交所受理,并于7月23日进入问询阶段 [1] - 公司计划募资12亿元,用于产能扩张项目,目标是使产能翻倍 [1] - 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 [5]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营包装用瓦楞纸、箱板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2] - 2024年公司原纸产量占安徽省纸及纸板产量的35.65%,全国市场占比为0.75% [2] - 公司现有产能120万吨,在全国造纸企业产量排名中进入前30名,属于行业第二梯队中型企业 [2][4]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绿色工厂” [4]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连续两年下滑,从2022年的28.79亿元降至2023年的28.00亿元,再降至2024年的24.85亿元 [7][12] - 净利润波动较大,2022年为1.54亿元,2023年增至2.12亿元,2024年回落至1.53亿元,波动幅度超过30% [7][12] - 2024年业绩下滑部分归因于台风导致停产超过30天 [12] - 募资12亿元相当于公司近八年净利润之和 [6] 税收优惠依赖 - 税收优惠对净利润贡献巨大,2022年至2024年占比分别为63.02%、68.65%和80.58% [13] - 2024年税收优惠金额达1.23亿元,占净利润的80.58%,意味着超八成利润来源于税收优惠 [13] - 税收优惠主要来自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 [14] 产能与扩张计划 - 公司现有产能120万吨,计划通过IPO募资将产能提升至240万吨/年,实现翻倍 [1][17] - 瓦楞纸产能利用率呈下降趋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9.16%、86.54%和76.15% [16] - 箱板纸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101.51%降至2023年的88.42%和2024年的89.39% [16] - 募投项目包括年产90万吨绿色环保智能制造新材料项目(二期)和年产60万吨生物基纤维绿色智能制造新材料项目,总投资额20.58亿元,拟使用募资12亿元 [6]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4年研发费用为8379.7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37% [20][21] - 研发投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纸制品行业平均研发费用为2.17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为3.44% [21] - 公司拥有27项专利,但其中发明专利仅2项 [22]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李建设持有公司84.86%股份,合计控制88.40%的表决权,股权结构高度集中 [8] - 实控人初中学历,同时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存在潜在的公司治理隐患 [10][11] 债务与现金流状况 - 有息债务总额从2022年的5.58亿元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2.77亿元,三年间债务规模缩减过半 [19] - 短期债务占比从2022年的61.3%微升至2024年的57.8%,短期偿债压力相对增大 [19] 安全生产与内部管理 - 报告期内发生三起员工死亡事故,暴露了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 [24] - 公司已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员工培训 [25] 客户集中度与关联交易 - 2023年及2024年的第一大客户均为厦门国贸集团,2024年对其销售额为1.1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4.59% [26][27] - 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为17.00%,2023年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为21.62% [27] - 实控人双重身份可能引发关联交易方面的担忧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