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极耳技术

搜索文档
2025大圆柱电池风口强劲!轻型动力/中小储能/汽车定点全面开花!
起点锂电· 2025-03-03 18:35
大圆柱电池产业化进展 - 宝马宣布大圆柱电池即将上车,能量密度提升20%,续航提升30%,充电速度提升30%,搭配800V高压平台,充电10分钟续航300km,预计随新世代车型量产,已在沈阳基地试生产并开启本土测试与验证 [1] - 多位电池专家指出,圆柱电池市场各细分领域呈现蓬勃发展姿态,新技术推动传统小圆柱及32/40/46/60等型号大圆柱出货量上升 [1] - 46大圆柱电池在动力端量产装车进度滞后,主要受工艺制造难点影响,包括电极制造、极耳成型/整形、集流盘焊接及电解液浸润 [3][4] 46大圆柱技术突破与多元化应用 - 2024年焊接、装配等环节工艺升级,通过优化全极耳成型工艺、焊接技术等措施提升生产效率,目前大圆柱电池生产效率普遍在50-150PPM [5] - 特斯拉、宝马等车企带动下游多元化场景需求,催化工艺制造升级,2025年46大圆柱有望实现规模化量产 [5] - 46系列电池不局限于汽车动力领域,企业孵化出变种型号用于储能、小动力、无人机、eVTOL、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 [4] 全极耳圆柱电池市场表现 - 全极耳工艺突破为18系、21系小圆柱电池打开高倍率市场,新能安Jumbo Power系列全极耳圆柱电芯欧姆阻抗降低80%,显著提升充放电效率和功率性能 [7] - 全极耳大圆柱在二三轮车、家储、便携式储能领域表现突出,鹏辉能源40系列出货超五千万只,中比新能源32系列去年出货超两千万只,多氟多60系列市占比居国内第一 [8] - 中比新能源全极耳结构创新将内阻降至1毫欧级,推动产品倍率性能提升40%,并建立大圆柱设计双维度模型,独创直径阈值工艺选择法 [8] 多元化技术路线发展 - 比克探索磷酸锰铁锂掺混高镍三元材料方案,改善导电性并增加能量密度 [12] - 圆柱钠离子电池受行业追捧,金钠科技超大圆柱钠电池系列具备高安全、长循环、低成本优势,低温性能优异(零下40度放电>90%) [13] - 固态+大圆柱被视为未来高端车型主要技术路线之一,半固态在圆柱上使用具有机械强度高、标准化生产、高能量密度等优点 [13]
中比新能源 副总经理 尚随军:圆柱电池在绿色家储市场的开发及应用
起点锂电· 2025-03-01 17:20
2月28日,以"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为主题的行业首届圆柱电池技术——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在 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正式举办,现场超200+圆柱电芯及应用、300+电池材料设备配套企业齐聚盛会,携手共探新发展,共创新机遇。 在圆柱电池技术与创新专场环节, 中比新能源 副总经理 尚随军 发表了《圆柱电池在绿色家储市场的开发及应用》主题演讲。 各位专家、老师、学者,以及产业链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中比新能源的尚随军,非常荣幸能够受到组委会的邀请,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报告。今天我将围绕《圆柱电池在家储市场的开发及应 用》这一主题,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1、户外储能市场产品分析;2、大圆柱电池设计思路;3、中比公司介绍;4、中比产品介绍。 一、户外储能市场产品的分析 从2024年亚马逊户外电源销售榜前10名可以看出,上榜的企业大部分是深圳或者是周边的企业,我在此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在便携电源户 外储能电源领域,电池包容量主要集中在300Wh、100 Wh、1 KWh、1.5 KWh和2 KWh。这些电池包中所使用的单体电芯,圆柱电池占比接 近100%,铁锂电池占比约为7 ...
蓝京新能源 总工程师 唐联兴:大圆柱电池开发及产业化进展
起点锂电· 2025-03-01 17:20
行业论坛概况 - 行业首届圆柱电池技术论坛于2月28日在深圳举办 主题为"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 [1] - 现场汇聚超200家圆柱电芯及应用企业 300家电池材料设备配套企业 [1] - 论坛发布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 并设技术专场探讨新发展机遇 [1][22] 圆柱电池技术趋势 - 圆柱电池正朝大型化方向发展 从18650到4680是本质性跃升 [9][10] - 大圆柱电池具有"三高一低"特征:高安全 高能量密度 高功率 低成本 [12] - 结构优势使其可应用更高硅含量材料体系 提升能量密度极限 [12] - 适用场景广泛 包括电动汽车 储能系统 消费电子 人形机器人等 [12] 量产工艺挑战 - 影响大圆柱电池快速量产的主要瓶颈在工业制造环节 [12] - 四大关键工艺难题:电极制造 极耳成型/整形 集流盘焊接 电解液浸润 [12] - 需解决大型化后电芯均匀性 温度场分布 应力变化等问题以确定最佳尺寸 [13] 蓝京新能源技术进展 - 开发思路聚焦材料技术迭代和结构升级 提升能量密度极限 [12] - 通过调节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关系实现产品多元化 [13] - 已规划高能量密度型 小型储能体系 功率型等多款大圆柱产品 [14] - 2024年实现量产 2025年规划产能达10GWh [17]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21年 获深创投 红杉等机构投资 [16] - 技术团队由锂电池资深专家郭春泰博士领衔 [16] - 具备完整研发体系 已获得多项行业资质荣誉 [17]
全能安全 | 比克公布PRO-M大圆柱电池最新研发进展
起点锂电· 2025-03-01 17:20
行业活动 - 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在深圳举办,主题为"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现场汇聚超200家圆柱电芯及应用企业、300家电池材料设备配套企业 [1] 比克电池技术进展 - 比克电池CTO林建分享PRO-M大圆柱电池最新研发成果,包括磷酸锰铁锂掺混高镍三元材料的解决方案,改善导电性并增加能量密度 [2][5] - 公司发布PRO-M高安全18650及21700电池,通过行业最严苛针刺测试,面向两轮车出行市场 [5] - PRO-M 46系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超210Wh/Kg,支持4C持续充放电,工作温度范围-30℃~60℃,循环寿命2000次以上,通过多项安全测试 [6] - 公司通过材料、结构、制造多维创新提升产品性能 [8] 福建贤辰智享科技 - 公司是国内锂电池可循环包装方案和共享租赁服务龙头企业,总部位于福州,在全国设有多家运营工厂和子公司 [11][12] - 业务覆盖锂电池、光伏、零售、运输等多个领域,拥有40万个周转箱的全国调度能力 [12] - 目标是成为循环包装领域的先行者和标准引领者 [12] 论坛其他内容 - 活动包括多氟多新能源总经理许飞分享第三代大圆柱电池开发、诚捷智能董事长呙德红探讨大圆柱电池工艺发展等议题 [10] - 全极耳技术被提及为圆柱电池性能提升的关键 [10]
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圆满闭幕!
起点锂电· 2025-02-28 20:35
圆柱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 全极耳大圆柱电池成为主流技术路线,特斯拉等车企引领下在轻型动力、电动两轮车、便携式储能领域增速超越方形和软包电池[5] - 技术路线以"全极耳+大圆柱+铁锂"为核心,持续提升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6] - 大圆柱电池具备"三高一低"特性(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功率、低成本),加速渗透电动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领域[16] 全极耳技术创新 - 全极耳技术将正负极集流体整体转化为极耳,电子迁移路径缩短80%,显著降低内阻和发热量[14] - 新能安Jumbo Power系列全极耳圆柱电芯欧姆阻抗降低80%,充放电效率和功率性能大幅提升[14] - 逸飞激光攻克全极耳无损成型、集流盘焊接等核心工艺,专利布局超1000项,整线良率提升至360ppm[18] 企业产业化进展 - 蓝京新能源规划2025年达成10GWh产能目标,重点攻克大尺寸电芯均匀性、温度场分布等技术难题[16] - 多氟多第三代大圆柱电池温升控制、循环寿命达行业领先水平,年出货量超4500万颗[20] - 中比新能源32系列10Ah产品通过GB/REC认证,便携电源市场配套率达70%,2024年新增产能聚焦32/40系大圆柱[26] 材料与装备创新 - 威金迈预镀镍带钢工艺实现±0.1微米镀层均匀性,30万吨智能工厂效率达常规产线3倍[23] - 比克电池开发磷酸锰铁锂圆柱电池,18650型号针刺通过率100%,-20℃放电保持75%容量[30] - 诺达智慧半固态圆柱电池可在80℃以上连续循环500次,兼容现有工艺且安全性突出[32] 智能制造升级 - 诚捷智能4680大圆柱设备单机速度达20PPM,覆盖26-60mm全尺寸生产[35] - 达力智能涂布分切机将极片精度提升至≤±0.3mm,设备成本降低20%-30%[40] - 科迈罗PACK产线模块化设计使交付周期从5个月压缩至2个月,良率达99.9%[43] 新兴应用场景 - 便携储能产品300Wh-2kWh容量段中圆柱电池占比近100%,磷酸铁锂电芯主导70-90%市场[26] - 亮见钠电开发三维多孔箔材技术,圆柱电池循环达4000次,能量密度120Wh/kg[55] - 长安汽车推出"欧尚520"换电车型,2分钟完成换电,电池可租可售降低使用成本[47] 产业链协同发展 - 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完善的大圆柱产业链,从材料、装备到应用各环节优势显著[9] - 逸飞激光呼吁上下游协作突破量产技术壁垒,推动标准统一以引领全球技术路线[9] - 多氟多主张行业严控B品流通、规范梯次利用,强调技术平权需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前提[20]
新能安小圆柱全极耳技术“亮剑”
高工锂电· 2025-02-28 19:09
全极耳技术优势 - 全极耳技术通过将整个正负极集流体转化为极耳,极大缩短电子迁移路径,有效降低内阻和发热量,解决高能量密度电芯散热难题 [1][2] - 以新能安JP系列为例,欧姆阻抗较传统电芯降低80%,充放电效率和功率性能显著提升 [2] - 全极耳结构在电动工具高扭矩输出场景(如电动扳手、电锯)中优势明显 [2] 新能安JP系列产品创新 - JP40圆柱锂电池率先实现全球量产,为全球头部电动工具品牌核心产品提供动力 [3] - JP30小圆柱18650锂电池容量大幅提升,单次使用时间更持久,支持10分钟快充至80%及60℃高温充电 [3] - JP30使电动工具外出作业所需电池数量从12块减少至2-3块,显著改善作业体验 [3] 技术突破与性能提升 - JP系列以全极耳结构设计为突破口,采用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新型快充石墨及硅碳混合负极材料,配合超高动力学电解液 [3] - JP系列实现高功率、长运行、高充电效率、长使用寿命及低温性能五大指标全面提升 [3]
【国金电新】蔚蓝锂芯深度:工具电池景气向上,拓展BBU电池第二增长曲线
新兴产业观察者· 2025-02-27 13:44
公司近年业绩与业务修复 - 公司24年业绩显著修复,24H1锂电池/金属物流/LED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9%/14%/25%,毛利率同比提升8.6/-1.8/+1.2个百分点 [4] - 锂电池业务21年触顶后回落,24H1净利润0.6亿元同比转盈,金属物流业务净利润持续增长,23年达2.12亿元,LED业务23年扭亏为盈 [6] - 22-23年公司收入同比下滑6%/17%,归母净利润下滑44%/63%,主要受锂电池和LED行业下行影响,24年1-3Q收入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3% [7] 工具电池业务 - 24年国内电动工具出口显著回升,电钻/电动链锯/割草机出口数量同比+32%/+29%/+72%,下游泉峰控股/格力博收入同比增长25-30%/15% [8][9][10][11] - 美国处于降息周期,24Q4地产销售数据触底回升,预计25年工具需求两位数增长,工具景气度滞后地产周期0-1年 [13][14][15][16] - 公司21-23年锂电池销量从3.9亿颗降至2.2亿颗,单颗净利从1.4元降至-0.2元,24H1销量1.75亿颗,单颗净利回升至0.3元,预计25年量利齐升 [2][18][24] - 公司布局马来西亚4亿颗产能应对美国关税政策,25H1投产,当前电动工具锂电芯市场份额全球第二 [21][22] 非工具电池新场景 - BBU市场规模24-28年CAGR达79%,单颗盈利可达传统圆柱电池十倍,公司已向AES-KY等厂商供货并向台达送样 [3][26][27][28][34] - 公司积极拓展智能出行(电踏车/电摩)、清洁电器、eVTOL、机器人等场景,24年两轮车电池出货占比目标10% [43][44][45][46][47] - 预计24-26年电池收入22/33/42亿元,同比+58%/+26%/+27% [3] 金属物流与LED业务 - 金属物流业务24-26年预计收入24/26/27亿元,同比+6%/+5%/+5%,盈利小幅提升 [3][48][49][50][51] - LED业务24-26年预计收入17/19/21亿元,同比+37%/+10%/+10%,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带动盈利改善 [3][52][53][54][55]
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行业首届圆柱电池技术论坛定档2025.2.28,深圳举办!
起点锂电· 2025-02-09 13:21
活动背景及亮点 - 2024下半年圆柱电池市场爆发,头部企业供不应求 [4] - 32、40、46等大圆柱系列产品在轻型动力、铅改锂、便携式及户用储能、两轮车及换电、无人机EVTOL、汽车动力等领域快速放量 [4] - 全极耳、高镍、硅碳、钠电等技术与圆柱电池结合产生新的增长点和市场空间 [4] - 起点研究院(SPIR)将发布圆柱电池综合竞争力排行榜20强,覆盖电芯、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 [4] - 行业首届圆柱电池技术高峰论坛,聚焦前沿技术、工艺、材料的深度探讨 [4] 活动组织架构 - 活动名称: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 [6] - 活动主题: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 [6] - 主办单位:起点锂电、起点研究院(SPIR) [6] - 活动规模:500+ [7] - 举办时间:2025年2月28日 [7] - 举办地点: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2楼国际厅 [7] - 赞助单位包括武汉逸飞激光、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多氟多新能源科技等7家企业 [7] 大会议程 - 大会开幕式包括主办方致辞和冠名赞助商致辞 [9] - 中国圆柱电池综合竞争力20强排行榜发布,涵盖电芯、设备、材料 [9] - 技术专场议题包括圆柱电池良率提升、新能源大圆柱电池开发、超高倍率圆柱电池技术等 [13] - 圆桌对话聚焦圆柱电池技术创新关键点、全极耳圆柱电池工艺和制造瓶颈等 [13][14] - 应用专场议题包括圆柱电池在轻型动力市场的应用创新、40135大圆柱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等 [13] - 2月27日举办中国新能源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会暨大圆柱电池技术应用高层闭门研讨会 [10] 拟邀参会企业 - 圆柱电池企业:多氟多新能源、亿纬锂能、LG新能源、比亚迪、国轩高科等超70家企业 [16] - 下游应用企业:小牛、九号、五菱汽车、华为、小米等30+家企业 [16] - 设备领域企业:诚捷智能、逸飞激光、先导智能等20+家企业 [16] - 材料领域企业:德方纳米、赣锋锂业、贝特瑞等15+家企业 [17] - 电池结构件企业:上海晋强、科达利、长盈精密等15+家企业 [17] 圆柱电池行业动态 - 中比新能源32系列全极耳大圆柱出货超2000万只 [24] - 苏州力神2025年扩产5条圆柱产线,全极耳圆柱产品预计7月推出 [24] - 睿恩新能源无极耳圆柱电池将率先实现量产 [24] - 鹏辉能源大圆柱HOME系列需求旺盛,供不应求 [24] - 天鹏电源2025年全极耳圆柱将量产,海外电池产能优势明显 [24]
2025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起点锂电· 2025-02-02 13:59
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及增长动力 - 2024年1-9月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15亿只,预计全年达145亿只,同比增11.9% [2] - 大圆柱型号(32/40/46/60系列)增速超50%,预计2027年全球出货达195亿只,中国市场占79.4亿只 [2] - 增长动力:21700/4680/4695/60系列在电动汽车领域用量增长 [2] - 26/32/40系列在两轮车、电动工具、无人机等领域渗透率提升 [2] - 36V/48V铅酸改锂电/钠电领域(如UPS、房车)圆柱电池用量增长 [2] - 全极耳技术成熟带动能量密度提升,铁锂圆柱加速放量 [2] 圆柱电池型号结构分析 - 小圆柱仍以18/21系列为主:18系列占比52.01%(59.56亿只),21系列占比43.37%(49.67亿只) [3] - 大圆柱高速增长:40系列出货0.55亿只(同比+90%),32系列0.8亿只(同比+14.29%),其他大型号(26/46/60/66系列)合计3.92亿只(同比+70.4%) [3] - 爆款大圆柱型号包括32140、4680、4695、60130等,全极耳技术渗透率显著提升 [5] 下游应用需求预测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圆柱电池需求达17.5GWh [6] - 全球电动工具需求31.7GWh,两轮车需求7.1GWh [6] - 家储/便携储能需求5.61GWh,清洁电器需求5.31GWh,平衡车需求2.1GWh [6]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企业加速出海投资,主导32以上大圆柱市场 [8] - 电池大型化趋势明显(18→21→32→40→46系列) [8] - 全极耳+大圆柱技术进入市场应用期 [8] - 材料体系分层化:高镍三元+硅碳用于高容量场景,磷酸铁锂+人造石墨用于高安全场景 [8] - 磷酸铁锂在电动两轮车/共享换电/便携储能领域占比提升 [8] 产业链活动 - 圆柱电池企业巡访涵盖国轩高科、欣旺达锂威、鹏辉能源等16家企业 [16] - 首届圆柱电池技术论坛将于2025年2月28日在深圳举办 [16]
2025 | 圆柱电池大决战!
起点锂电· 2025-02-01 16:09
近期,宁德时代宣布,从2026年开始,将陆续在全球和中国市场为宝马"新世代"车型架构的纯 电车型供应圆柱电池,再度将大众的视线聚焦到大圆柱电池上。 海外市场,历经4年坎坷,特斯拉率先推出的4680大圆柱电池推进全面量产。 9月中旬,特斯拉宣布,其所有工厂已生产出第1亿块4680电池,此时距其宣布第5000万颗下线 仅过了3个多月。虽然这并非其2020所宣称的"完整"版的4680电池。但最新消息是,特斯拉正 在开发四种干法正极4680电池变体,预计将于2026年推出。 在特斯拉的带动下,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正在加速步入大圆柱电池全面量产的"大战"阶 段。 小圆柱的18650电池容量已经达到3.5Ah,21700电池容量也已经达到5.8Ah,高容量方向已经 触碰到天花板。在此背景下,电池企业大举向高倍率方向挺进,开辟小圆柱电池全极耳新赛 道。 2024年1-9月全球圆柱锂电池外壳型号占比 传统的单极耳设计只能沿着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传输电荷,传导距离长导致内阻较大,而全极耳 设计的电流传输最大距离是电极的高度而非长度,电极高度通常是电极长度的5%—20%,因此 电阻相较单极耳减少了5-20倍,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