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

搜索文档
商业医疗险创新升级破局,角色将更为核心
第一财经· 2025-06-20 20:44
医疗保障体系变革 - 医疗保障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 民众健康意识觉醒和医疗技术加速迭代推动行业转型 [2] - 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5% 2024年覆盖13.26亿人 门诊待遇人次同比提升37% 次均住院费用约8000元 [3] - 医保控费措施与患者获得感存在矛盾 为商业保险创造参与空间 [3] 商业医疗险发展现状 - 百万医疗险2015-2016年崛起 以"低保费高保额"特性吸引年轻群体 开启普惠医疗险新篇章 [3] - 早期产品存在续保难题和免赔额限制 保障范围多限于普通部/院内药品 与用户需求匹配不足 [4] - 众安保险/平安健康险等公司推动中端医疗险升级 覆盖三甲国际部/特需部/私立医院及院外创新药械 [4] 商业保险战略定位升级 - 202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将医疗新技术/新药械纳入保障 政策推动商保与基本医保衔接 [5] - 商业健康险需发挥风险分层定价优势 探索带病体承保 填补创新药械/未纳入医保技术的保障空白 [5] - 行业定位从"重要补充"转向"半壁江山" 需承担慢病/专病保险等多元化保障责任 [5][6] 市场需求与供给趋势 - 居民健康需求升级 对优质医疗服务和先进药械的需求持续攀升 [6] - 基本医保仅能提供基础广覆盖 个性化/多样化医疗供给需依赖商业保险支撑 [6]
管培:商业健康险的破局与未来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3 19:01
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 会议主题为"保险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聚焦保险行业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 多位国内保险领域顶尖学者和资深从业者参与交流,现场座无虚席 [2] - 中意人寿总精算师管培围绕"商业健康险的破局与未来"展开深度对话 [2] 商业健康险的精准定位 - 医保改革重塑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格局,商业健康险需在精准定位中寻找破局之道 [2] - 寿险公司应发挥长期保障与产品整合优势,回应多样化、分层化的健康保障诉求 [2] - 医保参保人数达13.5亿,覆盖率95%,商业保险更多作为医保补充角色 [5] - 医保支付和医保目录改革为商业保险提供发挥作用的空间 [5] - 未来医疗保障体系将呈现"基本医保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架构 [5] 长期思维与产品重构 - 寿险公司优势在于长期性与全局性,适合构建周期性解决方案 [6] - 带病体客户群体风险异质性强,导致大数法则难以发挥作用 [6] - 行业内核保标准尚未统一,风险评估结果分歧明显 [6] - 需构建更成熟的风险识别模型、完善核保标准,推动数据平台共建与政策协同 [6] 出海人群服务场景 - 央企海外员工具有医疗保障、紧急转运、家属探视、药品配送等衍生服务需求 [7] - 非洲区域医疗资源匮乏,客户需辗转前往肯尼亚等国家治疗 [7] - 欧美地区因高昂医疗费用,客户更倾向于返回国内治疗 [7] - 风险评估复杂,法律、医疗体系、文化背景差异显著,定价难度大 [7] - 人员集中度高可能引发大规模理赔,增加系统性风险 [7] - 对高资质救援服务商的高度依赖导致服务成本刚性上升 [7] - 行业需共建共保体等平台,强化数据共享与能力联动 [7][8]
高考结束着手选专业,兼顾医学与保险,这个新专业了解一下
北京商报· 2025-06-12 20:00
全国多地结束了2025年高考,考生和家长焦灼地等待高考成绩出炉的同时,部分人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填报志愿。在今年,学子们有了更多新选 择,比如深度融合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与健康保障的健康与医疗保障专业,在今年开始首届招生。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有哪些应用和就业场 景? 培养复合型医疗保障人才 就业前景几何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健康与医疗保障专业将于今年开始招生,拟计划招生40-50人。该院表示,健康与医疗保障 专业以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深度融合健康服务、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等学科知识,系统培养学生掌握健康治理理论、医疗保障政策法规以 及健康保险实务技能,使其成为适应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和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是考生在志愿填报中最关心的话题,健康与医疗保障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可能是怎样的? 江瀚认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健康与医疗保障行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该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 广阔的就业前景。其次,由于健康与医疗保障涉及医疗服务提供者、保险公司、政府机构等多个方面,因此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需求 量大。再者,随着健康保障 ...
财政部: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第一财经· 2025-06-10 19:43
财政支持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 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 [1] -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适当提高 [1] - 中央财政加大补助力度确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1] -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调剂将覆盖超过3亿老年人 [1] 财政支持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99元 [1] - 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至每人每年700元 [1] - 中央财政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和城乡居民医保的投入力度 [1] - 支持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1]
当好“护考人” 医疗保障已就位
辽宁日报· 2025-06-06 09:16
高考医疗保障措施 - 省卫生健康委指导各市成立医疗保障领导小组并制定保障方案及应急预案 [1] - 择优就近选定三级医院作为医疗保障定点医院并开辟就医绿色通道 [1] - 抽调医务人员组成医疗保障小组并配备齐全急救药品设备 [1] - 在重要点位派驻救护车现场保障并统筹调度120急救中心负责院前急救及应急转运 [1] 公共卫生保障 - 沈阳大连等市对考点及考生住地宾馆等场所进行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 [1] - 阜新市卫生健康委提供高考期间传染病防控指导服务 [1] - 盘锦市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并对校医及考务人员进行防控和消毒培训 [1] 心理健康服务 - 各市开设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心理支持 [2] - 阜新市心理健康科学普及体验馆开放并提供免费心理测试评估和咨询服务 [2] 高温天气应对措施 - 省疾控部门提示考生需科学饮食和适量补充水分 [2] - 建议考生选择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并备齐替换衣物 [2] - 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在阴凉处休息 [2] - 考试期间出现口渴头痛等多症状需警惕中暑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2] - 体表温度正常不能完全排除热射病需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
2025高招全服务丨静音出诊 无声保障
河南日报· 2025-06-05 07:34
高考医疗保障措施 - 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调度席位紧急扩容25%以应对高考期间医疗需求 [1] - 所有救护车在执行任务时采用静音模式不鸣笛 [1] - 急救网络医院派出流动救护车在考点进行巡回医疗保障 [1] 应急资源配置 - 郑州市拥有75家急救站和115辆在线急救车保持待命状态 [2] - 120指挥调度大厅和各急救站已制定应急预案可迅速增派资源 [2] - 考点周边急救站配备除颤仪、急救药品并预留应急床位 [3] 优先响应机制 - 指挥大厅对涉考急救需求优先响应确保"黄金时间"零延误 [3] - 医院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为考生提供快速救治 [3] 常见医疗情况 - 往年高考期间常见问题包括考生紧张晕厥、肠胃不适和家长中暑 [4] - 去年有考生因紧张晕厥经紧急处理后返回考场继续考试 [4]
上海:优化生育保险政策 实现生育保险报销“免申即享”
快讯· 2025-05-26 20:22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 健全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 稳步调整基本医保待遇标准 [1] - 推动基本医保与商保等多层次医疗保障有效衔接 [1] - 完善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办法和经办流程 全面实现直接结算 [1] 生育保险优化 - 优化生育保险政策 实现生育保险报销"免申即享" [1]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全面对接国家统一长护险制度部署 调整优化本市实施细则 [1] - 进一步规范老年照护需求评估管理 [1] 医疗费用管理创新 - 探索开发"个人医疗费用负担画像" 整合各类保障数据信息 [1] - 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保障 [1] 医保监管强化 - 制定定点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 [1] - 加强参保人员外地就医监管 完善"飞行检查"机制 [1] - 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1]
医疗险主导时代,如何撑起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第一财经· 2025-05-26 19:56
未来高质量的医疗保障体系必将走向医、药、险融合。 随着重疾险势弱,医疗险已成为健康险市场的"新主角"。有行业数据显示,医疗险正在超越重疾险,成 为健康险第一大险种。 不过,在健康险内部,保费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根据泰康保险集团战略发展部发布的《健康险2025 展望报告:专业化时代的增长密码》数据显示,2024年医疗险预计增速超10%,超过健康险整体8.2%的 增速,医疗险保费在健康险保费中占比约为44%。这一占比首次超过了重疾险(占比约为43%),成为 健康险市场第一大险种。 医疗险过去几年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无疑来源于依靠价格杠杆形成吸引力的百万医疗险。但在目前的医 保改革下,过去单纯作为基本医保补充的这类产品,其支付效用被业界认为将受到影响。尽管业内普遍 认为商业医疗险未来仍有较大空间,但发展内核显然将发生变化。 与会人士表示,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基本医保作为基础,覆盖人群已超过13亿人,但仍有部分群 众的高端/高价值医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随着医保支付DRG/DIP改革全面铺开,用户的就医方式和就 医费用发生了深刻变化,高价值医疗需求和供给的矛盾更加明显,这也给商业医疗险带来更多的发展空 间,特别是在 ...
医保参保人数达13.3亿!成世界最大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第一财经· 2025-05-22 21:52
2025.05. 22 本文字数:2402,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 经 郭晋晖 过去20多年间,我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制度起始的不到2000万增加到13.3亿,基本实现医保全民覆 盖,用占GDP2%左右的医保筹资撑起了全世界约六分之一人口的求医问药。 国际劳工组织近日发布的《迈向全民医疗保障的中国经验》(下称"报告")称,近年来中国致力于建立 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国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实现了从城镇职工扩展到农村居民、再到城 镇居民,覆盖面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的转变。 报告同时也显示,发展中的中国医保依然面临着参保未完全覆盖、参保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中国基本 医疗保险参保率维持在95%左右,5%左右的未参保人口成为中国真正实现全民医保的"最后一公里"。 199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出台,国务院正式建立起职工医 保,确定了"属地"原则,2002年覆盖了中国城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随着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建立,2007年,中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包括新农合)迅速增加至 9.49亿人,参保率快速提高至71.83%。从参保人数和参保率变化可 ...
参保人数从1800万到13.3亿,全民医保如何补上最后一块“拼图”|晋观医养
第一财经· 2025-05-22 19:52
医保参保结构 - 中国基本医保参保结构呈现"二元结构",居民医保人口占比70%以上,约为职工医保参保人数的近3倍 [1][5] - 基本医保参保率从1998年的1.51%提升至2023年的94.6%,覆盖13.34亿人,建立全球最大医保体系 [2] - 仍有5%未参保人口,约2亿城镇就业人员未参加职工医保,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意愿低 [5][6] 医保发展历程 - 1998年职工医保制度建立,2002年覆盖城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 - 2007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推动参保人数增至9.49亿,参保率达71.83% [2] - 2009年新农合实现农业人口全覆盖,2011年后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2] 医保筹资与支出 - 2023年职工医保人均筹资6182元,居民医保人均筹资1098元 [7] - 2023年全国医保基金总收入3.35万亿元,职工医保2.29万亿元,居民医保1.06万亿元 [7] - 卫生总费用从2000年4587亿元增至2023年90576亿元,占GDP比重从4.57%升至7.19% [11] 医保制度成效 -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比从2003年55.87%降至2023年27.33% [10] - 诊疗人次从2002年21.45亿增至2023年95.5亿,入院人数从5991万增至3.02亿 [10] - 人均预期寿命从2000年71.4岁提升至2023年78.6岁 [10] 医保挑战与建议 - 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占职工医保总费用近60%,是在职人员的4倍多 [11] - 建议建立动态筹资机制,扩大商业保险等筹资来源,对有害健康产品征税补充医保资金 [11] - 需调整社保政策适应灵活就业人员,推动"属地参保"向"居住地参保"转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