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搜索文档
从CBD到机场“免税+有税”双区引爆消费 广州解锁市内免税购物新场景
搜狐财经· 2025-08-27 07:15
文章核心观点 - 广州市内免税店开业填补城市核心商圈免税消费场景空白 为出境旅客提供全新购物体验 标志着广州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承接高端消费回流迈出关键一步 [5] - 免税店创新采用"免税+有税""进口+国产""线下+线上"多元购物模式 构建多元化商品矩阵 推动传统零售业态转型升级 [6][7][8][16] - 市内免税店为广州带来四重利好:助推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强化高品质消费领域城市竞争力 推动传统零售业态转型升级 全球窗口效应助力广货品牌国际化 [11][12][13][14][15][16][17][18] 免税店基本情况 - 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西路5号广州友谊国金商店首层 由中国免税品集团 岭南集团旗下广百股份 岭南控股 白云机场股份联合打造 [13] - 免税区涵盖国际美妆大牌 高端酒水 中外名表珠宝及免税电子设备 适用对象为60日内搭乘飞机 邮轮出境旅客 持有效出入境证件及已购出境交通票据 无购物额度限制 [9] - 有税区设健康馆 国潮文化馆 威士忌小酒馆及时尚品牌 购买对象无限制 [9] - 开业期间推出为期一个月优惠活动 包括全场免税商品8折 有税商品9折 多款明星产品冰点价 满额赠礼及会员专属权益 [9] 运营模式创新 - 采用"线下+线上"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提升消费体验 推动传统零售业态向数字化 智能化转型 [6][16] - 采用"免税+有税"模式丰富商品种类 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6][16] - 采用"进口+国产"模式促进国货出海 推动本土品牌发展 [7][8][16] - 增设离境退税服务 拉动出境旅客消费 引导海外消费回流 [16] - 全面完善支付渠道体系 支持外币多币种现金收银 加强外卡受理能力 [10] 区位优势与客源基础 - 毗邻广州塔 花城广场等城市地标 汇聚高端商务人群与全球游客 [13] - 广州口岸出入境人员数量稳居全国前列 上半年出入境总量突破870万人次 同比增长24% 其中入境外国人超150万人次 同比增长40% [13][14] - 旅游 商务占比达80% 超过120万名旅客享受免签 免办出入境政策便利 [14] - 岭南控股携手小马智行开通自动驾驶国金专线 与香港环岛中港通合作穗港直通巴士 每天双向20班次高频往返广州-香港机场 [10] 行业背景与全球对比 - 2023年全球免税及旅游零售市场销售额预计达近900亿美元 亚太地区占据主导地位 [14] - 中国消费者在全球免税消费中占比超过30% 是全球免税消费核心力量 [14] - 韩国首尔市内免税店销售额占全国免税业比重超过40% [14] -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年出入境人数超过千万 潜在购买力巨大 [15] 对广州发展的战略意义 - 丰富广州免税经济业态 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 [13] - 天河CBD免税店填补广州高端零售市场免税业态空白 提升城市商业能级 [15] - 与白云机场口岸提货点形成消费闭环 覆盖行前囤货 离境补货 入境焕新全场景需求 [15] - 国潮文化馆汇聚中华老字号非遗品牌与国潮岭南本土特色品牌 为本土品牌提供国际化展示窗口 [18] - 通过消费回流和消费升级 提升广州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 [15]
广州市召开餐饮业发展座谈会
广州日报· 2025-08-23 09:55
行业政策支持 - 广州市召开餐饮业发展座谈会 深入学习贯彻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的重要论述 研究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2] - 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牵引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加快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3] - 政府将提升惠企政策针对性实效性 优化政务服务 严肃查处干扰正常经营秩序行为 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3] 企业发展方向 - 支持餐饮企业推进传统老字号焕新和新兴品牌培育 引进国内外美食品牌 促进广府粤菜与国际餐饮交融共生 [3] - 推动大店向品质化规模化发展 小店向特色化精品化转型 宣传名店名厨名菜 推动广州美食走向世界 [3] - 企业需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紧盯市场需求 以创新制胜 提升客户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4] 消费促进措施 - 完善知名景点 商业街区 特色社区的美食门店布局 串联"寻味羊城"美食脉络 打造吃住行娱购游一体化消费场景 [3] - 加大餐饮消费券发放力度 结合广交会 全运会等重大活动策划特色美食活动 激发老百姓消费热情 [3][4] - 通过重大活动契机推动城市流量转化为餐饮消费增量 建设"一城二都三中心"城市名片 [4] 行业生态建设 - 餐饮业在促消费 稳就业 惠民生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广州拥有万国美食博览馆美誉 各类美食门店云集 [3] - 坚持诚信为本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严格保障食品质量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3] - 促进平台企业与商户相互赋能 做大做强餐饮业全产业链 [3]
武汉内需外贸比翼齐飞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12
武汉SKP商业表现 - 武汉SKP累计引进1000多个国际品牌 是华中地区国际品牌最全的商业综合体 [4] - 开业一年间累计吸引客流近2000万人次 多次实现单日销售额破亿元 [4] - 采用"盒子+K大道"商业模式 42家独栋门店中已有29家开业 占比三分之二 [5] 消费政策支持 - 湖北离境退税政策于7月1日启动 武汉SKP 恒隆广场 武商MALL等商业综合体被纳入指定商店 [5] - 消费市场"让利"境外旅客有利于实现"来鄂旅游热"到"来鄂消费热"的转化 [6] 跨境电商发展 - 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跨境电商产业园去年落户武汉 帮助湖北企业完成进出口贸易额10多亿元 [8] - 园区已汇集38家跨境电商企业 聚拢数千家供应链企业 [9] - 今年1-7月园区帮助湖北企业完成进出口贸易额34亿元 是去年全年水平的3倍有余 [9] 外贸整体表现 -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进出口总值2142.7亿元 同比增长22.3% [9] - 进出口总值占同期湖北省进出口总值的53.3% 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3.6个百分点 [9] 商业创新模式 - K大道由楚河汉街二街区改造而来 分布42家国内外大牌独栋门店 [3][5] - "盒子+K大道"商业模式在华中地区绝无仅有 全国乃至全世界也很少见 [5]
引领推动新消费 北京增添国潮特色
北京商报· 2025-08-14 07:12
"过去两年,王府井商圈标杆项目在国际品牌首店、旗舰店、老字号、北京传统文化方面有很多亮点, 部分项目闭店改造也是商圈升级创新的体现,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元化的体验。"仲量联行华北区战 略顾问部总监王飞指出。 此外,北京还将建设新型消费圈,以环球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布局一批高品质消费设施。布 局"多点一区"消费新载体,将回天地区打造成"商圈+生活圈+夜经济"消费重镇。 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董明慧介绍:"即将开园的环球主题公园是北京的文旅消费新地标。依托环球主 题公园,通州区将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在环球主题公园内城市大道,布局了融合中西方特色的 多功能影院、高品质餐饮、品牌专卖店,引入国际化电影产业元素,举办品牌电影文化活动,推动国际 商业品牌集聚,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打卡地。在环球主题公园周边区域建设旅游休闲商业服务街 区,引入餐饮酒吧、帐篷露营、亲子游乐等配套设施,打造'沿河不夜街'。" 5月31日,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媒体通气会在京召开。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孙尧对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进行了介绍。据悉,北京将推动实施消费新地标打造 行动、消费品牌矩阵培育 ...
解码重庆:“消费第一城”怎样炼成
中国经营报· 2025-08-13 21:08
核心观点 - 重庆市2023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300.37亿元,同比增长4.5%,超过上海同期数据,成为全国消费第一城 [1] - 重庆通过本地消费驱动、夜间经济、明星效应及多元场景创新实现消费增长,并计划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为核心推动商文旅体健展深度融合 [1][3][5][7][10][12][13] 本地消费策略 - 下浩里街区定位"老街"而非景区,60%非节假日消费者为本地居民,通过主理人精品店吸引复购 [3][4] - 解放碑妙街本地客群占比超50%,结合罗汉寺文化推出素食汉堡等创新品类 [4] - 重庆出台《提振消费若干措施》,通过就业增收释放消费潜力,目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以上 [5] 明星与网红效应 - 星光68广场利用TFboys等明星活动显著提升饰品、餐饮、数码业态销量 [7][8] - 下浩里借肖战打卡点吸引粉丝消费,后续吸引多明星拍摄综艺;美国网红"甲亢哥"直播带动欧美游客 [8] - 方圆LIVE打造二次元主题聚集地,吸引京沪及海外消费者,政府政策支持动漫、电竞IP衍生消费 [9] 线上线下融合 - 重庆"6·18"电商节实现网络零售额534.2亿元,同比增长12.9%,联动头部平台与千家企业 [5] - 线下门店强化体验差异化,部分品牌因线上成本增高回归实体,网红打卡点带动商场客流 [12] 夜间与多元场景 - 暑期推出200余场"不夜重庆生活节",无人机灯光秀每周六及节假日亮相 [10] - 岸香南项目复兴南滨路夜经济,结合江景餐饮与年轻化设计;星光68星桂坊项目夜间打卡人气旺盛 [10][11] - 光环购物公园室内"沐光森林"场景占地6000平方米、高40米,免费开放吸引数百市民避暑消费 [12] - 政府规划打造"江崖街洞天"多元场景,发展江岸经济与全域夜游体系 [13] 国际化与创新业态 - 推动离境退税商店三年内达200家,免税店设"重庆造"专区并实行增值税即买即退 [9] - 谢凌建议利用地形优势植入体育、国潮等新兴业态,通过"展秀演会赛"扩大首店经济 [13]
增强开放意识强化开放措施提升开放水平 加快打造文旅强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郑州日报· 2025-08-13 09:01
郑州航空口岸过境免签政策优化 - 郑州将深入贯彻对外开放政策,聚焦"两高四着力",增强开放意识并提升开放水平,为海外游客提供更安全、便利、高效的服务 [1] - 目标包括加快建设文旅强市、世界文化旅游胜地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 郑州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华夏文明主根主脉所在地,具备发展入境旅游的区位交通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1] 文旅产业发展策略 - 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策略,挖掘郑州历史文化、自然风景及现代化发展故事 [1] - 计划优化出入境流程、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国人工作生活 [2] - 加大国际文旅宣传力度,聚焦黄河、黄帝、嵩山等文化内涵,运用微短剧、直播等新载体提升国际影响力 [2] 市场与产品创新 - 针对海外游客多元化需求,开发多层次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消费场景 [2] - 重点打造"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品牌,推动文旅消费成为支柱产业 [2] - 会议涉及市公安局、文广旅局等多部门协同推进工作 [1]
外籍人员上半年在深非现金支付超8587万笔,金额超118亿元 深圳,国际消费活力十足
深圳商报· 2025-08-12 06:46
国际友好消费商圈建设 - 深圳推出19家国际友好消费商圈,覆盖前海、罗湖、南山、福田等核心区域,包括深圳万象城、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前海壹方城等标杆项目 [1] - 商圈以"外语服务、多语种指引、国际支付覆盖、离境退税便捷"为核心标准,助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1] - 国际友好消费地图新增商文旅融合消费地点,涵盖机场商圈、华强北商圈、福田中心区商圈等8个特色区域 [2] 跨境消费促进措施 - 深圳建立"户、卡、码、币、包"境外支付新体系,1-6月外籍人员非现金支付交易8587万笔,金额118亿元,商超购物和餐饮美食占比最高 [3] - 韩国、美国、新加坡为前三大客源国(贡献30%消费额),老挝、蒙古消费额同比激增150倍和23倍 [3] - 离境退税商店超1000家,"即买即退"商圈12个,上半年退税商品销售额和业务量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3.9倍 [3][4] 消费活动与基础设施 - "购在中国2025深圳购物季"将举办超670场活动,覆盖8-10月重要节庆点,包含30余家商圈的50余场主题活动 [5][6] - 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8月底开业,规划2000平方米沉浸式空间,采用"免税+有税"混合经营模式 [6] - 已开通6个离境退税口岸,覆盖"海陆空"全类型,大疆、华为等国货潮品占退税业务量34.5% [4]
深圳,国际消费活力十足!19大商圈引领,国际友好消费地图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8-11 21:18
国际消费促进举措 - 深圳启动国际友好消费购活动 聚焦国际化 便利化 品质化三大核心 推出19家国际友好消费商圈和消费地图[1][3] - 19家标杆商圈覆盖前海 罗湖 南山 福田等核心区域 包括深圳万象城 K11 ECOAST 前海壹方城等 提供多语种服务 国际支付和离境退税便利[1][3] - 消费地图涵盖机场商圈 华强北商圈 福田中心区商圈 东门商圈等商文旅融合地点 结合深港消费热潮[3] 支付与消费数据 - 深圳建立境外人员便利化支付新体系 包含户 卡 码 币 包要素 形成跨境支付服务组合拳[4] - 2024年1-6月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8587万笔 金额118亿元 主要消费领域为商超购物和餐饮美食[5] - 韩国 美国 新加坡为前三大客源国 贡献近三成消费额 老挝和蒙古消费额同比分别增长150倍和23倍[5] 离境退税发展 - 深圳推行即买即退离境退税政策 采用一单一包便利模式 拥有超过1000家退税商店和12个即买即退商圈 规模全国前列[5] - 2024年上半年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和业务量同比分别增长1.6倍和3.9倍 大疆 华为等国货潮品占比34.5%居全国第一[5] - 深圳开通6个离境退税口岸 覆盖海陆空全类型和东西主要口岸 提升全球旅客消费便捷性[5] 消费活动与基础设施 - 购在中国2025深圳购物季举办670场促消费活动 围绕八月欢乐游购 九月时尚乐购 十月品牌嗨购三大主题[6] - 活动覆盖30余家重点商圈 包括50余场主题活动和三条特色消费路线 推出海浪市集 水上乐园等多元场景[6] - 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预计8月底开业 采用免税+有税 进口+国产 线下+线上模式 提供近2000平方米沉浸式商业空间[6]
多地创新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打造国际消费新标杆
经济日报· 2025-08-11 05:58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紧扣"国际"、"消费"、"中心"三大要素,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1] - 北京通过"场景革命"将历史文化与潮流基因融合,重点围绕16个场景推动商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 [2] - 上海"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活动吸引全球游客,境外旅客人数同比增长42.2%,外卡消费总额同比增长68.2% [3] 消费场景创新 - 北京东城区前门之夜科技体验馆、西城区大吉巷、丰台区长辛店老镇打造"演艺+消费"新空间 [2] - 豫园商城联合互联网视频平台推出主题餐厅、联名产品,浦江游览集团设计多元化产品体系融合音乐、餐饮、萌宠社交等创意玩法 [3] - 广州2021年以来新增和改造升级商业载体超60个,商业面积扩容363.08万平方米,2025年将有27个商业项目、185.5万平方米新空间投用 [3] 商圈升级与体系构建 - 广州长隆万博商圈与广州南站超级交通枢纽融通发展,形成"一心四园"新格局 [3] - 广州打造世界级、都会级、区域级三级商圈格局,太古里、K11、华润万象城等商业项目接连落地 [4] - 北京王府井引进21家高品质首店或旗舰店,策划86场街区户外活动 [5] 消费环境优化 - 北京隆福寺商圈新增诺岸酒店、米其林品牌卢布松等首店,1-5月新增落地首店近400家,举办首展、首演等活动近200场 [5][6] - 广州重点商户外卡受理覆盖率达99.9%,支持外卡商户超1.5万户,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金额同比翻倍 [6] - 北京建立首店落地全流程闭环服务机制,探索"绿色通道" [5] 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 上海推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青浦奥莱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26.7%,金额达1866.3万元 [7] - 北京推出"全城离境退税、市内一点通办"模式,设立集中退付点 [7] - 广州实施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任务129项,13项举措入选全国试点案例 [8]
消费第一城易主:重庆超上海,武汉又拿了个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7-31 23:26
消费十强城市排名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消费十强城市为: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苏州、杭州、南京、武汉 [3] - 重庆以8300.37亿元社零总额反超上海(8260.41亿元),成为新消费第一城,领先优势40亿元 [11] - 成都以5622.3亿元社零总额超越深圳和广州(领先广州11.08亿元),晋级全国第四 [12] - 杭州以4585亿元社零总额超越南京(4384.22亿元),成为长三角消费第三城 [19][25] 城市消费增速表现 - 武汉以7.3%增速位居十强榜首,是唯一增速超7%的城市 [5] - 成都增速6.1%排名第二,杭州增速6%排名第三 [10][16] - 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武汉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5%水平 [3] 武汉消费市场亮点 - 核心商圈空置率下降0.5至15.1个百分点,下半年将新增33.3万平方米优质零售空间 [7] - 山姆会员店武汉门店数量全国第二,WS江豚会员店开业首日排队超3小时 [5][7] - 上半年社零总额4279.97亿元,全年目标突破9000亿元 [9] 西部消费崛起驱动因素 - 重庆/成都常住人口达3190.47万/2147.4万,2024年净流入人口近30万 [12] - 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22117元(同比+1081元),四川18779元(同比+1002元) [12] - 成都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64.5%,家电类增长34.5%;重庆3C类商品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5个百分点 [14] 杭州消费增长动能 - 上半年社零同比增量861亿元为十强最高 [16] - 家电/通讯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97.5%/40.9%,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0.5% [29][33] - 目标2027年社零总额突破9000亿元,推出宠物家电等创新补贴品类 [30][33] 传统消费城市承压 - 上海汽车零售额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广州1-5月汽车零售额下降7.3% [16] - 汽车消费占上海/广州社零比重达9%/8.77%,下滑直接拖累整体增速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