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产学研协同推动行业升级,宝洁全球织物护理研究院创新成果落地
新京报· 2025-06-15 14:2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消费者对织物护理产品的功效需求不断提升,洗涤市场正在经历变革升级 [3] -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导致核心功效成分添加不足等"乱象"层出不穷 [3] - 洗涤行业在供需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低质产品供大于求,高品质产品稀缺 [5] - 消费者需求从单纯的"洗干净"向多层次转变 [5] 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 聚焦产业痛点难点,加大研发与创新,提升新质生产力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3] - 行业协会帮助消费者明确"好洗衣产品"标准,推动行业重回品质竞争正轨 [3] -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零售商和平台做好宽类窄品的选品工作,主动淘汰低质产品 [5] 企业创新与实践 - 宝洁全球织物护理研究院成立,旨在推动织物护理科学与技术的突破性创新 [3] - 研究院在清洁去渍、抗菌洁净、持久留香、环保可持续四大方向进行科研投入 [3] - 洗衣免搓粉及洗衣原液的面市是对传统洗衣产品和洗衣方式的重构 [3] - 汰渍、碧浪品牌推出的洗衣免搓粉和洗衣原液得到广泛正向口碑,是行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 [5] - 宝洁依托全球织物护理研究院及全球创新网络,突破洗衣原液产品稳定性的技术难题 [5] 行业标准与规范 - 《洗涤用品安全技术规范》标准预计今年发布,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5] - 标准从原料、产品、标识到安全风险给出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执行 [5] - 菌螨方面标准制定将更加透明化 [5] 产学研合作 -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分享校企合作催生技术创新的经验 [5]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专家分享菌螨标准制定的方法 [5]
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深圳必将不负使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21:0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与科技创新 - 《意见》鼓励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继续探索 [1] - 新一轮改革试点目标更聚焦于创新,尤其在提升创新效率与发展新兴产业两大方面提出更细致的制度性改革要求 [1] - 深圳企业和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面临更多制度性与技术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产学研高效协同问题 [1]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 《意见》强调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与"出题人"角色,因其处在技术与产业变革前线 [2]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与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已吸引丹扬、陆伟等国际顶尖学者加入 [2] 科研管理机制创新 - 提出科研项目"经理人"制度,赋予其在项目甄选、团队组建、经费支配等方面更大权限 [2] - 该制度要求经理人兼具科研技术素质与项目管理能力,需"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 [2] 先进制造业与人才培养 - 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需推动技术、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3] - 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探索职业技能培训链与产业链衔接模式 [3] 新兴产业制度突破 - 赋予深圳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任务 [3] - 三大产业因缺乏机制与标准阻碍产业化,深圳在技术应用与场景创造方面具有先行优势 [3]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 - 《意见》突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制度性探索 [4] - 遵循市场规律与技术变革特征,探索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4]
产学研协同,助力产业发展 | 2025势银(第五届)光刻材料产业大会(PRIC 2025)
势银芯链· 2025-05-29 15:01
会议背景 - 2025年光刻材料市场呈现全球竞争白热化、技术创新加速和技术保护壁垒攀升特征 [4] - 半导体芯片产业对高性能高精度制造工艺需求增长推动光刻材料技术革新 [4] - 新型光刻胶、电子特种气体、高纯湿电子化学品等关键材料研发为电子信息产业注入动力 [4] - 各国政府与企业加大半导体材料供应链自主可控布局 [4] - 中美贸易紧张背景下光刻材料供应链安全稳定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显著 [4]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2025势银光刻材料产业大会 [6] - 会议主题:产学研协同助力产业发展 [6] - 会议时间:2025年7月9日-10日 [6] - 会议地点:安徽合肥新站利港喜来登酒店 [6] - 会议规模:300人 [6] - 会议形式:主题演讲+细分材料专题+学术研讨+会展结合 [8][9] 会议内容 - 讨论范围涵盖半导体/显示/封装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掩模版及特种气体全产业链 [6] - 设置三大专场覆盖应用终端、材料、设备、工艺全产品链 [9] - 20+光刻材料产业链嘉宾进行主题演讲 [8] - 包含光刻胶关键原料及核心装备等技术发展突破内容 [6] 参会企业 - 中游光刻胶企业:东京应化、住友化学、富士胶片、陶氏杜邦、默克等 [13][14] - 上游原料企业:聖金化成、ADEKA、大阪瓦斯化学、旭有机材等 [13][14] - 下游应用企业: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中芯国际、京东方等 [13][14] - 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德国巴斯夫、美国亚什兰、江化微、晶瑞电材等 [15] - 特种气体企业:美国气体化工、法国液化空气、南大光电、金宏气体等 [15] - 掩模版企业:清溢光电、龙图光罩、精石光掩模等 [16] - 设备企业:上海微电子、赛微电子、苏大维格等 [16]
联动长三角 食博汇新篇—首站连云港共绘餐饮协作新蓝图
中国食品网· 2025-05-27 18:01
长三角餐饮产业协同发展 - 长三角餐饮产业协同发展系列走访活动在江苏连云港市启动,围绕区域餐饮资源整合、食博会合作落地、产业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1] - 连云港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构建以海鲜美食为核心的特色餐饮体系,形成赣榆梭子蟹、花果山风鹅等地理标志美食及紫菜、鹌鹑蛋等支柱产业 [3] - 连云港餐饮产业面临产业链整合不足、品牌附加值待提升等瓶颈,需借助长三角协同机制打通产销壁垒 [3] 长三角江南美食创新中心 - 长三角江南美食创新中心面对长三角超1.2万亿元餐饮市场规模下的同质化竞争等挑战,整合区域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 [5] - 创新中心打造集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于一体的权威平台,推动美食产业向标准化、数字化、健康化升级 [5] - 连云港独特的文旅与餐饮资源为区域产业协同提供新动能,此次走访为食博会合作、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5][6] 第二届长三角食博会 - 第二届食博会以"提振消费 共享膳美生活"为主题,通过展、会、赛等形式构筑产业赋能、产销对接等平台 [8] - 同期举办"厨王归来 遇见江南"菜品创新研讨会、长三角渔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多场活动 [8] - 食博会平台将帮助连云港特色食材对接长三角采购商资源,助力本地餐饮企业拓展市场 [8] 合作成果 - 连云港市相关协会参与共建长三角江南美食创新中心并成为第二届食博会协办单位 [10] - 本地优质餐饮企业将组团参展展示特色食材与创新菜品,推荐优秀厨师参与青年厨师大赛 [10] - 活动汇聚多方力量为长三角餐饮协同发展凝聚智慧与共识 [12] 未来规划 - 连云港之行为地方餐饮产业发展提供破局思路并通过食博会合作机制实现资源精准对接 [12] - 未来将持续走访区域内重点城市以"一地一策"模式推进产业协同,提供"长三角样板" [12]
身家超450亿元!陕西富豪夫妇的“流量”生意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08:02
核心观点 - 范代娣夫妇凭借450亿元持股市值成为陕西首富,其家族掌控两家上市公司近千亿市值,构建横跨产学研的商业版图[1] - 巨子生物通过"科学家+企业家"模式实现技术商业化,从实验室研发到直播间销售完成关键跃升[5][9] - 公司经历初创期现金流困境后,通过精准把握流量红利(社交电商、超级主播)实现爆发式增长[6][8] - 上市后呈现加速发展态势,但面临二代接班、单一品牌依赖度高(可复美占比87.04%)、销售费用增速超营收等挑战[12][13] 创始人背景 - 范代娣为中国首位生物化工女博士,2000年带领团队研制出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金奖[2] - 严建亚2000年离开体制创业,初期用家庭积蓄补贴公司现金流,2003年二次创业进入军工领域[3] - 夫妻分工明确:范代娣专注技术突破,严建亚负责商业运作和资本布局[3][5] 技术研发 - 核心产品基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获得行业首个发明专利授权,相关项目获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3] - 技术商业化路径:实验室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2005年建成千万包产能工厂)[3] - 在胶原蛋白功效性护肤品市场排名第一,医用敷料市占率9%排名第二[9] 商业模式 - 初期通过万色城社交电商积累客户流量,2013-2016年新增网点超8,132家[6] - 建立西安创客村分销体系,2019-2021年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52.2%、49.3%、29.3%[7] - 2019年后转向线上直销,收入占比从16.5%提升至41.5%,2021年双十一可复美13分钟成交破亿[8] 资本运作 - 三角防务2017年净利润增长94%,成为家族首个上市公司[6] - 巨子生物IPO前估值193亿元,获高瓴、CPE源峰等投资,薇娅夫妇持股0.86%[11] - 2022年登陆港股后市值突破900亿港元,年内涨幅近70%[13] 财务表现 - 近3年收入超37亿元,毛利率高达87.2%[11] - 营收从2019年9.57亿元增长至2024年55.38亿元,复合增长率42%[12] - 净利率从60.1%下滑至37.4%,销售费用率从9.8%升至34.25%[13] 治理结构 - 范代娣2023年辞任执行董事,女儿严钰博(95后)接任并任首席产品官[12] - 严建亚胞妹严亚娟任高级副总裁,负责质量控制管理[12] - 上市前已终止66家经销商合作以降低渠道依赖[7]
从科学家到女首富再到副校长 陕西富豪夫妇的“流量”生意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8:53
核心观点 - 范代娣夫妇凭借巨子生物和三角防务两家上市公司近千亿市值成为陕西新首富,持股市值超450亿元 [2] - 范代娣近期清退在两家公司的任职及股东身份,同时被任命为西北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2] - 家族资本版图横跨产学研,包括女儿严钰博接任执行董事、胞妹严亚娟任高级副总裁等核心成员进驻管理层 [2][19] 创业历程 - 2000年严建亚创立巨子生物,范代娣团队同期成功研制重组胶原蛋白技术,获国家专利金奖等荣誉 [5] - 初创期面临现金流压力,严建亚2003年二次创业进入军工领域,通过混合所有制解决资金问题 [6][7] - 2009年后两家企业逐步走上正轨,巨子生物获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建成千万包产能工厂 [8] 商业模式 - 采用分级代理经销体系:西安创客村2019-2021年贡献营收52.2%/49.3%/29.3%,上市后降至17.63% [11] - 线上直销收入占比从2019年16.5%提升至2021年41.5%,2021年双十一可复美13分钟成交破1亿元 [12][13] - 销售费用率从2019年9.8%升至2024年34.25%,增速72.36%远超营收57.17%的增幅 [19] 财务表现 - 近3年收入超37亿元,毛利率高达87.2%,净利率从2019年60.1%下滑至2024年37.4% [15][19] - 2019-2024年营收从9.57亿增至55.38亿(复合增长率42%),市值突破900亿港元(年内涨幅70%) [18][20] - 可复美品牌收入占比从2022年68.2%升至2024年87.04%,单一品牌依赖度持续攀升 [19] 资本运作 - IPO前获高瓴、CPE源峰等机构投资,估值超193亿元,薇娅夫妇持股0.86% [16][17] - 2022年登陆港股成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目前是港股最高市值医美股 [18][20] - 三角防务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94%,成为家族首个上市公司 [11]
宁夏出版《枸杞》赋能科研产业升级
环球网资讯· 2025-05-19 17:20
行业地位与作用 - 宁夏作为全国枸杞道地产区 在科技研发和市场营销领域发挥领跑作用[1] - 枸杞产业从单纯干果药食两用发展为形态各类功能多样的深加工产品[1] 科研进展与成果 - 宁夏在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 新品种选育 生物防控 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1] - 推出国际首部枸杞学英文专著并获得业内好评 随后出版中文专著[1] - 专著由30多位科研人员 产业专家和学者联合撰写 系统梳理历史渊源 发展现状和科研成果[3] - 全书共17章约100万字 覆盖起源 植物分类 基因组 育种 栽培品种 生长发育规律和病虫害防治等全产业领域[3] - 专著凝聚三代枸杞人智慧经验 是产业重大科技成果[3] 产业发展瓶颈 - 栽培技术与品种适配性不高 深加工转化率偏低[1] - 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储备滞后 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1] 产学研协同与推广 - 向高校 研究机构及龙头企业赠书 包括宁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等院校和百瑞源 沃福百瑞等企业[4] - 以专著出版为契机加强产学研协同 整合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4] - 专著将成为产业发展重要里程碑 助力科研与产业迈向新高度[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智为翼 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
中国新闻网· 2025-05-16 11:28
数字教育大会与元古大模型 -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 主题为"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科大讯飞联合研发的元古大模型在会上展示AI与地球科学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协同新范式 [1] - 元古大模型已上线化石标本识别助手 地质文献数据挖掘工具和古生物学知识问答平台等多个智能体 化石标本识别助手可在几秒内提供化石外形 特征 地理分布 演化历史等信息 [1][3] - 古生物化石标本识别助手能力已同步上线到讯飞星火大模型最新版本 可供公众及地学科研工作者调用和使用 实现科研成果向社会服务转化 [3] 智学地大智慧教育平台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科大讯飞合作打造"智学地大"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 构建覆盖"科研—教学—评价"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5] - 平台融合AI通用能力 实现校本资源智能审核 语音识别 转写翻译 资源切片与整合 助力84门全英文课程出海 [5] - 平台推进多项创新举措 包括跨时空直播教学 个性化在线学习方案 实时互动实践课程 打造"千里共上一门课"典型案例 [5] AI督导系统与教学质量评价 - 学校以AI为驱动打造校级督导中心 实现南望山与未来城校区督导系统联动 构建"全场景覆盖 多主体协同"智能评价体系 [8] - 建立"领导—督导—同行"三维评课机制 "线下+线上"听评课相结合模式 形成"督导一体 数据循证"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8] - AI督导系统实现课堂智能诊断 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等多维数据实时解析 个性化评价报告自动生成 定义教学新标准 [8]
方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2 04:3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42,422.42万元 同比增长3.08% [3][2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481.37万元 同比下降46.91% [3][22]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7,089.41万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35.83% [105] 业务板块表现 - 智慧幕墙系统及新材料产业收入355,599.69万元 同比增长2.27% [6] - 轨道交通智能屏蔽门设备及系统产业收入61,282.06万元 同比增长9.74% [14] - 轨道交通屏蔽门维保收入7,048.48万元 同比增长11.76% 占该业务收入的11.50% [18] - 海外幕墙系统及材料项目订单金额同比增长60.98% [11] 订单储备情况 - 总体订单储备828,739.59万元 是2024年营业收入的1.87倍 [3] - 智慧幕墙及新材料产业订单储备577,606.99万元 是2024年该业务收入的1.62倍 [11] - 轨道交通屏蔽门设备及系统产业订单储备251,132.60万元 同比增长3.39% 是2024年该业务收入的4.10倍 [14]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17,103.14万元 占营业收入3.87% [10] - 拥有智慧幕墙系统及新材料专利技术671项 软件著作权21项 [10] - 参与编写35项国家/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 [10] - 建成业内首家实现ERP系统全流程覆盖的企业 [5]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方大(赣州)低碳智造基地项目投产运营 采用5G+智慧工厂模式 [5] - 通过AI+BIM驱动参数化工具提升设计效率 [6] - 建立PMS项目管理平台、MES生产管理平台、VPO供应商管理平台等数字化系统 [7] - 生产节拍精确至秒级 车间数字化管理达国际8S标准 [5] 海外市场拓展 - 高端智慧幕墙系统及材料产业的海外收入同比增长8.27% [12] - 在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阿联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12] - 澳大利亚墨尔本广场二期幕墙项目以247米高度刷新公司在澳洲项目纪录 [11] - 轨道交通屏蔽门系统已进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希腊等国际市场 [13] 绿色低碳发展 - 涂装中心获国家生态环境部认定为国家級"绿岛项目" [5] - 推出绿色低碳无机无纤维板幕墙系统等多个创新产品 [8] -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项目光伏幕墙面积约1000平方米 年均发电量6.2万度 [18] - 建成多个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 实现智能化运维 [19]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拟以总股本1,073,874,227股为基数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含税) [1][32] - 修订《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多项治理制度 [54][58][61] - 设立董事会提名委员会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02] - 申请授信担保总额度不超过82亿元 [39] 行业地位与资质认证 -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被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2] - 拥有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 [2] - 方大智源连续6年上榜"深圳行业领袖企业100强" [17] - 主持编制国内首部站台屏蔽门系统行业标准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