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系统

搜索文档
天润工业(002283) - 2025年8月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2 19:26
业务板块收入与产能 - 曲轴业务收入12.07亿元,占总收入62.05% [7] - 连杆业务收入4.35亿元,占总收入22.39% [7] - 大马力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50%,曲轴和连杆收入各约1亿元 [2] - 大马力连杆收入增幅达100% [2] - 新建3条大机连杆产线,其中1条即将建成,另2条预计四季度投产 [3] - 大机曲轴产线1条年底建成,另1条预计明年10月投产 [3] - 产线全部投产后,大马力连杆和曲轴产能增幅接近50% [3] 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 - 大马力产品当前毛利率与重卡产品持平 [4] - 规模化量产后大马力产品毛利率将高于重卡产品 [4] 新兴业务布局 - 空气悬架业务收入1.42亿元,占总收入7.29% [7] - 商用车空气悬架市场空间明确,乘用车市场竞争激烈 [5] - 乘用车空气悬架已建成电磁阀和电控减振器装配线 [5] - 电动转向业务客户路试完成,产品试制顺利 [12] - 泰国工厂已搬迁2条连杆线和2条曲轴线,正在认证新产品 [10] 生产与市场动态 - 未来三个月排产量预计增长10% [6] - 新能源重卡对公路运输影响有限,但存在长期转型压力 [13][14] - 底盘业务上半年收入1.42亿元,受重卡行业景气度影响 [14] 股东回报与资金状况 - 2024年分红2.24亿元,占净利润67.51% [9] - 2025年半年度拟每10股派现0.5元 [9] - 公司年净现金流约7-8亿元,具备持续分红能力 [9] 技术储备与战略方向 - 具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改造及机床制造能力 [11] - 关注机器人核心组件加工领域,但尚无明确产品规划 [11] - 探索汽车行业、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等互补性产业 [14]
通宝光电三度IPO三换券商:对单一客户构成重大依赖却未充分提示 竞争对手兼任大客户及供应商
搜狐财经· 2025-04-30 17:25
公司IPO历程 - 公司八年间三度IPO,分别由招商证券、兴业证券、东吴证券辅导保荐[1][4][5] - 2017年首次冲刺创业板IPO,上会前夕撤回申请[4] - 2022年第二次冲刺北交所IPO,2023年11月终止辅导[4][5] - 2024年6月通过东吴证券辅导验收并提交北交所申请,7月4日撤回[5][6] 客户集中度问题 - 2024年对第一大客户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收入占比达83 35%,前五大客户集中度96 57%[7][13] - 同行可比公司前五大客户集中度最高仅66 7%,远低于公司水平[8] - 2015-2017年对通用五菱销售占比从31 31%升至67 69%,2024年进一步升至83 35%[7][8] - 招股书未明确提示单一大客户依赖风险,也未论证业务持续性[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 9亿元、5 29亿元、5 88亿元,增速74 98%、35 86%、11 02%[7] - 同期归母净利润0 37亿元、0 62亿元、0 83亿元,增速542 37%、69 65%、33 49%[7] 特殊客户关系 - 竞争对手华域视觉同时位列前五大客户和供应商,2023年销售占比17 28%,采购占比10 25%[11][12][14] - 另一大客户燎旺车灯可能向上汽通用五菱供货,2015-2017年曾贡献公司36 16%营收[15] 业务模式争议 - 公司被质疑经营独立性不足,近乎成为上汽通用五菱的"代工厂"[1][10] - 汽车零部件行业特性导致客户集中度高,但同行集中度显著更低[8]
通宝光电IPO:刘国学一家三口控股79%,37岁刘威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搜狐财经· 2025-04-30 13:16
公司IPO概况 - 通宝光电北交所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东吴证券,会计师事务所为天职国际 [2] - 公司代码833137,全称常州通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受理日期2025-04-27 [3] - 公司定位为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商,主营业务包括汽车照明系统、电子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 [3] 募投项目 - 拟投入募集资金3.3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LED模组、充配电系统及控制模块项目 [4] - 项目总投资3.42亿元,已取得常新行审备[2023]604号备案和常新行审环表[2024]65号环评批复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90亿元、5.29亿元和5.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2.8% [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669.29万元、6224.85万元和8309.35万元,年复合增长率50.5% [5] - 2024年毛利率24.07%,较2023年提升1.64个百分点 [5]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36%,较2023年提升2.37个百分点 [5] 股权结构 - 刘威持股31.7738%,刘国学和陶建芳分别持股31.1360%和15.8389%,三人合计持股78.7487% [7] - 刘国学与陶建芳为夫妻关系,刘威为其子,三人构成公司实际控制人 [7][8] 管理层情况 - 刘国学现任公司董事长,1994年起从事电子仪表行业,拥有30年行业经验 [8] - 刘威现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2012年加入公司,拥有12年管理经验 [7] - 陶建芳现任公司董事,1994年起在公司任职,拥有30年行业经验 [8]
通宝光电北交所IPO获受理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0:08
公司IPO进展 - 通宝光电北交所IPO已获受理 [1] 公司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为汽车照明系统、电子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汽车电子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募资计划 - 拟募集资金3.30亿元 [2] - 募资主要投向新能源汽车智能LED模组、充配电系统及控制模块项目 [2] - 保荐机构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 募资资金用途 - 新能源汽车智能LED模组、充配电系统及控制模块项目拟使用募投资金33000.00万元 [3][4] 财务数据 - 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90亿元、5.29亿元、5.88亿元 [4] - 2022年—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669.29万元、6224.85万元、8309.35万元 [4]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02%,净利润同比增长33.49% [4]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年营业收入58778.96万元,2023年52944.69万元,2022年38969.78万元 [4]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09.35万元,2023年6224.85万元,2022年3669.29万元 [4]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8110.14万元,2023年5912.02万元,2022年3634.51万元 [4]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1.4700元,2023年1.1000元,2022年0.6500元 [4] - 2024年稀释每股收益1.4700元,2023年1.1000元,2022年0.6500元 [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36%,2023年16.99%,2022年11.41% [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040.56万元,2023年1976.29万元,2022年2628.71万元 [4]
北交所新受理2家IPO,均来自江苏
梧桐树下V· 2025-04-28 15:04
北交所IPO受理情况 - 4月27日北交所新受理2家江苏公司IPO申请:江苏永大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874495)和常州通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833137)[2] - 2025年至今北交所共受理7家IPO申请[2] - 永大股份注册地为江苏省南通市 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3] - 通宝光电注册地为江苏省常州市 保荐机构信息未完全披露[3] 江苏永大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基本信息 - 新三板挂牌时间2024年7月17日 证券代码874495 注册资本1.3956亿元[4] - 控股股东为李昌哲 持股61.62% 实际控制人为李昌哲夫妇及儿子李进 合计控制86.56%股份[6] 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压力容器研发制造 产品应用于化工 煤化工 石油化工 光伏与医药行业[5] - 2024年营收8.1933亿元 同比增长15.04% 扣非净利润1.0703亿元 同比下降16.75%[8][9]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从2022年28.61%降至2024年16.85%[9] 客户与研发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66.47% 第一大客户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贡献21.23%收入[10][11] - 2024年研发支出2566万元 占营收3.13% 拥有49件专利(20件发明专利)[12][13][15] - 研发人员54人 占员工总数18.56%[14] 常州通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基本信息 - 新三板挂牌时间2015年7月30日 证券代码833137 注册资本0.5638亿元[16] - 控股股东为刘国学家族 合计持股78.75% 刘国学任董事长 刘威任总经理[18] 主营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业务为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 包括照明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17] - 2024年营收5.8779亿元 同比增长11.02% 扣非净利润8110万元 同比增长37.16%[19][20]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从2022年11.41%提升至2024年19.36%[20] 客户与研发 - 第一大客户上汽通用五菱贡献83.35%收入 前五大客户占比96.57%[21][22] - 2024年研发支出2386万元 占营收4.06% 拥有73件专利(18件发明专利)[23][24][27] - 研发人员50人 占员工总数17.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