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赏长城黄河“握手”相汇 山西小村成旅游热地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09:36
深秋,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城出发,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向西北方向行驶近一个小时,被《中国 国家地理》称为"百里长峡中的最美回环"的晋蒙大峡谷乾坤湾段便映入眼帘,在这里,乾坤八景交相辉 映,长城黄河"握手"相汇。 "秋高气爽,大人们在咖啡厅发呆,孩子们在村里游玩,观黄河壮观、赏长城秋景,我们都很享受 这样的慢生活。"来自北京的游客王芝一家选择在偏关县乾坤湾村度过周末的惬意时光。 位于晋蒙大峡谷乾坤湾段的乾坤湾村曾是一个贫困闭塞的小村落,随着黄河老牛湾景区和乾坤湾景 区开发,村庄焕发新生,产业升级、生态宜居,打造"诗意慢生活、北方桃花源"的文旅融合示范地。 2018年,依托晋蒙大峡谷乾坤湾段周边景区,乾坤湾村启动临河120亩"黄河·乾坤集"民宿群建设, 村民通过参与老房改造、担任保洁员等方式实现家门口就业。2022年,随着民宿项目推进,村里新建停 车场、观光步道等设施,形成农牧文旅融合特色模式。同时,该村整治撂荒地、美化梯田,让荒田变为 打卡地。 民宿运营负责人薛婉妮介绍,修缮一新的窑洞保留晋西北风情,又添现代设施,"旅游旺季客房几 乎满房。来自各地的游客们赏黄河、观长城,享受乡村慢生活。" 2022年,乾坤湾村获 ...
从实验室、生产线到千里沃野 解锁农业“新吃法”“新玩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7 08:21
消费需求升级 - 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的追求日益提升,绿色有机标识和产地溯源码成为蔬菜包装标配,羽衣甘蓝、西兰苔等特色蔬菜受青睐 [1] - 百姓餐桌对“新鲜健康”的新需求为农业生产提出更高要求 [3] - 瞄准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变化,行业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5] 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 - 安徽和县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标准化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全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132个 [5] - “十四五”时期全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每年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 [7] - 安徽和县农户使用“气象小喇叭”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大棚数据,配合“在田保鲜”技术调节湿度温度为蔬菜保鲜并调整上市期 [3] 全谷物食品研发与市场 - 全谷物食品需求增长,藜麦从沙拉点缀变为主食主角,小小藜麦打开大市场 [8] - 青海乌兰县作为重要藜麦育种基地,在1.56万亩田里进行一千多种性状不同品种的良种选育 [8] - 山西静乐县5万亩藜麦全面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预计平均亩产超300斤,藜麦全产业链年产值将超5.3亿元 [9] - 燕麦、大麦等全谷物食品研发持续推进,合理增加全谷物膳食有助提升营养健康水平 [11] 农产品加工业升级 - 农产品加工业是连接田野与餐桌的“超级转换器”,冻干粥、马铃薯面条、整鸡提取蛋白饮品等创新成果丰富 [11] - 黑龙江五大连池作为大豆优势产区,大豆蛋白含量约38%,脂肪含量20%以上,集聚20家大豆加工企业 [12] - 加工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从传统农作物向更丰富生物资源拓展,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14] 农旅融合新业态 - 各地田野乡村变身天然“游乐场”,农文旅融合将传统农事活动变为有趣体验 [14] - 浙江绍兴新昌县会墅岭村凭借两千多株柿树吸引游客,今年10月以来吸引游客超8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超50万元 [14] - 江苏南通村民依托800亩荷塘发展民宿产业,春赏荷、秋尝藕成为独特体验 [16] - 浙江安吉蔓塘里自然村“戏楼咖啡”融合老宅历史韵味与现代咖啡文化,提供古法采茶、手工炒茶等体验项目 [18] - 农业农村部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去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18]
走近生产线,一起解锁农业“新吃法”“新玩法”
央视网· 2025-10-27 03:13
如今,人们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吃得饱""吃得好",而是要"吃得健康"。一碗饭,能否吃出"全营养"?一盘菜,又如何兼顾新鲜与品质?一片田 园,又能玩出多少新花样?今天就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走出实验室,走近生产线,一起去解锁中国农业的"新吃法"与"新玩法"。看看我们碗 里的"绿色"究竟来自哪里? 蔬菜品质提升 碗里的"绿色"来自哪里? 近年来,瞄准绿色、有机等农产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新变化,安徽和县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标准化生产、加大科技投入等,加大绿色优 质农产品供给。截至目前,全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132个。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全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 物总量超过2亿吨。 推进全谷物食品研发 小藜麦打开大市场 绿色、有机农产品热销的同时,全谷物食品正悄然靠近"C位"。在全谷物家族中,藜麦是重要的一员,从沙拉碗里的点缀到主食盘里的主角, 如今,小小藜麦打开大市场。 走进北京多家超市,新鲜蔬果琳琅满目,色彩纷呈。绿色有机标识和产地溯源码成为不少蔬菜包装上的标配,羽衣甘蓝、西兰苔等特色蔬菜成 为新宠。记者发 ...
宁夏两大农文旅项目同步启动 总投资约16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9:42
揭牌仪 式。阿拉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乡村振兴闽宁模式——现代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基地"总占地面积约700亩,一期投资4亿元,将建 设"乡村工业温室""土壤工业温室"等核心设施,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区、科研中心、学员民宿等。项目 致力于推动农业从传统种植向智能化、品牌化转型,打造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银川市永宁县委副书记、县长雒越强表示,该项目不仅将为闽宁镇注入绿色可持续的产业动能,更将有 效带动群众就业,促进增收致富。永宁县委、县政府将实施"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机制,全力护航项目建 设。 启动仪 式。阿拉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中新网银川10月24日电 (杨迪 李咏琪)10月24日,"乡村振兴闽宁模式——现代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基 地"与"中国—阿拉伯现代农业与文旅产业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在宁夏银川举行。主会场设在闽宁镇,分 会场设在兴庆区兵沟万亩葡萄产业园,两地通过实时直播联动,共同开启宁夏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在兴庆区分会场,"中国—阿拉伯现代农业与文旅产业创新中心"同步启动。该项目总规划用地1.5万 亩,一期投资12亿元,将建设"超级工业温室"及配套科研、交易中心,推动中阿农业深度合作。 据了解, ...
泉眼·视界丨青山绿水间,文化何以振兴?济南南部山区交出“南山样本”
新浪财经· 2025-10-24 16:18
在泰山余脉的苍翠环抱之中,作为泉城济南的生态屏障与城市绿肺,南部山区正悄然落笔,绘就一幅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 这里群山叠翠,泉源遍布,生态优美,历史悠久。然而,南部山区并未止步于天然的馈赠,而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开拓精神,积极推动文化"两创"落地生 根,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从"山东手造"的匠心传承到数字文化的破局出新,从红色遗址的活化焕彩到农文旅的深度耦合,南部山区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体的的 可持续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化作福泽一方的"金山银山"。 从老手艺到新IP,焕活乡土文化生命力 丰厚的文化底蕴若只沉睡于历史,便难以在当代绽放光芒。唯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真正激活其内在生命力,实现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价值 的跃升。 文丨孟宝乐 南部山区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既是历史的馈赠,也是时代的命题。如何让静默的文化资源"活起来""走出去",转化为推动区域发展的软实力,成为一项现实 而紧迫的课题。 如今,一份精彩的答卷正在青山绿水间铺展。泉水豆腐制作、山绣、柳埠媳妇宴……这些曾经局限于乡野的技艺与习俗,正通过"非遗进景区""非遗工坊"等 项目,走入现代生活场景。 在九如山、外石村等 ...
余杭瓶窑以桃为媒为乡村振兴注入“鲜”动力
杭州日报· 2025-10-24 10:56
新品种引进与经济效益 - 合作社引进晚熟蜜桃新品种“金秋红蜜”,成功填补8月之后本地蜜桃市场空白,使产品摆脱“夏季限定”束缚[3] - 经试种测算,“金秋红蜜”量产之后预计每亩能为桃农增收5万元[3] - 新品种单株产量可达120斤,果型圆润、软硬适中,甜度平均在15-20度,最高可达22度[4] 种植技术与品质管理 - 通过将试验林选在稻田旁实现“就近喝水”,应对杭州8月、9月高温少雨气候[4] - 采用罩防鸟网、套袋、悬挂诱虫板及迷向丝等绿色防控方法,坚持挂果后不用药[4] - 使用鸡粪与羊粪混合发酵的有机肥,虽使亩均成本增加近千元,但换来了卓越品质[4] 产业规模与合作社发展 - 毛元岭桃果专业合作社已逐步吸纳100余户社员[4] - 等“金秋红蜜”种植技术全面铺开后,瓶窑镇两季蜜桃的年产值预计可近1000万元[4] - 截至2024年,瓶窑全镇改种桃树537.45亩、新种462.52亩,发放补助365万余元,惠及桃农30余户[5] 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延伸 - 通过举办“大观山蜜桃农文旅公益推广季”等活动,持续提升“大观山蜜桃”品牌影响力[6] - 打造“乡耕创收·水蜜桃采摘游”线路,提供沉浸式采摘体验[6] - 创新推出大观山蜜桃精酿啤酒,实现从鲜果销售到深加工、从田间到消费场景的产业链跨越[6] 地区发展战略 - 瓶窑镇锚定“以桃为媒、文旅赋能、民富景美”目标,打造“新桃花源”[5] - 推进果树改植换种和品种迭代升级是打造“新桃花源”的关键一步[5] - 产业朝着农文旅融合方向推进,跳出单一种植范畴[6]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赴深调研,聚焦农文旅发展与海洋牧场建设
南方农村报· 2025-10-24 10:36
调研活动概况 -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调研组于10月23日前往深圳市能源电力服务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 [2] - 双方就农文旅融合发展与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3] - 此次调研交流为双方后续合作奠定了初步基础 [14] 深圳市能源电力服务有限公司业务与意向 - 公司董事长杨洪棋介绍了公司基本概况及业务发展重点 [5][6] - 公司目前正积极拓展工业旅游等新兴业务领域 [8] - 公司认为深圳市与汕尾市在农业、文化、旅游等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7] - 公司期待能与汕尾市探寻更多合作契合点 [8][9] 汕尾市农业发展优势与合作需求 -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思文介绍了汕尾农业发展情况 [9] - 重点阐述了现代化海洋牧场方面的规划与优势 [9][10] - 当前汕尾正推动海洋牧场与观光旅游深度融合 [10] - 希望借助深圳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及市场拓展方面的先进经验 [11] - 目标为共同探索两地资源对接、产业协作的新模式 [11] 未来合作方向 - 未来两地有望在农文旅项目开发、海洋牧场建设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 [14][15] - 合作旨在共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15]
好资源“生”出好产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4 09:32
东西部协作项目投资与规模 -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与四川省宣汉县自2018年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累计投入浙川协作资金近2亿元[1] - 利用协作资金实施了超过50个农文旅项目[1] 核心旅游项目与客流表现 - 月亮坪森林康养度假区的树冠云廊全长1314米,最高处距地面38米,自2024年10月建成开放以来已吸引游客超过45万人次[1] - 在巴山大峡谷借助协作机制打造了崖壁电梯、画架沟索道等10余个体验项目[2] - 大型沉浸式史诗剧《梦回巴国》在春节期间单日最高演出3场,场场爆满[2] 农产品电商与销售成果 - 通过电商直播“振兴工坊”带动全镇2500余户村民发展农特产品,年销量23万余斤,年销售额近52万元[2] - 借助“数字快车”开展直播带货,60余种农特产品销往东部地区,累计销售额超3亿元[2] 康养旅游与客源拓展 - 云漫巴山康养中心被纳入舟山市对口帮扶地区首批职工疗休养基地,目前已接待4000余人次来宣汉疗休养[2] 乡村旅游与消费促进 - 2025“花在庙安”乡村旅游消费季系列活动通过“以花为媒、以游促兴”推动消费扩容升级[3][4] - 君塘镇君坝村利用协作资金打造花仙谷、陌上森林、老君洞“三大农文旅园区”,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镇”[4] 产业带动与居民增收 - 景区提档升级后实现“淡季变旺季”,并与浙江企业合作开发“巴山文创”系列商品[3] - 君坝村有3家企业租用土地、林地5500余亩、闲置房50余间,每年支付租金355万元[4] - 园区就地吸纳300余人务工,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4] - 通过入股分红,2024年君坝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8万元[4] - 村民案例显示,年收入从过去种玉米的3000元提升至现在的3万元[4]
村咖焕活、菌菇富民、片区融合——姜堰奏响“全域振兴”田园交响曲
新华日报· 2025-10-24 07:04
乡村新业态发展 - 河横村“椿野”咖啡馆日销售饮品近千杯,吸引上海、南京、南通等地游客[2] - 咖啡馆由村里闲置仓库改造而成,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10万元[2] - 未来计划增加草坪露营、彩色油菜花景观等户外场景,形成集餐饮、咖啡、乡村书屋、稻田研学于一体的综合业态[3] 特色产业与就业带动 - 小杨社区通过小杨人家、菇菇部落、溱湖蟹村等项目,带动村集体年收入近160万元,带动约240人就业[4] - 菇菇部落是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优秀基地,集采摘游玩、研学体验、科普教育等于一体[4] - 小杨社区周边120多户居民从事数十种菌菇种植,一名本地员工每月工资近4000元[4][5] 片区规划与农文旅融合 - 溱湖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覆盖3个镇街、16个行政村,构建“一核四区”功能布局[6] - 片区已创成11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6] - 片区做强“溱湖簖蟹”“姜堰大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打造“姜味食足”区域公共品牌[7] -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形成“产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的融合发展局面[7]
四川达州市培育新农人带旺乡村产业 新农人更是“兴农人”
人民日报· 2025-10-24 05:57
改变因被乡亲们戏称为"黑鸡哥"的刘晓岗而起。 大巴山腹地,四川达州万源市石塘镇风景秀丽,1.2万亩松林中,20万只旧院黑鸡悠闲觅食。过去很长 时间,旧院黑鸡鲜为外界所知,如今已成为引领群众过上富裕生活的"金凤凰"。 10多年前,刘晓岗放弃教师工作,返乡养殖旧院黑鸡。饿了在山坡上吃,困了在帐篷里睡,学技术、跑 市场、做营销,刘晓岗愣是凭着一股韧劲取得了成功,公司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发展起来后,刘晓岗不忘联农带农的初心,推出"统一供苗、技术、防疫、品牌、销售,农户分户养 殖"的"五统一分"发展模式,带动3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超4000元,先后获得了"四川省优秀共产党 员""达州人才市长奖"等荣誉。 在傅建忠的牵线搭桥下,广子村与浙江天演乡韵乡村运营有限公司合作,按照"轻旅游·微度假"理念, 盘活闲置土地、老旧房屋等资源,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现在的广子村,"苎梦里"度假庄 园、"乡村往事"研学空间、"趣味钓虾"竞技赛等众多特色业态、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村里的小龙虾产业 不断发展壮大,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百花齐放,鼓励各地用好新农人,发展上充分支持、政治上充分信任、保障上充 分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