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优先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再次威胁对华加税100%,我们应该怎么办?
搜狐财经· 2025-10-17 11:34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日前表示,特朗普仍有可能在 11 月 1 日或更早对中国征收 100% 的关税。他说:"这事儿很大程度上 得看中国人怎么做,是他们主动选择让局势变得更紧张的。" 美国这哪是霸道啊,简直就是耍无赖。这种做法,跟以前那些土匪、现代的黑社会团伙有啥两样,完全不像是一个国家该 干的事儿。 你看啊,最先封禁对华半导体技术和产品的,是美国;最先挑起关税战的,也是美国;最先嚷嚷着要对中国进口俄罗斯石 油加征50%惩罚性关税的,还是美国;最先对中国货轮加收高额"港口停靠费"的,依旧是美国。结果中国只是采取了反制 措施,管控稀土出口,美国倒好,反过来指责是中国"故意让局势变得更紧张",还说要再对中国加征100%的税。 美国的逻辑就是,只能我打你,你不许还手。面对这样的美国,我们能和他讲理吗?讲得通道理就不是美国了,这个世界 就没有什么美国的霸道霸权霸凌了,这个世界也没有战争了。退一万步,即便我们再次与美国谈判,特朗普政府答应把新 加的100%关税税率降到20%,看似美国让步了80%,但还不是等于美国依然加税20%了吗? 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即便中国让步,美国同意把计划的这100%的关税降到1 ...
美国防战略会发生根本性调整吗?(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 2025-10-16 05:21
美国国防战略调整背景 - 2025年《国防战略》报告草案显示美国将把本国和西半球安全置于大国竞争议题之上,标志着战略重心调整 [1] - 美国国内政治撕裂和极化加剧,MAGA派主张将更多精力和资源优先解决国内问题,反对过多对外干预 [2] - 特朗普政府内外对华强硬派反对将战略重心置于美国自身,引发新一轮战略调整讨论 [3] 美国亚太战略特点与变化 - 当前美国亚太战略呈现“远程威慑为主、前沿存在为辅”的特点,军事存在呈现轻量化、灵活化趋势 [5] - 美国通过强化与日、韩、澳等传统盟友军事合作,以及加强与印度等伙伴国防务合作,实施多层次遏制战略 [5] - 未来美国将更注重通过经济和科技手段进行战略竞争,并依赖“伙伴网络”形成对中国的“外包威慑” [6] 美国对外行为模式 - 本届美国政府对外行为模式呈现战略收缩与增强地区控制并行,安全事务“外包”行为愈发明显 [8] - 特朗普政府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开支调高至本国GDP的5%,强压盟友增加军事投入和经费支持 [8][9] - 美国在拉美地区军事介入和控制趋势增加,例如对委内瑞拉制裁并以反毒为名加强加勒比地区军事存在 [9] 美国全球战略影响 - 美国战略调整将促使欧洲加强自身防务建设,推动欧盟军事合作整合,减少对美国依赖 [11][12] - 在亚太地区,美国将继续以遏制中国崛起为核心目标,加大与日、韩等国军事合作以形成牵制 [11][12] - 美国在拉美地区强化“门罗主义”干预行径,将使得美拉关系紧张,并加剧中美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博弈 [11][12]
美国为何发起自杀式攻击,帝国的疯狂教给世界最后一课
搜狐财经· 2025-10-15 21:48
关税政策演变与影响 - 2018年第一任期开始针对钢铝制品征收25%和10%关税,随后加拿大和欧盟反击导致美国农产品出口受阻 [5] - 2018年7月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中国同等规模回击,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等地,美国消费者面临电子产品、玩具等价格上涨,家庭开支增加数百美元 [5] - 2019年5月将税率提升至25%,覆盖2000亿美元商品,引发股市波动,道琼斯指数一度大跌 [5] - 2020年1月签署第一阶段协议但多数关税保留,拜登政府2021年维持原状并进行供应链审查 [7] - 2025年1月特朗普再次就职后,2月4日对所有进口加征10%关税,2月27日针对中国进一步提高,前八个月中美双边贸易额缩水 [7] - 2025年4月2日动用紧急权力对全球征收10%关税,5月生效导致港口检查费用增加、卸货速度放缓,5月12日与中国达成协议减少中方关税但美方基准不变 [7] - 2025年7月10日威胁加码关税,12日对欧盟和墨西哥征收30%关税,引发市场指数下滑 [7] - 2025年8月11日延长对中国关税暂停90天,9月进口下降,港口集装箱数量显著减少,10月9日延迟原定11月增加的关税,全球供应链中断促使企业讨论备用方案 [9] 经济与市场反应 - 关税政策导致企业成本上涨,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格上升,股市震荡不定,并拖累全球供应链 [1] - 2018年关税使美国公司和消费者额外承担510亿美元成本,贸易赤字不降反升,因进口价格上涨而出口未改善 [9] - 2022年美国通胀峰值达到8.5%,部分原因在于贸易成本推高 [7] - 农民和制造商因出口订单丢失、库存堆积而受害,每次新关税宣布都引发交易员抛售,股市反应剧烈 [11] - 通胀压力增大,美联储加息步伐跟不上,长期看损害美国国际信誉,盟友转向其他贸易伙伴 [11] - 2025年贸易摩擦持续导致全球经济放缓,美国通胀可能再度抬头,企业倒闭现象增多 [17] 产业与就业影响 - 关税政策旨在保护本土产业并使制造业回流,但企业更倾向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而非美国,因劳动力成本和法规问题 [9] - 制造业回流效果不显著,就业未见明显增加,成本最终传导至消费者 [5] - 蓝领工人和中西部选民因特朗普承诺而支持其政策,但实际未解决问题反而加重负担 [3] 长期结构性挑战 - 美国国内财富集中在上层,底层民众机会减少,收入不平等程度高,人均GDP领先但许多人负担不起基本医疗和教育 [3] - 精英阶层未将资源投入民生改善,大学学费连年上涨,贷款利率高于房贷,导致许多人无法接受高等教育 [3] - 社会分裂加剧促使民粹主义领袖获得支持,但政策未解决根本问题,系统性失败表现为监狱人口增加、瘾君子和流浪汉增多 [3][13] - 特朗普主义强调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威胁民主价值观,加速去美元化进程,其他国家开始采用本地货币结算 [13] - 长期忽视公平投资导致政治危机,民粹主义反噬加速帝国衰落迹象 [18]
国台办:事实让台湾民众看清 在美国人眼中台湾是“肥肉”和“提款机”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11:33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表示,面对美国的经济霸凌,民进党当局为谋取政治私利,一味妥协退让、讨好献 媚,台湾业界和民众已深受其害。台湾农产品十分丰富,大量采购美国农产品,只会把台湾变成美国农 产品的倾销地,直接冲击台湾本地农产品价格和销路,严重损害台湾农渔业发展权益,严重影响台湾农 渔业者的生计。越来越多的事实让台湾民众看清,美国永远奉行"美国优先",关心的只有"美国利益"。 在美国人眼中,台湾真正的价值就是"肥肉"和"提款机",是其妄图遏制中国的工具和棋子。 国台办:事实让台湾民众看清 在美国人眼中台湾是"肥肉"和"提款机" 中新网10月15日电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5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美国农业部贸易及 对外农业事务部次长日前窜台,声称其此行目的是促使台湾兑现未来4年对美国多类农产品采购量增加 30%的承诺,并要取得新的销售。对此有何评论?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徐世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 ...
国台办回应美方促使台湾兑现对美国采购承诺:只会把台湾变成美国农产品的倾销地,直接冲击台湾本地农产品价格和销路
格隆汇· 2025-10-15 10:54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 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 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格隆汇10月15日|据日月谭天,国台办今日上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美方称要促使台湾兑现未 来4年对美国多类农产品(000061)采购量增加30%的承诺,并要取得新的销售。对此有何评论? 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面对美国的经济霸凌,民进党当局为谋取政治私利,一味妥协退让、讨好献媚, 台湾业界和民众已深受其害。台湾农产品十分丰富,大量采购美国农产品,只会把台湾变成美国农产品 的倾销地,直接冲击台湾本地农产品价格和销路,严重损害台湾农渔业发展权益,严重影响台湾农渔业 者的生计。越来越多的事实让台湾民众看清,美国永远奉行"美国优先",关心的只有"美国利益"。在美 国人眼中,台湾真正的价值就是"肥肉"和"提款机",是其妄图遏制中国的工具和棋子。 ...
国台办回应美方促使台湾兑现对美采购承诺
新浪财经· 2025-10-15 10:47
10月15日上午,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美方称要促使台湾兑现未来4年对美国多类农产品 采购量增加30%的承诺,并要取得新的销售。对此有何评论?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面对美国的经济霸 凌,民进党当局为谋取政治私利,一味妥协退让、讨好献媚,台湾业界和民众已深受其害。台湾农产品 十分丰富,大量采购美国农产品,只会把台湾变成美国农产品的倾销地,直接冲击台湾本地农产品价格 和销路,严重损害台湾农渔业发展权益,严重影响台湾农渔业者的生计。越来越多的事实让台湾民众看 清,美国永远奉行"美国优先",关心的只有"美国利益"。在美国人眼中,台湾真正的价值就是"肥 肉"和"提款机",是其妄图遏制中国的工具和棋子。(日月谭天) ...
谈判可能在进行,但至今依然难言乐观
虎嗅· 2025-10-15 08:03
我相信大家会在早上看到新闻说,格里尔说两国元首的见面依然"on the schedule"。如前所述,我之前 的基本假设也是最后双方还是会见面会谈。但此时此刻,我觉得比较合理的说法是:过去几天,中美在 一些问题和假设上的基本分歧有所暴露,在会议前暴露这些分歧对于达成一个好的结果是好事,但取决 于双方能否在两周内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到今天为止的情况在我眼中依然难言乐观。 这些分歧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只需要把原话写下来,大家就能感受到不合理甚至滑稽的地方。 比方说在格里尔的访谈中,他的原话是"You cannot really have it both ways,either you are retaliate against us or you are trying to do something that you believe is legitimate"大意是不能一边反击美国,一边觉得自己 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合理的,这就…… 然后在前一句里面,他引用的中国官员的说法是,中国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技术禁运是类似的事情,然后 中国有权力控制自己的出口保卫国家安全。 比方在贝森特的访谈中,他认为这个稀土协议是下级官员的 ...
美国为什么觉得关税就能赢下世界?美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搜狐财经· 2025-10-14 17:40
之前有人问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满清这么黑暗反动的政权,是怎么坚持到1912年才被推翻的? 有个回答是这么说的,正是因为满清太清楚自己政权的反动性了,所以他们做了各种准备,勾结洋人等等手段防止自己被推翻 实际上像基辛格这样的美国老一辈资产阶级革命家也一样,他们能正确的认识到美帝国主义的反动性,所以在全世界搞政治颠覆,推翻进步政权煽动他国内 战,这才把美国硬是带到冷战胜利。 而现在美国掌权的这些人,三十多岁初入政坛就赶上了苏联解体,那他们看到的政治就是"秦始皇摸电门——赢麻了",他们心里是真把美国当灯塔了,真觉 得灯塔圣光一照全世界都俯首称臣。 其实并不是人家是做了不少预案的,只不过实行起来实在有点难! 事实上自从2010年或者更早以来,老美对我们,几乎已经把立国之后所有能采取的,热战以外的敌对行动都用了个遍。 关税制裁——粮食制裁——技术制裁——军事制裁 问题就是,一步一步走下来,东大见招拆招反而美国自己比较痛。 关税就不说了。。。 所以他们对世界的判断是片面的,是让人看到觉得匪夷所思的! 美国并非没有有识之士看到问题。例如,特朗普政府推动的政策被其副手万斯称为"回归基于现实主义、保护核心国家利益的战略"。然 ...
视界 | 关税冲击下的国际贸易秩序演进
搜狐财经· 2025-10-13 16:31
美国对多边贸易规则的破坏,令现有的国际贸易秩序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 策,使得本来已陷入困境的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贸易组织雪上加霜。在"美国优先"单边主义的阴霾下,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多边贸易体制将可能陷入半瘫痪状态,国际贸易格局呈现碎片化,国际贸易秩 序也将处于半失序的调整和重建之中。 二战后国际贸易秩序的形成和发展 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国际经济秩序。在贸易领域,建立起以 最初的关贸总协定和随后的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经过多轮多边贸易谈判,到"乌拉圭回合"结束时,在美西方主导的世界中形成了两个层次的自由化:一 是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平均关税水平降至4%~5%,相互之间的贸易接近于既利用 规模优势、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最优贸易状态。二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贸易自由化,但关 税仍保持较高水平。不过,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到多边贸易体制中来,愿意约束自身 的贸易保护措施并逐步降低关税。这是因为以非歧视、透明、互惠、持续推进自由化、协商解决贸易争 端等原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使得国际贸易规则更加透明、稳定、 ...
中美会谈背后有交易,万亿美元能买通特朗普?美媒编的故事太离谱
搜狐财经· 2025-10-08 13:08
"中国提议投资美国1万亿美元,以换取美国解除中国企业在美国的交易限制?" 上述天文数字出自彭博社10月初的一则报道,称中国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一项价值1万亿美元的大规模投 资计划;作为交换,美国将放宽对中国投资与交易的限制。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彭博社这一说法? 彭博社这个报道过于离谱了 答案是:过于离谱以至于很难让人相信是真的。 诚然,彭博社描绘的图景确实非常诱人:中国愿意投入远超欧盟、日韩承诺规模的资金——高达1万亿 美元,以换取美国对中国企业投资限制的松绑——这听起来像是一举多得的完美方案,既有望终结中美 长期的贸易摩擦,又能延续双边经贸关系的深化。 但我们也有必要回顾一下特朗普政府的一贯作风,即热衷于宣传各类天文数字。 此前就有媒体统计过,特朗普上任仅三个月内,所宣布的外国与企业承诺投资总额已突破1万亿美元, 相当于拜登政府四年引资总额的5倍,号称能带来超过520万个就业岗位、"为美国经济增长注入前所未 有的活力"。 先不管这些投资能兑现多少,反正特朗普已经吹出去了 但美国经济的实际表现真如宣传般强劲吗? 事实上,自特朗普宣布与日韩欧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后,日本、韩国和欧盟没少就协议中承诺的数千亿 美元投资提 ...