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优先战略
搜索文档
赵刚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二十九次常务会议
陕西日报· 2025-08-26 08:13
就业政策 - 会议原则同意《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 强调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 - 强化产业带动就业 持续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 积极开拓高质量就业岗位 稳定落实政策性就业岗位 [1] - 发挥重点项目建设的就业吸纳作用 强化创业带动就业 提升培训工作质效 完善供需对接机制 [1] - 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 推动各类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 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1] - 聚焦高校毕业生 农民工 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 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1] - 健全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 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 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1] 信访工作 - 会议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2] - 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围绕预防 受理 办理 监督追责和维护秩序 确保群众诉求依法推进 [2] - 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 坚持关口前移 加强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2] - 压紧压实信访工作责任 完善制度机制 强化协同联动 加强信访工作队伍建设 [2]
镜观·回响丨筑牢就业“压舱石” 守护群众幸福感
新华社· 2025-08-05 22:10
就业战略与政策成效 - "十四五"期间中国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1] - 国家通过政策协同发力、精准施策和多措并举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 新兴行业就业扩张 - 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和服务消费等重点领域释放新岗位需求 [5] -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成为人社部认证新职业 应用于影视动画、沉浸式文旅和生命科学领域 [7] - 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于2022年6月被列为新职业 负责机器人研发设计工作 [9] -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于2024年成为人社部公布的新职业 [10] 产业升级与就业转型 - 山东即墨区通过新技术研发和自动化设备升级促进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11] - 即墨区通过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和新技能培训实现群众家门口稳定就业 [11] 职业教育体系发展 - 国家深化职普融通和产教融合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2] - 蓝田厨师学校通过特色职业教育拓展就业渠道并助力乡村振兴 [14] - 河北威县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模式拓宽职教毕业生就业渠道 [15]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无人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17] 特殊群体就业支持 - 重庆城口县建立大漆艺术空间 为残障人士提供漆艺培训和辅助性就业 [20] - 深圳举办"就业助残"现场招聘会促进残疾人就业 [23] - 雄安新区"雄业创工坊"为回迁群众提供灵活就业岗位 [23] 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 杭州举办青年就业促进大会 包含校企合作洽谈会和招聘会等系列活动 [22] -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建立零工市场服务体系 提供就业登记和技能培训等服务 [28] - 浙江海宁桃园村采用"灵活就业+固定用工"弹性方式促进村民增收 [29] 劳动者权益保障 - 北京朝阳区智能化工会驿站为快递员提供休息场所和免费图书阅读服务 [26] - 浙江湖州工会驿站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憩纳凉服务 [26]
镜观·回响|筑牢就业“压舱石” 守护群众幸福感
新华社· 2025-08-05 21:32
就业战略与政策 - "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目标扩大就业容量并提升就业质量 五年来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每年1200万人以上 [1] - 政策通过精准施策和多措并举 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为民生改善提供基础支撑 [1] 新兴技术与产业就业 - 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服务消费等重点领域加速向新向智转型 释放新岗位需求 [5] -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等新职业涌现 应用于影视动画、沉浸式文旅、生命科学等领域 [7] - 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成为2022年公布的新职业 负责研发智能焊接机器人等产品 [9] -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等2024年新职业推动潮玩手办等产业发展 [12] 传统产业升级与就业 - 智慧纺纱企业通过自动化设备升级改造 促进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带动家门口就业 [14] - 青岛即墨区民营企业加大新技术投入 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升级 [14] 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 深化职普融通和产教融合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支持学生多样化发展 [15] - 蓝田厨师学校培养一专多能厨师 拓展就业渠道并助力乡村振兴 [17] - 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才 [18] - 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开设茶艺、茶叶加工等专业 为茶产业培养技能人才 [22] 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 重庆城口县"忘我"大漆艺术空间为残障人士提供漆艺培训和辅助性就业 [25] - 杭州举办青年就业促进大会 包括校企合作洽谈会和招聘会等服务青年群体 [27] - 深圳举办"就业助残"招聘会 针对性支持残疾人就业 [30] 就业服务与权益保障 - 北京朝阳区智能化工会驿站为快递员提供休息、阅读等免费服务 [34] - 广西融水县建立零工市场服务体系 促进脱贫人口就近灵活就业 [38] - 浙江海宁市共富工坊采用弹性用工方式 帮助低收入村民灵活就业增收 [39]
织牢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网
经济日报· 2025-07-29 06:13
就业政策与重点群体保障 -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具有重要作用 [1] - 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抓手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措施 - 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通过企业吸纳、基层就业、公共部门扩岗、创业创新等举措实现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 - 稳定国有企业招聘规模,挖掘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就业潜力,各地推出地方性扩岗增量政策 [2] - 上海联动苏浙皖成立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举办招聘会覆盖三省一市重点产业集群 [2] 农民工就业保障 - 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治理工资拖欠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3] - 外出农民工省内流动比重提高,重庆启动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目标每年新增就近就业30万人以上 [3] -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295亿元,支持近6000个项目,预计带动70余万名困难群众就业,发放劳务报酬超110亿元 [3] 就业政策优化方向 - 强化青年就业政策,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鼓励投身重点领域和基层就业 [4] - 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实用型青年劳动群体 [4] - 推进"就业+培训+创业"一体化服务,支持毕业生利用平台经济实现多元化就业创业 [4] 城乡就业体系与公共服务 - 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体系,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 [5] - 提高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及其就业质量,稳定建筑、制造、物流等传统行业岗位供给 [5] - 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推进数据共享和数字赋能 [5] 就业帮扶与技能提升 - 优化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 [6] - 推动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地域特色品牌优、带动就业能力强的车间 [6] -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和技能实训 [6]
财政部公布的财政收支情况显示:上半年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8 09:23
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271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中央支出19914亿元(+9%),地方支出121357亿元(+2.6%)[1]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66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中央收入48589亿元(-2.8%),地方收入66977亿元(+1.6%)[1] - 财政运行总体平稳,税收收入逐步回升,多数地区收入保持增长[1] 重点领域支出情况 - 教育支出21483亿元,同比增长5.9%[1] - 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同比增长9.1%[1]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504亿元,同比增长9.2%[1] - 卫生健康支出11004亿元,同比增长4.3%[1] - 节能环保支出2556亿元,同比增长5.9%[1] 民生领域财政工作 - 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 - 中央财政加大养老保险补助力度,开展全国统筹调剂,保障3亿老年群众基本养老待遇[2] - 中央财政下达医疗保障补助资金5522亿元,提升服务水平[2] - 中央财政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兜牢生活保障底线[2]
广东部署十大行动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17:09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 核心观点 - 广东省计划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在粤就业创业,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1] - 方案包含十大行动、29条具体举措,涵盖政策支持、岗位拓展、能力提升等多维度措施 [1] - 重点挖掘新质生产力领域(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低空经济)及消费热点(绿色消费、夜间经济、直播电商)的就业潜力 [1] 政策支持与岗位供给 - 综合运用税费优惠、社保补贴、扩岗补助等政策工具,社会组织可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2] - 公务员岗位提供不少于1.9万个,事业单位岗位不少于5.5万个,8月底前完成招聘 [2] - 国有企业全年新招高校毕业生不少于2万人(省属国企占8000人) [2] 重点行业与新兴领域 - 新质生产力领域: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低空经济被列为就业潜力增长点 [1] - 消费热点:绿色消费、夜间经济、直播电商、赛事文旅成为就业新增长点 [1] - 民生领域:扩大养老、医疗、托育、家政等服务岗位供给 [1]
北京: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快讯· 2025-07-10 11:45
北京市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政策 -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旨在通过高质量就业推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 [1]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并归集发布适合岗位 [1] - 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 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发展 鼓励新业态带动就业增收 [1] -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制 推进家门口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1] -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科学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1] - 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基建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带动劳动力增收 [1]
滨州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若干措施》
齐鲁晚报网· 2025-07-09 00:14
滨州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解读 政策背景与现状 - 滨州市就业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3.7万人以上,2024年2月作为全省三个代表城市之一作经验交流[3] - 无棣县获评全省首批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建设单位[3] - 当前面临稳增长、稳就业压力,需应对需求多样化、产业智能化、人口老龄化等多重挑战[4]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30年目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以上、扶持创业8000人以上、新增技能劳动者1万人以上[5] - 到2035年目标:形成就业机会充分、环境公平、结构优化、服务优质的高质量就业局面[5] 重点支持产业与企业 - 将先进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用工服务保障范围[6] - 支持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深度融合,发挥服务业就业主渠道作用[8] -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创造灵活就业岗位[8] 创业与就业支持措施 - 提供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6] - 每年征集10个以上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7] - 建设"社区微业"服务站,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9] 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 落实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扩岗补助和社会保险补贴[6] - 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提供见习补贴[7] - 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开展女性专场招聘[9] 技能提升与人才培养 - 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开展职业培训补贴[6] - 实施"渤海工匠"培育计划,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7] - 支持省高水平中职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培养人才[8] 就业服务创新 - 建立就业预警监测机制,加强多部门数据共享[7] - 打造"创业渤海乐业滨州"服务品牌,举办创业比赛[9] - 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7]
黑龙江绥化:多维发力拓宽就业版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2 08:40
就业工作体系构建 - 绥化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领导的市就业促进工作领导小组,涵盖40多个政府部门成员单位,并出台《绥化市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提供制度保障 [2] - 建立"市级宏观指导、县级落实指标、乡镇收集需求、社区精准对接"的上下联动机制,"绥化就业大集"公共就业服务品牌获全国优秀就业服务案例一等奖 [2] 产业与就业协同发展 - "十四五"期间累计兑现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超1.4亿元,落实阶段性降费率政策并发放稳岗返还资金 [3] - 成立"绥化市创业担保贷款中心",通过"绥心贷"小程序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绥棱县数字产业园吸引43家数字经济企业入驻并带动2800余人就业 [3] 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 实施"技能绥化"行动,开展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动态调整培训项目和紧缺职业目录 [4] - 成立六大重点产业"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推动三方协同育人,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等5家企业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 [4] 重点群体就业保障 - 对高校毕业生实施"1311"实名制服务,举办系列招聘活动,落实政策性就业岗位 [5] - 海伦市三特服装厂通过亚冬会合作契机帮助1300余名农民工就近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5] 公共就业服务优化 - "绥化就业大集"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324场次,达成就业意向3万余人 [6] - 建成基层服务平台1629个、充分就业社区201个,提供职业指导453.85万人次、推荐岗位402.16万个,市县两级"人社服务专员"对接企业1万余次并解决问题近3000个 [6] 劳动关系与权益保障 - 首创"四方协议"防范劳务派遣风险,建立人社与检察机关联动机制处置欠薪线索 [8] - 推动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8]
力促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经济日报· 2025-06-28 06:08
政策部署 - 教育部部署202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6月至7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 - 202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印发,重点部署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1] - 2025年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17条政策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 地方举措 - 北京、深圳、宁波等地推出服务大学生求职实习期间的免费住宿政策[2] - 河南省建立省级协调机制,组织专项招聘扩大就业机会[2] 行业现状 - 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催生大量高技能岗位需求[2] - 传统产业收缩造成基础岗位供给减少[2] - 毕业生技能供给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2] 企业角色 - 国有企业要发挥就业引领作用,履行稳岗扩岗社会责任[2] - 民营企业要发挥促就业生力军作用,夯实微观基础[2] - 建议用好一次性扩岗补助、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2] 人才培养 - 高校需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以适应毕业生发展需求[3] -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3] -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 就业观念 - 需转变毕业生"一岗定终生"传统观念[3] - 鼓励通过升学、培训等途径尝试"缓就业"[3] - 推动毕业生投身重点领域、基层和中小微企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