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链

搜索文档
首期50亿元!“国家队”出手设氢能基金打造产业生态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9 11:25
氢能基金设立 - 中国石化发起设立的氢能产业链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工商注册与备案,标志着中国石化氢能基金正式设立 [1] - 该基金是我国规模最大、专注于氢能产业链投资的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 [1] - 基金将对氢能"制储运用研"全产业链环节的关键材料、核心装备和原创技术进行前瞻性布局和培育孵化 [1] - 基金管理人为中石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外部合作伙伴包括山东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 - 基金将建立完善的投后赋能机制,挖掘投资企业和中国石化全产业链的协同价值,提供系统性应用场景 [1] 中国石化氢能产业布局 - 公司牵头成立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高标准建设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 [2] - 已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个、加氢站144座,成为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2] - 建成7条"氢走廊",基本覆盖"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 [2] - 围绕氢能产业链已投资入股13家企业,涵盖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氢能装备制造等细分领域 [2] - 投资企业重塑能源、国富氢能已在港股上市 [2]
质子交换膜龙头科润新材启动 IPO !
搜狐财经· 2025-05-29 10:07
公司概况 - 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润新材)成立于2019年4月,是国内质子交换膜材料头部企业之一,专注于"液流储能+氢能"核心膜材料产业化 [4] - 主营业务包括液流电池用质子膜、氢燃料电池质子膜、PEM电解水制氢质子膜以及化工领域多种应用的质子膜 [4] - 全氟磺酸质子膜产品是公司亮点,国内仅有两家企业实现全产业链自主生产,公司连续三年在国内全氟磺酸质子膜出货量排名中位居前列 [4] 融资情况 - 截至2024年8月2日已完成五轮融资,合计披露融资金额至少为7.8亿元 [5] - 最新C+轮融资超4亿元,由中国石化资本领投,峰和资本、架桥资本、建信北京投资等机构参与 [6] - 历史融资方包括中国石化资本、联泓、红杉中国、宇通客车、北汽产投等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 [5][6] - 公司最新估值约30亿元 [6] 行业地位 - 质子交换膜是氢能产业链中游关键零部件,应用于氢燃料电池、全钒液流储能及电解水制氢等领域 [4][9] -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为东岳未来氢能,其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可满足全国市场60%需求 [9] - 氢能产业链上游为能源龙头企业(如中国石化、美锦能源),下游为氢能应用企业(如宇通客车、未势能源) [8][9] 战略投资者 - 中国石化资本是公司重要战略投资者,已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超过10家氢能相关企业 [6] - 宇通客车作为投资方之一,其燃料电池客车研发已进入第四代,2024年燃料电池重卡累计销量1649台(行业第一) [7] - 未势能源(长城汽车关联公司)专注于氢燃料电池技术市场化运营,2024年交付406台氢燃料电池环卫车 [7][8] 上市进展 - 2025年5月22日公司发布科创板IPO辅导备案报告,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 [4] - 法务和财务中介分别由国浩律师(苏州)事务所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担任 [4]
首条民用液氢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示范工程建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8 07:01
液氢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示范工程 - 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联合9家机构成功建设首条民用液氢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示范工程 形成氢能领域重大成果 [1] - 项目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 突破6项关键核心技术 [1] - 核心技术包括氢气液化工艺优化 正仲氢转化及换热一体化 重载氢气透平膨胀机 智能运行控制技术等 [1] 技术突破与国产化成果 - 实现民用国产化高效液氢制取装备 高性能大型液氢球罐 液氢汽车罐车等核心装备自主可控 [2] - 产品性能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构建覆盖液氢制取-储存-运输-加氢的完整创新链 [2] - 解决"国之重器"受制于人的难题 形成安全风险远程监测预警平台 [2] 产业应用前景 - 成果将强力助推氢燃料商用车规模化推广 促进中国绿色氢能应用发展 [2] - 对航天战略领域自主可控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
华骐环保(300929) - 300929华骐环保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4
2025-05-14 18:24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为 300929,证券简称为华骐环保 [1] - 2025 年 5 月 14 日 15:00 - 16:00 举办 2024 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采用网络互动方式,地点为价值在线(https://www.ir-online.cn/) [1]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王健、董事兼总经理郑杰等 [1] 海外市场与业务拓展 - 海外市场布局稳步推进,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东南亚地区,坚持风险可控原则 [2] - 2025 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拓展计划及资源投入未明确提及 [2] 公司意向与财务情况 - 若有重组计划,将按法律法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 重视现金流状况,将应收账款回款作为重点任务,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2] 销售与核心竞争力 - 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大幅增长,公司在技术研发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2] 业务规划 - 持续聚焦主业,发挥细分领域技术优势,布局国内外市场扩大份额 [3] - 与安徽工业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围绕氢能产业链和 CO₂合成转化技术研究,加速成果产业化 [3] 研发与产品 - 已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八大系列产品,未来推进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 [3] 子公司与协同 - 2024 年新增马鞍山市纬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旨在提升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3] 核心技术与业绩 - 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产品,承建多个水环境治理项目 [4] - 曝气生物滤池(BAF)等核心技术市场推广及产业化进展未明确提及,未确定能否成业绩增长关键驱动因素 [4] 募投项目 - 募投项目“智能化污水处理设备产业化项目”已投产,2025 年预计产能利用率情况待关注定期报告 [4] 细分领域竞争 - 在村镇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处理领域,夯实技术产品化转型,加大原创性技术研发投入 [5] 氢能实验室 - 与安徽工业大学共建的氢能联合实验室研发工作稳步推进,2025 年技术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目标待关注定期报告 [6]
打破国际巨头技术垄断,首创柔性氢液化设备,「科安创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氪首发
36氪· 2025-05-08 17:49
公司融资与背景 - 科安创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熔拓资本领投,东方嘉富、中方财团跟投,资金将用于氢液化系统超低温核心部件研发、样机制造和人员扩张 [2] - 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全球首创柔性氢液化技术概念并实现实验室和工业化规模样机测试验证的高新技术企业 [2] - 创始人兼CEO姜伟拥有20余年能源与工程设计经验,曾参与"西气东输"、中俄原油管线等大型工程,核心团队由浙大、上海交大等技术专家组成,深耕超低温技术超20年 [2] 技术突破与产品 - 自主研发的超低温技术涵盖柔性氢液化系统、液氢应用系统和超低温应用系统,服务于氢能、空天经济和超导三大领域 [3] - 已推出全球首套针对分布式及全离网式应用场景的柔性氢液化设备,单个模组液氢产能0.1-1吨/天,500千克/天设备已投产 [6][7] - 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突破国际巨头垄断,核心部件全部自主研发 [7] - 柔性氢液化设备具备模块化设计和灵活调节特点,可适应波动电源,解决氢气离网制、储、运成本高问题 [11] 市场应用与业务布局 - 主要布局三大业务板块:柔性氢液化设备(最大预期收入来源)、液氢应用系统、超低温应用系统 [8] - 氢能和空天经济是当前最大收入支柱,为科研院所、液氢发动机研发单位提供设备,并助力某型号火箭使用全国产液氢燃料升空 [9] - 推进液氢示范项目合作、液氢无人机储氢及加注系统开发验证,同时研发超导领域低温系统 [9] - 以技术参股形式与央企和研究院成立合资公司,提供大型集中式超低温液化设备技术方案 [8] 行业前景与战略 - 中国西北地区未来氢能年产能将超6000万吨,与东南沿海消纳区存在大量储运输配需求,低温液氢被视为大规模长距离运氢最高效方式 [5] - 柔性氢液化设备可解决规模化离网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生产和长距离运输,实现绿色氢能规模化低成本应用 [9] - 公司累计完成近亿元融资,正接洽国资基金和氢能产业投资方以匹配扩产诉求 [10] - 目标是通过降低氢能全产业链成本推动规模化发展,并借助液氢高能量密度助力低空飞行器实现长续航大载重突破 [10]
阳煤化工:行业转型迎来新发展 布局氢能产业链
证券时报网· 2025-04-18 17:59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8 95亿元 归母净利润-6 81亿元 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6 85亿元 [1] - 净亏损同比大幅收窄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较上年有所改善 [1] - 尿素 聚氯乙烯 丙烯等主要产品价格低位运行 [1] 行业环境 - 2024年年底尿素产能为6919万吨 同比增加196万吨 全国尿素平均出厂价为每吨2066元 同比下降14 6% [2] - 化工行业面临转型阵痛期 老旧设备存在安全风险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2] 战略调整 - 关停子公司平原化工 依法启动破产清算程序 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 - 聚焦核心主业 释放资源投向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 为控股股东战略整合腾出空间 [2] 氢能布局 - 阳煤化机研发国内首套年产100吨CO2加氢制绿色甲醇合成撬装置 实现绿色甲醇工艺产业化示范 [3] - 旗下拥有正元氢能 阳雄氢能等子公司 布局氢气提纯 加氢站建设 氢气供应等新业务 [3] - 氢能源设备市场规模发展潜力可观 [3] 股东变更 - 潞安化工于2024年12月正式成为控股股东 结束股权和经营权分离状态 [4] - 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为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和2025年度预计融资业务议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