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源网荷储
icon
搜索文档
订单排到10月 工厂满产运转超半年 储能行业回暖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3 17:51
公司战略与产能 - 海辰储能选择专注储能赛道 具备从材料体系到整站服务的全链条能力 [1] - 公司重庆制造基地实现第100GWh产品下线 全球出货量排名从2023年第五跃升至2024年上半年第二 [1][3] - 厦门和重庆生产基地自2024年3月起持续满产 订单排期至9-10月 [1][5] 产品技术突破 - 2023年12月发布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电池 2024年升级推出∞Cell 1175Ah电池及∞Power 6.25MWh储能系统 [4] - 2024年6月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专用电池∞Cell 1175Ah在重庆基地量产下线 [4] - 大容量电池核心价值在于降低度电成本 但长时与经济性兼得仍需市场验证 [4] 行业政策导向 - 2019年政策限制电网侧储能发展 电网公司无法通过输配电价回收成本 [2] - 2024年2月国家能源局强化长时储能技术创新攻关 要求2030-2045年满足日以上时间尺度调节需求 [3] - 政策引导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开始发力长时储能领域 [4] 市场供需状况 - 2024年中国储能电芯规划产能超1000GWh 实际出货量仅300GWh 产能利用率不足35% [1][5] - 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77.3GWh 储能电池出货量约301GWh [5] -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等企业产线满负荷运转 出现客户加价仍无法排单现象 [5] 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1-6月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226GWh 同比增长97% [6] - 海辰储能海外收入占比从1%提升至28.6% 毛利率超40% [6] - 企业出海模式从单纯卖产品转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包括光储柴一体化及EPC+F模式 [7] 技术演进与成本 - 行业将当前储能发展阶段类比动力电池2016-2017年 应用场景拓展和成本下降驱动增长 [5] - 三一硅能通过整体解决方案帮助非洲客户降低用电成本约50% [7] - 海外高端市场需求涵盖项目设计、系统集成、智能运维及金融服务 [7]
安徽:“源网荷储”同发力 迎战酷暑保供电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2 20:57
电力需求与负荷增长 - 安徽电网负荷创新高达6857万千瓦 较去年最大负荷增长7.92% [1] - 安徽年用电量超3500亿千瓦时 从传统电力送出省转变为用电大省 [5] 电源侧保障措施 - 淮南西站7月以来累计运送电煤340万吨 保障火电机组"口粮"供应 [1] - 淮河能源潘集电厂配备4台66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 年供电量约132亿千瓦时 [3] 电网侧技术升级 - 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将新疆能源输送至安徽 [5] - 无人机巡检在绩溪县应用 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 故障率同比下降40% [5] - 绩溪县通过无人机巡检线路超280公里 消除隐患162处 [5] 负荷侧管理创新 - 安徽优化工商业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引导工业用户午间用电 [7] - "节电响应 皖美同行"活动对居民每节电1度奖励3元 前三轮参与用户310万户 节约电量248万千瓦时 [7] 储能侧应用拓展 - 安徽超越环保科技用户侧储能电站通过峰谷价差创造经济效益超11万元 [7] - 该储能电站累计充电21.6万千瓦时 放电18.44万千瓦时 [7] 协同保障机制 - 安徽通过"源网荷储"协同发力保障电力稳定供应 [1][8] - 持续优化电源结构与电网智能化运维 深化负荷精准管理及储能多元化应用 [8]
中电鑫龙:储能产品包括储能液冷户外柜(包含液冷储能系统)、储能风冷户外柜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2 09:53
业务布局 - 公司已形成智慧用能、智慧新能源、智慧城市三大业务板块 [2] 智慧新能源业务 - 业务领域包含储能产品、光伏电站、园区(企业)能碳管理软件平台以及充电桩产品 [2] - 储能产品包括储能液冷户外柜和储能风冷户外柜 [2] - 储能液冷户外柜包含液冷储能系统 通过液冷机组为储能电池散热 [2] 产品应用价值 - 储能产品用于实现削峰填谷、节约用电成本和多能互补 [2] - 产品助力"源网荷储"和减少碳排放 提供多重价值收益 [2]
牛股川润股份上半年营收增长25.08% 液冷系统子公司业绩大涨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21:3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04亿元 同比增长25.08% [1] - 净利润为-2357.15万元 同比减亏58.35%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1.34万元 同比增长101.19% [1] - 全资子公司川润液压上半年营收5.1亿元 净利润2313.02万元 上年同期营收3.89亿元 净利润1053.48万元 [2] 业务发展进展 - 新能源业务收入规模实现较大增长 [1] - 海上风电产品在主流样机项目中广泛应用 [1] - 数据中心液冷系统解决方案产线升级落成 推出冷板式/浸没式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 [1] - 累计开发源网荷储综合能源系统项目20余个 [1] - 聚焦智算中心/超算集群/数据中心/储能电站等高发热密度场景 持续获得国际国内订单 [2] - 与香江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数据中心液冷技术发展 [2] 技术布局与战略 - 以流体控制技术+智能能源装备双轮驱动 形成源网荷储综合能源生态 [1] - 持续提供零碳数字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重点开发源网荷储综合能源系统 [1] - 推出智慧零碳管控平台等产品 [1] - 未来将持续深耕液冷技术在算力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的规模化应用 [2] 行业前景与市场动态 - 液冷温控技术在中长期更具优势 预计2025年市场渗透率提升至45% [3] - 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达59% 2027年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 [3] - AI技术发展推动数据中心算力需求攀升 单机柜功率密度持续上升 [3] - 液冷技术在储能领域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3] - 公司股价自4月中旬以来累计涨幅逾130% 8月15-19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 [3] 资本运作与股东变化 - 摩根大通证券第二季度增持95.15万股 [3] - 摩根士丹利国际/瑞银集团/秦皇岛宏兴钢铁集团新进成为前十大股东 [3]
嘉实基金:“源网荷储”全链深耕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第一财经· 2025-08-19 11:39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光伏组件生产速度达每分钟超过1万片太阳能电池片 新能源汽车装配速度达每2分钟下线一台 [1] - 中国光伏组件占全球产量超80% 风电装备占全球产量70%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1] - 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58.2% 新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越煤电装机 [4] - 风电和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规模较十年前增长超10倍 占总装机容量比重达42% [4] - 风电装机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光伏发电装机连续10年全球第一 [4] 能源转型战略框架 - 能源转型本质是从资源依赖转向技术驱动 突破资源通胀魔咒步入成本递减通缩模型 [4] - 未来能源格局由尖端技术和高端制造重塑 而非传统资源禀赋主宰 [4] - 能源变革定义为第三次能源革命 核心趋势是"能源电力化 电力清洁化" [6] - 新型能源体系要求从"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多元智能一体化协同升级 [11] 产业链发展机遇 - 新能源产业链从单点突破迈向"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 [5] - 源端指风光水核等清洁电力源头 网端指电网和虚拟电厂等电力传输系统 荷端指电动车等用电设备 储端指储能与电池技术 [6] - 储能处于萌芽期到成长期 锂电池处于成长期 光伏接近成熟期 风电已处成熟期 [10] - 新能源汽车产业过去12年实现年产销量从万辆级到千万辆级跨越 [8] 智能驾驶与技术创新 - 智能汽车成为能源革命和AI科技革命重要交汇点 [10] - 国产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应用跻身国际前列 主流车企实现大语言模型上车并量产端到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 [10] - 2024年被定义为汽车智能化元年 高阶辅助驾驶渗透率约5% 正从奇点迈向加速普及 [11] 企业战略与产品布局 - 建立覆盖绿色低碳全产业链产品线 包括主动型和被动型基金超15只 [8] - 主动产品包括环保低碳 新能源新材料 智能汽车 碳中和主题 绿色主题等多只基金 [8] - 被动产品布局涵盖上游资源端(稀土ETF规模超48亿元 稀有金属ETF) 发电端(光伏产业指数 绿色电力ETF) 储能用电端(电池ETF 新能源汽车指数)等领域 [9] - 稀土ETF 稀有金属ETF 绿色电力ETF等同标的规模位居第一 [9]
国网酒泉供电公司:电力“引擎”驱动新能源产业跑出“加速度”
中国能源网· 2025-08-12 17:44
项目概况与进展 - 寰泰储能全产业链项目位于北大桥现代高载能产业园,生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并已投入运行 [1] - 项目包括寰泰工业(瓜州)有限公司300兆瓦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生产项目 [1] - 项目于2021年11月由寰泰储能与瓜州县达成战略合作并投资建设 [3] 电网支持与服务 - 国网酒泉供电公司为项目提供配电设施巡检、负荷监测及定制用电方案等服务,保障企业高效运转 [1] - 公司在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的全过程中提供全程跟进与精准服务 [3] - 公司通过26次电网方式优化与67项电网风险管控,提升电网安全性 [3] 新能源发展与消纳成效 - 项目对破解当地新能源消纳难题、推动风光火储多能互补格局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3] - 通过统筹112座新能源场站联合检修,推动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7.19% [3] - 公司建立动态能效模型,挖掘需求侧响应容量16.7万千瓦,并服务66万千瓦/138万千瓦时新型储能并网 [3] 未来战略规划 - 国网酒泉供电公司将聚焦新能源企业用电需求,持续优化电网结构与供电服务水平 [4] - 公司旨在以优质高效的电力服务助力企业在绿色储能领域深耕发展 [4] - 目标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及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4]
海南新能源装机破1200万千瓦
海南日报· 2025-08-11 09:04
新能源装机规模 - 截至8月8日海南省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208万千瓦 其中风电217万千瓦 光伏945万千瓦 生物质46万千瓦 [2] - 新能源装机占全省总装机比例升至47.8% 能源转型走在全国前列 [2] - 今年以来新增新能源并网容量371万千瓦 装机突破1200万千瓦 [2] 储能建设进展 - 完成配储容量124.7万千瓦 配储比例全国第一 [2] - 实现全国构网型新型储能示范电站并网 最大程度保障新能源消纳 [3] - 大力推进构网型储能 在建气电 抽蓄等调节资源建设 [3] 并网服务与系统建设 - 将新能源项目并网时限压缩近30% 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2] - 新型电力系统作为调度中枢 灵活应对新能源波动性大与出力不稳挑战 [3] - 建成海南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系统 清洁能源累计获得超过3.6亿千瓦时额外发电空间 [3] 重点项目推进 - 上半年完成华能临高CZ1海上风电等3座海上风电场全容量并网 [3] - 实现集中式新能源新增并网211万千瓦 [3] - 持续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与核电调峰能力等常规能源调节能力建设 [3]
以科技之“智”应对自然之“变”
中国能源网· 2025-08-01 15:48
电网建设与防灾能力提升 - 国网浙江电力转变防灾理念,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强网",打造"不怕台风的电网",按照"沿海防风、城市防涝、山区防次生灾害"原则进行差异化改造 [5] - 舟山于2024年3月投运全国首个自愈式海岛智慧微电网,可在故障时无缝切换到离网运行,快速恢复供电 [5] - 温州、台州等地建设基于风光储一体的微电网自愈系统,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确保极端天气稳定供电 [6] - 丽水市2024年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全年户均停电时长53分钟,较上年减少37分钟 [6] - 国网浙江电力打造坚强智能新型配电网,创新分级分区调控,实现源网荷储协同控制,提升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8] 智能化技术应用 - 国网浙江电力气象中心AI台风预警模块较传统方法预测精准度提升约30公里,实现受影响区域用户2小时供电恢复率69.58%,4小时恢复率100% [13] - 国网台风监测预警中心安装各类监测装置7.6万余套,建设卫星接收站1座,配置台风观测车1辆、多普勒气象雷达4套 [15] - 研发"AI问汛"系统、台风灾害预警系统,构建"微气象装置+自动气象站+电力观冰站"观冰体系 [15] - 温州供电公司打造输电全景智慧监控中心与线路可视化系统,对重点线路24小时在线监测,"无人机军团"提升灾情侦查效率 [18] - 规模化推进可视化、智能化在线装置覆盖,构建新一代输电线路运检体系,实现快速响应 [19] - 打造"空天地"一体智能巡检系统,整合无人机、四足机器人、视频监控实现全天候立体监测 [23] 极端天气应对成效 - 2005年台风"海棠"造成瑞安大面积停电,近50万人受影响 [11] - 2020年台风"黑格比"45小时恢复供电,2024年"格美"24小时复电100%,2025年"丹娜丝"4小时复电100% [19] - 浙江2024年供电可靠性达99.9888%,位居全国省级电网第一,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超过全国城市平均水平 [16] 未来发展方向 - 借助人工智能构建多元融合设备风险预警模型,推进电网灾害防御从精准气象预测向精准设备风险预警 [25] - 探索极端天气条件下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智能性,提升电网应"变"能力 [26] - 推动电力系统更大范围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提升系统弹性 [27]
用电负荷连破历史纪录,“模范生”浙江如何高温应“烤”?
36氪· 2025-07-25 07:29
电力负荷创新高 - 7月16日浙江全社会用电负荷达到1.26亿千瓦创历史新高[1] - 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较去年提前15天冲破1.2亿千瓦大关[3] - 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3] 电力保供措施 - 强化煤电稳定出力利用煤电容量电价等政策确保主力煤电机组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发得满[4] - 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优势灵活增购临时外来电用足用好跨省跨区输电通道空间[4] - 浙能嘉兴9号机国能北仑8号机华润温州3号机等三台百万千瓦级高效煤电机组按期投产[5] - 1-5月全省能源投资达754亿元同比增长23%电力装机总量突破1.7亿千瓦同比增长超21%[5] - 截至6月末浙江光伏装机已达6026万千瓦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50%[5] 省外电力输入 - 浙江三分之一用电依靠省外输入增购西北西南福建等地电力开辟黑龙江河南广西等新路径[6] - 目前浙江晚高峰时段最大外购电力资源4340万千瓦相较2024年增加约一成[6] - 宾金白浙灵绍三大"西电东送"特高压输电工程实现大功率运行灵绍特高压工程日均送电量达1.7亿千瓦时[6] 储能与虚拟电厂 - 金华武义县200MW/400MWh欣元储能站采用314Ah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为200兆瓦调频容量提供即时支撑[7] - 截至6月底省内电网侧储能装机达到236万千瓦用户侧储能达232万千瓦[8] - 义乌国际商贸城项目集光伏储能充电智能控制服务平台于一体涵盖1.2MW屋顶光伏3套250kW/680kWh储能电池251个充电车位[8] - 6月浙江省正式发布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的专项规则7月8日开展首次新型主体市场化电力响应最大调节负荷29万千瓦[9]
从电芯破局!AI算力时代,安全痛点有解了!
起点锂电· 2025-07-24 17:38
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 - 两部委发布通知,在数据中心领域强制推行绿电绿证交易,推动绿色低碳发展[1] - 全球AI普及引发数据中心能源革命,光伏储能系统建设成为主流趋势[1] - 中国首部储能系统用锂电池安全强制性国标GB 44240-2024将于8月1日实施,新增电芯振动、热失控24小时不蔓延等高标准要求[14] 数据中心行业痛点 - 数据中心呈现"三高"特征:电力依赖高/成本高/能耗高,UPS领域铅酸电池正被锂电池取代[5] - AI调用单次耗电2.9瓦时,全面普及后耗电量达传统照明360倍,预计中国数据中心用电占比将从3%升至5%[19] - 数据中心服务器供电功耗较传统提升3-5倍,电力费用占运营成本56.7%,双UPS方案利用率低推高成本[19]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德赛电池推出全球首款数据中心专用电芯及系统方案,热失控抑制效率达99.3%,故障预警提前48小时[14] - 内置温压一体传感器实现电芯级实时监控,新型耐腐蚀传感器可精准捕捉内部变化信号[10][12] - 86Ah高倍率电芯支持8C放电,配套LPC 2.0系统单机功率320kW,满足300KVA/10分钟备电需求[21] - 源网荷储方案使度电成本低至0.25元/kWh,高峰用电成本可降79%[26] 市场合作与商业落地 - 与罗马尼亚Voltika签署1GWh主动安全电芯系统采购协议,覆盖全球储能项目[28] - 联合深圳闻储、广州储能等7家机构建立战略合作,推动绿色算力应用[26] - 公司已构建25GWh全产业链产能,具备从电芯到集装箱系统的全栈制造能力[30] 技术架构与安全标准 - 建立"电芯-模组-电池簇-系统"全链路防护体系,结合AI实现运行优化与隐患定位[14] - 产品通过新国标认证,满足电芯强制放电、模组热失控不蔓延等23项新增测试要求[15] - UPS系统采用预制化设计降低安装运输成本30%,兼具备电与削峰填谷功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