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金湾“湾融通”上线,破解企业供需、融资、人才“三大痛点”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11:12
平台启动与基础信息 - 金湾区首届采购对接会暨湾融通产业服务平台于8月18日正式启动 通过五通服务生态累计吸引408家企业入驻 线上线下交易额达5100万元 [1] - 平台通过政企校银多方合作奠定运营基础 7家金融机构和6所高校签约进驻 深化供应链金融合作与产学研人才培养 [3][5] - 多家重点企业签约进驻平台 签约金额达7.23亿元 涵盖采购与合作需求 [5] 平台服务体系与运行机制 - 平台采用一体两翼双轮驱动服务体系 以交易通为主体 人才通和百千万工程为两翼 金融通及海外通为双轮驱动 [8] - 核心目标是破解企业供需对接散 信息不对称 融资用工难三大痛点 实现降本增效促循环 [8] - 试运行期间注册用户408家 其中采购商335家 供应商73家 入库商品超22.3万件 [10] 运营成效与量化成果 - 交易通线上交易额突破100万元 线下撮合交易超5000万元 企业平均采购周期缩短40% 采购成本下降6% [10][12] - 普乐美厨卫通过平台采购14种物料降本3.3万元 4个月内采购总额超50万元 [10][12] - 人才通储备人才超10万 输送人才1100人次 金融通为企业融资超1亿元 [11][12] 企业案例与产业协同 - 林工智能通过平台获得8000万元贷款 解决扩产资金需求 并建立与高栏港企业合作桥梁 [13] - 天驰集团通过平台实现供应商产品报价透明化 采用询比采购模式快速匹配优质供应商 [13] - 平台促进珠港产业合作 助力金湾企业通过香港渠道拓展国际市场 [13] 社会效益与战略意义 - 上半年促成1000万元民营资本投入农文旅项目 630扶贫活动筹款240余万元 [13] - 平台通过数字化整合资源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提升产业链效率 支撑珠海产业第一战略 [13] - 平台作为大湾区资源纽带 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加强产业链协同融合 [7][13]
长沙劳动东路长株跨线桥右幅顶推完成,区域发展再添新动力
长沙晚报· 2025-08-17 17:18
项目进展 - 长沙经开区劳动东路道路工程关键节点长株跨线桥右幅主体结构顶推施工顺利收官 标志着省重点工程进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阶段 [1] - 长株跨线桥作为劳动东路3标段的"咽喉工程" 采用左、中、右三幅并行结构跨越长株高速公路 总宽61.5米 全长330米 其中60米最大单孔跨度创长株高速单跨钢箱梁桥纪录 [3] - 顶推施工采用步履式顶推技术 成功将重达800吨的巨型钢箱梁精准推送至预定桥墩 [3] 技术与管理 - 项目监督组提前介入方案论证 重点核查顶推支撑体系稳定性 大型特种设备性能及安装精度 [3] - 钢箱梁拼装焊接严格执行毫米级精度标准 确保构件衔接无偏差 [3] - 面对上跨运营高速 高压线路密集 地下管网复杂等挑战 各责任单位优化施工组织方案 推行精细化管理 [3] - 实现施工与高速通行"两不误" 长株高速通行效率零下降 项目安全生产零事故 [3] 战略意义 - 劳动东路是长沙"东拓西联"的关键交通轴线 对串联高铁新城与临空经济示范区 提升区域联动效能至关重要 [4] - 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区域通行效率 缩短黄花国际机场与主城区时空距离 [4] - 为长沙经开区乃至全市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4]
强强联手!英科医疗与正大集团蜂采优选达成战略合作,共筑安全防护新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8-08 19:03
战略合作签约 - 英科医疗与正大集团蜂采优选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高层出席签约仪式 [1] 合作内容 - 英科医疗将为正大集团食品生产、养殖屠宰及动保洗消等业务板块供应20余款专业防护产品,包括一次性丁腈手套、PVC手套、合成乳胶手套、PE手套及一次性条帽等 [3] - 合作不仅是英科医疗拓展食品畜牧市场的重要里程碑,也体现了双方以专业实力赋能产业安全升级的共同愿景 [3] 合作基础 - 正大集团对生产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有严苛要求,既要保障员工操作安全,又要确保食品生产环节的卫生标准 [3] - 英科医疗深耕防护领域30余年,已为全球10000+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其产品在耐磨、耐油、耐穿刺性、耐腐蚀性等关键指标上表现优异 [3] 合作意义 - 合作不仅是产品供应,更是双方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安全生态共建",英科医疗将为正大集团不同业务场景定制防护解决方案 [5] - 对正大集团而言,引入英科医疗防护体系能进一步保障安全生产,实现供应链风险管控,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与安全 [5] - 对英科医疗而言,合作意味着其产品从医疗场景向"大健康领域"的跨界延伸,为未来拓展农牧、食品加工等行业市场积累了关键经验 [5] 双方表态 - 正大集团蜂采优选方强调安全是发展生命线,英科医疗的专业防护方案为保障产线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7] - 英科医疗方表示将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经得起实践检验,助力正大集团在安全防护方面树立新标杆 [7] 合作展望 - 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持续探索更深层次的协同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5] - 合作将共同推动中国农牧食品行业的安全标准升级,实现"企业共赢、行业进步、消费者受益"的多赢格局 [7]
中汽协邹朋:要高度重视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完善充换电标准体系
新浪财经· 2025-08-07 12:03
行业政策与规划 - 充电基础设施将在未来长期发挥能源保障作用 支撑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行业处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动的关键节点 [1] 技术发展重点 - 大功率充电 无线充电 移动充电 智能换电等前沿技术快速规模化应用并获市场认可 [1] - 需集中行业优势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 同时重视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 [1] 标准体系建设 - 将完善充换电标准体系 涵盖设备 接口 安全 服务等全链条 [1] - 通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推进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1] 产业协同模式 - 车网互动 储充结合 车能协同等创新模式快速发展 [1] - 能源 交通 互联网多领域深度融合 通过跨行业协同打破壁垒整合资源 [1] - 致力于构建高效智能的充电服务生态体系 [1] 市场数据表现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总体销量预计超1600万辆 [2] - 截至2025年6月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数达1610万枪 同比增长55.6% [2] - 其中公共充电设施409.6万台套 换电站4856座 [2]
2025广州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交流会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8-04 10:20
行业活动 - 广东省商务厅指导广州市投资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与广州金融控股集团联合主办2025广州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合作交流会 吸引穗陕两地超100名企业家代表参会 [1] - 会议设置企业自由交流环节 通过一对一精准对接提供深度合作平台 覆盖通用航空技术研发、无人机技术创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零部件制造协同、整机制造合作、航空物料合作及航空旅游合作等领域 [2] 政策支持 - 广州市商务局强调从战略布局到企业人才引进 给予高饱和政策红利和全周期金融活水全方位支持 [1] - 广州各区展示空天经济产业布局规划与支持政策 积极寻求与西安空天产业企业深度合作 [1] 区域合作 -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邀请西安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企业家加大在广州投资布局 推动先进技术、创新模式和优质项目落户广州 [1] - 穗陕企业建立常态化产业对接机制 形成长效合作平台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2]
聊邯长高铁将与鲁中高铁通道联动
齐鲁晚报· 2025-08-04 05:17
聊邯长高铁的战略定位 - 聊邯长高铁是鲁冀晋三省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山东规划的鲁中高铁通道及沿黄高铁通道紧密相连 [1] - 作为鲁中高铁通道的西段和出省延长段,聊邯长高铁与鲁中高铁协同构建山东东西向交通大动脉 [1] - 聊邯长高铁的推进将实现鲁中高铁通道向西延伸,连接山东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 [1] 交通网络联动效应 - 鲁中高铁通道东段的青岛至京沪高铁二通道联络线已开工,聊邯长高铁将补全通道西向延伸段 [1] - 济郑高铁作为沿黄高铁通道关键线路,实现济南、郑州、青岛三大都市圈的"三圈"联动 [2] - 聊邯长高铁与京雄商高铁在聊城西站交会,强化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连接功能 [2] 产业协同升级机遇 - 高铁贯通使鲁中地区更好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发展特色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1] - 山东与长治、邯郸可通过高铁优势深化钢铁、化工领域合作,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1] - 交通网络优化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和产业互补,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1] 旅游资源整合潜力 - 高铁贯通将鲁中山区自然风光与鲁西历史文化遗迹串联成特色旅游长廊 [2] - 聊邯长高铁与鲁中高铁联动打破景点分散格局,打造跨区域旅游新动线 [2]
济青都市圈联动发展,重点突破哪里
齐鲁晚报网· 2025-07-29 07:50
核心观点 - 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需以优势互补为基础,围绕产业联动、科技协作、公共服务共享、对外开放合作、体制机制等领域重点突破,构建多层次网络化互联互动、竞合共赢的发展格局 [1] 交通基础设施 - 济青中线全线贯通,济青高铁实现"公交化"运营 [2] - 需推动胶东机场、济南机场协同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加快轨道上都市圈建设,提升高速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能力 [8] 产业共建 - 济钢集团产业转移和转型发展是两大都市圈联动发展的典型案例 [2] - 济青枣潍工业母机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带动数字经济崛起 [2] - 需联合梳理产业图谱,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信息产业等领域加强跨区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8] 科创资源共享 - 济青就A类人才互认达成初步意向,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构建覆盖济青烟三地的海洋大数据处理平台 [2] - 需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加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7] 对外开放合作 - 济青联动打通"内陆—沿海"双向开放通道,合力建设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 [2] - 需深化青岛港与济南内陆港便捷联运,提升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能级 [9] 经济数据 - 2024年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常住人口分别为1828万人、1568万人,GDP之和分别达到2.0万亿元、2.1万亿元 [3] - 2018-2024年两大都市圈GDP占全省比重由38.8%提升至42.1%,常住人口占比由32.0%提升至33.7% [3] 核心城市竞争力 - 2024年济青两市GDP和常住人口之和分别为3.0万亿元、1996万人,占全省比重为30.7%、19.8%,低于广州、深圳对广东省的贡献 [4] - 2024年济南、青岛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926.1亿元、709.6亿元,仅为西安的20.6%、15.8% [4] 产业链协作 - 济南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群,青岛拥有智能家电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但产业链横向合作和纵向延伸有待加强 [5] - 需加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领域协同创新,联动打造应用场景 [7] 体制机制 - 行政壁垒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需在省级、市级、部门层级建立三级联动嵌套机制 [6][9] - 需探索成本共担和收益共享机制,避免利益分配不均 [6]
在链博会,看汽车产供链如何“携手”共进
新华社· 2025-07-18 19:13
智能汽车链展区展示 - 30余家企业机构集中展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技术产品,包括可原地掉头汽车、量产飞行器、超醇电混技术等 [1] - 宝钢展示第五代平台化集成化纯电动白车身,体现从原材料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 [1][3] - 湖南视比特机器人展示自研汽车漆面缺陷检测技术,力拓与宝钢联合呈现从原材料到白车身的产业链协同 [2][6] 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 - 宝钢采用先期介入模式,在车型早期开发阶段与车企共同优化材料方案,实现成本重量碳排放目标协同 [1] - 赛力斯集团创新"厂中厂"模式,核心供应链生产线嵌入超级工厂内部,实现20分钟内产线调整,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4]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零部件本土化率超95%,每30多秒下线一台整车,强调中国供应链的高效响应与技术实力 [4] 跨产业技术融合 - 特斯拉展示与电动车技术同源的人形机器人,拓展三电技术和视觉神经网络应用空间 [5] - 黑芝麻智能芯片产品可同时服务车企辅助驾驶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跨领域技术复用 [5][7] - 爱彼爱和气凝胶产品80%营收来自汽车电池隔热垫,同时探索建筑工业等新应用场景 [7] 产业链生态发展 - 行业呈现开放合作主旋律,通过链博会推动共建生态,如视比特与整车厂、力拓与宝钢等联合展示 [2][4] - 特斯拉计划与中国供应商深化合作,共同制定全球绿色供应链标准并探索AI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4] - 气凝胶企业通过链博会拓展应用市场,反映产业链技术向多领域渗透的趋势 [7]
天门市全力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发展网· 2025-07-17 15:43
创建国家高新区意义 - 创建国家高新区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1] - 创建国家高新区是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1] - 创建国家高新区将为天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1] 创建工作具体要求 - 认真对标对表,梳理创建流程和指标体系,确保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1] - 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及有关政策,深度挖掘天门市自身优势、特色和亮点 [1] - 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2] 创新驱动发展 -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持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 [2] - 目前天门市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9家,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4家 [2] - 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 [2] - 未来需继续发力搭建创新平台,吸引高层次人才 [2] 产业协同发展 - 立足天门市特色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2] - 持续打造百亿园区,构建"一区三园多支点"的工业格局 [2] - 加快建设化纤纺织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园等五大百亿园区 [2] 配套设施建设 -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2] -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宜居环境,促进产城融合 [2] - 完善配套设施有助于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和留住人才 [2]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重点产业聚势腾飞 本土企业逐浪世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0 09:58
区域经济发展 -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已集聚1846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1家 [1] - 2024年经开区实现总产值2576.2亿元,同比增长6.9% [1] - 商务部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与经开区发展路径契合 [1] 先进材料产业 - 经开区以精细化工为基石,向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延伸,形成169家先进材料企业 [2] - 2024年先进材料产业产值达1096.8亿元,成为区域经济重要引擎 [2] - 创新招商模式,通过产业链鱼骨图指引精准招商,强链补链延链 [2] 企业协同创新 - 浙江佑谦与阿克希龙舜华联合研发金属材料专用热转印UV涂料,获发明专利 [3] - 建成国内首条量产全水性光固化涂装线,获国家环保基金补贴 [3] - 经开区推动企业间共享资源、联合攻关,实现从物理聚集到化学融合 [3] 产业生态优化 - 设立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分中心,推进增值化服务改革 [4] - 推出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改革试点,依托50亿元中金曜盛产业母基金设立细分领域子基金 [4] - 浙江海创锂电推进年产3.7万吨三元前驱体扩建项目,已完成厂房主体建设 [5] 国际化战略 - 阳光照明在美、比、德、法布局海外智慧物流平台,解决尾程配送痛点 [6] - 蓝能氢能与三一氢能合作,向澳大利亚出口50/90兆帕储氢瓶组 [7] - 格派钴业突破国际大宗商品顶级认证,国邦药业产品覆盖115个国家 [8] 外贸拓展 - 经开区组织200余家外贸企业参加国际展会,融入全球经贸网络 [8] - 晶盛机电自主研发全自动单晶炉突破国际技术封锁 [8] - 探索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为外贸增长注入新动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