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民生底色更浓 未来五年房地产逻辑将发生重大转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3:42
政策定位与战略转向 - 房地产政策定位从“十四五”规划中的城镇化部分调整至“十五五”规划建议的民生保障部分,核心任务是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1][3] - “十五五”时期房地产发展的首要目标是服务居民家庭对更高品质居住生活的需求,回归住房产业的初心与使命[1] - 政策部署体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路,确保房地产领域政策推进的连贯性和稳定性[2]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构建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被摆在首要位置,重点在于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1][4] - 开发环节改革包括逐步转向现房销售或完善预售资金监管机制,并建立全流程品质管控标准[4] - 融资环节需优化融资结构,发展REITs、债券市场等多元化渠道,并建立房企债务风险动态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4] - 销售环节需加强销售行为规范,并根据不同城市市场状况灵活调整限购、限贷等政策[5] 住房供给体系优化 - 政策思路强调“市场+保障”结合,提出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和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1][5] - 保障性住房政策重心从“十四五”时期“有效增加供给”转向“十五五”时期“优化供给”,标志着从“保基本”向“促发展”的阶段性转变[6] - “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是新提法,要求根据城市定位和居民需求差异进行精准供给[7] “好房子”建设与品质提升 -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首次被写入五年规划建议,标志着“好房子”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8][9] - 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不仅针对新建房屋,也包括将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10]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为现有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和持续的品质提升[11] 行业发展趋势 - 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突出体现三个结合或并重:“市场+保障”结合、“增量”与存量并重、结果与制度并重[3] - 行业从“规模红利”阶段进入“质量红利”时代,供给体系将更加多元、产品标准持续升级、服务模式不断创新[10][11] -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存量提质增效的重要性大幅提升[10]
民生底色更浓,未来五年房地产逻辑将发生重大转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1:2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的建议》(后简称《建议》)公布。 与"十四五"规划纲要在新型城镇化的框架中部署房地产工作不同,《建议》对房地产的安排主要集中在 民生保障部分内容,核心任务是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为落地这一方向,《建议》部署了五方面具体任务: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 资、销售等基础制度。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因城施 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 升行动。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吴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建议》单独用一段话来论述推动房地产 高质量发展,而且将其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这释放出重要信号:"十五五"时期房地产高质量发 展,将回归住房相关产业的初心与使命,即服务居民家庭对更高品质居住生活的需求。这是"十五五"时 期房地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也是理解和把握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出发点。 吴璟认为,《建议》对房地产的部署,总体延续了近期有关部门已在开展的工作思路," ...
“十五五”规划定调房地产:构建新模式、优化供给、提升品质
中国经营报· 2025-10-29 16:16
中经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10月28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 《建议》),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总体方向与重点任务。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房地产领域,《建议》明确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并从制度建 设、住房供给、房屋品质、风险防控等多个维度作出部署,推动房地产行业向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 发展新阶段迈进。 构建新模式 《建议》将"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置于房地产政策首 位,凸显制度建设的根本性作用。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新模式的根基在于三大板块:基础性制度、供应体 系、人房地钱要素联动。其中,基础性制度主要针对旧模式下的开发风险,重点完善三方面。一是开发 制度,二是销售制度,三是融资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首次提出"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表明政策将更注重城市差异与居民 需求差异。 中指研究院进一步指出,项目开发公司制、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现房销售配套融资政策等,将成 为"十五五"期间重点落地的政策方向。 在消费端,《建议》提出"清理住房消 ...
十五五,房地产这么干
搜狐财经· 2025-10-29 12:59
10月28日,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了,其中第41条是关于房地产发展的论述,内容如下: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优化 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建 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房屋全生命周 期安全管理制度。 主题还是与前几天发布的公布表述是一样的,即"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接着是每段句子表达一件 事。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房屋全生命 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 正如上文说的一样,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增加,大家对住房的需求就不再是"有房住",而是要"住好房", 对住房的品质和服务要求都会提升;而"好房子"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呼之欲出的。安全舒适绿色 智慧是对"好房子"的定义。这次也特别提到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让物业公司真正回归到"服务"的角 色上来,提升服务质量,其实物业服务也是提升居住品质中很重要的一项。 要适应国内房 ...
罗志恒:“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十二大看点
搜狐财经· 2025-10-29 12:05
总体定调与谋篇布局 - 规划建议务实坦率、行文简练,对形势研判既看到机遇又充分估计挑战的严峻性 [1][5] - 主要目标更侧重发展质量、科技自立自强、内需尤其是消费的重要作用,并鲜明提出“国家软实力持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1][2][5] - 12大任务可归结为优化供给、扩大需求和安全发展三个层次,推动实现更高水平供需循环 [1][5] - 布局谋篇分为三大板块,结构与“十四五”规划建议基本一致 [1][6] “十四五”成就回顾与“十五五”环境研判 - 高度肯定“十四五”时期在极不寻常环境下的重大成就,彰显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10] - 对“十四五”成就的评价以定性为主,体现从注重“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的转变 [11] - 将“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作为独立成就单独阐述,凸显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地位 [11] - 研判“十五五”时期为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2][5] - 外部环境面临大国博弈复杂激烈、遏制打压系统化长期化等挑战 [12][13] - 国内优势条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和丰富人才资源优势 [14] “十五五”时期核心发展目标 - 发展目标体系共七个方面,较“十四五”增加一项 [2][6][16] - 目标一: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 [16] - 为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十五五”期间名义GDP年均增速需达到5% [17] - 目标二: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 [16][18] - 目标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16] - 目标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国家软实力持续提高 [16][19] - 目标五: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 [16] - 目标六: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16][19] - 目标七: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 [16][20]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十五五”时期首要战略任务,排序从“十四五”的第二位提升至第一位 [3][7][21] - 明确要求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1][23] - 建设路径包括优化制造业梯队、促进服务业发展、夯实基础设施、优化市场环境四个方向 [24][25] - 制造业梯队涉及传统产业8个、新兴产业4个、未来产业6个 [24] 科技自立自强与新质生产力 -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需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突破关键领域技术瓶颈 [28] - 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28] -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 [29] 扩大内需与消费投资 -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30] - 根本前提是让民众“能消费”和“敢消费”,需增加可支配收入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0][31] - 优化供给体系和消费环境,引导居民“愿消费”与“乐于消费” [31] - 扩大有效投资需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32] - 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33]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34] - 拓展政策空间,盘活规模巨大的存量资产,政策资源精准引导至关键领域 [35] - 创新治理工具,构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 [36] -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37] 财政政策与体制改革 - 财政政策需实现四个转型,从关注赤字率转向支出增速,优化支出结构 [39] -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需稳定宏观税负,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40] - 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上移事权和支出责任,缓解地方财政困境 [40][41] - 健全直接税体系,优化增值税职能定位,研究适应数字经济的税收制度 [42] - 构建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全口径债务监测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 [43][44] 金融强国建设与服务国家战略 - 金融要服务于宏观调控,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45]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服务科技创新和科创企业发展 [46] - 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强化分红导向和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47] -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构建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保障金融稳健运行 [48]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从“市场调控”和“风险防范”转向“模式重构”和“高质量发展” [49] - 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构建“保障+市场”双轨格局 [50] - 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重塑市场运行逻辑 [51] - 改革完善覆盖开发、融资、销售全流程的行业基础性制度 [52] - 全面提升居住品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53] 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性 - 更加关注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性问题,健全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 [54] - 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55] - 优化药品集采、医保支付和结余资金使用政策,提升管理效率 [55] - 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率 [56] 高水平对外开放 - 从“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变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部署更加主动 [57] - 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单边开放领域 [58] -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优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 [59] -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营商环境从“准入”深化到“准营” [59]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形成“硬、软、心”三位一体的立体互联互通新格局 [60]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有这些发力点
新华社· 2025-10-29 00:30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说,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 形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王优玲)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 资、销售等基础制度。 《建议》提出"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 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等举措。 虞晓芬说,供给体系优化与品质升级是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任务。要牢牢抓住"安居"这个人民群 众幸福生活的基点,加快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以新供给满足和创造新需求,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 条件。 浦湛表示,建设"好房子",增加"好房子"供给,不仅包括新建商品住宅的品质提升,也涵盖存量住房的 更新改造,要从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上下功夫,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制度,实现更高水平"住有所居",为广大居民打造一个更有温度的幸福家园。 她认为,将"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置于 ...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有这些发力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9 00:26
她认为,将"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置于"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框架下,进一步凸显了房地产行业的居 住属性和民生定位。 浦湛表示,建设"好房子",增加"好房子"供给,不仅包括新建商品住宅的品质提升,也涵盖存量住房的 更新改造,要从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上下功夫,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制度,实现更高水平"住有所居",为广大居民打造一个更有温度的幸福家园。 来源:新华社 作者: 王优玲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有哪些发力点?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表示,完善相关 基础制度,提升"人、房、地、钱"四类要素资源的配置效果,是推动新模式落地的关键举措之一。立足 于城市内涵式发展和城市更新大场景,房地产要形成产品与服务优质、供应体系健全、要素配置合理、 监管制度规范、行业经营稳健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建议》提出"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 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等举措。 虞晓芬说,供给体系优化与品质升级是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任务。要牢牢抓住"安居"这个人民群 众幸福生活的基点,加快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以新 ...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有这些发力点
新华网· 2025-10-29 00:15
她认为,将"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置于"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框架下,进一步凸显了房地产行业的居 住属性和民生定位。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王优玲)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 资、销售等基础制度。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说,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 形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建议》提出"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 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等举措。 虞晓芬说,供给体系优化与品质升级是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任务。要牢牢抓住"安居"这个人民群 众幸福生活的基点,加快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以新供给满足和创造新需求,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 条件。 浦湛表示,建设"好房子",增加"好房子"供给,不仅包括新建商品住宅的品质提升,也涵盖存量住房的 更新改造,要从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好建造、好运维上下功夫,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的 ...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 | 解读“十五五”
第一财经· 2025-10-28 22:20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 [1] - 核心在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延续“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思路 [2] - 通过保障性住房满足基本需求,通过商品房提供多样化改善性住房 [2] 改善性住房供给 - 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成为释放住房需求的重要抓手 [1][2] - 房地产市场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十五五”是改善性住房供给全面发力阶段 [2] - 要求地方政府和房企促进产品与市场精准对接,体现“经济合理、品质提升”导向 [3] “好房子”建设 -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和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3] - 大力推进“好房子”建设激活改善性住房需求,广东浙江两省上半年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同比增长 [3] - “好房子”建设是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3] 保障性住房供给 - 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1][4] - “十四五”期间已建立包含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4] - 住房是未来的“软基建”,新市民、年轻人迫切需要低成本但体面的保障性住房 [4] 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 -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与城市更新及“好房子”建设相结合 [3][5] - 制度有利于提升房屋质量和耐久性,优化城市资源配置,降低使用成本 [5] - 制度包含城市体检、房屋养老和房屋保险三项制度,试点范围将在“十五五”全面扩大 [5] 住房消费与市场现状 - 完善促进消费制度机制,清理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 [3] - “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 [5] - 全国有15个省区市二手住宅交易量超过新房,存量房占比有望持续增长 [5]
粤开宏观:《“十五五”规划建议》的12大看点:科技自立与扩大内需引领新征程
粤开证券· 2025-10-28 21:57
总体定调与目标设定 - 《“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未来形势的研判更强调风险挑战与不确定性,提出要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9] - 发展目标从“十四五”的6个方面增至7个方面,新增“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并明确要求“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3][10] - 为实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十五五”期间名义GDP年均增速需达到5%,居民消费率若从40%提升至43%,则消费年均增速需达6.5%[20][22] - 科技创新被提升为独立发展目标,词频统计中“创新”出现61次,凸显其核心地位[3][16] 战略任务与产业重点 - 12大任务排序调整显著,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首位,“科技创新”调整为第二位,反映以产业建设牵引技术突破的新思路[3][11][25] - 明确要求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202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9%,高于美国(9.8%)等主要经济体,以防范“产业空心化”风险[27][30][31] - 提出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产业发展、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34] - 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从第9位大幅提前至第5位,强调通过制度型开放和“单边开放”塑造新优势[3][11][64] 宏观政策与风险防控 - 财政政策需向扩张性转型,优化支出结构以支持消费、新型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并推动宏观税负稳定以增强财政可持续性[44][45] - 金融政策强调服务国家战略,要求提高资本市场包容性以支持科创企业,并健全投资端功能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50][51][53] -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通过“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和现房销售推广,从源头上促进供需平衡[55][57][58] - 社会保障体系更关注可持续性,提出通过国资收益划转等方式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约250元/月提升至600元/月[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