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复利
icon
搜索文档
普通人必须知道的3大财富真相
36氪· 2025-10-10 15:27
金钱的本质 - 金钱不仅是数字或物质商品 更是实现自由、独立和掌控生活的工具 [3][4] - 独立被定义为真正的富有 意味着能掌控自己的时间、日程和思想 [3] - 储蓄的每一分钱都是为未来购买选择权和自由的"兑换券" 而债务则是交出未来的掌控权 [3] - 将500美元存入银行账户被视为购买了500美元的独立 这与消费500美元购买电视机在本质上都是"花钱" 但获得的价值不同 [4] - 投资自由的收益率被认为最高 远超花钱购买的任何其他东西 [4] 普通人致富之道 - 静默复利被推崇为最简单且最强大的财务信念 强调长期、低调的储蓄和投资 [5] - 成功的财富积累者通常避免炫耀、攀比和受他人影响 将财务世界局限在家庭范围内 [5] - 金钱的用途分为两种:作为改善生活的工具(静默私密)和作为与他人比较的成功标尺(喧嚣表演性) 前者更能带来幸福 [6] - 静默复利强调使用内在标尺(自我满足感)而非外在标尺(他人评价)来衡量成功 [7] - 财富积累的速度与其失去的半衰期相关 快速获得的财富往往也容易快速失去 [8] - 快速获得的财富情感成本低易被挥霍 且更依赖运气 当运气消退时可能带来毁灭性打击 [9] - 致富最快的方式是慢慢来 培养耐力并坚持长期主义 避免因与他人比较而急躁 [10] - 长期投资的关键在于默默进行长期押注 相信事情会随时间推移慢慢变好 [11] 优化消费以实现人生自由 - 理财的核心矛盾是在"复利"(为未来投资)和"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间找到个人化平衡 [12] - 有价值的理财建议是"尽可能减少未来的遗憾" 而非简单提倡"活在当下"或"为未来储蓄" [13] - 美好回忆被视为连接当下体验与未来价值的资产 其价值会随时间复利增长 [14] - 用金钱换取时间所积累的回忆复利 可能是最值得的投资 能有效避免未来后悔未能陪伴家人朋友等遗憾 [15] - 为未来储蓄100美元即意味着获得了100美元的独立性、选择权、时间缓冲和减压金 这些自由与消费带来的满足感同样真实 [16][17][18][19] - 持续储蓄带来的财务独立性是当下最宝贵、实用和令人满足的资产 并非牺牲当下 [20] - 建议在预算内广泛尝试各种消费方式 对无法带来价值的项目要迅速无情地砍掉 通过排除法找到真正能带来快乐的消费领域 [20][21] - 寻找消费热情需要避免被社会默认或品牌高价误导 关键在于迅速拒绝不符合个性的花钱方式 保持独立性 [22] - 尝试新事物为生活创造多样性 能减缓对时间流逝的感知 其带来的记忆和知识比重复性体验更有价值 [24] - 正确理解金钱本质、致富方法和消费优化后 金钱能够买到幸福 花钱能够让人更开心 [27][28]
别再盯着赚多少钱了,真正拉开差距的,是你怎么“分”钱
搜狐财经· 2025-10-09 23:08
核心观点 - 财富差距源于财富分配思维而非收入水平,合理的分配方式是积累财富的关键 [1][2] 财富分配基础原则 - 收入到账后应先进行分配而非直接消费 [3] - 延迟满足是富人的共通特质,需避免收入增加导致消费升级的陷阱 [5][6] - 财富分配中安全感是第一位的,需建立安全垫以抓住机会 [7][13] 具体分配方法 - 采用5·2·1·1·1财富分配法:50%用于生活支出,20%用于投资理财,10%用于储蓄备用,10%用于自我提升,10%用于享受人生 [8] - 首要任务是建立3到6个月的生活储备金和必要的医疗、意外保险 [9] 投资增值策略 - 将部分资金投向能增长的领域,如基金定投、房产、债券、副业创业,利用时间实现复利 [10] - 最聪明的分配是投资自己,将钱花在学习上视为增值,以增加收入来源和致富机会 [11] 财富管理哲学 - 财富分配是一种生活智慧,通过为钱定去处和目标,使其成为人生资源工具 [12] - 穷人花钱求安稳,富人分配钱求增长,会分配钱比会赚钱更重要 [12]
Suze Orman’s Biggest Investing Mistake
Yahoo Finance· 2025-10-07 19:55
投资策略失误 - 苏珊·奥曼最大的投资错误是在股票达到其全部价值之前过早卖出,例如她曾将股票从7美元持有至50美元后卖出,但该股后续继续上涨[2] - 过早卖出表现良好的股票是一个常见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坚持长期持有而非过早套现[2] - 长期持有股票可以避免因恐惧驱动的冲动性错误,并以长远眼光看待市场往往能带来更大收益[4] 投资教育缺失 - 年轻投资者普遍缺乏扎实的金融教育背景,对复利、罗斯账户或尽早开始投资的力量等基础知识了解不足[5] - 许多年轻投资者未能理解控制支出、建立应急基金和选择正确退休账户的重要性,导致其投资基础不稳固[5] - 金融知识基础的缺失使得年轻投资者的整体投资组合显得脆弱[5]
聪明的人,不炒股、不买币,只做这件事 quietly 发财
搜狐财经· 2025-10-06 09:49
投资理念 - 真正赚到钱的人采取不盯盘、不冲动、不追热度的策略 [1] - 成功的投资是让钱生钱,让时间发挥作用,而非追求快速暴富 [1] - 财富积累依靠安静的坚持和复利效应,而非短期投机 [3][6] 投资策略 - 将资金配置于稳健资产,通过分散投资和长期持有来管理风险 [3] - 核心收益来源于收取利息和分红,策略看似缓慢但实际稳固厚实 [3] - 在市场追逐风口和投机时,应专注于稳步积累和布局 [5] 市场现象 - 股市和币圈等领域的暴富故事大多有始无终,风口过后留下一地鸡毛 [1] - 与频繁交易者的起落焦虑相比,长期投资者更能保持稳定 [3] - 短期投机者赚取的是“热闹”,而长期投资者获得的是“自由” [5]
【投搞6】经历过至少一轮熊牛才明白的道理
搜狐财经· 2025-10-06 08:18
投资启蒙与早期实践 - 投稿人于2015-2016年间通过知乎文章接触到投资理财启蒙,认识到人力资本增值的不可持续性和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并开始系统学习 [4] - 2016年2月首次试水偏股基金,采用支付宝智能定投策略,根据500日均线进行定投,约10个月后获得约20%收益清仓 [5] - 2017年2月27日具体买入兴全合润分级混合基金32元,确认份额29.72份,确认净值1.0755 [7][8] 投资理念的形成与组合创建 - 2019年9月23日参加基金公司活动,接触到“长期持有指数基金以降低持有和交易成本,从而跑赢80%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并强调避免倒金字塔加仓 [16] - 活动后创建名为“大富神”的基金组合,该组合净值从创建至投稿时为1.43,但投资者收益率仅为1.21,体现了基金净值增长与投资者实际收益的差异 [18] - 组合持仓包括易方达恒生国企ETF联接A(占比31.98%)、嘉实中证500ETF联接A(占比26.93%)等多只基金,持有收益率各异 [19] 市场环境与投资行为调整 - 2020年底因购房需求清仓所有定投三年的基金,获得约25%的投资收益率 [20] - 2021年1月22日加入私域投资社区,成为第3654号成员,动机是为增量资金寻找投资标的并认可主理人的投资理念与专业能力 [21] - 2021年后市场环境转变,港股及中概股表现不佳,但投稿人坚持跟车投资,金额设置合理以确保现金流覆盖 [23][26] 近期市场表现与社区动态 - 最近一年市场好转,投资者活跃度回升,投稿人账户净值出现显著增长 [26] - 2024年8月9日主理人在杭州举办线下交流活动,反映出社区人气的恢复 [26]
银行定期存款详解:10万元三年能赚多少利息
搜狐财经· 2025-10-05 17:38
利息计算方式这笔利息3750元是如何算出来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本金×利率×存期。 按年利率1.25%计算的话,10万元×1.25%×3年=3750元,刚好符合实际。 这里要注意,如果选择整存整取,每年的利息固定;如果选择利息复投,每年的利息还可以滚动产生新利息,但收益增长幅度不会特别大。 所以在存款前,要考虑自己是想稳稳收利息,还是希望利息再投资产生复利。 税收影响银行定期利息是需要缴纳利息税的,个人存款利息所得税为20%,但实际操作中,银行在到期发放利息时已经扣税。 以这笔3750元利息为例,扣20%税后,实际到手利息是3000元左右。 虽然税后利息稍低,但安全和稳定是最大的保障。 "你说啊,银行存款利息现在怎么样?我最近存了10万三年定期,到期利息3750元,感觉有点低。"小张坐在茶几旁,一边翻着银行存折,一边和朋友唠 嗑。"哦,这个算下来利率也不算太高,但也算稳妥的选择。"朋友喝了口茶,接着说道,"三年3750元,税前算利率也差不多3.75%,比活期利息高得多,但 比投资收益低一些。" 定期存款的稳妥性银行定期存款的最大优势就是安全。10万元存三年,到期固定利息3750元,这意味着本金基本不会受损。对于 ...
最好的投资方法,往往是看起来最平庸的那个!这本书揭示了投资最本质的真相
雪球· 2025-10-04 21:00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的核心在于回归常识,战胜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并具备长期持有的耐心以实现复利效应 [4] -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可靠的投资策略是投资低费率指数基金并坚持定期定额投资,而非试图预测市场或追逐高风险的“股神” [19][31][39] - 投资是一场与人性弱点的持久战,通过纪律性的资产配置和定期再平衡可以克服贪婪与恐惧,而回报率最高且最安全的投资是投资自身 [33][38] 复利原则与时间价值 - 复利并非神话,而是被多数人忽略的时间魔法,其核心工具“72法则”指出:用72除以年化收益率可估算资金翻倍所需年限,例如年化5%约需14.4年翻倍,年化8%仅需9年 [6][7] - 长期复利效应惊人,例如5000美元投资200年后增值4000倍至2000万美元,而1美元按年化8%复利至今可增值至约800万美元 [10][12] - 实现复利的前提是持续持有闲置资金并投入具备复利效应的资产,避免因焦虑、贪婪或短视而中途离场 [11][13][15] 市场不可预测性与指数基金优势 - 专家预测的准确性极低,一项覆盖300位专家25年内8.2万份预测的研究显示,其预测水平仅勉强超过随机猜测,且越出名的专家准确率反而越低 [19] - 99%的基金经理长期无法跑赢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投资的是整体经济增长和国运红利,具有简单、透明、成本低的优势 [19][31][32] - 沃伦·巴菲特在其遗嘱中建议将90%遗产用于购买指数基金,这体现了指数基金作为普通人核心资产配置的可靠性 [19] 长期投资的纪律性策略 - 定期定额投资可通过机械式操作摊平成本,市场低迷时自动买入更多份额,市场高涨时避免追高,通过时间与纪律获取超越平均的收益 [22] - 多元化配置要求不集中投资单一资产,需配置股票、基金、国债、黄金等避险资产,并保留至少半年生活开支的现金储备以应对风险 [23][24][25] - 定期再平衡通过调整资产比例(如股票60%、债券40%)来克制贪婪与恐惧,股市大涨时卖出部分股票买入债券,股市大跌时反向操作,以此校准行为回归理性 [27][28][29][30] 投资自身的核心价值 - 投资自身的回报率最高且最安全,例如通过读书、学习技能、运动或提升思维产生的复利效应远超金融投资,能直接提升个人认知与决策能力 [33][34] - 一个更健康、更聪明、更有格局的个体将自然吸引更多机会与财富,投资自己是实现长期财富与自由的根本路径 [35][38]
一辈子做普通工作,靠什么积累巨额财富?这本书给你答案...
雪球· 2025-10-03 21:00
长期主义:破解财富积累的关键 - 长期主义是应对人性弱点、积累财富的关键 通过复利效应 92岁门卫里德以微薄积蓄长期投资蓝筹股积累800万美元财富[5] - 福布斯富豪榜每十年约20%人消失 40%曾成功上市公司最终失去价值 凸显长期坚持的重要性[5] - 长期主义核心是生存至上 巴菲特强调"别下牌桌" 即不主动离场且不输光筹码 1929年大萧条中格雷厄姆因保留30%现金得以存活[5] 复利与痛苦:财富积累的必然关联 - 理财成败80%取决于心理行为 仅20%与技术相关 账户浮亏10%时92%投资者选择抛售[7] - 巴菲特845亿美元资产中815亿是65岁后获得 秘诀在于持续投资75年 复利效应具有反直觉特性[7] - 获得复利需忍受痛苦 经历五次以上市场暴跌后大脑对亏损敏感度降低 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通过分散风险助力长期主义[7] 容错空间:保障复利不中断 - 容错机制核心是格雷厄姆提出的"安全边际" 巴菲特2008年强调伯克希尔必须保持足够现金储备[9] - 财富积累与储蓄率高度相关 降低消费欲可提升个人灵活度 哑铃式规划如李嘉诚在保守资产与激进投资间平衡风险[9] - 避免"单点故障" 不将所有资金投入单一行业或依赖单一收入来源 杠杆是安全边际最大敌人[10] 尾事件与财富自由的真谛 - 尾事件指少数低发生率高影响力事件 艺术商贝格鲁恩1%的毕加索作品使其藏品被1亿欧元收购 实际价值超10亿欧元[12] - 美国股市1900年至今73倍整体回报由7%公司创造 近年苹果等"七姐妹"科技公司占美股市值30%[12] -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通过51%亏损交易实现66%年化收益 2004-2014年风投行业0.5%企业获得超50倍回报支撑整体收入[12] 财富自由的核心逻辑 - 时间自由是财富最大红利 需具备与痛苦共处能力 索罗斯在1992年英镑危机中持有200亿美元空单最终获利10亿[13] - 财富真谛在于用时间换取幸福感 摆脱攀比与挥霍奴役 实现痛苦与幸福成为财富一体两面[13]
普通人理财秘诀!构建终身投资组合,靠复利悄悄变富
搜狐财经· 2025-10-02 08:32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ETF是一种比个股投资更简单有效的策略,能解决散户选股难、心态不稳、时间不足的痛点 [1] - ETF通过一篮子股票组合分散单一资产风险,具有成本低、透明度高的优势 [1] - 长期定投宽基ETF并利用复利效应,可以积累财富 [2] 沪深300ETF分析 - 沪深300ETF覆盖沪深两市300家龙头企业,如前十大重仓股权重低于30%,结构均衡 [1][2] - 指数过去15年年化收益率达8.2%,长期持有者即使在市场回调中也能获得正向回报 [2] - 成分股代表中国经济整体走势,经济向好时率先受益,下行时抗风险能力更强 [2] - 建议作为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占比控制在50%左右 [2][6] 纳斯达克100ETF分析 - 纳斯达克100ETF聚焦100家非金融科技巨头,如苹果、微软、英伟达,掌握全球核心技术 [3] - 指数过去20年年化收益率达12%,长期复合收益显著 [3] - 与A股的低相关性具备风险分散价值,例如2022年A股下跌15%时其表现不同,2023年反弹40% [3] - 配置比例建议不超过30%,作为组合的进攻性部分 [5] 中证红利ETF分析 - 中证红利ETF成分股业务稳定、现金流充沛,市场下跌时提供持续分红,防御性强 [6] - 2022年A股大幅回调时,中证红利指数跌幅仅8%,显著低于沪深300的15% [6] - 指数市净率常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例如当前PB约0.8倍,而沪深300为1.3倍,提供更高安全边际 [6] - 分红再投资是关键,选择红利再投资模式10年累计收益可比现金分红高出62% [6] - 建议作为组合稳定器,占比设定在20% [6] 投资策略与执行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50%沪深300ETF、30%纳斯达克100ETF、20%中证红利ETF,兼顾成长性、防御性和地域风险分散 [6] - 定投是降低波动影响的有效方法,历史回测显示定投沪深300ETF10年以上年化收益率可接近8% [7] - 对于闲置资金可结合网格策略,在设定价格区间内跌4%加仓、涨4%减持,以在震荡市中获取超额收益 [7] - 高估值阶段需谨慎,当指数市盈率处于历史80%分位以上时应暂停大规模投入 [7] - 应避免选择日成交额低于5000万元的ETF,以防流动性风险;行业ETF波动剧烈,不适合作为长期持有核心 [7] - 长期持有应选A类份额以降低费率,并每季度检查基金规模,若持续低于5亿元可能存在清盘风险 [7]
How do millionaires make their money​?
Yahoo Finance· 2025-09-29 21:00
百万富翁的财富来源 - 多数百万富翁并非通过继承或高薪成为富翁,而是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财富[2] - 百万富翁的职业分布广泛,教师、会计师、工程师、经理和律师是最常见的职业,仅15%担任副总裁或C级高管等高级领导职务[4] - 许多百万富翁拥有工资外的额外收入来源,如副业、创收房地产或其他产生被动收入的资产[5] 财富积累的核心策略 - 投资是积累财富的关键策略,80%的受访百万富翁参与公司401(k)计划,75%在工作计划外进行额外投资[6] - 创业能显著提高收入潜力,创业者平均年薪为102,448美元,而全职员工2025年第二季度周薪中位数为1,196美元,折合年薪约60,000美元[7] - 房地产是受欢迎的财富构建工具,包括购买自住房产积累资产、持有租赁物业获取收入或投资REITs和房地产基金[8] 个人财务管理方法 - 百万富翁优先进行储蓄和投资,将其视为必须支付的账单,并设置自动转账至退休、经纪和储蓄账户[10] - 利用专家建议是常见做法,百万富翁会向财务顾问或会计师寻求税务策略、退休规划等专业意见[9] - 尽早开始储蓄和投资可充分利用复利效应,20岁起每月存200美元,假设7%年回报率,到70岁可成为百万富翁[13][14] 有效的投资与储蓄技巧 - 自动化储蓄是最简单的优先支付自身方式,可通过工资自动扣除或银行/经纪平台设置定期转账[15] - 分散投资是主流方法,包括持续投资于股票、债券、ETF、房地产等多元化的投资组合[16] -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账户,如401(k)和IRA可降低当期应税收入,使资金能更多用于未来储蓄[17][18] 债务管理与收入优化 - 偿还高息消费债务是重要环节,高利率债务会侵蚀月度预算,应优先偿还并考虑债务合并以降低利率[20] - 提高储蓄率需结合开源节流,通过削减开支、取消订阅、限制可支配支出与争取加薪、换工作或开展副业来增加收入[21] - 获取公司匹配供款是加速财富积累的机会,雇主对退休账户的匹配供款相当于免费资金,应优先获取[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