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
搜索文档
“专精特新”小巨人,还是实控人“私家库”?福建三星收六道监管函,北交所IPO前景蒙阴影
中国能源网· 2025-11-07 23:14
决定书显示,福建三星电气存在账外列支收支、关联方资金占用及独立性缺陷等多项违规行为。而就在 一个多月前,公司刚刚公告将IPO申报板块由创业板变更为北交所,辅导机构仍为兴业证券。 多重违规:账外收支超千万,实际控制人"公私不分" 福建证监局查明,2022年1月至2025年6月期间,福建三星通过个人银行账户及现金等方式进行账外收 支。累计发生账外收入1269.91万元,累计发生账外成本、费用935.63万元。 这种财务管理不规范行为直接导致公司2025年2月披露的《公开转让说明书》、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 季报相关财务数据不准确。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2025年10月31日,福建证监局向福建省三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建三星")连发 六道监管令,对公司及其五名核心高管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揭开了这家正在冲刺北交所IPO 企业的重重问题。 这些操作违反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多项规定。 在关联方资金占用方面,福建三星的问题更为严重且性质更为恶劣。 调查显示,2022年1月至2025年6月期间,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星荣、王声谋、王声强通过 ...
收盘涨超400%!大明电子今日上市
上海证券报· 2025-11-06 20:10
11月6日上午9时30分,大明电子在上交所主板鸣锣开市。 "本次A股上市,不仅是我们对过去坚守的认可,更是公司未来新征程的起点。"大明电子董事长周明明 在上市仪式现场致辞时表示。 周明明介绍称,大明电子扎根于汽车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领域,30余年来始终专注主业,凭借着深厚 的产业积淀、持续的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公司逐步构建起涵盖全系列自主设计产品的产业化体系,在 细分领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赢得众多知名整车厂商的认可。 大明电子在上交所鸣锣开市 大明电子专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配套领域,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设计、开发、生 产和销售的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已经逐渐实现汽车车身电子电器控制系统全系列产品设计自主化、品 种多样化,形成了核心生产工艺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上市首日,大明电子开盘报61.10元/股,较发行价12.55元/股上涨386.85%;盘中最高触及75.80元/股, 上涨503.98%;收盘价64.45元/股,上涨413.55%。公司上市首日总市值一度突破3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大明电子主要产品包括驾驶辅助系统、座舱中控系统、智能光电系统、门窗控制系统、 座椅调节系统等。截至招股意向 ...
北矿检测中签率0.02%,北京地区北交所上市公司将迎“新军”
新京报· 2025-11-06 12:41
发行概况 - 北矿检测完成在北交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 发行价为6.70元/股 [1] - 本次发行网上获配比例极低 约为0.02% 有效申购倍数高达4398.38倍 [1] - 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数量为1121.059025亿股 有效申购户数为59.1485万户 [1] - 2025年以来北交所已发行的19只新股中 有6只中签率在0.03%以内 显示北交所新股发行行情持续火爆 [1] 公司基本情况 - 北矿检测成立于2016年10月31日 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总部位于北京大兴区 [1] - 公司控股股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矿冶集团 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检验检测、检测技术及仪器研发与服务 [2] - 公司承担国际国内仲裁检验检测、国际标准及国家和行业标准研制等工作 是国家重有色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9174.09万元增长至14801.94万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02% [2]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3196.00万元增长至5513.25万元 复合增长率超过30%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93.52万元 同比增长31.29%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675.69万元 同比增长28.69% [2] 市场影响 - 北矿检测成功上市后 北京地区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将增至24家 [3]
航天智造(300446.SZ):间接控股子公司入选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格隆汇APP· 2025-11-03 20:40
公司事件 - 航天智造间接控股子公司武汉嘉华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入选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1] - 该名单由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 名称为《湖北省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名单的公示》 [1] - 截至公告披露日 入选名单的公示期已结束 [1]
航天智造:武汉嘉华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入选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20:08
(记者 曾健辉) 每经AI快讯,航天智造11月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根据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近日发布的《湖北省第七 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名单的公示》,航天智造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的间接控股子公司武汉嘉华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入选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 名单,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入选名单的公示期已结束。 每经头条(nbdtoutiao)——"为了孩子吃上饭,自己只能靠喝水撑着"!美政府停摆危机逼近"临界 点",4200万人吃饭成问题 ...
市占率第一!有色金属检测“小巨人”今日申购,另有一只新股上市丨打新早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07:03
北矿检测 (920160.BJ) 申购 - 公司于11月3日开放申购,发行价为每股6.70元 [1][3] - 公司发行市盈率为14.99倍,低于行业市盈率38.77倍 [3]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有色金属检验检测技术研发与服务机构,业务涵盖矿石及矿产品、技术推广、高端分析仪器研发 [2]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有色金属矿产品检验检测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6] - 公司参与制定或修订了7项国际标准、76项国家标准、195项行业标准及5项团体标准 [5] -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先进检测仪器基地及检测能力建设项目,拟投入1.44亿元,占总募集资金的71.89% [5] 丹娜生物 (920009.BJ) 上市 - 公司于11月3日在北交所上市,发行价为每股17.10元 [1][9] - 公司发行市盈率为11.75倍,低于行业市盈率31.59倍 [9] - 公司主要从事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它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8] - 公司是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行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 - 2022年公司在中国侵袭性真菌病诊断试剂市场份额约为30%,产品已进入全国12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院900多家 [10] - 公司试剂类产品营收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90.52% [10] -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总部基地建设项目,拟投入1.00亿元,占总募集资金的73.10% [9] 行业与业务特点 - 北矿检测业务集中于矿冶行业检验检测,需求受矿产资源交易规模影响 [6] - 丹娜生物核心产品使用的原料鲎血细胞来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鲎,公司持有经营利用许可证,库存可满足未来5年以上生产需求 [10][11] - 丹娜生物已积极开拓境外鲎血细胞获取渠道,累计向越南供应商进口采购60千克鲎血细胞 [11]
武汉新增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民营企业占比超七成
长江日报· 2025-11-02 08:44
文章核心观点 - 武汉新获评的5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七成,体现了“根企业”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突破口的重要作用 [1]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的领头羊和地方经济活跃度的晴雨表,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 [1][2] - 武汉通过优化产业生态、加大政策支持培育“根企业”,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2] 企业规模与财务表现 - 新晋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平均营收同比增长38.4%,平均资产总额同比增长29.8% [1] - 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的“小巨人”企业工业产值增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1] - 57家企业中有20家实现股权融资,融资后平均估值已超3亿美元,不少企业达种子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估值门槛 [1]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57家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2.3% [1] - 其中50家企业建有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 [1] - 培育方向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新领域新赛道 [2]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市、区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资金超过5亿元 [2] - 组织的“一月一链”投融资对接活动已服务6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 [2] - 下一步将深化“根企业”培育体系,将本土企业、高校知识分子、在校大学生、回归校友创业作为核心来源与后备梯队 [2] 企业发展前景 - 57家新晋企业中有40家已有上市计划 [1] - 企业具有块头大、韧性强、气血足的特征,验证了“根生”力量的勃发 [1] - 企业案例包括喻芯半导体(高性能嵌入式存储)和法睿兰达(工业移动机器人)等领先企业 [2]
北交所“小巨人”集群效应凸显 创新型中小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环球网· 2025-11-01 10:45
自2021年开市以来,北交所始终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为核心使命,通过差异化制度设计与精准服务,构建起覆 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支持体系。数据显示,北交所"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6.8%,显著高于市场整体水 平;其业务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20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超三成企业产品填补国内技术 空白,近五成企业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 值得关注的是,北交所"小巨人"企业的集聚效应正呈现加速态势。今年以来新上市的18家企业中,14家为国家 级"小巨人",占比达78%;而在审及辅导备案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同样超过六成,形成"上市一批、储备一 批"的良性发展格局。政策层面的持续支持为这一趋势提供有力保障:北交所近期推出的"深改19条"进一步优化发 行上市制度,完善转板机制,降低中小企业上市成本;多地政府同步出台专项政策,对北交所上市"小巨人"企业 给予最高千万元级奖励,推动形成"政策引导-资本赋能-产业升级"的闭环生态。 业内专家指出,北交所"小巨人"集群的壮大,不仅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实践,更折射出我国中小企业 从"单点技术突破"向"系统能力构建"的升级路径。随着北交所指数发 ...
北交所“小巨人”军团崛起 创新型中小企业集群效应凸显
证券时报· 2025-11-01 02:43
北交所“小巨人”企业概况 - 北交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169家,在280家公司中占比60.35% [1] - 新上市公司含“巨”量极高,今年新上市的18家企业中有14家为“小巨人”企业,占比高达77.78% [5] - 后备梯队中亦有大批“小巨人”企业正在冲刺上市,形成“上市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2] “小巨人”企业市场表现 - 多家新上市“小巨人”企业股价表现亮眼,星图测控上市以来累计涨幅高达1348.58%,广信科技、三协电机分别上涨855.89%和741.90% [6] - 部分已上市“小巨人”企业今年股价表现良好,常辅股份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64.42%,吉冈精密累计涨幅达54.02% [4] - 近期公告入选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的公司包括吉冈精密、智新电子、三协电机、微创光电、常辅股份、交大铁发等 [3] 代表性“小巨人”企业业务分析 - 吉冈精密是精密金属制品行业领先企业,专注于铝合金、锌合金精密零部件,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28.97%,归母净利润4569.73万元,同比增长3.44% [3] - 智新电子专注于连接器线缆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数据通信等领域 [4] - 常辅股份依托阀门专用电机驱动技术、电动执行机构智能化技术等核心技术优势,提供满足不同工作环境需求的阀门执行机构产品 [4] 即将上市“小巨人”企业情况 - 丹娜生物专注于侵袭性真菌病血清学早期诊断及其他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产品涵盖酶动力学、酶联免疫法等五大系列 [7] - 北矿检测是国内有色金属检验检测领域的“小巨人”,业务涵盖矿石及矿产品分析、冶炼产品分析、环境样品检测等领域 [7] - 北交所后备梯队还包括大鹏工业、精创电气、南特科技、科马材料、蘅东光、宇星股份、新天力、雅图高新等企业 [7]
深圳新增“小巨人”数量领跑全国 347家拔得头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4:36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与分布 - 全国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广东共有691家企业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 [1] - 深圳在第七批入选企业数量达到347家,位居全国首位 [1] - 深圳宝安区、南山区、龙岗区、龙华区合计占深圳入选数量超82%,其中宝安区单批入选102家,南山区84家,龙岗区53家,龙华区47家 [1] - 过往批次中,深圳入选企业数量分别为:第四批275家,第五批309家,第六批296家 [1] - 截至2024年,深圳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 [3] - 截至2025年5月,深圳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1万家 [3] 企业特点与认定标准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 [1] - 企业特点包括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 [1] - 认定需满足工信部制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产业链配套、主导产品相关指标 [1] 深圳的培育支持体系 - 深圳通过四大股权投资平台提供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支持创新企业发展,包括深创投、深投控、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和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 - 深创投集团90%以上资金投向前沿硬科技领域,累计投资额超1000亿元 [2] - 深投控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投基金群,总规模超1500亿元,累计投资超2700个项目,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2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26家,投后上市企业达116家 [2] 企业成长效率 - 在深圳,初创民企从设立到科创板上市平均年限为13.35年,比全国速度快1.05年 [2] - 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需13.25年,比全国快1.71年 [2] - 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分别需7.65年和6.83年,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2] 企业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 专精特新企业在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