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千年农耕邂逅新消费 长沙新化青年企业家共话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9-13 20:22
华声在线9月13日讯 9月12日下午,"青聚新化·创享未来"千年农耕文化与新消费跨界对话沙龙在娄底市新化县举办。活动现场布置简约而富有地域特色, 紫鹊界梯田的巨幅背景图与现场陈列的新化红茶、贡米等特产相映成趣,与会嘉宾早早到场,交流气氛热烈。 本次活动由新化县人民政府主办,县商务局与长沙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承办,旨在搭建青年企业家资源对接平台,为破解新化传统农产品"出圈难、变 现难"问题、推动地域标志产品与文旅及新消费业态绑定注入新动能。 道,让美食创造更多可能。 新化县委书记彭韬表示,来新化,享有的不仅是一道风味,更是一次饮食创新的机遇。新化黄精融入茶颜悦色,养颜亦养生;白溪豆腐邂逅黑色经典,细 腻又浓香;紫鹊界贡米遇上欢喜烧麦,更香更软糯,新化传统风味与现代消费市场的结合迎来全新机遇。新化,带来新消费的新变化,新化,盼您来;新 化,盼您常来!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周培 一审:万姗姗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沙龙聚焦长沙创业经验与新化县域发展的双向赋能,围绕创业破局、新消费场景搭建、县域促消费引爆点与长效生态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打造、抗周期 赛道调整、特色产业"出圈"及农耕文化IP化等核心方向,邀请长沙 ...
月月有项目!深圳发布“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19条措施
南方农村报· 2025-09-11 23:06
月月有项目!深 圳发布"媒体 +"赋能"百千万 工程"19条措施_ 南方+_南方plus 近日,中共深圳 市委农村工作领 导小组办公室、 中共深圳市委宣 传部、深圳 市"百千万工 程"指挥部办公 室联合印发《深 圳市贯彻落 实"媒体+"赋 能"百千万工 程"农产品市场 体系建设工作措 施》(以下简称 《工作措 施》),部署五 大方面19项重点 任务,推动实现 促消费、促外 贸、促文旅、促 农民增收、促媒 体转型五大目 体对接,组织一 批企业参加"南 品北上、北品南 下"系列活动以 及国内外重点农 业展会,并对符 合条件企业给予 展位支持;同时 聚焦"深圳购物 季"及中秋、国 庆等节庆消费热 点,助力优质农 产品产区对接深 圳农业外贸企 业、大型商超、 电商平台等渠 道,建立产销对 接长效机制,并 鼓励媒体持续开 展短视频、直播 带货、案例宣发 等营销活动。 "深汕友农"品牌农产品进商超。 针对农业科技品 牌建设,《工作 措施》提出开 展"为深圳企业 找市场"系列活 动,推动媒体开 展"携手共赢"产 业对接、"百站 万桩"专项行 动、农业科技金 融"百县行"主题 跟踪报道;持续 刊发"农业农村 现代化中的深圳 ...
深圳出台“媒体+”行动方案,多举并措赋能“百千万工程”
南方农村报· 2025-09-11 23:06
核心观点 - 深圳出台《深圳市贯彻落实"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措施》 推动媒体与农业深度融合 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出口出海 [1][2][3][4] 消费市场优势 - 依托深圳强大消费市场能力 组织采购商深入产区开展对接 每年组织2次以上采购商到产区建立产销合作关系 [9][30] - 支持企业参与"南品北上、北品南下"系列活动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重点农业展会 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展位支持 [10][30] - 聚焦中秋 国庆 春节等节庆消费热点 发展节庆经济 推动优质农产品进深销售 [10][11][31] 企业服务 - 开展"为深圳企业找市场"系列活动 组织参加文博会 食博会等重点展会 [32] - 系统梳理深圳农业科技 无人机 AI 生物育种等优势产业 推动"品牌—传播—渠道—市场—人才—生态"全链条共建 [13][14][15][32] - 持续宣传"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深圳力量" 分类梳理涉农典型企业 开展产品及技术宣传推广 [13][32] 新媒体推广 - 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级 举办助农直播带货活动 打造"土特产"系列品牌 [16][17] - 鼓励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 推动抖音 快手 淘宝等平台与农业企业深度合作 [17][18][33] - 支持媒体给予流量支持和创作辅导 引导创作者围绕美食特产 文化习俗等进行宣传 [33] 科技人才支撑 - 拓展AI在农业中的应用 推动深圳智能装备 农业大模型等产品技术输出 [19][33] - 开设新媒体运营实战班 帮助经营主体提升营销能力 [20][33] - 加强乡村经营人才培养 开展数字营销基础技能培训 [20][33] 农文旅融合 - 挖掘乡村文创资源 融合传统工艺和时尚元素 设计开发系列文创产品 [23][34] - 建设产业强村 与电商平台对接合作打造数字营销示范村 [24][34] - 扩大海洋文化影响力 发展集食宿游赏 科普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海洋文化载体 [24][35] - 开发城乡旅游线路 打造山水游 海滨游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24][35]
暨南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始兴县隘子镇帮扶调研
南方农村报· 2025-09-11 18:56
核心观点 - 暨南大学调研团队赴始兴县隘子镇开展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调研帮扶工作 聚焦党建引领 安全发展和产业升级 [1][10] 农业产业 - 隘子镇农业以食用菌和面食为核心 冬菇作为粤北香菇正宗代表 香味持久特性突出 [3] - 食用菌产业面临基因逃逸风险 当地已采取保护措施 计划拓宽种植路径并布局全产业链发展 [3] - 张九龄宰相粉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拥有3家加工企业及50多家加工作坊 年产量超300万公斤 [6] 文化旅游 - 隘子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将张九龄故居 唐诗元素与产业结合 推进"七个一"美丽圩镇建设 [4] - 客家大围作为岭南代表性围楼建筑 正通过多媒体渠道孵化文化视听作品 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 [6] - 围楼文旅项目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包括国潮灯笼 摄影展览和动漫IP《始兴方围三小只》 [6] 应急管理 - 村镇建立轮班执勤制度监测灾害风险 对滑坡高风险地段实施全天候预警和群众转移机制 [8] - 基层党员干部在防灾一线发挥重要作用 沙桥村案例显示单日三次上山灭火的应急响应实践 [8] 政学合作 - 暨南大学调研团队将基于"始兴所需 暨大所能"原则 持续提供政策 科技和安全领域支持 [10]
农文旅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2
政策支持与战略指引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强调推进农文旅融合以激活农产品消费市场[1]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并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试点[2]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 行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 2024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同比增长8.9% 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1] - 全国已建成159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超6万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1] - 甘肃省2024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45.37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 推出100条乡村度假游精品线路[1] 产业融合与资源整合 - 农文旅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撬动消费新空间并为乡村经济注入新动能[1] - 需深化产业融合并建立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以解决产业资源融合不充分和共享机制缺失问题[2][3] - 加强统筹规划并在政府主导下制定综合发展规划以推动区域协同和统一打造区域品牌[3] 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 - 需深耕品牌IP并构建全渠道新媒体营销矩阵以解决产品营销推广滞后和品牌化程度低问题[2][3] - 提炼品牌内核并通过产品线延伸形成独特记忆点 例如贵阳实施"爽爽贵阳"城市IP升级计划[3] - 构建全渠道新媒体营销矩阵形成"短视频+直播+社群"立体传播网络[3] 消费场景与基础设施 - 需优化消费环境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产品需求以解决消费结构不合理和产品同质化问题[2][3] - 构建消费新场景并结合民俗节庆和体育赛事举办非遗展演和农耕竞赛等互动项目[3] - 加大对消费场所基础设施投入并加强服务人员培训与管理以营造良好消费环境[3] 典型案例与数据支撑 - 贵阳市2024年夜间消费额达797.85亿元同比增长7.6% 通过聚焦夜间场景提升产业链与服务能力[3] - 农文旅融合推动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和从"吃饱"到"玩好"的转变成为提振消费重要手段[1]
金融杠杆撬动文旅转型 侨乡开平绽放“新活力”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23:02
在开平,1800多座中西合璧的碉楼星罗棋布于阡陌之间。作为中国著名侨乡和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开 平市政府近年来持续深挖"华侨文化+世遗文化"特色资源,通过整合优势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实施"国资 整合+政企联动"模式,将优质资产注入侨城集团,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奠定基础。 江门开平市委常委,兼任开平市世遗风韵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陈杰文表示,当地持续深化 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受益于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今年上半年开平文旅相关业务量同比增长超20%, 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广东江门开平文旅产业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 游"转型升级。近日,邮储银行开平市支行向"侨海华韵"文旅项目发放1.4亿元、期限15年的固定资产贷 款,以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旅融合发展。 广东江门 开平以融合中西文化的碉楼与村落闻名世界。陈骥旻/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在此背景下,"侨海华韵"夜经济项目应运而生。作为江门市首个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夜间文旅综合体, 该项目依托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IP,构建集侨乡非遗体验、光影艺术展演、特色美食街 区于一体的沉浸式消费 ...
追随歌声一览新兴之美!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云浮海选晋级赛即将打响
南方农村报· 2025-09-07 09:32
追随歌声一览新 兴之美!2025广 东乡村歌手大赛 云浮海选晋级赛 即将打响_南方 +_南方plus 天籁"乡"音·时 代"粤"章。9月 12日至13日, 2025广东乡村歌 手大赛云浮-江 门赛区·云浮海 选晋级赛与总决 赛将在新兴县文 化广场隆重举 办。届时,云浮 各地的乡村歌手 同台竞技,用歌 声唱响乡村振兴 的喜悦。这场音 乐盛事将成为新 兴县文化生活的 高光时刻,更会 为世人打开一扇 了解新兴的新窗 口——透过歌声 感受这座县城的 活力与温度,窥 见农文旅融合发 展的蓬勃生机。 近年来,新兴县 始终紧扣省 委"1310"具体部 署及市 委"365"竞标争 先体系,将自身 的人文、自然、 生态、乡村资源 优势转化为发展 动能,以深化旅 游产业供给侧改 革为抓手,坚持 整县推进农文旅 融合发展,成功 打响"禅文化 游、温泉养生 游、生态休闲 游、美丽乡村 游"四大品牌。 如今,农文旅产 业已成为新兴县 三大支柱产业之 一,为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注入 了源源不断的动 力。 如今,新兴农文旅已树立"禅文化游、温泉养生游、生态休闲游、美丽乡村游"四大品牌。 截至2025年6 月,新兴有国家 3A级以上旅游 景 ...
山东济南探索“小果子”撬动“大产业” 促农文旅融合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21:52
中新网济南9月5日电 (记者 孙婷婷)山东济南立足林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林果产业提质增效, 创新打造"泉果飘香"区域公用品牌,策划举办首届"泉果飘香"济南特色林果嘉年华系列活动,探索"小 果子"撬动"大产业"、"小果园"链接"大市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9月5日,济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该市"泉果飘香"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关情况。济 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波介绍说,今年,该市发布"泉果飘香"区域公用品牌,凝聚 区域内林果经营主体,增强产业竞争力,在提升林果产品附加值、促进林农果农增收的同时,壮大乡村 特色产业。 眼下,商河县一家农业合作社种植的葡萄即将进入采摘季。孙婷婷 摄 9月5日,济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该市"泉果飘香"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关情况。孙 婷婷 摄 "我们对11个区县的130个优质采摘园区进行整合,打造了樱桃、甜杏、桃、葡萄等十大特色果品采摘 季,为市民推出'月月有鲜果、全城可采摘'的美好体验。"杨波称,截至目前,鲜果采摘直接收入达4.4 亿元(人民币,下同)。该市还构建农文旅产业新模式,创新推出林间露营、自然研学、鲜果品鉴等十 大"采摘 ...
黔韵赤水入湾区!赤水农文旅融合推介会在珠海举行
南方农村报· 2025-09-05 21:34
活动概况 - 赤水市于9月4日在珠海中海铂尔曼酒店举办"黔韵赤水·相约湾区"农文旅融合推介会 旨在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客源市场 [2][3][4] - 活动主题为"醉丹霞·宿赤水" 聚焦农文旅资源整合与区域合作 覆盖珠海、中山、江门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等目标市场 [2][4][6] 资源与合作推进 - 赤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袁贵平全面推介当地资源优势 强调以农文旅为纽带深化与湾区城市合作 吸引大湾区游客进行文化溯源和康养休憩 [8][9] - 粤港澳大湾区旅行社行业组织联盟轮值主席李强表示将联动澳门旅游资源 组织游客体验丹霞奇景与竹乡雅韵 助力赤水拓展海内外客源市场 [12][13] 宣传与产品展示 - 活动现场播放农文旅融合宣传片 突出赤水丹霞层峦叠嶂、万顷竹海和飞瀑流泉等自然景观 强化"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形象定位 [17][18] - 赤水文旅推介官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主线详解生态资源与景区特色 贵州长征文旅集团则聚焦丹霞旅游区产品与合作政策 [20][21] 参会规模与成果 - 活动吸引60余名来自澳门、珠海、中山、江门的旅行商、行业协会代表及媒体人士参与 多家企业就线路开发达成初步意向 [22][23][24] - 设置非遗文创及特色商品展示区 展出赤水竹编、酱香酒、晒醋、竹笋、石斛等产品 增强客商体验与商业对接机会 [26][27] 战略意义与未来规划 - 活动为赤水对接湾区及东南亚市场奠定基础 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搭建长效合作平台 [30][31] - 未来计划推出定制化农文旅产品 重点吸引湾区市民及东南亚游客 推动客源市场拓展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31][32]
智能养鱼、数字挤奶:“塞上第一村”如何“无中生有”创产值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7:15
核心观点 - 杨家窑村通过智能渔业、生态种植和数字乳业三大特色产业实现经济转型 从欠债4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落后村发展为产值超千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1][3][5] 渔业项目 - 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11328.62平方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基地 配备16套智能循环水系统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3] - 采用竖流沉淀池过滤、紫外线杀菌、液氧储罐增氧和恒温调控等技术保障鱼类生长环境 [3] - 预计2025年成鱼产量达25万公斤 创造经济产值约1250万元 [3] - 项目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并拓展研学功能 形成"产研学"融合新模式 [3] 种植产业 - 投资3亿元建设农牧业文旅体验园 融合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 [3] - 1.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年培育60余种蝴蝶兰超30万株 产值突破1000万元 [5] - 建成4000平方米高标准水果种植大棚 种植木瓜、香蕉和金龙枣等特色水果 [5] 乳业项目 - 2015年村集体投资2.4亿元创立牧同乳业 构建从牧场到工厂的"千米黄金链"生产体系 [5] - 实现鲜奶10秒内锁鲜处理、机器人码垛和特色"黄花牛奶"产品开发 [5] - 带动6800户农民户均增收1万多元 每年吸引游客3万多名 [5] - 作为全国研学基地年均接待学生6500多名 [5] 产业融合成效 - 形成渔业+研学、种植+文旅、乳业+观光的三产融合模式 [3][5] - 智能养鱼、数字挤奶等科技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 [3][5] - 通过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将生产空间转化为"果园、公园、乐园"多元价值空间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